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妥善安排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李明峰肚子裡的打算有些是不能和常勝軍眾將說的,所以也不再繼續討論,而是直接下達軍令。

“傳令順德府知府林德海,天津知府周景通,讓他們謹守門戶,不可大意。蔡宜群,你率本部三千人馬駐防保定,我不在的子,保定軍務由你全權負責!”李明峰道。

“是!大人!”蔡宜群朗聲道。

蔡宜群本部實際擁兵五千,但是前些子被李明峰調到順德兩千,現在蔡宜群手中只有三千人馬了。

保定是李明峰的老巢,是常勝軍的基所在,李明峰臨行之時必須要安排妥當。老李手下的六大將領,劉銘傳和吳長慶過於悍勇,是將才不是帥才。周景通、韋志俊和老李一直不是非常親近,周景通已經在鎮守天津了,老李不敢將全部基業都給他們負責。

所以可用的僅剩陳星翰和蔡宜群了,這兩人做事要穩當的多,而且還和李明峰一起蹲過半年的大獄,關係也親密的很。這兩人之間比較起來,陳星翰更明一些,能獨擋一面,蔡宜群為人則很是周正,做事一板一眼,不會出一點差錯。

李明峰本想留陳星翰鎮守保定,不過後來一想,前方更需要這麼一個帥才,保定的留守將軍只需蔡宜群那般穩妥便可,於是最終還是留下了蔡宜群。

安排完直隸軍務,李明峰又望向站在旁邊的杜翰道:“杜老爺子,這次就麻煩您了,還請您老暫任直隸布政使,總管直隸政務。”杜翰點了點頭道:“李大人對杜翰有救命之恩,當此關頭,杜某就任乃是理所應當。”李明峰又道:“還請焦公出任直隸按察使,總管直隸法務。以後直隸的民政就拜託您二位了!”直隸的中高級官員全被李明峰趕跑了,現在的政務都由軍方管理,老李知道這不是個長久辦法,但是奈何手中人才有限,想來想去,也只有杜翰、焦佑瀛是文官了。所以前李明峰派人入京將兩人的家眷全部接了出來,安頓在了保定。

杜翰和焦佑瀛大半年來一直賦閒在家,眼看著再度入朝的機會越來越渺茫,也是十分著急。他們這種當了一輩子大老爺的人,怎麼能忍受那種小富即安,門庭冷落的生活?

李明峰給他們的是從二品的布政使和按察使,雖然比二人以前的官職有所降低,但是畢竟也算地方大員,兩人的就任也算是欣然。而且兩人都認為李明峰將來必定會更進一步,他倆將來也會跟著水漲船高,甚至再度成為朝中重臣也不是不可能的。

焦佑瀛應道:“還請總督大人放心,我二人對這套事務還是有些經驗的,絕對出不了岔子。”李明峰點了點頭,表示對兩人的信任,道:“您二位被罷官,恐怕兩位先生的門生故舊也會受到波及,我就聽說至少有上百人因為兩位先生而罷官。這些人也都是人才,咱們直隸現在缺少人手,還請兩位大人給那些人寫封信,邀請其中有德有能又開明的人到直隸來任職。知府以下官員全憑兩位任命,四品以上的,報於我知曉並且考察之後可以任命!”杜翰聞言,面帶動的道:“多謝大人!大人之恩,杜某今生都無法報答!”焦佑瀛也連忙表示了謝。

杜翰對就任布政使一職倒沒什麼反應,但是李明峰給他的這個“人事權”卻讓他動不已。辛酉政變之後,杜翰、焦佑瀛被罷免,他們的親屬、門生、嫡系下屬都因此遭到牽連,大部分被免職,小部分被降職。

杜翰對自己被免職倒沒什麼太大的牴觸,誰讓自己在政變中失敗了呢。但是那些親朋好友、門生故吏因為自己而受牽連,卻讓他愧疚不已。這次李明峰放權讓杜、焦招攬人手到直隸任職,可以說是給他二人一個彌補愧疚的機會。

當然,李明峰也有自己的打算。自從中高層文官被驅逐出直隸三府之後,很多政務都陷於停頓狀態,李明峰急需人手來補充空下來的職位。只不過,李明峰對新任的官員有兩點要求。

第一,這些新來的官員必須和朝廷不合。只有這樣李明峰才能對他們放心。第二,當然就是需要這些人有比較豐富的從政經驗,否則怎麼管理政務?

這些在政治鬥爭中失敗的杜翰、焦佑瀛派系的官員完全符合李明峰的兩大條件。他們因為被朝廷罷免,肯定會嫉恨朝廷,即便不恨朝廷,他們也會恨兩宮太后和兩大議政王。而且這些官員都是為官很久的,對處理政務很悉。

李明峰將杜翰、焦佑瀛的整個黨派都綁到了“常勝軍戰車”之上,一旦常勝軍覆滅,他們的所有親朋好友、門生故吏,甚至還包括他二人在內都會跟著完蛋。在此形勢之下,杜焦二人又豈能不給老李盡心盡力的賣命?

安排完後方的事務,李明峰又準備安排出兵事宜。

當老李剛剛拿起了軍令之時,劉銘傳卻先出言問道:“天津五千人馬,保定三千,順德兩千,也就是說,咱們這次只能出兵兩萬人。其中大部分還都是新兵,初上戰場,這樣的戰力…。。”劉銘傳語氣中充滿了憂慮,即便以他這樣的悍勇,也不得不為常勝軍擔心。兩萬人,其中大部分是新兵,去戰五萬拼死一搏的敵軍,即使能勝,恐怕也是慘勝。

李明峰似笑非笑的道:“怎麼?你怕了?”劉銘傳聞言,頓時語帶動的辯駁到:“誰說我怕了!我劉銘傳這輩子啥都怕,就不怕打仗!只不過我是擔心咱們出的兵力少,容易吃虧!”

“那一萬新兵,已經訓練四五個月了,除了沒上過戰場,其餘的啥都不差。”李明峰安道:“你放心,最擔心常勝軍吃虧的不是你,是總督大人我!我怎麼可能讓常勝軍受到損傷?”看到劉銘傳不好意思再度反駁,李明峰繼續發令道:“明午時,大校場點兵!兵進德州!”第二天,兩萬常勝軍齊集大校場,李明峰登高臺點兵。

第一個軍令就是任命劉銘傳為先鋒,率領本部五千馬步兵攜帶少量軍械,兵進德州府平原縣。平原距離禹城僅八十里,是圍攻蘇天福的最前線。

李明峰親自督率大軍後續出發,大軍由吳長慶部、陳星翰部、韋志俊部一萬五千人馬組成,攜帶著火炮,彈藥和輜重隨後而行。

之後,劉銘傳大軍進入平原,李明峰的主力部隊也駐進了德州府。

此時此刻,盤踞在禹城、臨邑的蘇天福徹底的陷入到了重重圍困之中。他的北部寧津、商河兩城,駐紮的是剛剛抵達前線的文祥率領的五萬八旗軍。他的東部高青、濟陽、鄒平等處駐紮的是僧格林沁的五萬蒙古兵,和山東本地協助朝廷作戰的團練兵十五萬。

蘇天福部捻軍的西北方就是李明峰佔據的德州府和平原縣,西南部也就是袁甲三佔據的東昌府(今山東聊城)。

捻軍是由捻子組成的,所謂“捻”實際上是淮北地區方言,意思就是一夥子、一股子。最開始的時候,一些小商販,尤其是販賣私鹽的小商販聚集在一起,互相做生意,互通消息,以對抗官府的盤剝。

發展到後來,嘉慶、道光年間,農民、走私販子、手工業者、小商人都據利益關係或者親屬關係組成了捻子。大股捻子有全族全村的數百人,小股的僅有數人。

這種躲避官府盤剝的小團體在太平盛世還沒有危害,但是一到亂世,他們則成了動亂的源。咸豐元年,長造反,短短几年的時間,從廣西打到了長江下游,江蘇、浙江、安徽、江西幾省頓時陷入戰亂。這些地區政府機構癱瘓,捻子頓時成了當地的主導力量。

捻子本來就有比較嚴格的體系,這次趁著清軍主力南移,大批的捻子揭竿而起,扯旗反清。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