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62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女刑警也走進第一道獄門,他們和李曉琴及包括“女烈鐐銬發燒友”在內的三名新唐電視臺攝像記者一起,成為楊惠娟入獄儀式全過程的現場目擊者。等有關人員全部進入了第一道獄門,這扇黑的鐵門就從裡面重重地關上了。
裝有電網的院牆離女監獄樓還有30米的距離,中間圍出的一大塊空場,正好供女犯們平時放風之用。女監獄樓的兩扇大門一向東一向西,與朝南開著的院門都保持著90度的關係。這樣設計主要是給劫獄者或逃跑者增加難度,但卻也延長了入獄者的行走路線,被規定從西門進入女監獄樓的楊惠娟,就必須走過四分之一的院落。鐐聲打破了午後的寧靜,本在午休的女囚們紛紛來到楊惠娟經過的窗前,透過三重鐵柵欄察看著外面的動靜。看到一名漂亮女主持、三部攝像機跟隨,女囚們判斷來者必有背景。她們爭相詢問,一時間女監獄樓熱鬧了起來,最後女獄警們不得不集體出動維持秩序。
鐵柵欄的阻隔使楊惠娟暫時不便和難友們打招呼,於是她一心一意地體驗起陳鐵軍的心路歷程來。當然她也知道,雖然都是戴著一副腳鐐,但她現在的狀況與陳鐵軍相比還是有很大不同。陳鐵軍戴著腳鐐是出牢房赴刑場,她戴著腳鐐還只行走在入獄的起始段上,無疑她將經受的考驗要比陳鐵軍多得多。就是過一會在牢房前和難友們握手致意時,也至少要比陳鐵軍多一副手鐐。沒容楊惠娟更多地把自己與陳鐵軍比較下去,女監獄樓的西大門已經到了。在這所謂的“第二道獄門”口,又一名女看守提著一副黑手鐐,正“
候”她“光臨”。沒等楊惠娟有所反應,李曉琴那張烏鴉嘴(這是楊惠娟的個人
受,在全國人民心目中還是百靈鳥嘴)又張開了。
“觀眾朋友們,我們來到了女監獄樓的西門前,在這裡繼續要給楊惠娟戴鐐銬。這次戴的是手鐐,大家已經看到它的外觀和腳鐐很象,但鐐環之間只有7節鐵鏈,而且鐐環直徑要比腳鐐的小,鐐鏈也細些。據介紹這副手鐐重2公斤,同樣是特意據楊惠娟體形設計的。我們平時看到的罪犯一般都戴手銬,為什麼要給楊惠娟戴手鐐呢?這是因為,手銬嚴重限制犯人的雙手自由度,只適用於押解過程和短期
閉的場合。而楊惠娟將在獄中生活較長一段時間,為了讓她能生活自理,獨立完成吃飯、梳洗、寫字等動作,所以改手銬為手鐐。其實二十世紀上半葉,殖民政權對付我黨(指唐漢獨立黨)被捕女戰士時也經常使用手鐐。但獨立後一直沒有出現過有嚴重暴力傾向的女死刑犯,所以在監獄管理中只給她們上腳鐐,而手上沒有鐐銬。這樣大家就對手鐐陌生了。……”李曉琴還沒有講完,那邊女看守已經將手鐐戴上了楊惠娟主動伸出的雙腕。本來楊惠娟對李曉琴並不討厭,但聽到她不停地從自己戴的鐐銬上挖掘題材引發觀眾興趣,便有幾分不悅。於是,她用手掂了掂連在雙腕間的鐵鏈,頭也不回地快速走進第二道獄門。
得李曉琴措手不及,只得暫時中斷講解,匆匆從將要關上的鐵門中跑了進去。
第二道獄門裡向前延伸出一條長70米的甬道,甬道的北面是牆壁,南面則一字排列著十三間用鐵柵欄分割開的牢房。楊惠娟走在空蕩蕩的甬道上,腳鐐拖地發出的聲響被回聲放大了好多倍,牢房裡的女囚犯聞訊紛紛來到鐵柵欄前觀看。被編為一號的這個監區是輕罪區,關押的女政治犯剩下的刑期都在5年以下。她們剛才從向外的窗戶上看到新來了難友,經過十三個監舍的集體分析(這種只有鐵柵欄相隔的牢房確實便於串聯),確定了她就是聞名遐邇的少年唐漢黨女核心領導楊惠娟。這裡的女政治犯中,也有一些因街頭宣傳而被判短期徒刑的少年唐漢黨女黨員,看到久已聞名卻從未謀面的女領袖,她們不顧事後被關小號的危險,高聲喊著:“向楊惠娟同志致敬!”以表達內心的敬意。而其他屬於其他革命政黨的女政治犯也以欽佩的目光注視著楊惠娟。
難友們的鼓勵給了楊惠娟無窮力量,她衝破女警們的阻攔,來到每間牢房前,向牢裡的同志們伸出了戴鐐的雙手。原先對敵人冷峻的神,也變為對同志熱情的微笑。李曉琴見此局面哪敢如實報道,她趕緊走到前面介紹起漢都監獄的內部結構來。三位攝像記者心領神會,讓鏡頭脫離了楊惠娟,隨著李曉琴指點四處亂照。新唐電視臺節目控制室同樣一片忙亂,通過對現場傳回聲音的過濾,只讓電視觀眾聽到李曉琴的講解。吳正森也容忍了楊惠娟的“越軌”行為,反正入獄儀式沒有時間限制,只要電視直播擁有足夠的技術手段排除不宜畫面,他就可以保持耐心。
其實沒有獄警干擾,握手致意的時間並不長,很快十三間牢房推選出來的代表都同楊惠娟握了手。由於剩餘刑期短,這個監區的女犯都沒戴鐐銬,看到楊惠娟手上腳上都有鐐銬,一位年輕的少年唐漢黨女黨員哭出了聲。本已往前走去的楊惠娟回了過來,她用右手替臉緊貼在鐵柵欄上的小難友擦去淚水,笑著對她說:“小姑娘,堅強些。這點鐐銬對大姐算不了什麼。”說完後,就象張萍初入息峰監獄那樣,雙手抱住手鐐鐐鏈繼續走向第三道獄門。
第三道獄門就是一、二號監區的隔離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