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113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古韃子可以直接和大明朝的幾大邊鎮對峙,等於開了北方的防禦縱深,在門口養了一群狼。固然大門堅固,防禦嚴密,但狼總歸是狼,他們總歸要擇人而噬。

正統十四年夏,蒙古狼出了獠牙,蒙古大汗也先揮軍兵分數路東進南下,東面攻擊的是大明控制的遼東,而南邊攻擊的是甘肅、大同、宣府一線。之所以能這麼快便攻擊到大同宣府這些邊陲重鎮,便是因為河套控制在韃子手中,他們並不需要越過狼山陰山大青山遠奔而來,而是裝個身便將屠刀砍向大明的大門。

在後來,眾所周知的土木堡之敗,大明元氣大傷,與其說土木堡之變是王振這個太監的責任,還不如說,追本溯源,當年大明放棄大寧東勝開平三衛,失去對河套的控制,便是為後來的敗局埋下了禍

自此之後,大明邊鎮永無寧,每一年在九邊重鎮發生的大小戰役不下千起,大明朝也被迫花費巨大力防禦九邊重鎮,被折騰的筋疲力盡。

在遼東一帶,設立的奴兒干都司其實已經名存實亡,大明失去了對東北遼東的控制,在九邊以北,韃子肆於河套及漠北,大明朝自長城一線往北都已經失去了開國之初的控制力。

宋楠今天所說的便是關於河套的得失問題,宋楠原本並不太懂大局上的佈局,但這幾年,宋楠讀的書多了,見得人多了,每每和一些有見識的人談論時事,不免涉及這些話題。一來二去,引發了宋楠對於這些故去之事的思考。這次韃子大舉來犯,勾起了宋楠對於此事的思索,宋楠這才提及了此事。

但其實,復套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也不是正德點了頭便成了,打敗韃子奪取河套是一回事,真正能復套成功那是另外一回事,能否守住河套,在黃河以北建立穩固的防守體系,這才是關鍵所在。而這一切,將要花費的錢銀數不勝數,將要付出的代價也將大到咂舌;河套地區已經被韃子視為核心地區,也是戰略要地,豈是一個說復便復的事情。

但無論如何,宋楠要提出來,宋楠並未估算這件事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朝廷會做出什麼樣的反應,宋楠的出發點只有一個,大明朝想要建設成為強國,想要長治久安,就不能允許有人在臥榻邊搗亂。辛辛苦苦休養生息了數年的時間,朝庭好不容易緩過氣來,韃子一場入侵之戰,又將耗費掉所有的積累,長此以往如何能強國富民?

既如此,不如一了百了解決這個問題,長痛不如短痛,只有徹底解決北方的毒瘤,才是解決問題的本。

第一卷蔚州雪第六九二章出征對於宋楠突然提出的如此重大的問題,正德雖然不太懂,但他也明白這不是自己輕易能下決定的事情。\\正德的腦子還是夠聰明,既然河套地區如此重要,父皇弘治在世之時可謂勵圖治,但在位十八年間,卻為何沒將復套的問題解決?

正德明白,自己跟父皇相比,才幹眼光均相差良多,父皇做不成或者說是沒把握做成的事情,自己更沒有可能成功了。但鑑於這是宋楠鄭重提出的建議,正德答應將此事提上議事程,讓朝中群臣公議而決。

宋楠也明白此事的艱難之處,復套是個美好的規劃,但實行起來難度頗大,河套地區已經是韃靼人的重點防禦地區,想要重新奪回河套,所費兵糧錢財不在少數。且不說能否奪下河套,便是拿下了這一地區,將來所耗的築城守堡等錢銀也將是天文數字,朝廷是否會花重金去經營失而復得的這片地方才是關鍵,否則奪回來遲早還是要丟,奪了也無用。

“皇上,復套之議可廷議而決,臣是主張收復河套加以經營永絕邊境後患的,但現在的首務還是西北的戰事,如皇上和諸位大人議決此事,臣願意擔當復套作戰之將。”

“朕知道了,除了你,朕也不會放心讓其他人去,這件事暫且放下,你還有什麼條件麼?”

“臣的第三個條件便是,臣此次出征需從京營調兵,臣要帶上神樞營和團營兩部,外二軍也要隨臣前往。西北兵力略顯薄弱,臣不想一味的從他處調兵增援,如今大同宣府各地均要嚴密防範,若再調兵馬增援寧夏鎮一帶,恐有隱憂。”正德點頭道:“朕同意你的請求,神樞營和外二軍本就是你所屬兵馬,朕也只是暫時奪了你的職位罷了,但其實朕心裡一直都想著還到你的手上,這一次名正言順了。即起,恢復你神樞營和外二軍提督大臣之職,至於團營的兵馬麼,明需得早朝上跟英國公知會一聲,畢竟調動團營兵馬也需要他來安排。”宋楠趕忙拜謝皇恩,終於在國難當頭之際,神樞營和外二軍還是回到了自己的手上,正德說是一直想給自己復職,其實都是漂亮話,若無這次危機,他恐怕永遠想不到這件事。將這兩軍還給自己,也不過是在戰前讓自己安心,給自己嘴上塗糖罷了。……次一早,早朝之上,正德正式下旨,拜授宋楠鎮國大將軍之職,率神樞營外二軍,團營江彬許泰兩營兵馬奔赴西北戰韃子兵。朝中眾臣的心一下子便安定了下來。

不知為何,雖然不願意看到宋楠重新回到大家的視野之中,不願意看到宋楠又成為焦點中心,但宋楠一旦答應接手西北的爛攤子,大家在頹廢之中又看到了希望。這個人雖然看著可恨可厭,但他的身上似乎有一種力挽狂瀾的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