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和平演變二更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繼英國開工建造倫敦級和鄧肯級共計七艘一等戰列艦後,法國開工建造六艘丹東級一等戰列艦,英法兩國悄然掀起了海軍軍備競賽。
作為歐洲三巨頭之一的德國,在德國海軍看到英法兩個巨頭進一步擴充海軍力量後,德國海軍大臣提爾比茨立即響應德皇威廉二世的大海軍計劃的號召,提出未來三年內將德國海軍堅的總噸位維持在英國海軍的百分之五十的水平上,相當於法國海軍的百分之七十五的水平,爭取德國海軍入進世界強國海軍前七位。
提爾比茨牽頭,德國海軍部提出興建五艘德意志級戰列艦的計劃,預算為一千五百萬德國金馬克。
德皇威廉二世當即批准了提爾比茨的計劃,為此德國輿論頓時⾼漲,合威廉二世的自尊心,稱德國海軍要成為世界
大海軍。
然而,擺在德國海軍面前的困難可不是一丁點兒。德國海軍現有造船廠太少,從1892年德皇威廉二世就開始叫囂著大海軍計劃,德國海軍工業因為長期被英國和法國技術封鎖,進展遠不如華中帝國的海軍工業快。因此看著華中帝國海軍已經能夠建造兩萬噸級戰列艦了,德國海軍造船廠卻還停留在建造14000級的水平上。
不過,德國也暫時不去管華中帝國的兩萬噸級神弓艦,因為德國海軍也不看好華中帝國的這個造艦項目。德國海軍將目光緊盯著英國海軍和法國海軍,當英國海軍和法國海軍也只建造14000噸級左右的戰列艦時,德國海軍工業正好可以跟上。
然而,令提爾比茨悲催的是,德國的造船廠太少,目前船臺上擺満了建造中的戰艦。於是五艘德意志級戰列艦的建造計劃便被推遲到一年後再開始上馬。
雖然德國海軍推遲了五艘德意志級戰列艦的建造時間,但是提爾比茨並沒有讓手裡的資金閒著,而是著手擴建皇家威廉造船廠和基爾曰耳曼尼亞船廠,使其能夠建造兩萬噸級戰艦。同時,德國的一級戰列艦在其他國家面前只能算是二等戰列艦,因此德國海軍部急於提升實力,抓緊研發大口徑主炮。
此時的德國海軍工業建造除了的戰列艦,大部分主炮安裝的都是240毫米速炮和283毫米主炮,而同時期英國、法國、〖中〗國卻是305毫米40倍伸的制式裝備,國美的主炮口徑甚至達到40倍伸13英寸,而意大利的主炮口徑在所有國家中最為琊乎,達到30倍伸17英寸(431毫米)和32倍伸寸(450毫米)。單就火力而言,德國海軍已經落後了。
當然,德國人並不是不知道他們的火力弱,德國人的海戰思想要求德國海軍的戰術為以守為攻,即德國海軍的裝甲防護非常好,目的就是一旦同英國海軍戰,德國海軍將憑藉裝甲優勢作戰,能佔便宜就佔,打不過就跑。此時的德國海軍似乎還停留在北洋水師的戰術思想上面。
雖然德國海軍的五艘德意志級戰列艦要推遲一年建造,但是這不代表德國海軍就比法國海軍弱了。德國是同盟國他頭頭,德國府政於是鼓動他的兩個同盟國意大利和奧匈帝國分別開工建造兩艘戰列艦,於是同盟國在1900年同樣開工建造四艘一等戰列艦,這樣德國也算是完成了目標。
如果說法國比英國緊張,德國比法國緊張,那麼俄國則是實際上最緊張的國家了。俄國的國策兩俄國府政在全世界找不到幾個朋友,而且到處樹敵。俄法雖然是軍事同盟,但是法國海軍跟俄國海軍沒有集,又被英國海軍牽制住,因此俄國海軍是沒法指望法國海軍幫忙的。
雖然俄國海軍總噸位依然保持在世界第三的位置上,但是太多的老舊戰艦佔去了一大半的噸位。那些老式戰艦大多數只能近海防禦,與其說是戰列艦,不如說是一大堆淺水重炮艦。尤其是俄國艦隊被分割成波羅的海艦隊、黑海艦隊和遠東艦隊三部分,三大艦隊彼此距離萬里之遙,沒有任何相互支援的可能。也就是說一旦爆發海戰,沙俄只能用三分之一的艦隊同敵國傾國艦隊作戰。更悲催的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死死的卡住黑海出海口,黑海艦隊就是一個內湖艦隊,永遠也出不來。
偏偏沙俄帝國又是一個死要面子的國家,恨不得將三支艦隊分別打造成可以單獨對抗英帝國海軍的強大艦隊。而沙俄又是全世界常備陸軍最多的國家,以沙俄府政的經濟實力,要維持著龐大的陸軍和海軍,可見其財政得多麼的吃緊。
原本為了對抗華中帝國海軍六六艦隊和最新通過的三三艦隊補充法案,俄國已經傾盡財力打造妾艘博羅季諾級戰列艦,配合之前的幾艘戰列艦,勉強在數量上跟華中帝國海軍主力艦持平。但在質量上,沙俄海軍的自造的戰列艦不論噸位、速度還是火力都不如華中帝國海軍現役戰列艦。
在這種情況下,沙俄帝國的戰略國策是海軍自保,不求能夠打敗華中帝國海軍,但求可以守住遠東海疆。沙俄帝國只希望海軍能夠跟華中帝國還記得打個平手就行,稍微吃些虧也能夠接受。沙俄帝國的真正決勝籌碼是陸軍,沙皇尼古拉二世手握幾百萬大軍,他相信可以打敗任何一個國家。
不過,尼古拉二世此時正在走法國拿破崙時代的老路,即想建立世界第一強陸軍,又想打造世界第一強海軍。當年拿破崙的這個想法令法國至今未過氣來,連經濟發達的英國也僅僅只能選擇海上稱霸,而不敢海陸都稱霸。但這一切教訓並不能讓尼古拉二世放棄,他一直跟英國叫板,但英國人屢次用海軍力量在俄土戰爭中幫助土耳其,以至於沙俄在上次俄土戰爭中差一點就可以打下君士坦丁堡走出黑海了,這個仇俄國人是一定要報的,但英國人的力量在海上,想要報仇就只能發展海軍。
這就是尼古爾二世的想法,他要讓英國在海上敗給俄國,只有這樣才能讓尼古爾二世覺得他報了仇了。
對於帝制國家來說,皇帝的意志就是帝國的意志。尼古拉二世要發展大海軍,沙俄帝國就不得不勒緊褲帶發展海軍力量。
為了抗衡英國擴建七艘戰列艦沙俄帝國增加4600萬盧布預算,追加訂造三艘博羅季諾級戰列艦。同時為了不再遠東讓華中帝國看不起,死要面子的尼古拉二世下令海軍部研製兩萬噸級戰列艦聖約翰級。
然而,此時的沙俄帝國剛剛昅收了法國太子號戰列艦的技術和國美列特維贊號的部分技術僅僅只能夠建造16000級戰列艦,而且第一次嘗試自建國外的新式戰列艦,可以說博羅季諾級戰列艦本⾝就存在方方面面的問題還未完全解決本沒有能力建造兩萬噸級戰列艦。
不過尼古拉二世既然發話了,俄國海軍部只得照辦。不過俄國造船廠都已經排満子在建戰艦,本無法建造兩萬噸級的聖約翰戰列艦因此俄國海軍部便以此為藉口一拖再拖,直到第二次中俄戰爭結束後也沒有拿出設計藍圖來。
國美作為北美洲國家,短短五六年時間便建造了九艘戰列艦和十幾艘大型裝甲巡洋艦,以及大量的輕型裝甲巡洋艦。國美一躍成為世界第四海軍強國,但最近卻被華中帝國海軍反超了因為華中帝國海軍的九艘主力戰列艦都是16000噸級以上的一等戰列艦,相比較而言國美的戰列艦噸位上不及〖中〗國的戰列艦,也就造成國美海軍排名下滑到第五位。
不過,作為美洲第一霸主,隨著華中帝國在巴拿馬問題上揷手,令國美在今後幾十年內的經濟直接損失將超過幾十億美元。而且華中帝國控制了巴拿馬運河,等於打開了國美後院的大門,加上華中帝國在之前對西班牙戰爭中奪取了波多黎各島,在加勒比海上面有了基地,對國美的威脅將非常大巨。
如今雖然中美關係依然保持良好,但是國美府政已經暗自提防〖中〗國了。尤其是國美面臨兩洋海上全安問題,大規模建設海軍依然不能停下。
為了對大西洋防範英國,對太平洋防範〖曰〗本和〖中〗國,國美海軍部決定開工建造緬因級戰列艦,同級建造三艘。一艘部署大西洋,兩艘部署在太平洋。
另外還有一批在建中的大型裝甲巡洋艦,國美海軍也加快的建造速度。
不知不覺中,華中帝國的一艘神弓級戰列艦,引起了世界各國新一輪的海軍軍備競賽。
當然確切的說是英國海軍部為了撈軍費而故意那華中帝國海軍為藉口,向英國國會要了錢之後,從而引發了連鎖效應,掀起了全世界各國海軍軍備競賽。
英國府政堅決不承認是英國掀起的海軍軍備競賽,他們將錯就錯的把責任推給了華中帝國。而華中帝國府政對此也是矢口否認,將責任推給沙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