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1-1410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這真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要看病,不找太醫,偏找太監,找了個太監,偏偏又是鄭貴妃的人,這太監下藥,偏又下猛了,說他沒問題,實在有點困難。

對於這件事情,你說它不是鄭貴妃的計劃,我信,因為沒準就這麼巧;說它是鄭貴妃的計劃,我也信,因為雖說下藥這招十分拙劣,誰都知道是她乾的,但以鄭貴妃的智商,以及從前表現,這種蠢事,她是幹得出來的。

無論動機如何,結果是肯定的,明光宗已經奄奄一息,一場驚天大變即將拉開序幕。

但這一切還不夠,要達到目的,這些遠遠不夠,即使那個人死去,也還是不夠。

必須把控政權,把未來所有的一切,都牢牢抓在手中,才能確保自己的利益。

於是在開幕之前,鄭貴妃找到了最後一個同盟者。

這位同盟者的名字,不太清楚。

目前可以肯定的是,她姓李,是太子的嬪妃。

當時太子的嬪妃有以下幾種:大老婆叫太子妃,之後分別是才人、選侍、淑女等。

而這位姓李的女人,是選侍,所以在後來的史書中,她被稱為“李選侍”李選侍應該是個美女,至少長得還不錯,因為皇帝最喜歡她,而且皇帝的兒子,那個未來的天才木匠——朱由校,也掌握在她的手中,正是因為這一點,鄭貴妃找上了她。

就智商而言,李選侍還算不錯(相對於鄭貴妃),就人品而言,她和鄭貴妃實在是相見恨晚,經過一番潛規則後,雙方達成協議,成為了同盟,為了不可告人的目的。

現在一切已經齊備,只等待著一個消息。

所有的行動,將在那一刻展開,所有的野心,將在那一刻實現。

小人物目標就在眼前,一切都很順利。

皇帝的身體越來越差,同黨越來越多,帝國未來的繼承人盡在掌握之中,在鄭貴妃和李選侍看來,前方已是一片坦途。

然而她們終究無法前進,因為一個微不足道的小人物。

明光宗即位後,最不高興的是鄭貴妃,最高興的是東林黨。

這是很正常的,從一開始,東林黨就把籌碼押在這位柔弱的太子身上,爭國本、妖書案、梃擊案,無論何時何地,他們都堅定地站在這一邊。

現在回報的時候終於到了。

(長篇)明朝那些事兒-歷史應該可以寫得好看[1405]明光宗非常夠意思,剛上任,就升了幾個人的官,這些人包括劉一璟、韓曠、周嘉謨、鄒元標、孫如遊等等。

這幾個人估計你不知道,其實也不用知道,只要你知道這幾個人的職務,就能明白,這是一股多麼強大的力量。

劉一璟、韓曠,是東閣大學士,內閣成員,周嘉謨是吏部尚書,鄒元標是大理寺丞,孫如遊是禮部侍郎。當然,他們都是東林黨。

在這群人中,有內閣大臣、人事部部長、法院院長,部級高官,然而,在後來那場你死我活的鬥爭中,他們只是配角。真正力挽狂瀾的人,是一個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人物。

這個人的名字,叫做楊漣。

楊漣,字文孺,號大洪,湖廣(湖北)應山人,萬曆三十五年(1607)進士,任常知縣,後任戶科給事中、兵科給事中。

這是一份很普通的履歷,因為這人非但當官晚,升得也不快,明光宗奄奄一息的時候,也才是個七品給事中。

但在這份普通履歷的後面,是一個不普通的人。

上天總是不公平的,有些人天生就聰明,天生就牛,天生就是張居正、戚繼光,而絕大多數平凡的人,天生就不聰明,天生就不牛,天生就是二傻子,沒有辦法。

但上天依然是仁慈的,他給出了一條沒有天賦,也能成功的道路。

對於大多數平凡的人而言,這是最好的道路,也是唯一的道路,它的名字,叫做純粹。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