第一百七十三章家國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正如溫向東所料,江東王確實選擇了避位當太上皇,而讓兒子繼位。在司馬家和尉遲家的全力支持下,蘇政雅順理成章地登基為帝。二皇子為鎮南王,坐陣南方。
在大長公主的處置問題上,司馬和尉遲兩家都是主張斬草除,永絕後患,但蘇政雅還是念在十幾年的養育之情上,力排眾議,網開了一面。免去死罪,改為發配邊疆服勞役,子子孫孫,永世不得返京。而宮中妃嬪,則可以自行選擇,跟去邊疆,或者到庵堂落髮出家,從此青燈古卷。
溫媛選擇了隨同去邊疆,因為溫婉的關係,在被髮配之前,蘇政雅還特別開恩,准許她回溫家一趟,與家人道別。在顏詡之被另外賜婚尚書之女之後,溫婉也得以從獄中出來,回家正好遇上溫媛在家的最後一天。溫嫻也特意回孃家來,與溫媛道別,姐妹三人在這種情境下團聚在一起,相頓間,不由淚水漣漣。
“邊關寒苦,還要服勞役,你從小嬌生慣養,哪裡受得了?不如讓婉兒到皇上面前求下情,讓你回家來罷!”對於溫嫻的這個建議,溫媛搖了搖頭,說道:“皇…他都去了,我獨自留下又有什麼意思。我要去陪他。”溫婉明白溫媛對小皇帝也是一片真心,不然也不會在貴妃和德妃都選擇留京出家的時候,毅然選擇前往邊關。其實倘若她想要留下的話,只消溫婉去與蘇政雅說一聲,完全有可能不必出家為尼。
“說起嬌生慣養,沛華又何嘗不是?他從小就是皇長子、皇太子,後來就是皇帝,如今卻要去邊關受苦服勞役,做最下等的人。一下子從天上掉到了地下,他都可以承受住,我又有什麼無法承受的。”溫媛說時,眼中盈滿了淚水。
“這些天,看著他痛苦彷徨的樣子,我心裡好難受。他好可憐,他有什麼錯,這件事從始至終,有過給他選擇的機會嗎?”溫嫻摟過她的肩膀,輕拍著撫:“不要胡思亂想了。既然決定走這條路,就堅定地走到底。將來的事情很難說的,說不定還是‘因禍得福’呢!”溫媛拭去淚水,點點頭,說道:“我終於不用再擔心吊膽了,我的孩子可以平安的出生了,不會再有人要害他了。”
“孩子?”溫婉和溫嫻均是一驚。
“你有了?”溫媛將手覆上自己的小腹,淚痕未乾的臉上出了幸福的笑容:“已經有三個月了。”
“那你這一路上,可要多加小心。”溫嫻關切地說道。
“要不還是找皇上求下情,等孩子出生後再去?”
“是啊。”溫婉也忍不住附和道。
“路途遙遠,萬一有個…”溫媛卻堅決地搖搖頭:“我相信,老天爺既然在這個時候賜給了我希望,就不會再殘忍地將他奪走。這一路,無論有多苦,為了孩子,我一定會堅持住。而且,我也希望我的孩子出生的時候,他的父親,祖父還有祖母都在他的身邊,一起看著他出生,看著他長大,看他學會走路,再教他讀書識字…”溫婉知道她這是對於小皇帝身世的慨,拉過她的手,堅定地說道:“一定可以的。”溫媛含淚點點頭。這時,溫嫻的貼身侍女珠玉抱著小世子進得門來,說道:“夫人,世子睡醒了,吵著要見您。”溫嫻便起身
過去,將睡眼惺忪的小世子抱過來,坐回到原來的位置。
玲瓏家的小肥人如其名,養得白白胖胖的,手臂一截一截,就像小胖藕一樣。小世子卻是離奇地俊秀,與他這個幼小的年紀全然不符。紅齒白,一雙眼睛清澈異常,目光
轉間卻又有股說不出來風情。見過他的人無不說,這小世子長大後,必定是個絕世傾城的美男子。
小世子摟著溫嫻的脖子,用軟軟的聲音懶懶地喚“孃親”的時候,溫媛忍不住羨慕地說道:“我們姐妹三個當中,歸到底,倒還是嫻兒妹妹的命的最好。”溫嫻略微一怔,回眸瞧了溫婉一眼,微微笑而不語。或許也只有溫婉才知道,看似風光無限、家庭和美的溫嫻,過得其實並不是真的那麼幸福。
由於溫媛有了身孕,為了確保她沿途的安全,溫婉連夜去找了水玲瓏,請她選兩個身懷武藝,又忠實可靠的侍女隨同上路。水玲瓏自然二話不說就應下了,遣了柴啟瑞去挑人,自己則拉了溫婉在屋裡坐了,關切地問道:“你們分分合合、起起落落了這麼多年了,你到底是個什麼打算?如今他又做了皇帝,莫非你要進宮去當娘娘?”溫婉搖搖頭,沉默不語,半晌之後,才無奈地嘆息道:“新皇登基,入秋應該會有恩科,我到時候再去考考看。”水玲瓏的手緊了緊,大概明白了她的打算,也不再說什麼,不想再給她徒增傷。
臨走前,溫婉送了些從通州帶過來的一些小玩具給小肥。小肥已經三歲了,活蹦亂跳得像個小猴子似的。看著他,溫婉便有一種自己真的已經老去了的覺。
第二天一早,剛起身,便聽聞了一個噩耗。在發配離京的這個早晨,大長公主在獄中服毒自盡了。死前留下一份遺書,上面寫道她生在這裡,長在這裡,死也要死在這裡。她要永遠地留在這裡,看著這個國家興盛或者衰亡。雖然溫媛他們離京的子並未因此而更改,但是蘇政雅終於還是全了大長公主的遺願,下令將她葬在西山之上,讓她千秋萬載,都可以看著這個生她養她,她所深深地眷戀著,併為此用盡心機的京城和國家。
雖然大長公主揹負了竊國謀逆的罪行,但是她確實為百姓做了很多事情,在民眾中擁有極高的口碑和威望。所以即使罪證確鑿,不可辯駁,但還是有不少百姓偷偷地去拜祭她,大長公主的墳前隔三岔五地便會有人擺上酒水和祭品,香火更是長年不衰。
由於朝廷有令不許送行,溫婉只能求得通融,上城門目送他們離京。小皇帝與溫媛一左一右地扶著老丞相,步履蹣跚地漸漸走遠。雖然前途或許艱難困苦,但又有誰知這會不會是另一種幸福的開端。就如當初的宋清羨與毓心公主一般,在京城裡,恨不得你死我活。離開之後,困頓中的兩人,卻見了真情,盡棄了前嫌。
只是對於溫婉來說,她站在這裡,送走了宋先生,送走了公主,又送走了溫媛和小皇帝…隱約之間有一種錯覺,似乎已經到曲終人散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