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孃舅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說過王喜加,現在該來說說俺的孃舅了。提起孃舅,我就想起了中國通俗小說《水滸傳》中的孃舅。那裡的孃舅幹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像後來的王喜加表哥一樣,而俺的孃舅最後卻窩囊得被親人得上了吊。一聲“孃舅”救了一個無賴──書中叫“好漢”──的
命。剛剛他還喝了兩口黃湯將自己的破衣服團成一卷當枕頭赤條條地睡在破廟裡呢。接著孃舅和無賴又糾合了一個文理不通的鄉村教師──當初我們也在村裡上小學,他就是一個孟慶瑞;接著找到幾個打魚的,一個跳大神的巫漢,一個賭錢的老鼠──擔了一擔黃酒,就在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黃泥崗上成就了一番大業。雖然看起來有些好笑,但這就是歷史。人家的孃舅和俺孃舅的區別僅僅在於:人家的孃舅在生活中有一個突然爆發,敢擔著血海般的干係──我們要再一次提到干係──而俺的孃舅一輩子沒有干係倒是一身輕於是別人的孃舅就成了大碗喝酒和大塊吃
的山大王或是首相總統都料不定,而俺的孃舅到了晚年兒孫飯都不給他喝於是只好上吊。活該。你生前身後都沒有給我們留下什麼。唯一留給我們的
神遺產就是平淡的一生從來不擔什麼干係──於是我就想到了自己最後的出路──但是從你最後的結局看生前不擔什麼干係最後也不一定平淡呢──你恰恰在自己製造的陰溝裡翻了船。別人的孃舅在說:時不我待該取不取,
後生悔一不做二不休脖子裡這腔熱血,就是找不到買主連那個老鼠擔酒都唱:烈
炎炎似火燒田裡禾苗半枯焦農夫心裡如湯煮公子王孫把扇搖…
一群烏合之眾,取起那套生辰的富貴就享用去了。昨天還是一個窮光蛋,今天就成了百萬富翁。托塔天王晁蓋──他們那裡也分東村和西村──東溪村和西溪村,西村鎮妖的寶塔,他託過來放到自己村頭,這就是托塔天王了?後來上山打仗,也是意氣用事,戰爭的原因從來沒有搞清楚過。他連俺村王喜加表哥的水平都沒有,梁山泊最後怎麼能不像俺的孃舅一樣在陰溝裡翻了船呢?──他最後被人一箭死,也是意氣用事在先──從這個意義上說,他和俺的孃舅也沒有什麼區別了。智多星吳用,入雲龍公孫勝,打魚的窮漢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就不要說了──爆發戶的嘴臉和幾百年後的今天沒有什麼區別;令人
興趣的是那個白
鼠白勝,本來是一個在酒館和賭場喃喃自語的人──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也經常到鎮上賭錢,阮小五還偷他娘頭上的簪子──後來因為歷史的機遇和賊膽包天也跟著別人成了闖蕩天下的英雄;偷了東西埋在自己的
下──連東西都不會藏匿;事情發了還矇在鼓裡,人來捉他他只會躺在
上裝
冒,拉出來又麵皮紅潤,一進大牢什麼都招了;後來被別人救出大牢──不是他自己破牢而出──上了山,也是跟著別人瞎混──他是一個被別人帶著的人。但就是被人帶著在世界上瞎混,也比毫無干係地孤獨活一輩子要好呀。──但是俺的孃舅在人生的最後突然又與這些人有些相通,那就是在他走投無路的時刻,他還敢於一
麻繩上吊自殺。當他在外部不敢擔什麼干係的時候,他在自己身上還是敢擔一些干係的。自己就把自己給解決掉了。但是他臨死前呼喊的語言又讓人多麼替他慚愧──他在那裡喊:“讓我吃一口乾的。”
…
我對黃泥崗上起事的子也很
興趣。烈
炎炎下的一個普通土崗,看起來也和別的
子沒有什麼區別。到了正午,大家像過去一樣容易睏倦和打不起
神,當你不想改變什麼的時候土崗就永遠是土崗──雜草和荊棘中的蟈蟈和蟋蟀永不停歇地在唱歌,當你不想進入狀態的時候世界就永遠是原來的樣子。但就是在這種貌似平庸和慵懶的
子裡,哥兒幾個就像幾百年後偉大的球星一樣,剛剛在球場下還是一副生活的懶洋洋的樣子,上了球場轉眼之間就變成了另外一個人,馬上就能進入狀態成為前突後奔的箭頭──這種馬上能從一種狀態轉入另一種狀態,馬上能從一種
常轉為一種特殊,馬上能從一種漫長和慵懶轉為一種清醒和巨龍出水一樣的超越而在一個貌似平常的正午和貌似平常的炎熱的黃泥崗上掀起一場風暴,這些別人的孃舅們比起咱的永遠在生活中打不起
神產生不了浮出和超越、背叛和叛逆只是到了走投無路的最後關頭才勇敢地來了一個血淋淋的猛烈結尾的孃舅──確實要鮮活和生猛多了。──這此些孃舅在幹了這件大事之後,倒是又回到的生活的
常狀態,一邊躺在村頭的大柳樹下搖著手中的芭蕉扇似睡非睡和似夢非夢──生活讓人瞌睡──,一邊想起剛剛發生的一切,這時倒對世界吐了一下舌頭說:慚愧!
接著又瞌睡去了。這時身邊發生的一切,阿貓阿狗的糾紛,張冠李戴的誤會,婆媳妯娌的廝咬──過去本來還是一些大事在煩惱著我們的心,現在在大的黃泥崗面前,一下就不算什麼在心中就不停留和裝卸了。而俺的孃舅因為沒有經歷過黃泥崗所以不知道什麼是大事於是就把他身邊發生的一切當成了大事我們生活在這樣的孃舅面前也活該倒黴。表現出來就是他一輩子都在跟我們斤斤計較他倒是不讓我們打瞌睡把我們撥得時刻像驚醒的兔子於是我們就更加慵懶和破碗破摔了。什麼都逃不過他的眼。黃泥崗上的孃舅因為有過大的丟棄和佔有對我們的小打小鬧和陰謀詭計從來都是睜一隻眼和閉一隻眼,而俺的孃舅一輩子對我們不滿意我們看著他一輩子在那裡著急和急燥滿院子旋轉像一個陀螺帶得我們也高速運轉永不能停歇──等你到了晚年我們對你惡毒報復和拋棄也就不奇怪了。他常說的一句話不是“慚愧”而是坐在石頭上一邊看著我們在那裡運轉──其實一多半都是空轉──但他看到我們在運轉他才放心,覺得這樣才符合世界發展的規律──一邊惡狠狠地對我們說:“不要想往我眼裡
什麼沙子!”
“一切都逃不過我的眼!”
“任你似鬼,喝了老子的洗腳水!”
“我非看著你把這事做完不可!”
“我就是不離開你!”
…
於是我們累他也累──或者他比我們還累。生活中的人盯人比球場上的人盯人要累多了。他從來沒有一個人躺在大柳樹下讓涼風吹一吹他的肚皮。他把力都用在對付我們──這些在家庭中處於被支配地位的親人──身上了。我們一輩子被他盯得好緊。既然俺的孃舅是一個在生活中斤斤計較的陀螺,在他的翅膀和陰影下還能成長出什麼
懷寬廣的偉人呢?等我們到了孃舅的年齡,也不過像他一樣整天在那裡低頭生悶氣罷了。世界上有什麼大不了的事壓在你的心呢?你時刻在那裡計較什麼和算什麼呢?你在那裡擔心、擔憂和恐懼個球!──如果你一輩子像孃舅一樣沒有大的丟棄和佔有,到了晚年你不患老年痴呆症不在街上撿破紙才怪呢。孃舅,也正是從這個意義上,你晚年的自殺才不能和人家孃舅生前的壯舉相提並論呢。人家孃舅的壯舉起碼改變了一個外部世界,而你晚年的自殺也成了對自己後人進行小肚雞腸教育的一種方式。如果連你最後對待世界的方式都有繼承人,這種勇敢不也因為秤砣和秤桿的失衡顯得有些滑稽嗎?何況最後你對稈杆還有一個滑稽的伴音呢,那就是,“讓我吃一口乾的!”這就是在別人說“慚愧”的時候你對世界所說的最後一句話。別人把想說的話和想幹的事都在生前說了和幹了,而你直到臨死之前,才說出了自己對世界的肺腑之言──它怎麼能不顯得滑稽呢?就是這場滑稽的表演,觀眾也只有等著給你掘墓的幾個親人。去你媽的,孃舅。去你媽的,我們。我們這些──一把子在歷史上從來沒有擔過干係的家族和子孫,在炎熱的正午只會在自己家裡高速運轉的陀螺們,子子孫孫無窮無盡,什麼時候才能出現一次鏈條的中斷從疲軟狀態中突然爆發從慵懶狀態中突然昂揚從無事生非中突然擔一次血海般的干係上一次黃泥崗呢?──雖然對已經上了黃泥崗的人白石頭還有些看不上呢──事後白石頭倒打一耙地說,引用這樣的通俗小說並不是我
作第四卷的本意,而是一時胡塗採納了村裡另一個民間藝人趙老銀的建議──一個如吳用那樣的人,能有什麼大的見識呢?──事後才知道有些丟份,但還是不知不覺上了1969年的當──1969年的趙老銀,也是對我們起著舉足輕重影響的人物啊──又把責任推到了時間和年份頭上。──但就是這些被我們看不上的人,在我們家族的歷史上,自老梁爺爺之後,也已經失傳了──再也沒有出現這樣一觸即發、敢擔干係、生當做人傑、死也為鬼雄的親人。血
對於我們已十分陌生。如果說什麼人更能代表我們的親人和家族的話,那麼歷史的真相恰恰是:俺的孃舅更能代表我們子孫中的絕大多數呢。老梁爺爺對於我們不過是一種理想。在我們的家族中,一代代親人從來沒有將
力向外轉移過,我們把目光盯在親人身上還不夠用,遑論其它?我們像是裝在一個罐子裡的毒蛇,相互噬咬看著這血淋淋的場面還不夠勁──人人還顯得不解恨,我們怎麼還能想到黃泥崗上會有人呢?當別人在那裡大碗喝酒和大碗吃
的時候,我們卻因為誰碗裡多了一粒米而在那裡相互怒罵──世界怎麼能這麼分配呢?你怎麼這麼不懂平均呢?一粒米事小,但已經反映出了你的品質──你怎麼這麼自私呢?你怎麼這麼不是東西呢?不但你不是東西,你爹也不是東西,你娘也不是東西──接著是他爹和他孃的名和姓──憤怒地揭竿而起,倒是在這個地方給用上了──他們怎麼就生出來你這麼個混賬東西。你們一家子沒有一個好人!沒有一個好種!
…
接著就是“嚶嚶”地哭或是突然將米飯扣到了對方頭上。轟轟烈烈的鬧劇倒也劃地為牢,直到臨死的時候,我們還向對方要求著說:讓我吃一口乾的。去你孃的,孃舅,從這個意義上你死有餘辜。只有在你死了30年後──由於我們的家族和親人的歷史上仍然不斷地上演著你的傳我們的唱腔和臺詞和你在舞臺上表演的時候毫無二致,我們上演的還是你過去演過的老戲,變換的只是角
和伴奏──死者已逝,但又有了新的替身和親人──這時我們就已經成了你,我們在仇恨著你的仇恨幸福著你的幸福,我們在夢著你的夢醒著你的醒,我們在血著你的血盯著你的盯──這時我們倒在惡毒這一點上終於相會我們倒突然
到你還是我們的親人你還是俺的孃舅你身上的氣息和味道我們那麼
悉你身上的血脈和我們那麼相通──我們才對過去仇恨的你有了格外的超乎溫情的思念。這時我們想起你當年的音容惡貌是那樣地親切,想著想著我們就
了淚,我們就輕輕地對著30年前的歷史說:“孃舅,你好。”
“當年多虧你沒有上黃泥崗!”
“於是你也就開創了咱們家的特徵。”
“早知這樣,我們在你臨死的時候,就讓你吃口乾的了。”
“但是正因為沒有讓你吃乾的,才讓你在臨死的時候還能聞得見咱們家族的氣息和味道;這樣你不就能更加放心地離去和到身後自有後來人嗎?──讓你無奈的屍首在我們惡意的福爾馬林水中再浸泡一次,然後用白
的裹屍布緊緊地將你圍裹起來──你是一個終生都缺少圍裹的人呀,現在讓你輕而易舉地得到了──子孫後代替你想的不算不周全!”
…
這時我們才知道,親切的俺的孃舅,原來也是我們家族中不可缺的堅固的一環。假如把這個鏈條和索鏈丟失了,我們還在世界上到舉足無措呢。正因為我們沒有丟失,正因為我們氣味相投,當我們在30年後再一次相見的時候──就像兩個熱愛土地和莊稼的親人相會在飄著麥香的地頭一樣,我們看著對方的眼和拉著對方的手,我們什麼都不用說,我們只是聞一聞麥香和看一看甩手無邊的莊稼,我們就欣然相識和將我們的腦電波給接通了。
豐收的喜訊到處傳…
我們相會在麥季…
俺的孃舅小名叫老胖,當1939年他16歲結婚的時候,離他1969年上吊自殺還有30年好活。他也算英年早逝。16歲結婚也算是少年早──據俺大姨說,那時就開始在
裡勒著一條藍布帶儼然像成年人一樣在家裡跳著腳大罵。記得他老人家生前還有愛眨巴眼的習慣。如同30年後一個著名的中國影星。當然,如果他能把這種跳腳儼然轉移到黃泥崗上,我們村莊和家族的歷史就要重寫;但是正因為他沒有這麼做,才使我們的家族上演了許多曲折動人的悲劇故事才使我們這些子孫後代在記憶上有了許多可供在現實中橫
的觸發點。每一個觸發點都充滿了電
。他是這些線路板的製造者和話劇的總導演。──如果不是他的存在,幾十年後當我們這些後代也成了發黃的老年的螞蚱的時候,我們的記憶不就成了空白嗎?──我們坐在一起還有什麼話好說呢?──一個一團和氣的家族,因為它的無可回憶還顯得有些蒼白呢。這時我們對在歷史上能擁有這樣的孃舅還有些慶幸呢。是他使我們的家族在故事上
傳下來。當我們回首往事的時候,過去的溫暖就開始出現褪
,而過去的苦難卻放
出輝煌的溫暖的光芒。於是我們就要把悲劇剛剛演完一輪,接著再上演一次。──最後家族的話題就開始收縮和集中,當我們這些發黃的老螞蚱坐在一起的時候,我們都不想談別的了,一談就談到了老胖孃舅。他所導演的那一幕幕悲劇,在我們家族話題上就成了經典。我們已經不需要再創造和排練別的話劇了。人生到這裡已經算到頭了。我們只去咂摸過去的人生就已經像蚯蚓一樣夠我們現實的營養了。我們的孃舅雖然沒有到黃泥崗上去擔血海般的干係,沒有成為山大王和國家總統,但是他老人家作為一個家庭悲劇的製造者,還是很有藝術天才特別是戲劇的開始、開端、開頭和發刃能力的。他隨手一甩就是一個輝煌的開始,他倒
著筆就能展開橫七豎八的矛盾。這種天生與俱生來──他雖然不是一個偉大的政治家,但他是一個天生的藝術家倒是無可懷疑的。這是他和老梁爺爺的區別,也是他能和老梁爺爺在歷史上比肩的原因。他和黃泥崗上的一幫人還有一拼呢。無非他們對於生活所深入的側面不同罷了。他雖然選擇了小的角度關起門來一個家庭都成了演員,但是他落筆的大氣──是那樣高屋建領瓴──一下就顯出了他不凡的實力。我們不必用政治家的標準來要求他──當一個事物開始出現走不通和難以深入的情況,只要我們換一個角度,事物馬上就會
刃而解和峰迴路轉──當我們按著黃泥崗的思路來要求我們的孃舅的時候,我們的孃舅就一無是處;如果我們把他當成一個藝術家、悲劇的製造者和總導演──按照這些標準來要求的話,那麼他在我們故鄉的歷史上也是前無古人和後無來者了。你看他悲劇的開頭是多麼地橫七豎八、大氣磅薄和有戲呀,是多麼地符合戲劇的因素呀──一直到他最後的結局是上吊自殺──導演最後都自殺成了另一種行動藝術──悲劇所必需的各種因素像燒菜的各種調料一樣不都全具備了嗎?──這大氣磅薄的開場是:爹死了娘也死了17歲的姐姐已經出嫁兩年現在都添了一個孩子了家裡的一切由他做主他一不做二不休八歲的大妹妹被他賣到五里之外的魯邱村(做了別人的童養媳)五歲的二妹妹被他賣到30裡之外的馮班棗莊(也做了別人的童養媳)一歲的小妹妹被他賣到10裡之外的西老莊做了別人的女兒(這個別人的一歲的女兒就是後來的俺娘,於是俺就有了後來的慈祥的新姥娘。於是我們就有了村莊、世界和這第四卷的一切)。…30年後我們甚至覺得,這樣磅薄的開場對於戲劇的因素還有些
費呢。將哪一條線索展開來都是一場輝煌動人的話劇,而他卻毫不在意不拿歷史和話劇當回事地一下就這麼多頭並進將諸多開場
到一個罐子裡讓他們相互撕絞和變化,於是出來的過程和結果,能不五彩繽紛和讓人眼花繚亂嗎?信息似乎是太滿了,都要將戲劇的褲子給撐破了,這個時候如果戲劇再不
據自身的演變產生出一種新的形式和節奏,還有些對不住孃舅的開場呢。這時我們也明白了,沒有金鋼鑽,孃舅也不攬這瓷器活,如果俺孃舅沒有足夠的藝術才能和自信心──讓結構在戲劇的前後組合上顯出力量──他是沒有足夠的勇氣來進行這樣的人生開頭的。爹死了娘也死了接著一口氣賣了三個妹妹──如果沒有氣
山河的自信,他是不敢鋌而走險進行這樣的藝術安排的。齊頭並進的線條,最後
織出一個戛然而止的高
:導演最後也入戲了,導演在那裡上吊自殺了。臨自殺之前,還說出了一句動人心魄又有弦外之音的臺詞:讓我吃一口乾的…
說完這句話,大幕猝然拉上了。一個時代結束了。一個經典誕生了。一個話題傳了。當我們還像看一般話劇那樣傻呵呵地等著導演和演員們來給我們謝幕的時候,導演已經不存在了。這就成了他的絕唱。這時我們才
言又止和
罷還休地體會到,原來好的經典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輝煌的頂峰和高
只有在回味的時候才出現了它的膨脹。當我們在以後的歷史中對這場話劇重新進行排練的時候,我們因為失去天才的導演只能針對回憶進行拙劣的模仿──能模仿出外在的眨巴眼的自作聰明的導演多的是,但是能再次像老胖孃舅那樣去以身殉道和以身殉藝術的人並不多見。──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們過去對以自殺作為行為藝術的結束的藝術家和詩人還不理解,現在當我們看到這種行為給戲劇帶來的整體效果,我們就心有靈犀一點通了。孃舅,你的自殺達到了預期的目的,如果沒有你最後的自殺,說不定我們對這題材和經典還沒有足夠地認識呢,還沒有我們接下來的回憶、重溫和拙劣的模仿呢。回憶、重溫和模仿過去,對於我們是多麼地溫暖和
動人心啊。親情、仇恨、歡樂、憤怒、擔憂、恐懼,人世間所具有的一切情
,我們一個也沒拉下。這就是戲劇和回想的魅力,這就是我們模仿和觀照的初衷。你是一個夢,你是一股煙,你是一朵雲和你是一枝花,當你愈是噩夢、愈是狂風巨
、愈是陰雲密佈和愈是恐怖的夢中的鮮花遍地,對於我們在現實中的掙扎愈是一種解脫啊。再給我們一個脫離現實回到戲中和夢中和你已經死去的爹孃──也就是俺的舊姥爺和舊姥娘、已經出嫁的你的姐姐──也就是俺的大姨、已經賣給別人做童養媳你8歲的大妹妹──也就是俺的二姨、已經賣給別人做童養媳的你的5歲的二妹──也就是俺的三姨、已經出賣給別人的一歲的小妹妹──也就是俺的娘──在苦難中相會和相聚的機會吧。讓我們在苦水的浸泡中再一次顯示現實的幸福。
老胖孃舅,請你再一次拉開戲劇的帷幕……據俺娘說,1939年俺的舊姥娘是一個乾淨體面、好強爭勝的中國農村婦女。──當然俺娘在這裡已經開始給自己的母親在歷史上增添美和添枝加葉了──這就是歷史和敘述和區別──這種添枝加葉除了在出生上能給敘述者增添砝碼和帶來好處外,恐怕也是為了敘述的方便開始在藝術上
左向右了吧?在她的敘述中,1939年她孃家好象家道還沒有中落,於是後來的一幕幕劇情轉折不就顯得更加悲慘了嗎?──從這個意義上說,觀眾和後來的敘述者──當他們開始跟著導演入戲的時候──都毫不猶豫拋棄自己站到對方──導演和戲劇的立場上,一下就按照唯美傾向主動加入了創作。──60年後引起我們懷疑的是:你當時僅僅是個一歲的孩子,你怎麼知道你孃的模樣和品格呢?俺娘聽到這個疑問馬上就紅了臉──她還是一個老實人呀,她還不是一個成
的藝術家或政治家,她沒有厚顏無恥地在那裡咬著牙堅持──如果你一味地堅持自己我們又能拿你怎麼樣呢?恐怕久而久之我們也就認輸和相信了──而是馬上老實地找了一個旁證:“我也是聽你大姨說。”等她再次敘述的時候,她就開始在戲劇開場的時候──沒等我們懷疑,主動先把1939年的漏
給堵上,這時開頭就變成了:“我聽你大姨說…”然後再說她的親孃也就是俺的舊姥娘長得什麼樣是怎樣一個為人──大姨當時已經17歲,當然她是有資格來給俺孃的敘述做旁證的。──1939年俺的舊姥娘是一個乾淨體面、爭強好勝的中國農村婦女。──故事就從這裡展開。──在她行將就木前的一個月,她的17歲的大女兒也就是俺的大姨在20裡外的村莊生了她出嫁後的第一個孩子。這時俺的舊姥娘已經病入膏肓,但在孩子九天──做九──的時候,她還是強撐著身子從20裡外來看望女兒。這時她的身子和腿已經浮腫,她在家裡已經不能起
和走路──她到底得的是什麼病?是腎病還是肝病,是生俺娘時得的月子病還是和這毫無關係的腹腫和腹脹,俺娘直到現在還沒有搞清楚──這個故事原來是建立在不可知的物質基礎之上──不能說不是俺孃的大意。可是,這內核的不可知是不是戲劇對於藝術的另一種要求呢?這時我們又對自己產生了懷疑,於是就沒有貿然像戳穿她開場一樣深究舊姥孃的病因。──來看望女兒這天,雖然已經病入膏肓,身子已經浮腫,已經不能下
和走路,但她還是五更起
,對著鏡子在那裡梳妝──從五更一直梳洗到天亮,共梳了三個小時,接著又將自己最體面的長裙從櫃底找出來,撫平它的皺摺穿到自己身上──這是不是有什麼預
呢?是不是預料到這是自己在世界和親人面前──一個正規和嚴肅的場合──的最後一次亮相呢?是不是在舞臺上的最後一次絕唱呢?──於是就一定要給世界和我們留下一個堅強不屈的印象好讓它以虛假的堅強來代替真實的虛弱而讓自己的尊嚴永不遭到侵犯和磨滅呢?──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她能以痛苦維護體面,能以強迫來抑制自己──她可真是一個爭強好勝的人。也許在這次出征和亮相之前,她就想到了自己最後的出路,想到自己身後的大女兒、八歲的二女兒、三歲的三女兒和一歲的小女兒,想著想著就
了淚,這反倒更加增加了她出征的信心。她把對世界的一切無奈、憤怒和深情,都寄託到了自己的梳洗之中。等到東方動了,天大亮了,她竟把自己的頭髮梳得油光水滑。為了這次出征,她還專門讓人到鎮上僱了一輛騾子轎車──幾年後俺孃的新爹──俺的新姥爺在大戶人家趕的就是這種威風的轎車──這樣的驕車俺的舊姥娘平生沒有坐過,現在去坐甚至顯得有些誇張和做作──但我們想俺的舊姥娘當時想:誇張就讓它誇張吧,做作就讓它做作吧,我就是要用這種誇張和做作,來完成我生前的最後一次壯舉。於是當俺舊姥孃的騾子驕車──三匹漆黑掛紅的騾子──停靠在20裡外俺大姨婆家門口時,它一下給俺大姨在婆家的社會地位提高了多少百分點啊。孃家的騾子驕車來了。從驕車上下來的舊姥娘,神采奕奕,頭髮油光水滑,身著拖地長裙,手裡還拿著一個乾淨的麻絲手巾──本來是一個普通的農婦,現在一舉一動,一招一式,就開始顯出貴婦人的模樣了。甚至她下車的時候,不要任何人攙扶;下車走路,也是風度翩翩和顧盼有神──她以堅強的意志,一步一步走完從驕車到女兒婆家的20米路程。婆家和村裡的觀眾,都開始懷著一種崇敬的心情看著這貴婦人生命的輝煌和瀟灑。舊姥孃的一切設計和虛假都達到了預期的效果──甚至比設計的還要好──出發的時候還是陰天,現在雲開霧散,一束陽光──和追光──恰到好處地打在她臉的一側,真是風度
人啊。這時開機正是時候。──甚至,當她親眼看到自己的表演取得了超乎意料的藝術效果,她渾身真的
到一陣輕鬆了。她用自己的藝術創造暫時改變了她的病體和人生。本來她是一個急躁的人,現在連
格都改變了──可惜一切都太晚了舊姥娘──對著鏡頭的表演耐心細緻,微笑出的表情深入持久而毫不匆忙──一切的
情似乎是從心裡自然而然
的──這就是她的本
而不是一種做作的表演──她一氣呵成完成了這麼多表情和動作──她這20米完成了對自己過去一生的改變和否定。──在你行將就木前的一個月,藉著女兒孩子做九這個微小的歷史契機,你竟從一個拉里拉雜、蓬頭垢面、絮絮叨叨和婆婆媽媽的中國舊農村婦女的形骸中脫穎而出,表現出你本不具有的大家風度,我們的舊姥娘,這時你就不單改變的是你自己,你也一下改變了我們家族的歷史呢。世界上多少偉人一輩子叱宅風雲,但是到了臨終還是
出了他們怯懦和自私的本相,在那裡大呼小叫和節外生枝,而你在人生的最後關頭,卻能抑制住自己以堅強的意志上演的一出恢宏和光彩的話劇,你也就是這個世界上的超人和偉人了。這還不是問題的關鍵呢,問題的關鍵是:他們本來是恢宏和光彩的,現在
出了猥瑣;而你的本像是卑微的,臨終卻
出了光彩。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你──俺的舊姥娘,和俺的新姥娘一樣,在告別世界和離開我們的時候,都是光彩動人的──你們是世界可遇而不可求的兩道彩虹。阿門。親愛的我的先人們,你們是多麼光彩的人和女
。請你們保佑我。──這時俺大姨的婆婆──那個鬥雞眼的親家母──還不識趣地問:“親家母,聽說你病了,現在看這樣子,不是已經大好了嗎?”這時俺的舊姥娘發出
朗的笑聲:“好了,確實已經是好了。”當然接著問題還是出現了──物質的病體還是對她接下來的表演形成了障礙。在招待俺舊姥孃的宴會上──在30年代的舊農村裡,一個招待親家的宴會還能出奇到什麼地方呢?──它肯定對不住俺舊姥孃的騾車──大不了就是幾個
碗,說不定
上還長著幾
沒有拔淨的豬
。本來婆家覺得已經夠好了,但是當他們看到俺舊姥孃的驕車、風度和做派,他們又重新覺得不好意思──他們在宴會開始之前不好意思地
著自己的手:“小門小戶,拿不出成樣的東西招待親家,親家今天就受些委屈吧。”這是
話。但俺的舊姥娘仍延續剛才的大度朗朗地笑了:“這就
好,看到
碗,我就來了胃口。”但等到拿起筷子的時候,舊姥娘才突然有些醒悟,才從戲劇的角
中回到了她的現實,因為她一口饅頭和一片大
都吃不下去──她渾身已經發抖快要在戲劇中堅持不下去了。桌上的一切傾刻間對她失去了意義。接著的問題是當本
真的捲土重來要求你以堅強的
格將剛才的表演繼續下去的時候──你能不能堅持下去呢?這才是對你是不是一個明星的殘酷考驗。但俺的舊姥娘到底是那百分之一中的
英呀,到底是一個爭強好勝和意志堅強的大演員呀,她已經痛苦得渾身冒汗了,但是她還是談笑風生地一個饃星一個饃、一個菜葉一個菜葉的往嘴裡送──這樣吃了一個時辰,她等於什麼都沒有吃──本來婆家的人已經看出事情的真相來了,但是他們已經被舊姥孃的表演和氣概給震懾住了,這時他們倒是開始懷疑自己,認為貴婦人本來就是這樣吃飯的。宴會終於結束了,該到閨女房裡看女兒和剛剛生下的小外孫了。俺的舊姥娘又支撐著病體來到閨女房中──當她見到自己的女兒知道這是在世界上的最後一面時,她的眼中並沒有
淚──可見她是一個多麼堅強和通達的人呀──她不因自己的私情去影響大局,仍在那裡高談闊論和笑語歡聲。──俺娘敘述到這個地方往往十分得意──俺的舊姥娘坐在
邊對女兒說:“今天真不賴,吃了兩個饃還喝了一碗湯。”
“等孩子滿月的時候,讓你哥來接你回門。”
…
看完自己的女兒和外孫,又談笑著款款走出親家的院落,一步一步又向回走了20米,上了騾子驕車。──俺娘說,──上了驕車,她還微笑著向車下招手呢:“親家,回去吧,不要送了。”一直堅持到車子出村,四周已經是一片田野,再也沒人會看到她了,才一頭栽到了車上,──當然,看望女兒的舉動加速了她死亡的進程,誇張和做作的表演更加損傷了她身體的元氣;如果不是這樣,她也許還可以多活一陣呢──但是,60年後我們揣想,當時的舊姥娘雖然已經清楚地認識到了這一點但是她又想,能在臨死前導演一場輝煌的話劇給親人們留下一個紀念,比多苟活幾天更能接近這些親人啊。──小節和大局,她在臨死之前竟認識得這麼清楚──當我們想到這一點的時候,60年後我們對你當年的舉動和風采都充滿了神往。一個月之後,她就離開了我們。聽俺娘說──總是聽俺娘說她娘,怎麼就沒聽她說過她爹也就是俺的舊姥爺的生前和死去呢?這在我們的家族中也是一個不解之謎。──最大的可能是:也許這個舊姥爺是個不值得一提的東西也料不定呢;不然他怎麼從來沒在歷史的天空中出現過?他在臨終的時候,肯定沒有做出像俺舊姥娘臨終前的大舉動和大手筆,於是他也就無聲無息和無聲無臭了。──當我寫到這裡的時候,我似乎聽到窗外響起田野上澆地和人在說話的聲音,順著這聲音,我一下又回到了故鄉。一想起故鄉和親人,我痛徹骨髓的悔恨就是:事情該那樣處理的時候,我們不懂當我們懂的時候,事情已經過去了…
也正是從這個角度,舊姥娘能在臨死之前僱著騾子驕車去看望女兒,行動起來又那樣義無反顧和奮不顧身,她真可謂大智大勇和當機立斷──當你處在人生的岔路口上,往往是過去這個村就沒這個店、吃了這包子就沒這餡了──你伸手抓住歷史的機遇,以你的痛苦和堅強,以你的誇張和做作,就在30年代的黑暗天空中劃過一道耀眼的閃電。如果說你的兒子我們的老胖孃舅在將來的歷史上也是一個人生悲劇的大導演──而在生活中恰恰是一個蛆蟲、蚯蚓和不敢擔任何干系的人──的話,那麼你這最後的閃爍的擔待──擔待著我們多少人啊──倒是足以和黃泥崗上那幫孃舅相提並論了。──從一種生活細節和意志堅強的角度看,作為一個女之輩,你還要勝他們一籌呢。時機選得恰如其分──黃泥崗上還有些誤差──就選在你去世前的一個月。你對自己病體的把握也恰到好處。多種機遇的宏觀把握和歸攏,促成和造就了這個絕唱。──當你離開我們的時候,你不就可以含笑九泉了嗎?──聽俺娘說,──你離開我們之前,已經七天水米沒打牙,腿腫得有水桶那麼
;舊姥爺已經先你而去,你的身邊沒有可以依靠的成年親人。當你就要離開我們的時候──你已經不行了,你已經上路了,又被一群嗷嗷待哺的孩子“娘”
“娘”的給叫了回來。這時俺的舊姥娘倒是顯示出她本的軟弱和怯懦──回來倒是回來了,但她一把抓住八歲的二女兒俺的二姨的小手懇求道──這個時候她已經顧不得一群圍
而哭的孩子了,緣分已經盡了,一切都到站了,該分手了──這時她只能顧住她自己了──:“妮兒,下次娘走的時候,就不要再喊我了。實在是受不上了。娘在夢裡都走不動路,身子是太重了。但是走呀走呀,突然就到了一個河邊,我的腿突然就輕鬆了,走起路來跟好的時候一樣。河邊有花有草,我說,好長時間沒有洗臉了,蹲在這河邊洗個臉吧。就在這個時候,我聽見你們在那裡哭著喊『娘』,我突然想起怎麼把一群孩子扔到家裡了呢?還沒有給他們做飯呢。於是我就回來了──一回來娘就又躺倒在這病
上了。妮兒,下次娘走的時候,就不要再喊娘了。不是娘心狠,實在是受不上了。…”接著眼中
出的,是懇求一群發楞的孩子對她原諒的神
。於是下次在娘走的時候,他們就尊敬孃的話沒有再喊她──於是娘也就無聲無息和毫無牽掛地去了。從讓娘去這一點上,60年後我們對這群孩子也肅然起敬。你們不虧是舊姥孃的後代。娘不讓你們喊她,你們就沒有喊她;娘要走的時候,你們就讓她走了。你們對孃的尊重,已經達到了人生的極至。你們和舊姥娘聯起手來,共同演奏出這人生最後一幕的輝煌篇章──同時也照亮了我們家族本來還是一片漆黑的天空──親愛的舊姥娘,60年後當我們想著歷史上還有你這麼一位平凡而偉大的親人時,你的一舉一動和一顰一笑,那短短20米的款款的步子,顧盼有神的神采和談笑自若的朗朗笑聲,包括最後的軟弱和懇求,河邊的
水和花草,就共同組成了一首娓娓動人的敘述和合唱。合唱輕輕地起,合唱又輕輕地落。聽眾和敘述者本人到了這裡都有些
動了。俺娘敘述到這裡往往會說:“俺娘死的那天是八月初十──離中秋節還有五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