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小孤比武震武林千里相勸終功成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在小孤山有一場武林名人的比武。

比武的雙方是歸隱多年,再現江湖的快刀沈江陵,還有就是玄武門的當代掌門人閃電手上官明。

這件事引起武林極大的注意。

這場比武不是一場大規模的競技大會,更不是爭奪武林崇高地位的盟主地位,只是一場純粹私人的恩怨。

在江湖上,私人的恩怨,何無之?

而這一次沈江陵和上官明的比武,所以能引起大家的注意,只有一個原因:近十多年來,稍有名氣的人,垂垂老去的有之,悄然歸隱者有之,韜光養晦者有之,江湖上呈現一片罕見的平靜。

黃山論劍停。

五臺封盟沒有了下文。

這種平靜,使得武林人士覺得跡近反常。

就在這個時候,有人比武,無異是在無波的湖水中,投下一枚石子,起圈圈漣漪。

而且比武的雙方,雖然不是當年武林中頂尖好手,畢竟雙方都還頗有名氣。尤其彼此在武功的造詣上,有著一個相同之處,那就是一個“快”字。

快刀沈江陵當年仗著手中那柄利刃,闖出了名號,據說快刀快得使人無法抵擋。只要他出刀攻擊,往往就是一刀穿,或者是一刀斷臂。

而閃電手上官明使用的一柄劍,又是以一個“快”字成名。他的劍經常對敵之時,不輕易出鞘,可是當他撥劍出鞘的瞬間,就是使對方受傷落敗的開始。

玄武門本是個不惹人注意的小門派,就是由於上官明的劍快,為他自己,又為玄武門,立下了名號。

如今這兩個快手,要在小孤山比個高下,消息不徑而走。在江淮兩岸,引起多少武林人士的好奇,大家都趕在七月十五中元這天,湧向小孤山。

在這眾多的武林人士之中,有一個人千里迢迢趕來。這個人就是尺八無情蕭奇宇。

尺八無情在離開水月奄之後,忽然有了一種強烈的疲倦

他從沒有象此刻這樣,想回到木瀆太湖之畔,過那寧靜的田園生涯。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難道一定要等到像滿天雷這樣瀕臨絕境再回頭?豈不覺得太遲?

蕭奇宇從沒有像此刻是如此的厭惡“尺八無情”這兩個字。分明是個有情的世界,為何偏偏要做一個無情的人?

因此,他告訴自己:“我要回去!但是,我一定先到灕江之濱,去接司馬環翠,相偕歸去木瀆,做一個快樂逍遙的耕讀人家,不再追逐於江湖之間。”他也為自己訂下一個程:“再以百為限。在這個期限之內,如果能夠找到沈江陵,勸他回頭,了卻心事,便取道灕江;如果逾越期限,也只好帶著憾意,向廬山腳下的可憐的母女,說聲抱歉,再往灕江。”就在限期無多的時刻,兩位以“快”聞名武林的名人,在小孤山比武的消息,傳到蕭奇宇的耳裡,他在興奮之餘,匆匆取道小孤山。

經過半個多月的奔波跋涉,蕭奇宇以一葉扁舟,搖向江心的小孤山。

時間正是七月十五中元當天的晌午。

上得山來,山上至少已經有四五十個江淮兩岸的武林高手,大家圍住一處稍微平坦的空地。

在這塊空地之中,既沒有看到快刀沈江陵,也沒有看到閃電手上官明。

大家都在耐心的等待,都在互相談論,彼此打著招呼。唯一沒有人理會的,便是手提藥囊的蕭奇宇。

鼎鼎大名的“尺八無情”卻成了無人相識的無名小卒。

年似水,歲月催人,昔的“尺八無情”已經逐漸在人們的記憶中淡了!遠了!何況當年蕭奇宇仗蕭在江湖上走動的時候,神龍一現,能見到廬山真面目的人,也並不很多。

蕭奇宇安靜地倚坐在一堵石頭之旁,閉目養神。

忽然一陣掌聲,蕭奇宇睜開眼睛看時,只見一位年紀靠近四十上下的道爺,身穿道服,高冠拂塵,緩緩地走進場中來。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