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龍顏大怒下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第章龍顏大怒“走,跟我一起去聖上哪兒討賞。”燕德妃看到楊悅,十分高興。對這個即愛讀書又會騎馬的小友,越看越喜歡。

楊悅擺手笑道:“我不過打個幫手,一個球都未投中,還是你自己去吧。”讓楊悅去見李世民,她可沒有興趣。李世民那雙眼神,可真有點讓她受不了。

“哪的話,如果沒有你配合,我怎麼可能有毬投,這可是‘嬪妃隊’第一次贏過‘公主隊’,怎麼能不去領賞,豈不太便宜了聖上…”燕德妃風趣的個,跟楊悅很對脾氣。

楊悅心中一動,沒準趁機能要塊金魚符,果真如此,到也值得一去。想了想,便跟燕德妃一同往甘殿。

楊悅從未到過甘殿,進了甘殿,才知道甘殿不只是李世民的寢殿,也是李世民的“書房”但見殿中書目眾多。書架、書案、臥踏旁到處都是書。

“原來是個大書殿。”楊悅不由暗暗稱奇。

燕德妃解釋道:“這兒是聖上讀書的地方,後面才是寢殿。”跟咸池殿一樣,甘殿不是個單獨的殿,而是帶有配殿的院落。

問了宮女,二人有點掃興,原來李世民沒在殿中,去了兩儀殿。

見李世民不在,燕德妃問道:“徐充容還在不在這裡?”

“回燕德妃,徐充容正在寢殿裡歇息。”宮女答道。

“徐充容身體可好了?”

“太醫剛才來過了。”

“咱去看一看徐充容。”燕德妃向楊悅笑著眨眨眼。

“不好吧。”楊悅可沒興趣進李世民的寢殿。

並非像電視劇中那樣十分的嚴謹,李世民的內宮有時候更像個大家庭。主要的妃子,如皇后與四夫人都有自己大殿,李世民如果想寵幸她們,一般會到她們的殿中去。九嬪以下才會召到寢殿侍寢。一般侍寢完畢要回到自己居住的地方。但也有時候會被皇帝留宿。李世民就屬於後一種多一些的人,抱著個美女睡總比自己一個人舒服。

而徐充容這種極受寵之人,李世民對她更加隨便些。比如今,徐充容“病”倒,便被李世民帶回了寢殿。

燕德妃不容分說,拉起楊悅往後殿走。

徐充容正斜臥在踏上看書,見到二人來,微微吃驚,忙起身見禮。

“徐充容可好些了?”燕德妃半笑著問道。

不待徐充容回答,又說道:“還是聖上的寢殿舒服。”徐充容臉上不由微紅。剛才她分明是在裝病,大家都看在眼中,難怪燕德妃疑心她是為了爭寵。

楊悅心下不由暗暗好笑,這個燕博士,才情若此,但也是女人。她與徐充容年歲十差近半,一個十七歲,一個三十四歲,她的兒子越王李貞基本與徐充容年齡相同。在嘉側殿裡,她是個知識淵博的良師。然而來到這裡,話語中卻有點酸溜溜地勁頭。

楊悅沒機會謝徐充容解圍,反又見到她被燕德妃擠兌,不好袖手旁觀,笑道:“我怎麼聽著這裡醋味極大。”三人不由同時笑了起來。…兩儀殿中。

李世民與司徒長孫無忌、司空房玄齡、中書令楊師道、禮部尚書江夏王李道宗、兵部尚書李世勣,右衛大將軍薛萬徹等人在殿中。眾人似在談政事兒,又似在宴樂。

若是談政事,眾人在坐談吃酒。若說是在宴樂,卻與平吃酒不同,今沒有宮ji在一旁歌舞。

“朝中一直在爭議是否出戰遼東,眾臣講了許多理由。但有一條,大家卻從未提到。”酒至半酣,李世民笑道。

“哪個理由?”

“愔兒曾向我說過一條理由:應把我大唐文明傳遞給全世界,高麗等地愚昧陋俗,兒女**,要拿下遼東,用我大唐的禮樂教化他們,讓他們知道何為羞恥,何為矇昧。”

“說得好。”司空房玄齡點頭讚道:“深得我儒學之道也。不知是那位殿下,志存高遠。”

“只可惜,愔兒向來不羈。近被我貶到虢州去了…”李世民搖頭嘆息一聲。

“聖上既然想念六殿下,不如召他回來。聖上對他的懲罰太重了。”薛萬徹張像俗,一張臉油光光地,李世民曾親自笑他“村”氣。有時候老實的近乎愚鈍。在座眾人心中皆知蜀王被貶,明面上理由是調戲宮女,但實際上卻是因為打柴令武的事兒,得給平陽長公主一個待。

聖上一向護短,這一點眾臣心中明鏡一般。雖然蜀王一向常被李世民斥責,但李愔少年心,好玩樂,到也不是什麼大過。今李世民提起蜀王,自然是有一番深意。大概是想有人提出來讓他回來。

果然楊師道在一旁笑道:“調戲宮人,也不是什麼大錯。太子的長子、次子不也都是宮人所出。聖上對六殿下的處罰的確太…”沒想到這次卻是會錯了李世民的意。打了柴令武的確得給平陽長公主一個待,但非禮楊悅,卻也不是小錯。

李世民搖了搖頭,轉口說道:“前與衛公談論,蓋蘇文挾持高麗王,殘暴民,遼地百姓正等著我等解救於水火。我問衛公如若平遼東,當用何策。衛公之意乃是用‘正兵’。道是與愔兒的意思相同。”眾人這才明白過來,李世民是有意討論出戰遼東之事。殿中諸人皆知李世民有平遼之意,而且已派將作大監閻立德到洪、饒、江三州造船去了。近朝中早已無人再反對出戰。不過,正式談平遼之策,卻還是第一次。

司徒長孫無忌笑道:“衛公向來多用奇兵,平突厥以三百人攪亂頡利可汗牙帳,可謂奇中之奇,怎麼平遼卻要用正兵?”

“衛公之意,乃是諸葛先生七擒孟獲,以德服之。也是愔兒說的要用我大唐的禮樂教化他們,讓他們知道何為王道。”

“高麗人向來狡詐,反覆無常,完全是小人行徑。當年煬帝徵遼,便是因為想以德化之,高麗人明明已經降了,煬帝便準備罷兵。哪想到他們卻又設伏追擊,百萬之眾因此命斷遼東。聖上,前車之鑑不得不妨。”房玄齡忙說道“想要教化他們,等到戰勝之後再慢慢以王道教化不遲。”李世民笑道:“衛公又言,奇正之道於敵前變化多端。‘兵正’不一定不用‘奇兵’。”眾人不由一陣大笑。原來衛公所說還是奇兵,不過以正義之名出戰而矣。

“好一個‘兵正’不一定不用‘奇兵’。”江夏王曾跟隨衛公李靖戰突厥,對此深有體會“衛公常說:‘善用兵者,無不正,無不奇,使敵莫測’,我還以為衛公臨老改了。”李世勣笑道:“《曹公新書》說道:‘己二而敵一,則一術為正,一術為奇;己五而敵一,則三術為正,二術為奇。’今聖上攻遼,若水陸兼用,莫如陸為正,海為奇。”李世民點頭示意:“英公深知我意。衛公也是此策。可惜衛公今已老矣,又有足疾,朕不忍再以國事勞頓他。”李世勣、江夏王立時同聲說道:“臣願代聖上伐遼。”薛萬徹正在舉杯喝下一口酒,見到二人請戰,不及嚥下,也跪倒在地,含混叫道:“聖上,打仗莫要少了我。”李世民大笑道:“萬徹即將成婚,不怕公主不肯麼?”

“等俺回來再生兒子也不遲。”薛萬徹高呼道。

眾人聽了又是一陣大笑。薛萬徹尚丹陽長公主,定於下月成禮。

“衛公到是人老心不老,曾向朕請師三萬,定平遼東。不知道你們要多少兵馬。”李世民勣想了想說道:“衛公用‘神兵’,世勣不如,以十萬之眾當能平遼東。”江夏王也道:“道宗不敢託大,以十萬騎兵定能踏平遼東。”薛萬徹卻笑道:“聖上給我五萬飛騎,我去把蓋蘇文的人頭拿來。”長孫無忌見說,在一旁揶揄:“薛大將軍要的五萬飛騎,只怕個個都得是薛萬徹,否則何來如此神勇。”李世民點頭大笑:“當今我大唐名將,最數世勣、道宗、萬徹三人。世勣、道宗用兵一向謹慎,不能大勝,亦不會大敗;萬徹向來勇猛,卻是非大勝則大敗。”

“聖上,柳御史晉見——”內侍夾著嗓子一聲喝,在殿上群臣的笑聲中,異常刺耳。…見李世民不在,燕德妃與楊悅跟徐充容談笑一會兒,便準備離開。剛走到殿外,卻見李世民一路急步走了進來。

在宮內,御道只有皇帝才能走。楊悅與燕德妃走側門,李世民走的是正門。三人雖然相向而行,卻沒有走成“頂死頭”燕德妃忙了上去,卻見李世民臉鐵青,一路怒罵:“禽獸不如的東西”燕德妃一怔,奇道:“聖上又在生誰的氣。”

“除了他還會有誰朕都把他貶到虢州去了,仍不知悔改。”原來李世民正在談論平遼之策,興致正高,突然御史晉見,竟然是彈劾李愔。一時氣急敗壞,弗袖而出。

“李愔?”楊悅嚇了一跳,不由脫口說道。

李世民只顧生氣,沒看到楊悅也在旁邊,見到她也在,一怔之下反到沒在意楊悅直呼蜀王的名字,只怒不可遏地說道:“禽獸可以訓伏,鐵石可以練成器。如今愔兒,還不如禽獸鐵石。”楊悅不由愕然,奇道:“他又怎麼了?”

“如今他在虢州略獵無度不說,竟然還毆擊縣令,鞭打長史,真是無法無天。”

“…”燕德妃一時驚得說不出話來。

楊悅卻不由暗暗想笑,原來李愔到底還是做了這事兒,李世民還是這樣罵了他。歷史中的確有此記載。

“剛才御史彈劾,說他大有效仿齊王李佑之心。”李世民一時又氣又怒,李世民想到去年齊王李佑謀反,太子謀反,李泰又…說著說著竟然急得大哭起來:“難道朕的兒子一個個都要…”

“李佑?謀反?”楊悅這時可真地嚇了一跳。歷史上李愔當然沒有謀反。但御史如此說法,只怕李愔稀裡糊塗地被人傳說成謀反,當作謀反被抓,結果李愔真地被成謀反…

“難道是有人故意造謠言?”楊悅突然想到柴令武的一臉笑,打了一個靈。開口急道:“李愔不可能謀反,聖上一定要相信他…”第章龍顏大怒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