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天鼓嶺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據說週五六大封推…所以要爭取存稿才成,努力!奮鬥!

——偶素勤奮工作滴分割線——孫子兵法有云:“知彼知己者,百戰不殆”楊昭對自己雖有信心,但唐門高手也絕不是輕易就可打發的廢柴。獅子搏兔尚且用全力,小心總無大錯。所以楊昭想了想,再次展開紙卷,將寫在“雪廠”名目下的那幾個名字,深深烙進腦海。

唐霜:雪廠之主。格冷靜陰沉。其修習之〖寒霜決〗至陰至寒,能夠凝冰化劍。配合獨門劍法〖冰鋒劍〗,殺力極之強橫。

唐恨晚:雪廠銀階。女,擅使奇門武器〖柔情扣〗。可剛可柔,變化莫測。格愛好男,常以獵取俊男為樂。與其,媾後便殺之。

唐顛三:雪廠銀階。忠心耿耿,勇武過人。因為修練〖癲狂奇功〗而導致神經錯亂。越傷越狂,越狂越勇。唬不倒打不死,為雪廠頭號戰將。

唐倒四:雪廠銀階。沉默寡言,暗戀唐恨晚。修習唐門最強腿法〖逆天霸腿〗。路數迴異常規,離經叛道。威力勁霸無匹,招出如雷。

唐十二:雪廠銀階,外號“十二指長”因左右雙手皆天生六指而得名。行事專走偏鋒。修習〖乾坤劍甲〗,以指甲為劍。招數詭異,防不勝防。

唐狀元、唐榜眼、唐探花:合稱“三元及第”雪廠銅階。為同胞三兄弟。心意相通,默契非比尋常。〖大批命〗打**筆法由三支長短不同之判官筆同時施展,攻守兼備,陣法威力不遜銀階。

唐橫行:雪廠銅階。面寬體橫,兇殘嗜血。擅使一柄長六尺七寸,厚達五分,重九十九斤之橫誅大刀。

唐無忌:雪廠銅階。惡毒,身法有如鬼魅。擅使無妄釣竿,招式刁鑽詭奇,更勝唐橫行半籌。

唐三葬:雪廠銅階。亦為同胞三兄弟。老大“風光大葬”格囂張,殺人如麻。行經乖張,惟恐天下不亂。老二“生有所葬”手底從不殺人,只將敵人活埋取樂。老三“葬無可葬”殺人不見屍。若不將敵人剁成醬絕不肯罷手。

楊昭看罷這份唐生寫下來的資料,再度微微一笑。笑容未去,想起南鄭城中的二十萬軍民,愁容不地再上眉梢。他掩卷籠袖,轉身往自己營帳走去。那長長背影被月光拖在地下,看起來盡是蕭索之意。

天青氣朗,風和麗,看起來,今天是個好子。這種子裡,最適宜旅遊。尤其眼下的米倉山恰逢天。到處生機,鳥語花香。山中又景秀美,峽谷通幽,峰叢奇勝,潭池湖盆星羅棋佈,瀑布飛濺如銀河落九天。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去,都像一幅心描繪的山水畫般人,實使人觀之而忘憂。而山中空氣清新而溼潤,呼上一口,便教連來飽受沙場血腥氣“蹂躪”的肺部也如獲新生。委實是塊不可多得的風水寶地。

不過,楊昭今卻並非是來此地尋幽覽勝的。米倉山位於南鄭縣城東北。除去是沔水發源地外,還有濂水河、冷水河、漾水河、西河、碑壩河、後河、長潭河、焦家河等多條河。境內水道縱橫錯,密如蛛網。若不仔細勘察過地形便貿然築堤動工,那麼恐怕南鄭城還沒淹到,先把隋廷自己的軍隊先給淹了。

這工作十分重要,不過帶的人倒不需要太多。所以楊昭之外,這支勘察隊就只有七名親兵、兩名通水利的積年河工,還有一名從當地找來的嚮導等區區十人而已。至於徵集民夫做工程的事,自然有李靖去張羅。卻不必小王爺自己去做這種煩瑣雜務的。

這一行人卯時出發(凌晨五點至七點),攀山越嶺,渡河穿林,沿路上所見何處河道狹窄、哪裡江岸開闊、水量是否充沛,最適宜施工的地點是哪裡等等資料,全部都細心記錄在案。走過幾個時辰,眼看著太陽已經爬上頭頂,堪堪已是午時了(中午十一點至一點)。一行人也就在半山坡上找塊背陰乾的地方坐下。親兵們用山間小澗處打來清涼山水,伺候大將軍洗臉。又取出隨行攜帶的乾糧,分發眾人食用。

楊昭單腿盤坐在塊大石頭上,一面啃著麥餅,一面和那嚮導和兩名河工拉拉雜雜地說著家常話。起初時那三人神情語氣都甚是拘謹,但後來卻發現楊昭雖然身份尊貴,說起話來卻沒半分架子,於是逐漸地也變得輕鬆起來,不再句句都戰戰兢兢,誠惶誠恐的樣子。兩名河工自覺活了大半輩子,還是首次得到如楊昭這般身份的貴人如此尊重,心滂湃之下,忍不住便拍著脯大包大攬起來,保證定能把付的差使辦得妥妥帖帖,否則甘受軍法從事云云。那嚮導則自稱無親無故,向來獨居山中打獵為生。對於隋軍要放水淹沒南鄭城一事看來絲毫不放在心上,反而興致地說起米倉山的各處奇異景來。他介紹了幾處風景,忽然道:“這米倉山中別的倒也沒什麼,有一處風景卻最為奇特,別處都沒有的。就是天鼓嶺了。”楊昭點點頭,隨口問道:“哦,這天鼓嶺究竟有什麼奇特?”那嚮導雙眼一亮,急忙回道:“回將軍。這天鼓嶺就在西南邊,走過兩個山頭也就到了。卻是兩座圓形山嶺,彼此隔著數百丈遙遙相對。山嶺四周崖壁陡峭,山頂處則形狀渾,圓,而且並無樹木,只長了些苔蘚地衣,遠遠看來,可不正是兩面大鼓模樣?山下多有楓樹生長,若到了秋天時節,漫山紅葉如火,正似條條綵帶襯托著那兩面大鼓,也不知有多麼好看。咱們這地方的人故老相傳,都說那是天帝宮殿裡面用來召集眾仙家赴宴會用的天鼓,後來不小心落入凡間而已。所以每逢年節,都有不少山民去天鼓嶺下焚香膜拜。不管求財求子求平安,都很有些靈驗。”楊昭笑道:“什麼天帝宮殿裡的天鼓,無非是咯…”正要順口把“喀斯特地形”幾個字說出嘴,幸好及時想起,急忙懸崖勒馬,改口笑道:“即使當真是天鼓吧,卻也終究是死物而已,怎麼可能保佑別人得財得子,那不扯淡麼。”那嚮導也笑道:“大將軍讀得書多,見多識廣,說的也是正理。可咱們山裡人那明白這些,無非見得有什麼特異之物便向它拜兩拜,求個心安而已。不過話說回來,那天鼓嶺風景確實極好。尤其它是米倉山最高峰,站在峰頂往下看,四周河水道情況都可以一目瞭然。大將軍假若有興致,不妨去看看也好。”楊昭沉道:“能把四周河的情況都看清楚嗎?這麼說來,過去看看也好。不過麼…”他回頭看看那兩名河工。但見二人面上已顯疲憊之。雖則其實二人也不過只有四十餘五十歲不到,不過在這個時代,也已經算得上是老人了。反正該蒐集的資料都已經蒐集了八八,九九,便是去天鼓嶺,想來也不必一定要帶他們同行了。何況…

楊昭微微笑笑,就著葫蘆灌了一大口涼水,抹抹嘴巴道:“折大。”旁邊那親兵侍衛隨即站起,恭恭敬敬道:“將軍。”動作矯捷,聲音中氣亦足,足見武功不弱。

在列柳城頭,楊昭深手底無人可用,遇事往往只能自己親自出馬,實在大大地不方便,於是萌生了要招攬高手為己用的念頭。不過真正高手可遇不可求,卻也不能就這麼幹等著。於是楊昭便召集麾下兵馬,論武選才,從左衛一萬士兵中選出武功最好的七人收為親兵,並且閒下來便細心點撥他們武藝。

這七人之中,折大居首,格最沉穩,有長者之風;曹二為次,亦是良將之才;餘下羊三最全面、歐陽四心思最活、阿魯五子最狠、蕭六武功最高、祁七則最聰明。雖則七人年紀都已然不小,此生若無奇遇,便再怎麼努力也只能練到二和三之間的水準了。不過正所謂蜀中無大將,廖化也可做先鋒。這七人明幹練,無論吩咐下些什麼,都能辦得又快又妥帖。所以楊昭使用起來,也頗得心應手。此刻折大恭身應命,小王爺便開口吩咐道:“左右沒什麼事,我就去天鼓嶺遊覽一番也好。你們帶兩位師傅先回營地吧。”折大一愕,道:“遵令。不過大將軍身邊不能沒人服侍。留下阿魯五、蕭六二人可以麼?”楊昭搖頭道:“用他們不著。你們保護好兩位師傅便已足夠。”說話間不經意地做了個手勢。因為背對那兩名河工及導遊的關係,故此三人都看不見小王爺這個小動作。折大卻是心中凜然,必恭必敬道:“明白了。王爺請小心些,莫要遊玩得太晚了。”語畢躬身退下,自去招呼其他親兵和那兩名河工收拾東西動身。楊昭則回頭向那導遊笑笑,道:“咱們這便動身吧?”那導遊眼眸內閃過絲異光,遲疑道:“山路崎嶇,況且野獸也不少。大將軍雖然身負武功,可獨自動身的話,恐怕…不如還是多叫上幾名兵大哥吧?否則要是有個什麼萬一的話,小人可擔當不起啊。”

“山路崎嶇,野獸不少?”楊昭自負地哈哈一笑,道:“山道再險,還險得過從漢中入蜀的金牛棧道不成?至於野獸,便有百八十頭老虎,本將軍也不放在眼裡。儘管帶路好了。”——這個那個…順便摸摸阿菩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