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認同女性的男同性戀者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第三節、認同女的男同
戀者我們在調查中發現,確實有些男同
戀者完全或部分地認同於女
,這類同
戀傾向的形成原因不同於認同男
的男同
戀者,我們把這些原因概括為以下幾類:第一類原因是戀母情結,即俄底浦斯情結。俄底浦斯情結這一概念,是取希臘神話中俄底浦斯弒父
母之意。前文提到弗洛伊德的一個觀點,即認為同
戀形成的原因之一是戀母情結,我們的調查在一定程度上證明了這一論斷。雖然並非所有認同女
的同
戀者都有戀母情結,但這種情形確實存在。
一位同戀說:“我五歲母親就去世了,父親經常打罵我,我那時小,也不知道反抗,高中以後,自己有主意了,才開始反抗父親。我認為自己走上這條路和缺少母愛有關。”另一位調查對象說:“我父親是個老工人,模範共產黨員,從來不顧家,整個家都由母親來照顧。”第三位說:“我是家裡最小的孩子,很母親
情特別好。萬一我(搞同
戀)這事兒讓母親知道,她肯定受不了,我說什麼也不能讓她知道。”一位小小年級已走上這條路的少年說:“爸爸媽媽兩個人我更喜歡媽媽,媽媽比爸爸強,處理問題能力強,可惜我母親不得志…”還有一位中年同
戀者說:“我媽是個善良的婦女,總受我叔叔們的欺負。我的
格更象媽媽。我對父親反
。他對我們不負責任。我常想,他既然不愛我們,為什麼要我們。”除了戀母憎父,有的同
戀者因從小喪父而缺乏父愛。一位調查對象提到他的一個同
戀伴侶在作愛時總管他叫“父親”原來是因為這個人自幼喪父,是跟舅舅長大的。另一位同
戀者也碰到過這種情況,他作了這樣的解釋:“多數人願意找年輕的,可也有些人喜歡找年歲大的,因為他們的父親對他們不好,想找個父親。”在我們回收的問卷中,對於“你與父母
情如何”這一問題,選擇“更喜歡母親”的人數多於選擇“更喜歡父親”的人數;在“父母對你
情如何”一問中,回答“母親更喜歡我”的人數也大大超過“父親更喜歡我”的人數。
瞭解到有些同戀者具有戀母情結,還沒有回答為什麼戀母情結會導致同
戀傾向這一問題。
據我們的觀察分析,首先,對母親的依戀使這些男孩子在社會化過程中認同女
,而沒有認同男
。所謂認同女
是指他們會以女
自居。有些男同
戀者在言談舉止上不知不覺地
出女
姿態和氣質,走路扭扭捏捏,說話細聲細氣,
情柔順膽怯,等等,這都是認同女
角
的表現。其次,由於對母親過分崇拜,其他的女
都看不入眼,自覺不自覺地拿她們同自己的母親相比,卻總是覺得相差太遠,因此很難被一般男
中意的女
引。再次,對母親的依戀還可能使這些男子將周圍的女
當作母親類的人來看待,而對母親是隻能有敬愛而不能有情愛的。有不少同
戀者在工作單位可以同年齡較大的女同志相處得很好,親熱自然,對她們也很尊重,卻不能喜歡年輕漂亮的女
,其原因就是他們把那些年紀稍大的女同志比照自己的母親對待,而對於年輕女
則不知道如何對待是好。還有些年輕的同
戀者說,他們認為女
很神聖,不好接近,對他們有敬畏的
覺。另外一些人則轉而對女
冷漠、反
。
第二類成因是女化的教育。我們的調查發現,從小受到女
化的教育是使男孩認同女
的另一個原因。正如格蘭姆斯所指出的那樣:“同
戀的個案史表明,許多男同
戀是由於童年是母親給他們穿女孩衣服、當女孩看待而成為同
戀者的。”一位同
戀者回憶道:“我小時候脾氣急躁,我媽讓我學女紅磨
子。我從小愛編織,上學時學過織
衣。也學繡花。”他
後常常幫同
戀戀人織
衣。這種女
化的教育使青少年從小認同於女
,放棄了男
角
的學習。另一位說:“我父母文化很低,家裡孩子多,父母怕孩子招事,就把孩子管教得象女孩那樣,可以少招惹是非。困難時期,很多男孩和女孩一樣,幫家裡做補活。”有一位調查對象是舞蹈演員,他的父母在他小時候就表示過希望他是個女孩,他自己也有過願作女孩的想法,他在問卷上寫道:“我從小就希望自己是個女孩,想過作變
手術。希望你們能幫助我,解決這份苦惱。每當我違心地和女孩們在一起時,我
覺好象在和她們搞同
戀。除了
器官不一樣,我們的一舉一動完全一樣。”問卷調查發現,不少調查對象小時候曾穿過花衣服,做過針線活,學過編織,作過女孩的遊戲,有過女孩氣的小名,等等。
調查中發現認同女的男同
戀者之所以形成這一
傾向的第三類原因是先天體質柔弱。他們由於體質柔弱,很小參加體育鍛煉和男孩子的活動,總希望得到更強壯的人的庇護,有對強壯伴侶的依戀心理。
一位同戀者這樣說:“我生下來才兩斤半重,先天體質太弱,小學和中學一直沒有上過體育課,喜歡和女孩兒一起玩。”由於體質柔弱,這些男孩子脫離了早期社會化教育中最重要的群體--男
玩伴群,這樣就失去了在遊戲中受到潛移默化的男
角
教育的機會;又由於常和女孩一起玩,作女孩的遊戲,反而會受到女孩遊戲中的女
角
教育的影響。另一位調查對象說:“我小時候體質一直比較弱,總想有健壯的、象老大哥一樣的人,我能依附於他。自己缺乏獨立果斷和勇氣。”一位同
戀者
據自己的經驗作了如下概括:“同
戀者當中,很多人體魄較弱,
格內向,喜歡靜不喜歡動,文弱,就象白先勇《寂寞的十七歲》裡面寫的那個男孩子。”我們訪談的一位體魄頗為強健的同
戀者如此談到他的第一位同
戀伴侶:“我倆是中學同學,那時候他就顯得單薄文弱,我總是象個大哥哥那樣保護他,後來在26歲時,我到×市出差又碰上了他,那時他已經是個同
戀者了。”一位同
戀者指出,老么和獨生子裡同
戀者特別多的原因,就是因為從小養德驕,不愛參加男孩子的活動,象爬房、上樹、游水、打土仗等等。
“男子氣就是敢冒險,又瘋又野,從小在家裡一人獨處的男孩很難認同於其他男子。”在調查過程中,我們還發現,一些特殊經歷有可能對同戀取向的形成產生潛在的影響。例如有的同
戀者在年幼時受到過女
的
待,因而在潛意識中埋下了厭惡女
的印象。有一位同
戀者就有這樣的記憶:“小學時我參加了舞蹈班,學跳新疆舞,那時男女分開練習,老師教得很嚴。那個老師是一個四十多歲的少數民族婦女,樣子長得很兇惡,滿臉橫
,經常打我們
股。我那時特別怕她。”以上就是我們調查過程中發現的認同女
的同
戀傾向的各種因素。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認同女
的男人並不一定是同
戀者,而有可能是易
癖者(transsexualism)和易裝癖者(transvestism)。如前文提到的一位希望作變
手術的男子,儘管他自我認定是同
戀者,完全認同於女
角
,但我們懷疑他並不能算是一個真正的同
戀者,因為他曾說過,和女孩親熱時“
覺象在搞同
戀”於是到處求治。這恰好證明他並沒有認同同
戀身份,從內心裡對同
戀是反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