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41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字句句,起初聽起來,覺有些玄妙難懂,卻又字字珠璣,無形中暗合道之至理。

整篇經書的篇幅並不長,總共不過五千餘言。

但是玉鼎等到聽完之後,不知不覺,已然淚滿面。

“多謝大師伯提點。”在第一間竹舍前面,玉鼎起道袍,下跪於門前,隨即深深下拜。

雖然不清楚剛才那段話是怎麼回事,但是他能夠明白,這是自家大師伯對於他的提點。

一切言盡於此,至於能否成就,且看自身造化。

不過只是一時間,原本黃鐘大呂般的誦經聲再度消失。

玉鼎卻明白了。

依照前輩們的理解,天地生成在道之中,萬物育化亦在道之中。

所以說,既要修道,首先要明白何為道——像他之前對白澤所說,之所以惘,是因為旁人皆有法則、神位在身所以生而知之,知道自己的道路所在。

可是自己卻並沒有,因此才會如此茫不解。

但事實難道真的如此?

非也非也,退一步講,就算玉鼎現在被天道送了一個法則,有了神位。

他估計能夠安心治理個千百年,那也是極限了。

再往後,恐怕玉鼎遲早有一天還是會挑子不幹。

既在其位,當謀其政。

反之,若不在其位,則不謀其政。

很簡單的道理,他卻現在才明白。

就像之前老君的兩句話,說的是在兩種不同的狀態下看待一個問題,可以看見事情的兩面。

同樣,沒人說過玉鼎不能換個方面去看自己的道路。

一直以來,都是他自己畫地為牢,將自己囚在了原地,從而不得寸進。

自從拜元始為師之後,雖說其間,到目前為止,已經過了數萬年,不過這些子卻是玉鼎有生以來過得最為充實的生活。

為什麼?

因為有師父啊,凡事都有旁人幫著打點一切,玉鼎幾乎本不去心什麼。

這是不需要,也是從來沒有想過。

他之前一直疑惑,為什麼自己遲遲不能夠突破到成年期?

明明靈力已經夠了,積累也有了,可是卻遲遲不能達到。

實際上,限制自己的只是自己罷了。

在許久之前,玉鼎還沒有意識到問題的時候,三位師長已經明白了癥結所在。

所以玉鼎覺,好像從他回來之後,自家師尊對待他的態度就有些變了。

怎麼說呢,以前,元始看著玉鼎,幾乎面面俱到。

不過同樣的,師尊大人也對弟子做出了很多限制。

現在卻沒有了,玉鼎想幹什麼,一句話的事情。

師尊不會出來阻攔,反而會默默支持。

這其實是想培養玉鼎的自主,好讓他能夠快點“長大”。

雛鳥必須風翱翔,才能成為雄鷹。

對孩子好,不單純是要無微不至的關愛,更要為其未來做考慮。

所以一直將其拴在身邊是不現實的,也是十分不智的行為。

就拿作為前車之鑑的三族子弟來說,他們當時面對玉鼎和通天,之所以會如此蠻橫,在這目無尊上的背後恰恰反映出了那些三族長輩們的教育十分不到家。

一味寵著孩子、溺愛孩子,卻不想想,如果失去了他們,這些沒有長大的孩子要怎麼辦?

所以隨著這些高層紛紛翻車之後,本來就人心渙散的三族再也沒有了以往的凝聚力,從此徹底退居幕後。

玉鼎現在是真的明白了,所以才會在三位師長的竹舍前面挨個叩拜。

這俯首叩拜,拜的是為他如此心的三位長輩。

“哎,這孩子怎麼那麼倔呢?”就在玉鼎俯身叩拜的同時,九重天上的三位師長紛紛有

元始將目光投注到崑崙山,忍不住發出一聲嘆息。

“孩子懂得成長,是好事情,應當為其高興。”大師伯的心境最強,看見玉鼎這番表態,微微頷首,轉而安道:“如此一來,也不負我等期望。”更對得起他自己,至於究竟如何,只能看玉鼎自身的造化。

在這方面,他們誰都幫不上忙,唯一能做的就是默默祝願。

“小玉鼎一定行的,這孩子賊了。”不同於自家二哥的擔憂,通天顯然並不擔心玉鼎成不了,所以如今心情反而是最輕鬆的。

事實上也不怪他們會這樣,因為玉鼎在叩拜之外,同樣也傳達了一個意思。

那就是他決定拼了——沒錯,玉鼎已經決定了,他要閉關,並且是閉“死關”。

所謂的“死關”,也就是沒有突破,便不能自主出來。

而旁人也無法進入,否則本體便會受到莫大創傷,甚至有隕落的風險。

因為不想繼續維持這樣的狀態,玉鼎現在是破罐子破摔,準備賭上一切了。

“如果這樣都不能成功的話,我也無顏面見師尊他們。”心下暗自作出決定,玉鼎卻沒有貿然行事。

在閉關之前,他首先做的,就是將自己的心態調整到最平和的狀態。

畢竟再怎麼動,到底也不利於修行,哪怕這個動的方面是好的。

按照自家師尊以往的教導,玉鼎明白,他們這些先天神祇雖說秉承大道而生,不過這只是另一方面,平裡之所以需要修煉,也是為了讓自己能夠更加貼近大道。

雖然境界到達到某一個程度之後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