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8章歐洲聯合艦隊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魯道夫訪華期間,德軍的ss7洲際彈道導彈項目試驗失敗,導致魯道夫在談判桌上同華中帝國爭執軍備擴張問題變得十分被動,最終無果而返。
導彈試驗場的炸爆,造成德聯十幾名關鍵科學家遇難,憤怒的希特勒當即取消了ss7洲際彈道導彈項目。但華中帝國的軍備擴張給德聯大巨的戰略庒迫,希特勒取消了ss7遠程洲際彈道導彈項目,就必須用其他項目來替代。
好⾼騖遠的希特勒終於降低的要求,德聯戰略武器管理委員會於是將ss4中程彈道導彈項目提上曰程。。。
早在二戰中期,德國就開始使用中程導彈對英國進行戰略轟炸,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德聯在這方面的專家很多,因此ss4中程彈道導彈項目便開始了。
從1947年上半年至1948年下半年,德聯成功的進行了ss4中程彈道導彈的試驗。而華中帝國的特工也未能再成功的進行破壞,只能通過其他手段去竊取有關ss4彈道導彈的相關數據。
據華中帝**方所掌握的數據顯示,德聯ss4中程彈道導彈全長21米,直徑1。1~1。7米,最大
程1980公里,最大起飛重量22。5噸,採用慣
制導方式,彈頭重量700公斤,炸爆當量估計在15萬噸,誤差5公里,其燃料加註時間約為5分鐘,採用地面陣地或發
井發
。。。
這種水平的洲際彈道導彈,是無法跟華中帝國的西北風系列洲際彈道導彈相提並論的。不過。華中帝國西疆和北疆還有廣大的領土跟德聯沙俄地區接壤,不排除戰時敵人將ss4導彈部署到中德邊境地區。這樣對華中帝國同樣威脅很大。
同時,華中帝國的導彈都是長程洲際彈道導彈。成本顯然比德聯的中程彈道導彈⾼得多。一旦雙方打起來,華中帝國雖然在遠程打擊上面佔便宜,但中近程卻是吃虧的。
另外,華中帝國用來圍堵德聯和北約國家的前沿陣地上,英國、亞美尼亞、土耳其等國家很是擔心德聯的ss4彈道導彈,紛紛要求華中帝國將西北風系列彈道導彈部署在他們國家,給他們全安。
可華中帝**方認為將長程洲際彈道導彈部署在第一線是不明智的,對付德聯,只需要在前線國家部署中短程彈道導彈即可。
為此。華中帝**方針對德聯的ss4中程彈道導彈研發了衛士1型中程彈道導彈。
華中帝國在導彈武器上面的技術領先德聯至少二十年水平,因此儘管華中帝國晚於德聯開發中程彈道導彈技術,但卻幾乎跟德聯一起正式部署中程彈道導彈的。因此在戰略上一點都沒有落後。
衛士1中程彈道導彈基於華中帝國在二戰前開發的v2導彈筒體設計,只不過更新了火箭發動機和慣導航設備,使其速度更快、飛行更穩定,打擊精度更⾼,成為中程彈道導彈家族裡的明星。
衛士1為華中帝國第一代採用一級體燃料單彈頭的中程彈道導彈。由皇家機飛公司研製,於光華四十八年六月實彈試飛成功,同年九月開始裝備華中帝國戰略導彈部隊。次年二月批量生產裝備給英國朴茨茅斯基地的華中帝國陸軍。
針對德聯計劃部署50枚至95枚ss3中程彈道導彈的情報,華中帝國首批衛士1中程彈道導彈計劃部署100枚,總裝備費用9億龍幣,導彈單價75萬龍幣。100枚編成5個導彈中隊。每中隊導彈20枚,每枚置於1座發井中。直到光華六十三年四月,衛士1中程彈道導彈才退役。由更先進的衛士2中程彈道導彈所取代。
衛士1中程彈道導彈的戰術技術能數據整體上都強於德聯的ss4中程彈道導彈。其全長19。8米,直徑1。8~2。24米。最大
程3200公里,最大起飛重量49。9噸。其裝載的核彈頭型號為光華四十五年式(w-45)。五年後更換為光華四十九年式,彈頭重量達到1800公斤,核彈當量50萬噸,燃料加註時間9分鐘,精度在3公里以內,採用地面垂直髮
方式或者地下發
井。
儘管華中帝國的財力雄厚,首批部署的中程彈道導彈數量也比德聯的多,但華中帝國處於攻方,對德聯和北約進行戰略包圍,100枚衛士1型導彈分散在英國、亞美尼亞、土耳其等國家,對德聯的庒力不是很大。
原本華中帝**方計劃大規模部署的,但最終被華中帝國皇帝王辰浩叫停了。因為王辰浩很清楚,核戰爭很難打起來,核武器的作用僅僅是威懾敵人。有卻是用不上,沒有卻是萬萬不行。只要保持對德聯的戰略庒力,迫使德聯進行相應的軍備競賽即可,因為華中帝國的真正目的是拖垮德聯的經濟基礎。
德聯戰後初期的財政困難,但希特勒還是想盡一切辦法增加了軍費開支。
除了在核導彈上面同華中帝國對抗外,面對華中帝國龐大的海軍擴充計劃,希特勒重建德國公海艦隊的野心再度膨脹了起來。
為了打破華中帝國對整個德聯的海上封鎖,北約國家紛紛支持德聯重建公海艦隊的計劃。
按照okw情報局所掌握的情報,華中帝國在1950年以後將擁有至少五艘核動力航空⺟艦和二十艘核潛艇,加上原有的11艘常規航空⺟艦、13艘超級戰列艦、187艘巡洋艦、1045艘驅逐艦,以及近530艘常規潛艇,華中帝國海軍力量會得到空前的加強。
單獨面對華中帝國海軍就足以令整個北約國家恐懼了,如果算上英國、土耳其、蘭芳、新加坡等華約組織的海軍力量則更為龐大。
但希特勒還是力排眾議。強行在國會通過了海軍擴充法案,撥款270億馬克(35億龍幣)用於重建公海艦隊。不過。此時已經是整個歐洲德聯時代了,因此艦隊的名字被命名為歐洲聯合艦隊。用以籠絡歐洲各國的支持。
三十五億龍幣是無法打造一支可以抗衡華中帝國海軍的歐洲聯合艦隊的,希特勒希望以後每年撥款十幾億龍幣,在未來十年內能夠追上華中帝國海軍,或者達到華中帝國海軍力量的70%即可。
但很顯然這個計劃是非常艱鉅的,至少以目前德聯的經濟實力是不可能的,除非歐洲人都餓著肚子。
歐洲聯合艦隊計劃很快出臺了,按照希特勒的指示,德聯在今後三年內將為聯合艦隊建造2艘核動力航空⺟艦和3艘常規動力航空⺟艦,40艘巡洋艦。260艘驅逐艦和140艘潛艇,其中核潛艇40艘。
顯然,三十五億龍幣本造不了這麼多的戰艦。就算計劃經濟體制下德聯人能夠完成,很多戰艦他們也無法完成,因為他們的技術不夠。
就拿航空⺟艦來說,德聯僅僅能夠仿製華中帝國和英國早期的航空⺟艦,卻偏偏碰上航⺟艦載機已經拋棄螺旋槳戰鬥機時代入進噴氣式戰機時代,原本用於螺旋槳機飛起降的航⺟平臺已經不能夠為噴氣式艦載機服務了。而關鍵的蒸汽彈技術被華中帝國嚴格管控,德聯無法獲得。研究蒸汽彈
需要時間。噴氣式戰鬥機從陸上轉移到航⺟平臺上的訓練更需要時間。而後者所花費的時間相當長,因為要培養海軍航空兵飛行員更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偏偏德國一開始就不重視航⺟,所以此時就成為最大的短板了。
最終,德國海軍暫時放棄了航⺟建造工作。改為建造巡洋艦、驅逐艦和潛艇,以近海防禦為主,利用陸上機飛來對抗海面上的華約航空⺟艦。
儘管希特勒叫囂成立歐洲聯合艦隊。但德國海軍部很明智,以如今的情況。跟華中帝國進行水面上的較量德軍將非常吃虧,不如以非對稱戰力發展弱國海軍來得實在些。所謂弱國海軍。其實就是大規模建造潛艇。而常規動力潛艇本無法長期潛航躲過海面上到處都是的華中帝國戰艦的偵查,所以德國海軍重點放在核潛艇的研製上面。
德國海軍部長會議為研發所下的任務書中要求以最快的速度設計出德聯第一級核潛艇。但除了核動力裝置的問題以外,更為嚴峻的是將一種長度為24米,口徑為1550毫米,程4050公里的t15型魚雷安置在核潛艇上,同時為了自衛還要安裝533毫米魚雷發
管2座。該種魚雷設計安置一個核彈子頭,以達到“超強攻擊力,超級動力”這個“一箭雙鵰”的目的。隨後負責研發潛艇的專家們開始針對這一計劃進行研發並在1949年7月提
了初步技術設計案,此時海軍部門才方知這項計劃以及其設計。當時這個足以令人瞠目的方案遞
到海軍部門之後,海軍部門立即表態認為這項計劃中潛艇的主武器t15魚雷無法達到預定的攻擊能力的。因為當時潛艇實施攻擊,必須要依靠岸上的物理目標,而潛艇要做到這點,既要通過華約設置的極其嚴密的反潛帶,又要不被敵人發覺,而且發
核彈魚雷之後在不知不覺地離開,這幾乎是不可能的。而設計航速為30節,則導致潛艇可能即使以全速離開發
後的魚雷,還是會被核彈炸爆所危及自⾝。因此海軍做出了武器配備論證不足的結論。與此同時,雖然潛艇的初步研製比較順利,但核彈魚雷的研製工作卻障礙重重,最後“核彈魚雷潛艇”計劃被放棄,轉而改為研製普通的核動力攻擊潛艇,裝8具533毫米魚雷發
管,用於攻擊大洋上敵方戰艦與運輸船,能在100米水下發
魚雷,但不能攻擊敵方潛艇。
雖然核子魚雷潛艇計劃被取消,不過潛艇的大致設計已經完成,但實際上在核動力裝置上的研究難度要比潛艇的設計難得多。在修改後的新設計任務之中規定核潛艇的能諸元範圍為:排水量小於3000噸,裝配8座533毫米魚雷,水下航速至少20節,續航力在50~60天。潛艇外部流線型設計為柏林zhōngyāng科學研究院和法國zhōngyāng空氣動力研究院,艇體材質與焊接技術的研究則
給德國zhōngyāng科學研究院。而最艱鉅的核動力裝置研究則為法國科學院物理能源研究所,他們在法國土倫建造了一個潛艇用核動力裝置的原型。同時還製造了潛艇的反應堆和汽輪機艙室實體模型,在模型中安置了發生器、汽輪機和cāo控系統,用
庒制動器來收集動力裝置輸出功率並進行了一系列測試。整個潛艇的研製工作一直到1952年3月才全部完成,之後開始對艇員進行核動力裝置的cāo控訓練。
最終,德聯在1954年才完成第一艘核潛艇的建造工作。這艘德聯的第一艘核潛艇也被命名為uf1型。其水面排水量3065噸,水下排水量4750噸,採用雙殼體結構,30%儲備浮力,8座533毫米魚雷管,航速23。3節。
整體上,uf1潛艇基本可以為德聯海軍提供一種有效威懾力。這主要是華中帝國海軍對這型核潛艇不悉,如果華中帝國海軍知道德聯的這艘核潛艇在航行時只能用60%的功率輸出,就能夠猜出德聯的核反應堆技術還遠遠不過關了。
當然,這件事知道許多年後德聯解體時,才得以公開。而在德聯剛剛完成核潛艇下水的那時候,華中帝國還是非常緊張和關注的。
當德聯完成核潛艇試航時,華中帝國表現出非常的擔憂,這讓德聯上下非常自豪,於是希特勒沒有追究德國海軍部放棄航空⺟艦建造核潛艇的責任,反而追加了撥款,增加核潛艇的數量。
德聯為了嚇唬華中帝國和華約各國,宣稱uf1核潛艇能夠發核子魚雷和洲際彈道導彈。並且突然向北海試
了一枚ss4中程彈道導彈,對外公開是從核潛艇發
的。由於華中帝國在北海的雷達站只監測到了末端導彈的情況,不知道何時何地發
,是不是在核潛艇上發
也不得而知,這令華中帝國統帥部一度十分緊張,連忙將沒有攜帶洲際彈道導彈的明級戰略核潛艇提前派到北海服役,用以震懾德聯。
中德兩國都在撒謊欺騙對方,因此兩國的首艘攻擊核潛艇始終沒有碰上,雙方都避免被對方知道底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