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5章法國淪陷2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英法對德國進行全線大反攻作戰,並且取得了階段的勝利,德軍全線後撤,全世界媒體幾乎都異口同聲的大呼“德國完了”這讓華中帝國皇帝王辰浩
到了擔憂。
到不是王辰浩知曉了希特勒的陰謀,相反王辰浩擔憂德國就這樣戰敗了的話,對於華中帝國而言並不是一件好事。
華中帝國依然處於嚴重的矛盾心理當中。一方面,華中帝國擔憂德國和同盟國世界力量太過強大,將來會威脅華中帝國的世界霸主地位和國家利益。另一方面,德國就這樣就這樣被協約國打敗的話,那麼沒有參戰的華中帝國得不到戰勝國應有的利益分配,同時蘇聯成為戰勝國的話,將成為華中帝國最具威脅的鄰國。
而偏偏王辰浩對歷史上的蘇聯深為忌憚,蘇聯威脅論甚至超過德國威脅論,作為華中帝國的鄰國,王辰浩不希望蘇聯被德國打敗,但更不希望蘇聯打敗德國成為戰勝國,因為後者更具威脅。
對於華中帝**方而言,張自忠等人之前一直看好德國,覺得同盟國的實力強大,肯定能夠取得最後勝利,所以一直遊說王辰浩和國會加入同盟國作戰,以期待從同盟國那裡獲得戰勝國利潤。
但當德軍在外⾼加索地區敗給了小小的亞美尼亞軍,以及蘇聯取得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並進行大反攻之時,張自忠等帝**方的態度漸漸的發生了變化。而隨著英法協約國發起大反攻,德軍在西線和東線同時遭到空前的軍事庒力而被迫後撤時,帝**政各界相當一部分此前支持同盟國的員官們頓時改了口風,甚至直接附和國際媒體大呼同盟國要完了,華中帝國應該加入協約國參戰,如果參戰晚了,就得不到戰勝國的勝利果實了。
不管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同盟國還是協約國最終取得勝利,華中帝國的本戰略是不變的,那就是在最後時刻加入即將獲勝的一方,然後分享勝利果實。這樣,從戰爭期間的倒賣軍火,再到戰後瓜分勝利果實,華中帝國都將賺的金玉満缽,是最大的贏家。
可以很肯定的是,華中帝國最終是會參戰的。但是到底加入哪個陣營,帝國員官們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各種說辭什麼都有。
“先等等看,德國不會這麼容易就戰敗的。”面對文武百官們的爭執不下,王辰浩則做出表態,要求帝**政雙方暫時靜觀其變。
王辰浩做出這個決定亦是有據的,因為歷史上的德國就是戰至最後,直到美蘇軍隊攻入柏林才投降。如今的德國遠比歷史上的強大了數倍,而國美更是選擇加入了同盟國,雙方力量對比此消彼長之下,同盟國的力量幾乎是英法蘇的兩倍以上,因此王辰浩判斷德國不會輕易戰敗,至少短時間內是不會敗的。
當然,王辰浩的想法是不被文武百官們所知曉的,他們只能憑藉眼前的局勢來做出判斷。不過王辰浩既然要他們在等待一段時間,就算他們持不同意見,亦不會正面反對。不過,私底下他們卻是在各自忙活了起來。
帝國zhèngfu方面,內閣總理大臣宋教仁積極跟英法蘇駐華代表會晤,一方面加大了對協約國的物資供應量和供應速度,在價格上不再漫天要價了,而是降至戰時的合理水平上,以此來表達華中帝國對協約國的支持正在加大。另一方面,一直以來,協約國代表都在不停地遊說華中帝國加入協約國參戰,一開始宋教仁等帝國zhèngfu員官們本不看好協約國會贏,如今協約國似乎已經度過了最危險的時期,大反攻的開始讓宋教仁改變了態度。
雖然宋教仁現在還能肯定華中帝國最終會站在哪一方,但很顯然華中帝國會站在贏面大的一方,此時同盟國攻勢受挫,協約國展開反擊,且有一戰定乾坤的架勢,這讓宋教仁開始傾向於協約國。當然,不到局勢明朗的那一刻,宋教仁是不會最終表態的。但就眼前局勢而言,宋教仁選擇了暫時鬆鬆口風,向英法蘇等協約國適當的表達可以考慮的意向。
可以考慮,這對宋教仁來說,已經是目前他最大的讓步了。英法蘇等國代表對於這個似是而非的回答卻是非常奮興,因為在這之前,華中帝國是拒絕對世界大戰陣營選擇透露任何觀點和態度的。
英法蘇協約國代表迅速組成聯合代表團,希望就華中帝國加入協約國對同盟國作戰一事進行深入談判。出乎意料的是,華中帝國方面竟然同意了,但並未公開,而是以閉門密秘會議的方式進行。
在閉門會議上,華中帝國代表提出了各種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的要求。例如,政治上華中帝國要求荷蘭放棄荷屬東印度,承認新加坡和荷屬東印度合併為一個國家新加坡。華中帝國不會加入協約國,但允許協約國成員國以個人⾝份加入大華中共榮圈。經濟上,華中帝國要求協約國各國將每年的國庫⻩金和白銀儲備轉移至華中帝國,給華中帝國央行保管,以換取華中帝國的對該國的款貸和援助。華中帝國向協約國各締約國提供先進的武器裝備和軍事援助,亦或者直接參戰,但作為
換條件,協約國各成員國噤止研發核武器,核能的利用將在華中帝國的監管下進行等條件。
華中帝國提出的條件都很苛刻,協約國各國一時間都無法接受,但他們很清楚這其中有很多條件是可以繼續讓步和商談的,因此都表示會進行考慮,沒有將結盟的大門關死。
不管怎樣,華中帝國肯鬆口,對於協約國來說,條件答不答應就是另一回事了,華中帝國已經表露出了軍事支持協約國的意向,這本⾝就是協約國的一場大勝。
然而,協約國所不知道的是,同樣的條件,華中帝國zhèngfu同樣也對同盟國方面開了口。
華中帝國的賭注兩邊庒,對同盟國也開出了條件。
儘管德國、國美這兩個主要同盟國成員國對華中帝國都抱有強烈的敵意,但是擺在同盟國面前的最大敵人暫時還是協約國,在把協約國打敗之前,美德兩國都不希望得罪華中帝國。他們沒想過跟華中帝國結盟,但亦不想讓華中帝國跟協約國方面結盟。
因此,自從二戰爆發後,美德等同盟國家都儘可能的不觸動華中帝國的核心利益,德國雖然發動了無限制潛艇戰,但是卻不包括針對華中帝國商船的襲擊。為此,德國的潛艇在進行攻擊行動之前,都會發出一個特定的無線電頻率信號來確定對方的⾝份,而這個信號恰恰也給了華中帝國方面,避免德國潛艇誤傷華中帝國的船隻。
對於國美而言,同樣忍了很久。第四次美墨戰爭依然在僵持當中,不是國美沒有能力打敗墨西哥軍,而是國美擔心華中帝國跟墨西哥之間的安保條約會突然間生效。為了避免華中帝國有藉口參戰,美軍被迫將戰場擺在國美領土上,忍受著大巨的經濟損失和戰爭破壞。當然,美軍的隱忍也還有另外的密秘,那就是羅斯福藉機大肆發展海軍力量,重建昔曰國美強大的海軍。
美德對華中帝國的隱忍其實已經快到了極限,德國是因為歐洲戰爭態勢不明朗,協約國沒有被徹底打敗,因此不敢跟華中帝國開戰。而國美是因為缺乏海軍力量,沒有海軍力量本無法撼動華中帝國分毫,想要跟華中帝國叫板,國美不得不忍耐著,期待海軍力量的恢復。
美德各有苦衷,但他們都清楚一件事,那就是不能讓華中帝國跟協約國達成一致,至少在同盟國具備對抗華中帝國的能力之前要全力阻止這件事的發生。因此,美德跟英法蘇的出發點不同,後者是真心希望把華中帝國拉下水,儘快對同盟國宣戰。而前者卻沒有跟華中帝國結盟的意思,只是想暫時穩住華中帝國,使其儘量保持中立而已。
華中帝國同美德兩國的密秘談判,在政治和軍事上的分歧是很大的。國美因為墨西哥的問題跟華中帝國談不攏,德國因為外⾼加索亞美尼亞參戰問題跟華中帝國同樣談不攏,但雙方都不想鬧僵,因此在經濟問題上,雙方都採取了讓步。
華中帝國為了讓德國多堅持一段時間,最好能夠過這次英法蘇大反攻作戰行動,這樣雙方又將陷入漫長的拉鋸戰當中,這是華中帝國最期待的結果。華中帝國不希望協約國贏,也不希望同盟國敗,因此每當一方強過另一方時,華中帝國就會啟動經濟和軍事槓桿來調節天平,使得雙方力量恢復“平衡”因此,華中帝國放寬了對德國的石油出口,並下調了石油出口價格,不再是天價了,而是按照正常的戰時價格出口。同時,華中帝國亦承諾不會讓亞美尼亞主動攻擊德軍。而德國代表也表示,在同樣價格的石油上面,德國優先從華中帝國進口。同時,德國亦表示不會主動向外⾼加索方向進軍。
德國希望從華中帝國獲取先進的武器裝備技術,華中帝國表示同意,但實際執行當中卻以各種理由推脫。直到歐洲戰場再次出現逆轉,德國粉碎了英法蘇的軍事大反攻計劃,並且一鼓作氣佔領法國時,華中帝國立即終止了跟德國的合作項目。
1942年2月11曰,英法聯軍從三個方向上對德軍實施代號復仇女神計劃已經完成了第一階段計劃。協約**隊全面收復被德軍佔領的法國領土,北方集團軍群在英國查爾斯-波爾爵士陸軍上將的指揮下,75萬軍隊攻入了比利時,將20萬德軍包圍在了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
貝當指揮zhōngyāng集團軍群220萬大軍向梅斯發起烈猛攻勢,七天時間向梅斯一線的42萬德軍陣地上傾瀉了120多萬噸各種炮彈和航空炸彈,造成德軍陣地上一片焦土,前一秒鐘還存在的小河,下一秒鐘就消失的無影無蹤了,空氣中到處瀰漫著濃重的腥臭和硝煙味道,德軍傷亡數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