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80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穎王所言,你認為是否可行?”常歌思索了些許時刻,方才謹慎開口:“可行。但,夷陵是硬骨頭,需要一猛將一智將,相互配合。”劉圖南聞言,心中立即浮現出猛將智將人選,他問:“你和醉靈?”常歌搖了搖頭,放下手中的茶盅,低聲建議道:“孟定山、張知隱。”劉圖南贊同道:“知隱巴東一戰,著實神出鬼沒、睿智異常。你來之前,定山堅守巴東數年,荊州無可奈何,確為硬骨頭。”常歌補充道:“定山勇猛,擅正面強攻;知隱多謀,擅迂迴遊擊,夷陵之地,非得二人配合、方可得。”劉圖南一錘定音:“就這麼定了。”見他首肯,常歌並未立即領命,反而有些猶豫起來。劉圖南將他一拍:“你我生死至,有什麼,大可直言。”常歌思索一番,謹慎說:“此番言語,可能有所僭越。我無不臣之心,僅進言而已,還望世子三思。”劉圖南點點頭:“你說。”
“益州多將少臣。雖坐擁‘醉山隱軍狼’,但文臣除杜相、仲廉之外,有才士子實則相當凋零。以至於,連拔起個小小太守都頗為艱難。新野一役,大可留部分駐軍,新野由新太守管轄,著卜醒去往他處。然而太守之位遲遲難定,只怕是夷陵、甚至以後的武陵,均會面臨此問題。”常歌嚴肅道:“攻城易、治城難。”他嘆了口氣,悉心勸道:“此前我一直有此想,只覺得頗為僭越,並未同世子提及此事。益州現下良將雖多,但治臣匱乏,盲目擴張,還需三思。”這番話著實僭越。直說的劉圖南眉頭緊鎖、面
沉鬱。
作者有話要說:[1]唐代陸羽著《茶經》之前,各地用茶方法多有不同,多為茶飯、茶餅,飲清茶為少數。
[2]王道心法:自古帝王之道分為“王道”、“霸道”兩派。王道多以儒道學派為主,“王道之法”主張仁愛、遵循天道,少私寡慾、以柔克剛等。祝政自幼所習派別為王道。
**常歌:嚇die我!險些讓祝政掉馬**21點還有一更第43章治才劉圖南面頗有不快,還是隱忍未發:“既知僭越,那便不說也罷。你我二人,談談行軍作戰即可。”常歌搖了搖頭:“世子,非也。我仍在談論行軍作戰。”世子劉圖南狐疑地看了他一眼。
常歌耐心說道:“此次夷陵之戰,佐之方才穎王所述,三方共同發難,我有八成勝算。”劉圖南點了點頭,似乎對這勝率還算滿意。
“然而事成之後,如何治城,我僅有二三成信心。”常歌說道,“戰役之後,定山知隱總會班師回營,即使駐防,本地駐防軍也會遠小於攻城軍數目。更何況我方無合適太守人選,難有治城良策,一來二去,民眾自會偏向已安定統治許久的荊州駐軍。倘若荊州看準此時,組織反攻,勝算大於我方。當荊州再平夷陵,我方若想再行強佔了去,荊州一有了作戰經驗、二有了民眾支持,此番再戰便是難上加難;但若不強佔,夷陵一戰便白白費力。我所提僭越之事,並非想手治理,僅僅不忍只因無治理之才,讓將士們的熱血忠魂潦草收場、勞而無功罷了。”常歌一番言論,甚為懇切,倒是讓劉圖南頗為觸動。他點了點頭,說:“此事……我回頭找仲廉商量商量,看有何法,能迅速尋找治理之才。”常歌點頭認同道:“世子賢明。”方才房中的凝重氛圍,被這一番肺腑之言盡數說散,世子舒心道:“我只以為常歌將軍兵法詭沒,沒想到,治理之道也能知曉一二。”常歌笑道:“治理之道,我一介武夫,全然不通。這些都是我那位同門隻言片語之間聽來的。”
“原來是山河先生。”劉圖南嘆道,“此人著實治世之才、天下良輔。可惜……被荊州搶先請了去。”他笑道:“我聽說,荊州世子池盛仍為著馭馬出山一事,次次給你這位胞兄使絆子。依我看,此人心
狹隘、非人主之才。”劉圖南抬手,親自為二人滿了茶水,正
說道:“若我能請得先生,不說馭馬。為其淨衣、脫靴,我都使得。對你亦是如此。”劉圖南拍了拍常歌的肩膀,說:“不知醉靈是否同你說起過。要
你之時,我們同信得過的幾位重臣商議,群臣
昂,皆是反對意見。我和公父毫不在意,力排眾議。常歌,你真乃天選將才,我益州能得了你,真乃三生有幸。”常歌見他陡然坦言,將氣氛搞得動容無比,便詼諧道:“世子,好說不如好做。不如今天,就去醉靈府上,為我淨衣脫靴如何?[1]”劉圖南聞言,將他一推,佯做嗔怒道:“臭小子,說你幾句還
上了,看把你能的。”常歌衝他調皮一笑,手頭只忙著將桌上的茶餅枇杷酥悉心用油紙包好。劉圖南笑道:“吃,你就是愛吃。你也給貪狼留點兒吧,他還惦記著要給破軍帶回去點兒呢。”常歌聞言分了一半茶餅和枇杷酥,打算留給貪狼,他
嘆道:“破軍愛吃,貪狼就總惦記著。這趙家兩兄弟,
情可真好。”他突然想起自己自滇南,買了一大堆茶餅點心,接著說道:“我那兒還有些滇南茶餅,更為好吃,到時候託你給他二人帶去些許。”劉圖南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