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暗棋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在紀曉棠的印象中,祁佑年總是理智的,說話做事都最穩妥不過。她還是第一次知道,祁佑年也有這樣的一面。
如果她能,紀曉棠一定會阻止祁佑年這樣做。然而祁佑年已經立了軍令狀,成大忠這次返回蜀中,將會帶去韓太后和隆慶帝的回覆,他們很慷慨地答應了祁佑年的要求,並且從內庫中拿出一筆金銀,作為為祁佑年大軍的犒賞。
這件事,再沒有挽回的餘地。所謂開弓沒有回頭箭,不論是祁佑年還是她,都只能堅定向前。且只許成功,不許失敗。
祁佑年要在三個月之內拿下蜀中,那麼她就助他一臂之力。
紀曉棠將信拿在手裡,沉思了半晌,就拿起筆來,給祁佑年寫回信。
就在她沉思的時候,早就有貼心的繡兒給她研好了墨,準備好了紙張。
和祁佑年一樣,紀曉棠的回信也非常簡短,幾乎沒有多餘的話,她只告訴祁佑年一件事。祁佑年要與蜀中反賊速戰速決,但是同時也不應該完全放棄招安。
這些天,紀曉棠雖然身在京城,且每天都要面對很多事情,但她的一顆心卻分出了一半,系在蜀中的戰局和祁佑年的身上。
紀曉棠一直在努力回憶,想從她前世的記憶中找出儘可能多的線索,希望能夠幫助到祁佑年。
功夫不負有心人,最後終於讓她想了起來。
前世蜀中的叛亂,朝廷數次派兵都無功而返。不過蜀中的叛亂最終還是被平定的,卻並不是因為朝廷官兵的緣故,而是蜀中反賊內部出現了問題。
一位名叫韓克讓的反賊將領。叛出了反賊大軍,最後還因為親手殺掉了反賊的首領,而獲得了朝廷的嘉獎和封贈。
紀曉棠記起來,曾經聽從臨近蜀中的州縣逃出來的難民議論過,說韓克讓家本是鄉紳出身,自己也是讀書人,且還是個舉人。卻在隆慶初年進京參加會試的時候,無辜被牽扯進科考舞弊案中,不僅從此失去了參加科考的資格。連同舉人的功名也被革除了。
因為這件事,韓克讓的父親抑鬱而死,韓克讓自己也大病了一場,從此寄情山水。倒是成了蜀中的一位名士。
然而。韓克讓的心中始終並沒有完全放下。
韓克讓最後反水,一方面是與反賊首腦理念不合,另一方面未嘗沒有為當初被冤屈舞弊而雪恥的緣故。
只是他的結局卻並不好。
當他進入朝堂,想要為當年的科考舞弊案翻案的時候,卻被人告發依舊懷有不臣之心,且暗中收留蜀中反賊的殘餘勢力,最後被推到午門斬首,一家老小也都跟著送了命。
隆慶初年的那場舞弊案。牽涉太多,背後的人勢力太大。
這些。還是她在逃亡的途中,聽紀二老爺偶爾提起的。紀二老爺當時言語模糊,似乎對這件事也十分忌憚,不是知道的不多,就是即便知道一些什麼,卻不敢多說。
紀曉棠告訴祁佑年,可以想法子接觸韓克讓,如果以為韓克讓平反冤案的條件為誘餌,韓克讓十有**會就會向祁佑年投誠。
而有了韓克讓在反賊內部,與祁佑年裡外夾攻,那麼三個月內拿下蜀中,就不再是那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了。
至於祁佑年凱旋歸來之後的事,紀曉棠沒有說。她只在信的末尾簡單地提了一句,告訴祁佑年,長寧公主的誤會。
長寧公主的誤會,顯然還不是她一個人的誤會。韓太后和隆慶帝應該也是同樣的想法。
這件事,紀曉棠告訴祁佑年,只等他得勝之後回到京城,再做計較。
至於怎樣計較,紀曉棠心中已經隱隱有了打算,但是卻並沒有在信中提及。現在這個時候,祁佑年不該分心。
紀曉棠這邊將信寫好,用火漆封了信。成大忠已經吃飽喝足,就等著紀曉棠的信了。
紀曉棠將信給成大忠。
“這封信十分要緊,裡面有致勝的關鍵,你要儘快回去親手給阿佑。”紀曉棠囑咐成大忠。
成大忠臉上出驚喜的表情,立刻就向紀曉棠保證:“…命在信就在。”紀曉棠和祁佑年之間的書信往來,本來就是最為機密的事情,如今這信中又有了蜀中一戰致勝的關鍵,成大忠當然明白這封信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