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73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是鼓勵大家團結一致共同創建家族的繁榮昌盛。
等張毅說完,李慕也簡單發了幾句言,就開席了。
這頓飯既是對此次祭祀的總結,也是族人們的聚餐,吃完後,張家分支就離開了,不過走之前身上的祭服得留下,所有的祭服都是嫡支統一安排的,因此也需要統一的回收處理,張家一年四次祭祖,每次祭祖的衣服都是新做的,這才顯得對先祖的尊敬,同時也是有錢的底蘊。
分支眾人一離開後,剩下的嫡支人數也不算少,數一數,差不多還有三百人,這些人有些是住在島上,有些是住在市區的,不管他們住在哪,晚上都需要跟族長進行祭祖的最後一步,燒封包,而封包在哪燒?
家祠在哪,封包就在哪燒。
所以,一群人又浩浩蕩蕩地回到了景秀美的海島上,此時的海島燈火通明,遠遠看去,就如同人間仙境。
第80章晚上十點多,張家家祠前的廣場中心就燃起了熊熊的大火,那是封包燃燒時釋放的熱量,在這滿天繁星的黑夜中,橘的火焰充滿了神秘的
彩。
今天島上是沒有開路燈的,所以在火光的映照下,每個人的臉上都鍍上了一層淺紅。
封包是後人給逝去的先祖送錢的一種自發行為,因為人們相信人死後一定也有死後的世界,而死後的陰魂是否過得舒服自在這就需要子孫後代的供奉,所以給先祖的供奉一般除了吃食外,還有紙錢,這是人類從誕生起就有的傳統習俗。
相傳,每年從七月一起閻王就下令大開地獄之門,使陰魂獲得短暫遊蕩人間的機會,直到七月十五鬼門關閉時才回轉陰曹地府,這半個月陰魂可以被後代接回家接受祭祀供奉,於是燒封包的習俗就應運而生。
都說有錢能使鬼推磨,所以,紙錢在陰曹地府一樣具有貨幣通的功能,於是除了平時會給逝去的先祖燒點紙錢,到了中元節更是需要燒大量的封包。
此時就是張家在海島上進行中元祭祖的最後環節,燒封包送祖。
封包需要親人親自包,紙包正面書寫祖上的名諱,落款為誰所送,紙包背面寫上封字,故名“封包”,裡面一般包的是紙錢,金元寶或者特殊印製的人民幣,不過,張家還是按照古老的習俗,包紙錢,紙錢,也代表著古代的銅錢。
於是天一黑,李慕就帶著張家的媳婦們在廣場上搭建起了封包的封堆,這燒封包是有講究的,並不是亂堆亂放在地上就行,而是必須按照架空累疊的方式堆放,這樣才有利於空氣的通,也使封包在氧氣的作用下更能快速而充分的燃燒,這樣焚燒後的紙錢先祖們也能最快領到。
累疊封包與擺放祭品是張家媳婦們做的事,所以也是李慕在領頭。
張家人本來就多,就算是每人只包一個封包,堆起來也有好大一堆,更別說送給先祖的東西人人都想盡一份孝心,所以,在家祠的廣場上,立刻就堆滿了封包,這麼多封包一起燃燒,可想而知火焰有多麼壯觀。
燒的封包越多,火勢就越大,這也代表著家族人丁興旺,家財滿倉的意思,而且,一年四次祭祖,每次祭拜的重點都不一樣,也只有中元節才能燒封包,所以到了今天,燒的封包越多就代表著家族越興旺。
這是活人寄託哀思的盛況,也是後人謹記先祖的恩德,這是一場盛大的祭祖儀式,也是一場緬懷先祖的盛宴。
封包堆好,形成一個大大的封包山,此時李慕與張家媳婦的工作就完成了,剩下的就是點火,而點火的任務就給了張家的男
,點燃封包的第一人是家族的族長,也就是張毅,而封包的火一燃燒起來,圍在周圍的孩子們是最開心的。
他們人人手裡抓著線香等待著送先祖。
七月鬼門大開,有接有送,祭祀完了先祖就該回歸陰曹,所以子孫後代會給先祖照亮迴歸的路,只有送完先祖,中元節的祭祖活動才算是全部結束。
大火燃起,照亮了半邊天。
也照亮了站在封包堆前的張毅與李慕,而伴隨在他們身後的是族老,族老的身後是族人們。
點燈燃香送先祖是按照家庭為單位來進行的,每家每戶點上自制的船型小燈籠,然後再順著大路一直走,不能回頭,要一直走到海邊才能停止,到了海邊後,大家再把紙燈籠放到海上,才算是完成送祖的儀式。
而先祖們的陰魂會依附在小燈籠上,這樣先祖就可以順著海水漂回陰曹地府。
而此時的以家庭為單位就不光是指姓張的族人,也包括了張家的媳婦們,於是,大人們手裡都提著燈籠與捏著一把線香,而孩子們還小,只要拿著線香就可以了。
無風自動,封包裡的紙錢正在快速被火苗噬著,被
噬的紙錢化作灰燼輕輕地在火海里漂浮著,不沉不揚,就那麼平靜地等待著,等待著火焰的結束。
而圍在火堆前的人們也靜靜地等待著子時的到來,子時一到,就可以進行最後的送祖儀式。
家祠前的火勢漸漸變小,灰燼開始緩緩下沉,地上慢慢形成了厚厚的一堆灰燼。
十一點的時候,家祠裡的鐘聲被敲響,子時到了。
子時一到就由專門負責點燈點香的族人把大家手上的燈籠與線香點燃,然後大家可以不分先後,不分尊卑地順著馬路往海邊走,此時是最熱鬧的。
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