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章中蘇博弈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東西方大國在土耳其的廝殺,整體上以華中帝國大勝協約國失敗而告終,但是博弈期間,另外一支勢力的悄然崛起令東西方世界都覺到了威脅,這個勢力便是紅⾊蘇聯。
1921年底,在列寧和產共國際的主導下,蘇維埃俄國同白俄羅斯、烏克蘭和外⾼加索聯邦進行第六次談判,就成立蘇維埃聯盟一事展開談判。
其實,早在前五次談判時,蘇俄、白俄羅斯和烏克蘭就已經達成了一致,但是外⾼加索聯邦一直徘徊猶豫不決。主要因為華中帝國對外⾼加索施加了庒力,並且發動海灣戰爭對外⾼加索聯邦成員國亞美尼亞展開了軍事行動,奪取了巴庫石油區,控制了外⾼加索聯邦的命脈,外⾼加索聯邦迫於華中帝國的庒力,一直拒絕加入蘇聯。
然而,外⾼加索聯邦本⾝也是格魯吉亞、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三個**自治zhèngfu組成的,亞美尼亞被華中帝國修理了一頓後,已經不敢叫囂了。在華中帝國的庒力下,亞美尼亞領導層進行了一次大換血,支持加入蘇聯的員官悉數落馬,敵視華中帝國的軍官也遭到打庒,新的亞美尼亞政權實際上已經不在是蘇維埃**了,而是由親華的資產階級掌控。
海灣戰爭後,亞美尼亞看到了華中帝國的強大軍事實力,裡海的軍事演習讓亞美尼亞人覺到了如果跟華中帝國對抗。後果是嚴重的。同時,華中帝國向亞美尼亞伸出了橄欖枝,表示可以為亞美尼亞提供保護傘。
這樣,亞美尼亞決定依附華中帝國,並按照華中帝國的授意反對外⾼加索聯邦加入蘇聯。
外⾼加索聯邦的其他兩個成員國格魯吉亞和阿塞拜疆被華中帝國嚇怕了。但是他們不是倒向了華中帝國,而是更加決心加入蘇聯。希望利用蘇聯來抗衡華中帝國的威脅。
這樣,外⾼加索聯邦內部分歧嚴重,使得談判一直沒有得到進展。但是蘇俄不想這樣僵持下去了。按照列寧的計劃。他們必須要在資本主義世界最脆弱的時候更多的發展社會主義陣營國家,壯大蘇聯。因此,在列寧的主導下,外⾼加索聯邦裂分,阿塞拜疆和格魯吉亞加入了蘇聯陣營,而亞美尼亞則倒向華中帝國一方。
蘇聯於是就這樣成立了。
蘇聯成立的消息震驚了世界,剛剛從土耳其戰場上脫⾝的西方列強國家和華中帝國都對蘇聯很是忌憚。因為世界大戰的關係,除了華中帝國依然強勢外,其他國家都力不從心。這給了蘇維埃鑽空子的機會,紅⾊力量不斷向各國滲透,威脅各國統治階級。
儘管沙俄已經滅亡,但是取代沙俄的蘇俄也不是善男信女,踩著歐亞民人屍骨崛起的斯拉夫人本質上從來沒有放棄過略侵和霸權。
十一月〖⾰〗命終結了俄羅斯的帝國時代,但俄羅斯的帝國主義擴張並沒有隨著社會主義政權的建立而終結,當俄羅斯的對外擴張披上了紅⾊外衣的時候,一個怪胎——社會帝國主義便誕生了。
在蘇維埃政權成立伊始,面對國內白軍叛亂和歐洲武裝干涉的雙重威脅,內外困的蘇俄暫時無力維護帝俄時代攫取的種種略侵特權和舊有的疆域。出於擺脫在國際上陷於孤立的不利處境、打破國際帝國主義聯合進攻的外
考慮,蘇維埃政權先後向華中帝國提出了放棄沙皇時代攫取的略侵特權,承認華中帝國對西伯利亞的實際佔領,以換取華中帝國的局外中立,但始終沒有跟華中帝國簽署真正意義上的條約文件。在歐洲,蘇俄允許原沙俄時代被奴役民族進行民族自決等主張。這些言不由衷的諾言大多數都沒有最終兌現,只是為改善了蘇俄的國際形象、鞏固國家政權的謊言。
當蘇俄政權基本鞏固之後,旨在恢復並擴大沙俄時代舊有版圖的新一輪擴張又開始了。在歐洲,向剛剛從俄國統治下**的民族國家輸出〖⾰〗命,企圖顛覆其政權,建立親蘇聯的傀儡。通過建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的形式基本恢復了在歐洲的舊有的疆域。在東方,華中帝國的強大令蘇俄暫時望而生畏,雖然暫時不能從華中帝國手裡拿回沙俄時代的領土,但蘇聯拒絕跟華中帝國簽署真正的確立中蘇國界線的條約,蘇聯沒有放棄向東方擴張的⻩俄羅斯計劃,並積極向阿什共和國、塔吉克斯坦等中亞國家進行滲透,甚至密秘聯絡華中帝國統治下的俄羅斯族人,企圖有朝一曰重現沙俄時代的版圖。
華中帝國在皇帝王辰浩的英明領導下,早就對蘇聯存有警惕。大華中聯邦成員國一年一度的聯合軍事演習在中亞地區展開,邀請了阿什共和國等中亞國家參觀,並邀請他們加入大華中聯邦。阿什共和國面臨蘇聯的威脅,為了〖鎮〗庒國內的產共國際組織,於蘇聯成立的第二天加入大華中共榮圈,成為大華中聯邦成員國之一,於是華中帝國受阿什共和國邀請,名正言順的從西疆區軍菗調了一個精銳裝甲師開進了阿什共和國,只用了三天時間就〖鎮〗庒了產共國際領導的塔⾝幹叛亂,將產共國際和蘇聯勢力一併趕出了阿什共和國。
與此同時,看到中亞最大的阿什共和國倒向了華中帝國,其他中亞國家如土庫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等也陸續加入大華中聯邦,加上阿富汗、波斯、土耳其和亞美尼亞等國也都是大華中聯邦成員國,華中帝國徹底封鎖了蘇聯向東、向南擴充的道路,阻止了蘇聯意圖從地中海和波斯灣進出印度洋的計劃。
蘇聯對於華中帝國的快速行動有些應對不足。考慮到現階段沒法跟華中帝國硬碰硬,因此蘇聯選擇了避讓,跟華中帝國建立友好關係,希望從華中帝國得到先進技術幫助和經濟支持。
華中帝國的商人們是計劃著向蘇聯進軍,因為蘇聯是一個大巨的市場。可以為他們獲利。但是很快西方國家陸續對蘇聯採取制裁行動,並且多次照會華中帝國一起加入。華中帝國為此召開國會討論。但卻出現兩個態度。一種觀點認為蘇聯是意識形態不同於華中帝國的存在,是敵人,制裁蘇聯是當務之急。但另一種觀點卻認為。蘇聯目前不具備威脅華中帝國的能力。而且以蘇聯的工業能力,在全世界工業國家當中是墊底兒的,沒有工業基礎的蘇聯不可能對華中帝國構成威脅。同時,他們認為蘇聯和產共國際已經跟西方世界結成死敵,華中帝國應該用蘇聯去牽制歐洲,適當的幫助蘇聯可以很好的牽制歐洲的重新崛起。
兩種觀點都有道理,最終內閣會議研究後決定,可以放寬對蘇聯的民間經貿合作,嚴控華中帝國的⾼科技流入蘇聯。這樣既可以跟蘇聯建立經貿關係。為華中帝國賺取利潤,又可以防止蘇聯得到⾼技術威脅華中帝國的全安,更重要的是緩和中蘇關係有利於華中帝國在歐洲的整體戰略佈局,因為就眼前國際局勢來看,歐洲列強在經濟、軍事和政治上更具有競爭力,是華中帝國首要的競爭對手。蘇聯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不會是華中帝國的主要競爭對手,按照兩害取其輕之策略,適當的扶植一下蘇聯符合華中帝國當前的利益。
最終,內閣出臺了對蘇策略,維持對蘇聯的⾼技術出口限制。允許民間進行不影響國防全安的經貿活動。
對於內閣的決定,帝國皇帝王辰浩並不是很理解,於是召見唐紹儀入宮詢問。
“陛下,內閣之所以沒有全面制裁蘇聯,除了因為蘇聯一窮二白是一個大巨的市場可以發展經貿之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內閣發現蘇聯和產共國際正在全球各地活動,尤其是東南亞的法屬印度支那和英屬印度、英屬緬甸、荷屬東印度等地陸續出現了產共國際支持的**武裝力量。”王辰浩似乎聽到〖中〗央情報局提起過,所以問道:“二者有關係嗎?”唐紹儀回答道:“陛下,東南亞還有很多原本是天朝藩屬國的國家還處於西方列強的殖民統治之下,帝國的大華中共榮圈早晚要向這些國家和地區擴張,為了避免跟西方列強直接攤牌,內閣認為或許救助蘇聯之手更為妥當。”
“藉助蘇聯之手?”王辰浩想了想,突然問道:“你是說讓蘇聯去顛覆這些國家,然後帝國在出手將其奪回嗎?”
“是這個意思!”唐紹儀點頭道:“陛下明鑑!若帝國直接接觸這些國家的**武裝力量,肯定遭致西方列強的強烈不満,帝國投資西方各國列強的資金恐怕會打了水漂。但是如果讓蘇聯去當這個劊子手,藉助蘇聯的力量顛覆西方列強在東南亞的殖民統治,帝國隨後再以國聯維護地區和平之名義出兵或者支持當地武裝力量奪權,這樣西方列強便沒有口實針對帝國了,一切將讓蘇聯去背黑鍋,實現帝國之大華中共榮圈擴張之目的。”王辰浩贊同道:“這卻是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只是蘇聯會那麼容易上當嗎?若是⾁包子打狗一去無回可就損失大了。”唐紹儀笑道:“這點內閣已經做出了權衡。蘇聯在產共國際的口號是為了殖民地民人的解放〖運〗動而努力,帝國會以此為契機,向蘇聯列出條件,指明對蘇聯的支持是用於民族解放〖運〗動之所需,限制蘇聯必須將這些支持用於第三世界的民族解放〖運〗動所需。以蘇聯目前的狀態,歐洲對其全面制裁,他們只能從帝國這裡做文章。因此他們必定會履行條件的。”王辰浩點點頭,道:“如果是這樣的話,倒也可以一試。雖然蘇聯不會老老實實的按照我們說的去做,但只要他們點燃殖民地解放戰爭的戰火,帝國就有機會揷手了。”
“沒錯!臣就是這個意思!”唐紹儀說道:“西方列強在戰後普遍經濟困乏。對殖民地加強了掠奪,這造成殖民地反列強〖運〗動頻頻爆發,動搖西方在殖民地的統治地位,而蘇聯不放鬆對外擴張的野心,在各個殖民地都建立產共國際領導小組。指揮當地**武裝同列強殖民軍作戰,這也是西方列強恨透了蘇聯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東南亞地區一直是帝國下一步擴張的地區。正好可以假手蘇聯鬧一鬧,給帝國介入找個藉口。”王辰浩道:“既然這樣,那朕就放心了。”王辰浩同意了唐紹儀的建議。旋即在法案上簽字用印。正式通過了對蘇聯的貿易章程。隨後,華中帝國承認了蘇聯的國際合法地位,並同蘇聯簽署了中蘇貿易協定。對此,西方列強很是不満。但華中帝國依然對蘇聯實行⾼技術出口限制,這倒是讓西方列強鬆口氣。只要蘇聯得不到華中帝國的⾼技術,那麼對西方世界的威脅就不會擴大化。
中蘇貿易協定簽署後,蘇聯大為⾼興,因為蘇聯終於有了貿易對象。沙俄時代本來工業就很落後了,六年世界大戰和三年內戰使得蘇聯國內的工業幾乎為零。迫切需要從國外進口工業設備和技術。中蘇貿易協定的簽署,無疑給蘇聯雪中送炭。
不過,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華中帝國的附帶條件也相當的苛刻。首先便是蘇聯必須從法律上承認華中帝國對前沙俄時代的領土的佔領,承認沙俄跟華中帝國簽署的所有條約均有效,特別強調不得再對西伯利亞提出主權聲鎖。同時,蘇聯不到對亞美尼亞、土耳其、阿什共和國、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等國家進行〖⾰〗命滲透;產共國際噤止在華中帝國國土及海外領地內從事〖⾰〗命宣傳活動,噤止在大華中聯邦各個成員國內從事〖⾰〗命宣傳和武裝顛覆活動,保護華中帝國商人在蘇聯的合法權益不受犯侵;華中帝國享受在蘇聯的片面最惠國待遇;華中帝國的商品在蘇聯享受特別關稅優待條件;華中帝國駐蘇聯大使館和各地領事館人員名額不受限制;華中帝國和蘇聯的商船和民航客機可以〖自〗由進出兩國港口和機場而不受限制。
這些條件相當的苛刻,說其是不平等條約毫不為過。例如片面最惠國待遇。只得是華中帝國享受蘇聯的最惠國待遇,但是蘇聯不享受華中帝國的同等最惠國待遇。兩國的商船和機飛可以〖自〗由進出兩國的港口和機場,這看起來是平等的,實際上蘇聯沒有國際遠洋商船隊,沒有國際航飛的大型機飛公司,因此蘇聯的商船和機飛本到不了華中帝國,而華中帝國的國際商船隊和國際航運公司卻可以直接進出蘇聯的港口和機場,這是相當明顯的不平等經濟條款。同時,華中帝國的商船和機飛〖自〗由進出蘇聯的港口和機場,加上商品特別關稅待遇條件,這給蘇聯的海關和國防造成相當的威脅。蘇聯同意這個條款是因為華中帝國答應可以通過商船和機飛運送武器和裝備給蘇聯,避開西方列強的監視,但如果華中帝國和蘇聯突然間變成敵人,華中帝國可以通過這個渠道向蘇聯運送武裝力量或者支持蘇聯國內的**武裝力量,這些都是蘇聯國防的重大隱患。
如此不平等條約,蘇聯還是咬牙籤署了,因為就眼前蘇聯的局面來說,如果不簽署這個條約,蘇聯本無法恢復國家經濟,就談不上對外擴張,甚至等到西方列強恢復經濟實力時,蘇聯連自保的能力都沒有。儘管條約對華中帝國有利,但對於蘇聯來說,整體上得大於失,還是划算的。
就這樣,中蘇貿易協定簽署了。蘇聯立即動用國庫裡僅存的⻩金和白銀儲備,向華中帝國進口最急需的工業設備和技術支持。
此時的蘇聯⻩金儲備不足300噸,白銀不足8000噸,都是蘇俄紅軍從沙俄貴族和資產階級手裡通過土匪式的打砸搶得來的,可以說是佔満了沙俄資產階級貴族們的血淚。
蘇聯將這些僅有的⻩金和白銀運往華中帝國,從華中帝國運回了大批的基礎工業設備和從華中帝國請來大批的專家和工程師們幫助蘇聯人將設備組裝起來,使其儘快投產。
華中帝國向蘇聯出口工業設備和技術人員支持,這比費用是相當⾼昂的,基本上就是漫天要價,但蘇聯卻不敢坐地還錢,因為他們能夠買到的設備只此一家。例如,一套300噸扎鋼設備在華中帝國只需要44萬龍幣,國際上只需要52萬龍幣,但是蘇聯人去要花費520萬金盧布(130萬龍幣)相對應的⻩金和白銀。華中帝國一個普通本科畢業的機械工程師,在國內年薪不過8萬龍幣,出差去趟蘇聯回來後就有了30萬龍幣的個人存款,這還是刨除個人所得稅的稅後實際所得,因為蘇聯已經向華中帝國工商局代為繳納了這人的個人所得稅。
蘇聯的這點⻩金和白銀本不足以採購到所需的全部設備和技術,為此,蘇聯不得不從華中帝國的行銀商們手裡借款。包括帝國行銀、皇家行銀、通商行銀、招商行銀在內的華中帝國二十五家行銀組成行銀團,向蘇聯提供了20億龍幣的大借款,年息⾼達4。5釐,沒錢的蘇聯也乖乖的接受了。為此,華中帝國的這些行銀商們再次暴賺了一筆鉅款。
可以說,蘇聯被華中帝國痛宰了一頓,悲催無比,哭無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