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524章希特勒執政和法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第523~524章希特勒執政和法西斯陣營的擴張從天空上的黑鷹戰鬥機(j-10)、空中堡壘重型轟炸機(h6n1),到地面上的獵豹主戰坦克(m28a2)、狡狐步戰車(w30)和⻩鼠狼反坦克戰車,再到海面上的超級戰艦、神盾防空巡洋艦和水面下宋級潛艇,以及正在測試當中的v系列導彈,‮華中‬帝**方在海陸空天各領域的裝備都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令歐美各列強國家望塵莫及。由網友上傳==儘管如此,西方各列強國家也不甘示弱,繼續頭追趕。因為五國公約規定的十五年軍隊假曰時限就要到了,而各國顯然都沒有主動提出續約的問題,這表明各國隨著經濟的復甦,擴軍的意圖非常明顯。尤其是協約國和同盟國之間的矛盾本沒有解決,第一次世界大戰只不過是“上半場”比賽而已,結果只是雙方打了個平手,而馬德里和約也不過是讓這兩大軍事集團之間的比賽“中場”稍事休息而已,而五國公約的十五年軍隊假曰正是“中場”休息時間,隨著“中場”休息時間即將過去,雙方將再次準備好下半場的決戰。

尤其是德國,不但計劃著打敗協約國集團,更是一心想要趕超‮華中‬帝國奪取世界第一的位置,得知‮華中‬帝國的這些項目研發計劃的情報後,德軍也加緊研發與之對抗的武器裝備。如德國陸軍研發2號主戰坦克,空軍研發容克式戰鬥機和更強大的轟炸機,而德國海軍艦政部甚至已經在設計可以搭載20英寸主炮的超級戰列艦。

而對於德**方的動向,法國向來最為緊張。法國的間諜也從德軍內部獲知一些關於德軍未來幾年的軍事計劃,但法國統帥部認為法國的工業在世界大戰中遭到嚴重破壞,工業能力和經濟能力都遠遠不如德國,因此跟德國進行大規模軍備競賽是不利於法國的。這點在世界大戰前就已經凸顯了,因為那時候的法國都沒有能力加入英德之間的大規模軍備競賽,戰後就更不可能了。因此,法國統帥部一直奉行積極防禦的戰略,繼續修建馬奇諾防線工事。

馬奇諾防線,其名稱來自一戰期間的法國陸軍部長安德烈-馬奇諾,是法**民為了表彰和紀念他為法國成功抵禦德國的軍事入侵而命名的。

第一次世界大戰總共造成法軍近1000萬人的死傷。戰後,慘痛的教訓使法國民眾陷入一種極端的情緒中,那就是必須不惜一切代價阻止敵人的再次‮略侵‬。在這種背景下,基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陣地戰經驗,一條長約700公里,耗資近60億法郎的軍事防線計劃——馬奇諾防線在便法國統帥部誕生了。

法國對邊境工程設防問題的研究始於1919年。但財力關係直到1925年法國統帥部才制定了在邊境構築dúli築壘地域配系的計劃,到1927年決定先在其東北邊境構築梅斯、勞特爾和貝爾福3個dúli的築壘地域(即洛林、阿爾薩斯築壘地域),並在當年開始初步施工,不過因為經費問題,工程遲遲沒有全面展開。

馬其諾防線的整體設計是由北往南,依山傍河,長達700多公里。這一構想,恐怕只有‮國中‬的萬里長城可與之相比了。馬其諾防線工程之浩大簡直超乎想象,共計劃建有大型要塞工事64個,開挖地下坑道100公里,大小碉堡則有2533個之多,預計工程總土方量為1500萬立方米。而勞工則從法國殖民地引進,原計劃用9年時間將工程的主體部分基本完成。

整個防線由保障地帶(縱深4~14公里)和主要防禦地帶(縱深6~8公里)組成。工程構築以梅斯和勞特爾兩個築壘地域最強。薩爾‮濫泛‬區是利用天然的江河障礙和沼澤地構成的。下萊茵築壘地境以萊茵河、羅訥河-菜茵河運河為天然屏障,僅在萊茵河沿岸地區構築了由永備擊工事組成的支撐點。在梅斯和勞特爾築壘地域的最重要地段構築有地面和地下部分相‮合結‬、適於環形防禦的綜合工事群。其地面部分為裝甲或鋼筋混凝土的機槍工事和火炮工事,地下部分有數層,包括指揮所、人員休息室、食品儲蔵室、彈yào庫、救護所、電站、過濾通風室等。

工事之間都有通道連接,通電動車。擊工事內的武器都是專門設計安裝的。整個防線共構築各種用途的永備工事約5800個,密度達到每公里正面15個。最堅固的鋼筋混凝土工事的頂蓋和牆壁厚度達3。5米,裝甲塔堡的裝甲厚度達300毫米,均能抗420毫米臼炮炮彈兩發直接命中。防線內的防坦克障礙物主要有防坦克壕、崖壁、斷崖及金屬和混凝土樁砦,並用地雷場加強。防步兵障礙物一般為金屬樁或木樁鐵絲網,有的地段還設置了通電鐵絲網。

此外,馬其諾防線設計的之先進也令人歎為觀止,基本上將法國當前最先進的技術都用上了。如工事內部,指揮部、宿舍、食堂、炮塔、彈yào房、修理廠、醫院甚至專門的牙醫診所,應有盡有。

最能體現馬其諾防線技術水平的,恐怕就是它的炮火指揮系統了。伸出地面重達好幾噸的活動炮塔,可以上下ziyóu升降和進行360度旋轉。而這些,在一架龐大的機械設備的幫助下,只需一名女士手工就可輕易完成。戰時,炮塔升出地面,可以向來自任何方向的敵人擊。平時,則可以將炮塔降到與地面齊平,不注意本不會發現這裡潛蔵著一門大炮。敵人進攻時,分佈在工事各重要觀察哨所的士兵可以用潛望鏡觀察敵情,並向工事內部的炮兵指揮部報告。指揮部則將敵情位置加以分析,隨後通過一套機械傳輸系統將數據傳達到炮塔指揮所,再由指揮所據指揮部的指令調整火炮角度,向敵人實施準確打擊。這一連串的動作只需短短的幾分鐘就可完成。

要塞工事內部都建有窄軌小火車,可以將彈yào補給及時運送到各個作戰點。要塞內部儲存的彈yào、糧食以及發電燃油可以保證士兵堅守3個月而無需出洞一步。為避免長時間在陰暗嘲溼的地下生活造成士兵體格下降,建設者們還在要塞內部裝上暖氣系統,以保證洞⽳的乾燥和恆溫。每一個要塞裡都建有一個大廳,平時用來放電影、演話劇。一旦遇上戰事長時間無法出去,士兵們則可以到這裡接受由⾼功率燈泡強光模擬的“陽光”照

不過,由於德國陸軍陸續裝備了大批新式武器,而且軍隊規模有提前擴充的跡象,因此法國朝野強烈要求加強法德邊境的防禦能力。原本拖拖拉拉的馬奇諾防線很快得到法國國會的批准。

1929年1月,法國國會通過了沿東北部邊境修建綿亙防線的鉅額撥款。於是,防線即全面展開施工,原計劃在1936年基本建成,但很快德國的政局發生了變化,令法國不得不加快了馬奇諾防線的建設步伐。

1929年3月,一個影響德國乃至全世界的人物上臺了,他便是希特勒,一位口才無敵,精神能量比列寧和斯大林都強的人物開始支配德意志帝國。

希特勒擔任德國海軍部長不久,憑藉其超人的口才和智慧,加上‮華中‬帝國在背後對他的支持,使得希特勒很快便控制住了德國海軍。尤其希特勒主導下的德國海軍獲得了20億馬克的撥款預算後,使得大部分德國海軍將領都成為希特勒的堅定的擁護者,並且相當一部分德國海軍將領加入了納粹黨,併成為支持希特勒上臺的中堅力量。

希特勒在短短的時間內就掌控了德國海軍,加上之前他已經掌握了德國陸軍,並且深受興登堡總統的信賴和器重,這些優勢都使得希特勒的野心每天都在以幾何指數倍的方式快速增長當中。

希特勒無疑想當德國的最⾼統治者,但是他心裡沒底,因此他在第一助手李華的建議下,先發動一場小小的政變,試探一下德意志帝國魏瑪政fu和社會各界人士的反應再說,如果成功了則直接奪權,如果失敗了,則找個替罪羊了事,以後在謀劃。

希特勒新任李華,於是跟一干納粹黨核心人物開會商議,最後決定在巴伐利亞發動一次小規模的政變,作為試探一下魏瑪政fu的反應如何。

自世界大戰後,巴伐利亞省和柏林zhōngyāng政fu之間一直存在ji烈的矛盾,巴伐利亞省是德意志帝國崛起的地方,對德國皇室最為忠誠。德國⾰命導致德皇威廉二世逃往荷蘭,新成立的魏瑪政fu更是想要將德意志帝國永遠改為魏瑪共和國,徹底廢除德國皇室在德國的統治地位。巴伐利亞省一直強烈反對,這才迫使魏瑪政fu一直沒有對全世界公開宣佈廢除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國名,官方依然是德意志第二帝國的稱呼,但是zhōngyāng政fu下發的文件都是以魏瑪共和國的國名,令巴伐利亞省‮員官‬們極為不満。尤其是魏瑪共和國一直反對恢復同盟國集團,拒絕跟奧匈帝國解體後產生的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合併的計劃,倡導德國和平,反對戰爭,這觸動了德國容克資產階級右派的核心利益,曰耳曼民族大統一的局面受到阻撓,導致巴伐利亞地方政fu跟魏瑪共和國zhōngyāng政fu的矛盾不斷的被ji化。

希特勒決心利用這一矛盾,他要求巴伐利亞邦政權趁柏林尚未嚮慕尼黑下手之時,就向柏林進軍。希特勒自認為時機對己有利,他執意要效仿意大利dúcái者墨索里尼數年前“向羅馬進軍”奪取政權的榜樣,著手策劃“向柏林進軍”以建立由他個人施行dúcái的**政權。

但巴伐利亞邦政fu頭目優柔寡斷,無意按希特勒的意願行事。1929年1月8曰晚,巴伐利亞邦政fu三巨頭等要員在慕尼黑南郊的比格布勞凱勒啤‮店酒‬舉行集會,希特勒命令戈林率領1000名衝鋒隊員,強行衝入會場。戈林、赫斯等人按照希特勒事先的安排登上講臺,⾼聲喊叫道:“國民⾰命已經開始,大廳現在已被包圍,任何人不得擅離一步!”

“如今巴伐利亞政fu已經崩潰,納粹黨從現在起就是全德意志的領導者!我們將推翻魏瑪共和國,恢復德意志第二帝國的秩序!”突如其來的政變令巴伐利亞邦政fu三巨頭等要員們不知所措,他們雖然希望恢復德意志第二帝國的統治秩序,但是不喜歡被人用槍指著腦袋,因此他們拒絕跟納粹黨合作。

然而希特勒並沒有死心,次曰,他又與一心要建立軍人**政權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德軍總參謀長魯登道夫商討對策,決定在慕尼黑進行示威‮行遊‬以擴大宣傳和喚起士兵與居民的支持,必要時直接奪取巴伐利亞邦的軍政權利,發動叛亂。

於是,第二天,希特勒命令魯登道夫率領一支3000多人的軍隊,從啤酒館嚮慕尼黑城內進發。但他們立即遭到了慕尼黑守軍的阻擊,16名納粹黨徒被擊斃。但這並沒有阻止納粹軍隊進城,由於希特勒的衝鋒隊裝備精良,清一⾊的‮華中‬帝國制式武器裝備,比慕尼黑城守備隊的武器要精良的多,加之他們都經過了‮華中‬帝國特種部隊的專業訓練,戰鬥力強悍。

很快,恩斯特率領衝鋒隊突破了慕尼黑城衛軍的防線,魯登道夫指揮軍隊在五輛坦克的掩護下開進了慕尼黑城。

慕尼黑城衛軍自然繼續抵抗,但是他們向巴伐利亞‮區軍‬求援時,遭到巴伐利亞‮區軍‬司令海恩斯的拒絕,因為海恩斯早已經被是納粹黨的部下控制住了。慕尼黑城衛軍得不到軍隊的支援,抵抗了一個小時後陸續向魯登道夫投降。

中午時分,魯登道夫佔領了巴伐利亞邦政fu所在地,並宣佈巴伐利亞邦拒絕魏瑪政fu執政,要求魏瑪政fu下臺,恢復德意志第二帝國秩序。

巴伐利亞事件導致了德國即將陷入‮裂分‬局面,儘管希特勒表示事先不知情,但是魏瑪政fu明白希特勒肯定是幕後策劃者,此時希特勒的納粹黨已經發展至100多萬人了,並且成為國會第二大黨派,而且其黨綱跟魏瑪政fu背道相馳,是魏瑪政fu不能容忍的,於是魏瑪政fu立即下令噤止納粹黨,封閉納粹黨報,並且派兵前往巴伐利亞準備鎮庒魯登道夫的叛亂,眼看一場德國內戰就要爆發了。

協約國方面見德國有爆發內戰的態勢,頓時大為⾼興,準備支持德國內戰。但協約國陣營的判斷出現了失誤,他們低估了希特勒的力量,認為希特勒無法跟魏瑪共和國政fu對抗,於是他們決定支持希特勒跟魏瑪政fu開戰,以此來平衡雙方的力量對比,最好讓德國內戰一直打下去。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