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64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省省委組織部長孟繁瑜大姐。作為分管東南五省的領導,楊惠娟和長她五歲的孟大姐有過工作往來。三年前孟大姐在識破一名敵人派來的臥底後,毅然切斷了與組織的聯繫,而後就被本還想放長線釣大魚的敵人逮捕。她忍受了敵人的種種折磨,沒有供出一個同志,保持少年唐漢黨人的高貴氣節。敵人抓不到孟大姐從事暴力革命的證據,無法殺害她,只能按最高量刑標準判了她十二年有期徒刑。後來楊惠娟曾向黨建議營救孟大姐,但找遍吳山省大小監獄沒有發現她的蹤影,不想今天卻在漢都監獄見面。

“孟大姐……”楊惠娟又一次衝開女警們的封鎖線,撲向鐵柵欄。那邊孟大姐也伸出雙手,於是兩雙都戴著手鐐的手握在了一起······就在兩位女革命者略述衷腸之時,第四道獄門(它不是通往院落的女監獄樓東門,而是樓內通向二層的東樓梯門)打開了,門內又走出一名拎著的是脖銬的女看守。為了隱瞞女政治犯見面場景,李曉琴趕快採訪起楊惠娟要戴的第四副鐐銬。

“請問,楊惠娟馬上要戴的脖銬有什麼特點?”這次她直接請教起女看守來。

“總原則想必你已清楚,就是降低重量和減少自由度,我就不詳細講了,我就主要介紹一下這副脖銬的參數吧。它總重3.5公斤,其中主體1.5公斤,手鐐連接鏈2公斤,共有七節。戴上後犯人雙手向下可放到腹部,向上被銬上鐵鏈限制仍只能舉到眉間。”女看守考慮到楊惠娟隨時會結束和獄友的談話走過來,說話儘量簡捷。

她的考慮是道理的,話剛講到這裡,楊惠娟就和孟繁瑜揮手告別,走到第四道獄門前站定。女看守的動作十分嫻,只用了20秒鐘時間,就先為楊惠娟鎖上脖銬,再把連接鏈盡頭的小鎖鎖進了手鐐鐐鏈的第四節鏈環裡(那裡還有剩餘空隙)。至此,楊惠娟身體中從上到下脖頸、手腕、、腳踝四個部位均被鎖住,而且還由連綿不斷的鐵鏈串成網絡。這本來是李曉琴借題發揮的良機,但卻被楊惠娟堅決地破壞了。脖銬才戴好,她就猛地衝過第四道獄門上了樓梯。

楊惠娟本想加快速度走上二樓,把李曉琴和扛著攝像設備的記者們甩在後面,但結果還是被總重17.5公斤的鐐銬拖住了後腿。雖然以平時練就的功夫,她戴著這些鐐銬走平地不會吃力,可一爬樓梯需要克服重力的羈絆就顯得力不從心了。才爬完第一面的十二級臺階,就已經氣吁吁,不得不暫時停下休息。這時只聽到李曉琴在下面說了句“讓我們發揚一下革命人道主義,上去幫她一下。”(前面說些什麼楊惠娟沒聽見,但估計也不是好話)便見她蹬著常穿的那雙時髦高跟涼鞋,匆匆上樓假惺惺伸出一隻手來攙扶楊惠娟。前幾階段受盡李曉琴悶氣的楊惠娟哪裡會領情,她厭惡地退了一步。李曉琴頓時立腳不穩打了個趔趄,只聽得“喀嚓”的一聲,右腳上涼鞋的細高跟不堪重負斷裂了。作為萬眾矚目的主持人,李曉琴自然不能赤腳採訪,於是只得在楊惠娟銀鈴般的笑聲中,一瘸一拐地隨女警換鞋去了。

李曉琴的暫時離去使楊惠娟在心理上放鬆了許多,略微恢復些元氣以後,她一鼓作氣走完了第二面的十二級臺階,來到二層的第五道獄門外。這裡的女看守倒也客氣,先準備了一把靠背椅讓她坐下休息,然後再去取鐐銬。等鐐銬取來,楊惠娟才恍然大悟女看守的客氣事出有因,原來第五副鐐銬是聯體手腳鐐。它的手鐐和腳鐐規格與已戴在楊惠娟身上的完全一樣,只是連接鐵鏈較短一些,初步估計全重在10公斤以上。楊惠娟當然有戴十大件中有最重的聯體手腳鐐的思想準備,但她原先估計這將是上到三樓以後的事。

敵人肯定是對我在上午戰友們營救時試圖反抗懷恨在心,所以才故意讓我一上二樓就戴上如此沉重的鐐銬行走,想給我個下馬威。革命黨人死都不怕,還怕鐐銬嗎?你們要剎我威風,我偏要表現得威風八面。想到這裡,楊惠娟端坐不動,從容地伸出已有些沉重的雙手,略微分開已戴重鐐的雙腳,等待敵人上前。

敵人的動作很快,除那名女看守外,在旁監視的女刑警也上來了三人。其中的兩人蹲下身將腳鐐鐐環扣在楊惠娟已戴著的腳鐐上方的腳踝處,另兩人則將她已戴著的手鐐鐐環往手臂上方推了推,在手腕上騰出的地方扣上新的手鐐鐐環,不過5秒鐘聯體手腳鐐就完整地上了身體。楊惠娟心裡明白,敵人四人齊上絕不是為了行動迅速,而是擔心在蹲下給她上腳鐐時遭受偷襲。

懷著對敵人怯懦的蔑視,楊惠娟站起來試了試鐐銬。連接鐵鏈縮短了很多,只剩下17個環節,也是雙手舉到眉間就已拉直,長度大約在1.4米,重量大約在5公斤上下。拖著如此沉重的鐐銬,她向前試走了幾步,覺與往常確實大不一樣。兩副腳鐐再加上兩條連接鏈約10公斤的重量,似乎已是雙腳所能承受的最大極限,戴著它們邁起步來分外吃力。要減輕雙腳負擔,就需要雙手給予更多的分擔。但雙手自己也已被加上9公斤的份量,而且還要設法減輕更需要幫助的部(5.5公斤負荷)和頸部(3.5公斤負荷)所承受的重量,實在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見楊惠娟行走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