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2章石油戰爭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原創“砰!砰砰!”第三帝國大廈元首辦公室內,希特勒得知羅馬尼亞石油工業區再次遭到協約國空軍的大轟炸的消息後,簡直氣瘋了,用頭直撞牆“元首,我理解您的悲傷,但請你務必愛惜⾝體,一個羅馬尼亞石油毀了不要緊,只要有元首您在,我們總會有辦法的。”海因裡希等納粹黨員官們紛紛勸說希特勒不要再自殘了,儘管眾人都明白他有這方面的癖好,但看著希特勒誇張的舉動,他們還是忍不住要阻止。
希特勒自然不會真的撞牆自⾝,他只是不想面對這件事,因為羅馬尼亞石油工業區遭到毀滅破壞,將會使得德國大巨的戰爭機器在一個月內停止運轉,這顯然是希特勒所無法接受的事實。
透過玻璃窗戶,希特勒眺望東北方向,似乎能夠看到數千公里外的熊熊大火。
瓦拉千平原上,德國在羅馬尼亞的石油設施全部集中在那裡。隨著八曰凌晨的大轟炸結束,瓦拉千石油區一片火海,超過1270多座煉油裝置被炸燬,380多萬噸原油和石油化工產品處於焚燒當中。
儘管在上次大空襲後,德國事後花了不到一個月就恢復了生產,但這次大空襲之後,由於擔任轟炸任務的是來華中帝國的志願飛行員和先進的空中堡壘戰略轟炸機,加上投放的航空炸彈都是一噸至兩噸重的巨型炸彈,還有破壞極強的白磷彈。導致整個石油工業區遭到徹底
的破壞。尤其是白磷彈碎片粘附在看不見的角落裡,將地面上的設備穿孔後還可以檢查出來,地下的管線被腐蝕後,很多都無法短時間內排出故障。除非重建設管線,但那需要至少兩年時間。
八曰凌晨的大空襲中,協約國空軍共計損失了133架轟炸機,其中包括一架h5轟炸機被擊落,但全部的200架h6空中堡壘戰略轟炸機都沒有損失,其中有6架h6轟炸機不同程度的受傷了,但還是搖搖晃晃的飛回了法國機場。英法聯軍統帥部對這次行動大為⾼興,⾼度讚揚了h6轟炸機的優秀作戰能力。頓時把當初為了購買昂貴的h6轟炸機而糾結萬分的心情拋到了九霄雲外。
此後,英法聯軍統帥部決定擴大戰略轟炸機部隊,英法兩國勒緊褲帶將僅存的⻩金和白銀儲備抵押給華中帝國,抵押額度為144億龍幣。悉數用於從華中帝國進口先進武器裝備和戰爭急需物資,其中包括追加訂購600架h6n3系列戰略轟炸機,以及數十萬噸的大規模殺傷
航空炸彈,專門用來轟炸德國重要的軍事基地和工業城市。
就在德國人因為羅馬尼亞石油工業區被炸燬而嚎啕大哭,英法為之竊喜之時。遠在東方的華中帝國紫噤城內,正在召開御前會議的帝國皇帝王辰浩得知此事後,直接在群臣們面前說道:“霸權因油而始,也因油而終。由於石油資源的匱乏。德國的戰車終將因缺乏燃料而停止前進。”王辰浩一語道破了德國發動略侵戰爭的大利害因素之一。
“陛下英明!”任帝國內總理大臣宋教仁當即附和道:“不過,在那之前。被瘋了的希特勒估計會鋌而走險的入侵蘇聯石油區,甚至他們很可能會向帝國控制的中東石油區發難。因為掐著德國人脖的大一雙手不是別人而是我們。”光華三十九年夏,原帝國內總理大臣,民權黨⾼黨魁唐紹儀病重,無法繼續主持國政,於是民權黨二號人物宋教仁順理成章的接替了唐紹儀在黨內的職務,並且得到帝國皇帝王辰浩的提名,作為帝國代理總理大臣行駛執政權。
這一年對於華中帝國而言,並不是一個好年景。倒不是因為經濟增速放緩,而是因為華中帝國建國以來的十幾個開國功臣在這一年內相繼去世,包括張楓、唐紹儀、王士珍、段祺瑞、馮國璋、阮忠樞、李國棟等重臣,以及幾十個國會元老級議員,各州、省議會也有長當多的元老級地方員官因年老體衰相繼去世或者告老還鄉。
當然,這並不是突發事件,從光華十八年開始至三十八年,帝國各界共有數百位重量級人物陸續去世。其中包括寧妃、賢妃、恭妃、宸妃、康妃、淑妃、麗妃七人,尤其是寧妃作為前朝公主,遺傳了前朝皇室女活不過四十的基因,成為第一個離開王辰浩的女人,可謂英年早逝。而到了光華三十九年九月五曰,王辰浩為真愛的皇后李幼儀撒手西歸。作為生於舊社會的女人,李幼儀能夠活到六十歲已算是喜喪了,但對王辰浩而言,皇后的離去給他的打擊是沉重的,夜一間王辰浩覺到他老了很多。
也正是因為皇后李幼儀的去世,使得光華三十九年被華中帝國的御史臺員官們稱之為悲傷的一年。至此以後,王辰浩⾝邊只剩下了莊妃一個女人,這位來自阿拉善盟的公主也是所有妃中年齡小的,也只有她一直等到了進封為帝國皇后的機會。
直到光華四十年初,華中帝國⾼層已經完成了一輪的大洗牌。主要是大批開國功臣和重臣陸續離開所留下的權利真空,由他們舉薦並經過帝國zhèngfu監察和檢查部門的嚴格審核之後,一代年輕一輩得以入進帝國中樞系統。
而一代領導集體基本上都是成長在華中帝國建國後的大環境下,很少受到前朝舊社會的影響,思想開放、先進,教育水平普遍在本科學歷以上,是符合華中帝國繼續繁榮昌盛要求的一代領導集體。
他們當中大部分都是開國功臣們的後代。都是在皇恩浩蕩之下茁壯成長起來的。對於皇室和國家的忠誠是不容置疑的,但他們真正讓王辰浩放心和⾼興的是,這一代人的思想極為活躍,對世界局勢的變化和走向的把握遠遠強於他們的長輩們。就如同宋教仁剛剛的言論一樣。其見解之深刻,分析之透徹,遠遠超過以前的張楓、唐紹儀、阮忠樞、伍廷芳、王士珍等人,他們是無法做到宋教仁這個水平的,可謂一代人換舊人,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宋教仁語破天驚的指出德國很有可能軍事入侵蘇聯甚至入侵華中帝國,猶如一顆巨石落入平靜的湖水中一般,迅速在帝國⾼統治集團內部起滔天大浪。
如果是二十年前。華中帝國的⾼層員官們或許還不甚重視石油對國家經濟發展和國防建設的重要,因為那時候他們多的關注於煤炭和鋼鐵資源的開採和使用,認為鋼鐵和煤炭是國家第一生命資源。而華中帝國國內的鋼鐵產量和煤炭資源儲備都是全球大的,德國國內的煤炭資源也非常豐富。因此不會認為德國人為了資源而向華中帝國發起挑戰。
但是二十年的條約時代過去後,國際格局發生了大巨的變化。對於工業化國家而言,石油不但是用來驅動戰爭機器以自保的手段,也是用來滑潤工業機器以自強的裝備。因此,佔有國際石油市場份額的多少。往往決定了它們在國際政治食物鏈上,到底是⾼居端頂還是屈居末尾。石油分配不公,自然要引燃戰爭的火繩。
石油重分配,則多是戰後談判桌上的主菜。因為華中帝國工業的⾼速發展。對石油和相關石油化工的依賴已經遠超煤炭,如果說一戰前華中帝國每年消耗石油不過800萬噸左右。對石油的需求基本上停留在帝國龐大的軍事力量上面。但是經過條約時代的⾼速發展,華中帝國在光華三十九年時。對石油的消費已經達到了3400萬噸,石油和石油化工的作用不再是軍事燃油這種簡單的需求了,而是取代了煤炭成為帝國大的能源消費。
條約時代裡,華中帝國發動海灣戰爭迫使⾼加索聯邦屈服,將巴庫石油區
給華中帝國控制。同時,華中帝國通過對土耳其的控制,擴大了在波斯灣的實控區,從開始的控制一個小小的科威特來満足華中帝國的石油供應,到控制整個伊拉克石油區連帶著迫使波斯帝國、沙特阿拉伯聯邦將波斯灣沿岸地區的石油開採權都
給華中帝國,使得華中帝國得以對整個中東石油區的壟斷得以實現。
從華中帝國對中東石油工業區的全面控制就可以看出,此時的華中帝國zhèngfu對於石油的重視程度是成指數倍暴增的。
同樣,在北美洲,墨西哥灣的石油也是成為國美和墨西哥爆發第三次美墨戰爭的本原因,墨西哥因為在第二次美墨戰爭期間奪取了德克薩斯和墨西哥灣的石油區,從而奠定了墨西哥十幾年的超⾼速發展,但也因為這塊石油區,國美在羅斯福上臺後,通過第三次美墨戰爭從奪了回去。
這些都表明了一個關鍵詞——“石油”它已經被各個列強國家們所⾼度重視起來。
面對宋教仁語出驚人的話,帝國的大臣們一方面認為他有些言過其詞了,他們不相信世界上有哪個國家敢向華中帝國叫板。但另一方面,大臣們也明白宋教仁不是無的放矢,以德國目前的狀態,提而走險是非常可能的。
“德國人的羅馬尼亞石油區被摧毀了,沒有一兩年的時間恐怕很難恢復。可以說德國人現在國內的石油儲備和成品油撐不到一個月時間,因此說德國人會為了石油而鋌而走險是非常可能的,這點我贊同宋大人的話。”任內務大臣常克勤做出了陳述,但他也有不贊同的,於是接續說道:“但我不認為希特勒敢向帝國宣戰,先不說我們擁有強大的核打擊力量,單單是常規軍事力量,也不是德軍可以抗衡的!”
“我也贊同常大人的觀點!”任國防大臣張自忠上將這時做出了表態,絕對不允許有任何一個國家的軍事力量超過華中帝國。這是作為帝國國防大臣的一門必修課,任何一個想要挑戰華中帝**事力量的國家都將被列入黑名單裡。
“不過!”張自忠接著話鋒一轉,道:“德國很有可能鋌而走險的進攻蘇聯,但前提卻是帝國阻止國美、哥倫比亞和委內瑞拉向德國提供石油的通道。只有那樣會得德國去攻擊蘇聯從而獲得石油資源。”
“德國的石油儲備只夠其工業和軍隊運轉一個月的,期間可以從意大利、西班牙等盟國借調一批石油,再借助土耳其從帝國手裡購買一批石油,蘇聯雖然會漫天要價,但德國人可以忍一段時間,德國從美洲各國購買的石油當中35%可能會被協約國破壞,這樣算下來,德國的石油可以支撐四到五個月時間。如果羅馬尼亞石油區不能恢復的話,不出一個月德國就會做出選擇,到底是向帝國低頭還是選擇軍事入侵蘇聯。”任財政大臣吳梓楠眼珠一轉兒,已經心算出了德國做出各種行動的數學概率。
農工商大臣胡文廉也發表看法。道:“德國作為世界強國之一,從一開始就伴隨著這種黑⾊易燃的體的嚴重缺乏而被迫輾轉於戰火。英國與德國作為歐洲兩強,其競爭關係早在19世紀末就已白熱化,並終通過一戰來一決雌雄。但帝國的介入,使得一戰中的英德兩國未能決出勝負。從而未能解決雙方的
本矛盾,也就自然而然的給二戰埋下了禍
。石油儲量為豐富的中東被華中帝國獨佔,從而弱化了德國挑戰東方超級霸權——華中帝國的能力。但英法兩國為了保持這種己方佔優的競爭態勢,早在德國再次發動戰爭機器之前。就開始了旨在阻斷石油供應的對德貿易戰。”宋教仁問道:“你所指的是?”胡文廉直接道:“就是羅馬尼亞!我在入進帝國農工商部之前,一直在研究石油問題。羅馬尼亞是歐洲陸大唯一的富油區,自然而然的就會成為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競爭的焦點。”經過胡文廉的分析。王辰浩和一干大臣們很瞭解到了羅馬尼亞在這次世界大戰中所扮演的角⾊問題。
英德兩國基於石油的爭拗,在羅馬尼亞表現得為烈。作為貧油國家,德國的石油供應問題在“一戰”以後仍未得到解決,一直被華中帝國捏住金融命脈而被迫從華中帝國進口石油。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除了委內瑞拉、墨西哥、荷屬東印度群島、國美、蘇聯等國之外,羅馬尼亞是德國主要的石油來源。隨著英德爭霸局勢的不斷緊張,從美洲開往德國港口的大部分輸油航線被英國海軍所封鎖,儘管德國海軍也能夠入進大西洋了,並且較英國海軍有著實力的優勢。但是德國缺乏海外軍事基地,在大西洋“姓中”的情況下,同樣要看華中帝國海軍的臉⾊行事,實際上美洲石油航線依然在華中帝國的掌控之下。經濟危機後的德國,跟華中帝國的關係急轉直下,德國為了防止戰爭爆發後被華中帝國捏住命脈,必須要轉移石油進口國和進口線路,因而羅馬尼亞在德國地緣政治版圖上的角⾊便愈發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