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九章虎歿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這三個月的時間,程孝廉得了空閒回了一趟成都府,看了看自己的夫人和孩子,大兒子如今已經一歲多了,都能開始簡單地往外蹦字了,二兒子和小女兒倒是還在吃,在家中度過了十多悠閒地時光又趕回了河南。

河南現在隨時都有可能作戰,若是讓滿清真的把兵力全都壓上去,吳三桂註定頂不住,一旦吳三桂崩潰了,程孝廉這邊大好局面也不復存在了,讓康熙頭疼的問題估計立刻就能刃而解。

對於這件事程孝廉可不敢有絲毫懈怠,不過又過了一個月的時間,那邊倒是傳來了吳三桂病危的消息。

有肅殺之氣,一般老人若是能夠過寒冬的子,便能慢慢耗過夏秋,吳三桂這個時候病危倒不是什麼出乎意料的消息。

但是程孝廉還是有些遺憾,若是他的身子骨再能個一兩年,到時候局勢必定大有不同。

康熙十六年冬,吳三桂在杭州府病危,急招世子吳世璠,女婿夏國相與胡國柱回朝。

而在雲南府,得到消息的鐵鷂子在一天夜裡斬殺吳三桂的侄子吳應麒,徹底斷絕了吳世璠的後患。

吳三桂先是召見了夏國相和胡國柱:“你們兩個跟我也有不少年了,如今我的身子不成了,大周便到你們的手中了。”夏國相抹了一把眼淚:“父皇說的哪裡話,不過是身體略有小恙,過不幾便好了,父皇安心養病便是了。”

“休要騙我了,我的身體我自己知道,怕是熬不過這兩了,世璠年紀還小,行事不周,你們兩個做姑父的,一定要時時提點他,若是他是那扶不起的劉阿斗,你們兩個無論誰自立了也就是了,民間都說一個女婿半個兒,向來也差不太多,給我吳家留下這一條血脈便好。”夏國相和胡國柱立刻跪在了地上:“父皇說的哪裡話,我等與應熊乃是生死之,怎敢起一絲念,父皇放心,世璠素有大才,定能帶著我等平定天下。”

“呵呵,這世間總歸是年輕人的天下,滿清皇帝和明朝的皇帝都不過二十歲的年紀,但都算得上雄才偉略,讓我未免起了生子當如孫仲謀的念想,若是應熊在,未必就不如他們…”說著吳三桂的眼淚就開始落了下來。

“父皇安心養病,應熊的事情我們也很傷心,早晚平定了清廷,拿他們狗皇帝的腦袋來祭奠應熊的在天之靈。”

“好,好,我沒有看錯你們,驍將素來沉穩我並不擔心什麼,但是金梁,你有時太過莽撞了一些,以後我不在了,你遇到事情要多思多想,不要頭腦一熱便去做事,這樣容易遭了別人的算計。”胡國柱雖然平裡大大咧咧,但是看到吳三桂這幅樣子,說得有全是肺腑之言,早已泣不成聲:“父皇你彆著急,我這就去找大夫,哪怕是尋遍天下名醫也一定能找人把你醫好。”

“哎,人到七十古來稀,我今年已經六十六了,這一生戎馬,縱橫天下,早就夠本了,況且人哪兒有不死的呢,看著你們都有了出息,哪怕是死了也算是瞑目了。”說著吳三桂擺了擺手:“你們退下吧,我有幾句話要對世璠說。”夏國相和胡國柱抹著眼淚走了出去,吳世璠趕緊跑過來跪在邊,攥住了吳三桂的手:“祖父,你不能死,你死了我怎麼辦。”吳三桂笑了一聲:“世璠,我來問你,若是我死了,夏國相和胡國柱不聽你的話該怎麼辦?”

“他們是我的叔父,又都是有本事的,我必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吳三桂嘆了口氣:“這便是我最放心不下的地方,你父親什麼都好,就是眼光太淺了,總想著你將來也就是個太平王爺的命,學太多的本事徒惹朝廷懷疑,不如平淡無奇,誰知道世事無常,你父親一朝撒手而去,竟然留下了這麼個重擔給你。”吳世璠低著頭:“孫子讓祖父失望了。”

“失望倒是談不上,祖父早就跟你說過了,讓你在他們兩個的身邊多學著點,現在看來終究是有所欠缺,夏國相這人心機很深,有的時候連祖父也看不清楚他在想什麼,祖父只是告誡你一句話,不到萬不得已,萬萬不要動夏國相,不然你會死無葬身之地。”

“孫子記下了。”

“胡國柱這個人看似魯不堪,實則中有細,事情怎麼樣他心中都有數,這兩人只要你好好待他們,都不至於反了咱們吳家,畢竟家中還有你姑母幫你。”

“孫子知道了。”

“我再來問你,這天下的大勢怎麼走你看清楚了麼?”

“祖父一直在聯明抗清,孫子隨著祖父做便是了。”

“我聯明抗清是因為明朝勢小,滿清勢大,你不可總是學我,總有一明朝強大起來,你就得連清抗明。”

“可是祖父背叛過大清,他們會與咱們聯合麼?”

“這世上從來都沒有永遠的敵人,我已經稱帝了,也就不是滿清的臣子了,你又不在他們朝廷討生活,也不必忌憚這些。我死之後,軍中必定需要一段時間來恢復元氣,估計要半年的時間,這半年裡能不打仗就不打仗,軍中朝中的事情有不懂的多問問夏國相和胡國柱,想來他們二人也不至於藏私。”

“孫兒記下了。”

“你附耳過來。”吳世璠輕輕把耳朵貼了過去,吳三桂咳嗽一聲壓低了聲音:“若是有朝一你覺得壓不住夏國相和胡國柱了,便去找馬寶,該代的我已經代給他了,到時候你聽他的話便是了。”吳世璠瞪大了眼睛:“孫子,孫子記下了。”

“記住了,不到萬不得已,萬萬不可對他動手,有時間多看看五代史,那劉知遠的兒子若不是貿然動手,也不會被郭威砍了腦袋。你要記得一朝天子一朝臣,你要有自己的心腹,這些人會是你的死忠,不論你讓他們做什麼,他們都必須得做。”

“孫子記住了。”康熙十六年冬,吳三桂在杭州府病逝,吳世璠追諡為開天達道同仁極運通文神武高皇帝,屍骨送回雲南安葬,同年吳世璠在杭州府登基稱帝,年號洪化。

謝書友心若何方投出的月票,謝謝支持。

(本章完)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