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無題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恭喜萬歲,賀喜萬歲,遼西大捷…”張涵早已知道這消息了,說張奐是在對天子報捷,不如說是對群臣宣佈此事。不過,張涵此刻還是滿面風笑逐顏開。在群臣的賀喜和稱頌聲裡,張涵心花怒放…他當然會超過漢武帝的…矜持地擺擺手,忍不住笑道:“此戰之勝,一來在於前方將士用命,二來也是眾卿同心協力,辛苦諸卿了!”群臣齊齊拜倒,同聲將功勞歸於天子,莊嚴肅穆的大殿裡一時竟歡聲雷動。
說起來,也無怪乎眾人歡快。北方的遊牧民族向來是中原的大患,故而,漢武擊破匈奴、橫掃漠北,雖有窮兵賦武幾譏。可幾百年下來“衛青”、“霍去病”之名依然熠熠生輝…誰又能忘記那勒石燕然的榮耀?
略過太史慈在南方安撫山越、張律在西北攻討羌氐、高順領兵把守長安、王文祥、劉文標統領軍不提,張英率領的北方軍團雲集了張郃、趙雲、趙文華、于
等一系列後起之秀。加之,七年來對中部鮮卑的襲擾,不僅大大削弱了鮮卑,還鍛煉出一支果敢善戰的騎兵。一時間,北方兵
糧足將星雲集,而鮮卑這草原霸主也前所未有的虛弱。眾人都對此戰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然而,鮮卑討伐戰卻是一波三折。
討伐軍最初的進展很是順利。大軍壓境,軻比能只能退避三舍。
但是,這些年來襲擾的騎時常深入草原。對於這茫茫的大草原。漢人與鮮卑人同樣
悉。軻比能為了掩護部族撤離,不得不親自領軍掩護,齊軍斬獲頗眾。
捷報是接二連三。無論是前方將士,還是後方大臣們,都以為勝券在握了。這便中了軻比能地驕敵之計。
軻比能這人懷大志,才具過人,只是生不逢時。遇到了張涵這個怪胎而已。見勢不好,軻比能一狠心,竟合族投靠了西部鮮卑,重新歸於彈汗山步度
的帳下。這一戰,鮮卑討伐軍面對的不光是中部鮮卑的五萬殘兵,還有鮮卑彈汗山的十萬大軍。軻比能一敗再敗,既是示敵以弱、誘敵深入。也是步度
有意削弱中部鮮卑的實力…步度
明白
亡齒寒的道理,然他仍然習慣
地以為漢人無法生活在草原上,把中部鮮卑作為了主要競爭對手。
雙方接戰未久,趙雲便吃了個大虧。
軻比能幾經陣戰都損失不小,依然屢敗屢戰。引得趙雲兩萬多騎兵輕騎深入。由於之前軻比能損傷不小,這兩軍人馬足以戰而勝之,趙雲這才放心大膽深入地。結果,待雙方戰至關鍵時刻…軻比能損兵折將行將崩潰,而齊軍將勝未勝之時…步度引兵十萬從側翼殺出。趙雲果斷地率軍從軻比能軍中突破,殺出了條血路,這才避免了全軍覆沒。不過,齊軍大敗之下,兩萬多騎兵逃回來的不到三分之一。
齊軍多年襲擾。鮮卑人恨之入骨,散落在草原上,基本就沒有生還的希望了。而此前七年的襲擾戰的總損失,也不過如此。這樣慘重的失敗,張涵起兵以來,聞所未聞。
七月大敗的消息傳到了信都。張涵意興昂揚下,捱了頭一
,自是大為震怒,遂下詔旨將趙雲連降三級命他帶罪立功不說。還嚴厲地申斥了張英。不過,怒歸怒。申斥歸申斥,張涵並沒有失去理智,還是增派了兩軍騎兵前往助戰。隨後,又命王文祥統大軍進攻彈汗山,並令張郃密切關注素利地動向,採遣使者前去安撫他。
鮮卑人是草原霸主,但實力遠不如漢人(要不然,就是鮮卑人居住在中原了)。三部鮮卑人口不過百萬,多年來在張涵的設計下,實力也大有下降。張涵這一番動作下來,鮮卑人簾便有些支撐不住了。而步度和軻比能又在進攻和退守上發生了分歧,與討伐軍張英部相持於白山腳下。…結果,隆武三年十二月底,王文祥趁雪夜突襲,一舉擊破彈汗山鮮卑王廷所在,俘獲甚眾。消息傳出,西部鮮卑軍心大亂。張英趁勢進
,鮮卑人慾退不能,
進也不能猛攻數次,損失很大卻沒有半點成效…遂軍心渙散。張英見鮮卑人逃者
眾,知道時候已到,便傾營而出,苦戰半
後,終大破鮮卑聯軍。陣斬軻比能,俘虜步度
,嶄殺五萬多,俘虜八萬眾,鮮卑聯軍全軍覆沒。鮮卑討伐戰遂告一段落。
三天之後,張涵率領文武百官到太廟舉行了盛大的祭祀活動,並決定建設英靈殿祭祀戰死的軍人。
信都受官府供奉祭祀的地方不少。除了祭祖地太廟,還有祭祀土地的神社、祭祀文聖周公的文廟和祭祀武聖姜子牙的武廟。英靈殿便設在武廟的旁邊,規模形制尚在文武二廟之上。
張涵建設它,倒沒有多少政治目的,諸如,提高軍人的地位,培養尚武神之類。細究起來,設英靈殿多半是張涵前生對於倭國靖國鬼社的怨念未息罷了。
如今,軍人的地位是相當高地。一來,人人都要服兵役,張涵又刻意培養軍人的榮譽。因此,極少數不服役者反而受到了嘲諷。二來,軍人的待遇相當可觀。普通常備軍士卒的收入也足以養家餬口。成為中級軍官之後,便可生活得很不錯了。一旦立下戰功,更是不齊封賞。
二十級軍功爵,前十級的晉升需要斬首一級,後十級則要斬首兩級。每斬首一級除了獎賞少許錢、獎章之外,還可獲得田地二十畝。若能斬首三十級,簾封為勳爵。雖然爵位不能繼承,但可獲得終身俸祿,社會地位甚是尊崇,見官不拜。禮同伯爵。而且,還可以獲得額外的三百畝土地獎勵。這樣一來,連同人人皆可申請地那一頃地,立功者便可得到十頃、千畝、價值百萬錢地土地。此外,在子弟入學,尤其是加入軍校時會有很大的優待(能否畢業是另一回事)。豐厚的獎賞,使得軍人地戰鬥極為意志高昂。每逢戰事皆奮勇當先。天下熙熙,皆過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參軍有利可圖,自然便成為頗有歡
的地選擇之一。
軍事是政治的延續,又會反過來影響政治。受勝利消息地影響,一度停滯不前的遷移豪強行動。再次加快了速度。
隆武四年六月,華佗傳來消息,張昭病了。張涵聞訊連忙起駕青州去探望祖父。項奉死後,張昭孤零零的,很是老了不少。張涵見了頗為心酸。可人世間生老病死是必然規律。張涵雖貴為天子,也無可奈何。這一回,張昭只是小病,然他年近九十老邁不堪。華佗暗示說,隨時都有可能。想到傷心處,張涵的眼淚便止不住了。在他這一生裡,對他影響最大、幫助最大的,便是祖父了。再看看滿頭華髮的父母雙親,張涵觸良多。昔
的種種一一浮現在眼前,鮮明地彷彿昨
。事到如今,張涵唯有留在石島,多陪陪祖父,寥盡孝心。同時,張涵下詔將張律、張恆等人盡數召回了石島。陪張昭走過最後的
子。…“文臧,你看這車如何?”在“咣噹”聲裡,張涵不得不提高了聲音。他的臉
有點蒼白,看的戲志才暗暗擔憂。顯然。張昭的逝世對他地影響頗大。
戲志才收斂起雜念,轉首望向窗外的風景。略一思量,估摸著問道:“陛下,這車一個時辰能跑五十里吧?”
“嗯,差不多吧!白天使用馬拉的話,大約在五十五里到六十五里之間;夜晚使用人力的話,便只有三、四十里上下。反正,一一夜至不濟也能跑上四、五百里路…到了地方,甚至連短暫休息都不必,士卒便可以立即投入戰鬥!”張涵微笑著說道,有這利器在手,戲志才總不會反對了吧!
隨著黑火葯的大量使用,煤炭開採業一千里。煤炭迅速應用於各個領域。青州作為大齊最富裕的一州,使用煤炭也最為普遍。每天往來於齊、魯馳道上運煤車絡繹不絕,大量的煤炭源源不斷的從魯國運往青州。為了降低運輸成本,去年四月有人提議,在兩地間修築一條運河來運輸煤炭。
運河自然是要修的,張涵早有這方面地計劃。但那時候張涵正為定都一事困擾的,忽然想起了另一樣大名鼎鼎的通工具…火車。當然了,張涵心目中的火車是以蒸汽機作為動力的,一時半會還實現不了。於是,馬拉軌道車…礦井下使用的那種軌道車…便成了他不二地選擇。歷時一年有餘,四百七十五里的臨…魯鐵路也進展遲遲,僅完工三分之一。張涵等不得了,便帶著眾宰相來參觀這條耗費巨資的鐵路來了。
“這樣啊…”戲志才沉了下,如此說來,卻也未嘗不可。
伸手在在車壁上敲了敲,張澗順著車廂望去。八丈長、丈二寬的車廂裡共排了三十三排鋪位,除了一個單獨地鋪位,上中下三排的繩隨時都可以收起,恰好能裝載了一支百人隊。所有這些鋪位都排在一邊,武器鎧甲和給養包整齊地掛在一側地車壁上,在另一側留下一條過道供人行走。車廂的尾部還設有空位以供大小便。說白了,這基本就是一非常簡陋的臥車車廂。唯一倒外的是,鋪位下面三個才的腳蹬子。不算隊長,每九人一組,鐵車啟動之後,同一時間就只有兩組人蹬車,每半個時辰更換一組。夜以繼
,風雨無阻,即使全憑人力每天也能輕易跑出四百里路…從臨淄到長安2750里路只須7
時間,連同準備時間算上的話,也僅僅十
就夠了。
“這車用鋼不少吧?”
“嗯,儘管一再削減,一節車廂也需要十一屯(萬斤)鋼鐵…““這車得多少錢啊?”戲志才倒了口冷氣,張涵是個唯武器論者,將軍隊武裝到了牙齒,但武裝一個戰士也只需百斤鋼鐵而已。十萬斤鋼鐵足以武裝一個千人隊了。
張涵手捻鬍鬚,沒說話。換成馬拉的話,有八對輪子就夠了。可這是腳踏式人力車,所以,足足有三十四對輪子,從而大大增加了重量,造價自然也就不菲了,他對此也很頭痛的。不過,鐵路向來是吃鋼鐵的怪獸,每裡鐵路需要出萬斤鐵軌。而產量佔據全國大半的幾個大型治鐵作坊去年一年的鋼鐵產量也不過兩萬萬斤略多一點這是鐵路遲遲不能竣工的主要原因。相形之下,製造火車的這點鋼鐵又不算什麼了。
“文臧,這些都是小事,將來肯定是要改進的。比如說,改成蒸汽機動力的…”辯解了幾句,張涵咳嗽一聲,話風一轉:“朕有意在臨淄和長安間修一條鐵路,諸位宰相意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