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5章避免刀藏被毀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公孫一族的武庫收藏號稱古今第一,而最初蒐集的就是刀譜。”老人笑道:“我祖不分華糟粕,只要是與刀有關的,必定要入手才甘心…抱持著這般執念,在金貔朝肇建之前,公孫氏的列祖列宗已經默默進行了三百多年。
頭一個一百年,武庫便號稱蒐羅了天下刀譜的近八成,以我公孫氏大膽設想、務實求解的優良家風,諒必非是誇誇其談。”耿照本以為武庫的建立,是挾帝皇家的威勢而為,料不到公孫氏以草莽之身,竟能得手全武林近八成刀藏,其中的心計、心血乃至血雨腥風,直是不敢多想。
武登庸說起這段,面上笑意淡蔑,語多諷刺,想來亦無誇耀之意。
“缺德事幹了也就幹了,卻不能白乾。
第二個一百年,我祖除了持續蒐羅刀法之外,更開始整理武庫所藏,分門別類,一一比對拆解、鑽研琢磨,靠的全是真功夫和死功夫。我自問幹不了,不敢腹誹,只有尊敬而已。”分門別類不難想像,但“比對拆解”是什麼意思?難不成…“就是你想的那樣。”老人淡淡一笑。
“他們把這些刀譜裡的一招一式,無論,全當成小學訓詁般來研究,看看它們有什麼共通處、能不能拆解成更基本的元素,背後有無一以貫之的道理…大抵如是。
“起初,我猜測他們是想從這些刀譜之中,整理、還原出昔儒門那個華美湛然、廣袤
微的刀法體系來…
‘既然儒門不要,那就歸咱們罷!’約莫是這般心思。然而,消亡了幾百年的東西,就算殘留著些許痕跡,早被捏混雜成了全然不同的物事,如打破的青瓷花瓶再碾碎摻入土裡重新燒製,要如何令它恢復原形?
就算花上十幾二十年,總有一天,他們會發現自己追求的,連空中樓閣都算不上,不過是夢幻泡影罷了。”夢想破滅的公孫氏先祖,並沒有因此而自暴自棄。既然儒門刀學的體系難以復現,那我們…就來重新打造一個全新的體系!
“他們拿出修史治學、鑽研術數的那一套,將武庫所納,整理成了一座包羅萬有的刀藏。”老人笑道:“你可按總綱目錄,找到某門某派某部刀法,有經公孫族內的刀法高手重新繕寫的版本,包含通解的心得註釋,以及歷代調閱此卷的高人批註,當然也可以直接調出原本。
這部刀法的源頭脈絡,或其後的變衍生,均可在總綱裡查到,讓你明白它是怎麼來的,而後又變成了什麼樣子。
“要是對東洲刀史不興趣,也可按你所需,於刀藏中尋得解答。如柳葉刀一門,刀藏中錄有柳葉刀之形制、刀路的原理闡釋,以及運使之法的詳解,其後才羅列各派柳葉刀法,讓你按圖索驥。
又或者你想知道‘截’或‘扎’兩種手法,刀藏亦有詳解,並有索引讓你找到各派刀譜裡的截扎之法…“以我半生閱歷,說句‘天下刀法盡在其中’,想來不算是自吹自擂,鼠目寸光。”(有這樣一座府庫,普天下的練刀之人,哪個捨得出來!)耿照聽得瞠目結舌,不悠然神往,心念一動,想起南陵鳳翼山中行氏的《中行九疇》來。中行氏執守“天下刀筆令”其劍不為進取,但求不失,數百年間淬練出一座極盡天下守勢的劍法防禦庫,號稱三尺青鋒之間,堪比雷池難越…在今
得知儒門“罷刀尊劍”的秘辛之前,耿照作夢也不曾將中行氏與公孫氏聯想在一塊兒。
有沒有可能,中行氏是為了保住宗脈,才不惜千里迢迢,遠遷南荒,並易刀為劍,以避免新掌二殿、正大舉剷除異己的當權一派銜尾不放?
這樣說來,當年頒下刀筆令予鳳翼山的,正是金貔朝的武皇啊!蓋因昔同源,才放心
付刀筆令麼?抑或雙方不約而同走上了建立經藏體系的路子,想瞧瞧是你的劍疇厲害呢,還是我的刀藏技高?但少年始終沒敢問出口。就算問了,估計老人也是
科打諢,隨口應付過去,沒必要對一介小輩刨
挖底。
耿照抑下好奇,接著老人的話頭問:“那座刀藏…便是《皇圖聖斷刀》麼?”
“當然不是。這就是了,第三個一百年他們還能幹嘛?洗衣燒飯麼?”老人哼笑著。
“老祖宗們在這個過程中,悟出了一門理。儒刀散逸,江湖失據,刀的傳承亂了法度,湛的刀法與
劣的合
,市井鄙人手持宗器,拿來屠牛鬥毆…
壞的趕走好的,看似大亂,這就叫‘劣幣驅除良幣’。江山更迭,王朝興衰,每逢勢之將亂,總會有這麼一段黑暗的時。
“若雷厲風行,想把錯的導正,立時便修整回原有的細法度,不過是添亂而已。越是
止劣幣,人們越不想將手裡的良幣花用出去,終使市易崩潰,走向亡國一途。
劣幣原是好意,卻把國家玩完了,你說冤不冤枉?”耿照在鎮東將軍的幕府中待了些時
,也曾在皇后阿妍面前自陳抱負,武登庸所說,與現而今的江湖紛亂多有相合之處,耿照雖不明白這和刀法有甚關係,卻忍不住追問:“這…該如何是好?”
“有個妙法,金貔朝開國之初還真用過,叫‘使民放鑄’。”武登庸雙手抱,嘿嘿笑道:“就是朝廷訂定度量,讓百姓自行鑄錢,你要想啊,要是你家鑄的錢成
不好,誰人肯用?
久而久之,市面上就只剩成好的錢
通。
妙的刀法
入江湖,雖與原本
劣的刀法合
,經江湖爭鬥的洗汰,能留下的就是好東西。
與其執著於恢復舊有之制,乾脆從這些好東西里淬取華,未必就輸給了舊的。
“老祖宗拿著這門理,不只做上大官,後來還建立王朝,以之治國,也算學以致用,不辱門楣啦。”公孫家的先賢們從蒐羅回來的刀譜裡,看出儒門舊學以外的可能,雖難再復舊觀,卻同時有了青出於藍的機會。起初耿照以為在蒐羅刀譜的過程中,難免奪人所好,造孽甚多,徒增不必要的紛爭,心中甚不以為然。
到得此時,才慢慢體會到這些公孫家人除心堅毅、不屈不撓,也有著極其深刻的體悟思索,儘管未必能夠認同,終於對其生出一絲敬意。
“你可不要太佩服他們。”武登庸彷佛看穿他的心思,笑得不懷好意。
“接下來的一百年,我那些個老祖宗們要乾的事,我有預你不會太喜歡。我問你:你從小到大所使銀錢,是隔壁張三李四鑄的呢,還是朝廷通寶?”耿照為之語
。
他的養父耿老鐵就是鐵匠,可沒膽子私鑄銅錢。便以影城勢大、獨孤天威爵高,朱城山也不幹這勾當,答案不言自喻。
“‘使民放鑄’不過權宜罷了,要使國家強盛,終究得法幣一統。編成刀藏之後,接下來的一百年裡,公孫家的高手四出求戰,目標自然便是收不進武庫的那兩成。”無法收買,又強奪不成,代表門中有刀法大成、卓爾為家的頂尖之材,最適合當成砥礪進的磨刀石。
“到了這一檻,有沒有這兩成刀譜已然不重要。公孫氏不需要他們的刀法,而是要令刀藏之所出,足以打敗這些頂尖刀客。”武登庸面凝肅,不含一絲勝者之驕,緩緩說道:“至此,公孫家每擊敗一名刀客,必求盡破其刀法,然後將破刀的
華濃縮於一式之中,載入秘卷,非經宗主允可,不得窺看,此即為《皇圖聖斷刀》。皇圖也者,意指天下。而‘聖斷’二字,指的是
絕私鑄、復歸一尊的殘酷手段。
當生機茂盛、四方齊放的野草被掃平之,便是重定法度、皇者再出之時!”***耗費公孫一族無數才人兩百年心力,皓首窮經、焚膏繼晷以成的武庫,在皇圖聖斷問世後終於有了名字,名為“破府刀藏”留招秘卷的刀式,不在威力絕大、對手難敵,而是如碑林般,銘記著“重建無上刀系”這份偉業的最後一里路。
“《皇圖聖斷刀》從來就不是一部刀法,沒法讓你從頭練起,成就一身藝業。於刀上少了火候,又或天分差了那麼一丁半點,秘卷就是天書一部,看都看不懂,不如草紙實用。”武登庸聳聳肩,又恢復原先那副玩世不恭的模樣,手道:“但要是能看懂,那就是無上瑰寶,一式足堪玩味一世。我族許多高手,畢生不過鑽研一二,已是受用無窮,沒誰把兼通一百八十八式當目標…說不定有,但這種白痴完全沒有認識的必要,就算偶爾聽說,也一定要趕快忘掉,省得把屎裝進了腦袋。”(一…一百八十八式!)“是啊,就是一百八十八名頂尖高手的人生。還只算了落敗的那一半。”武登庸淡道:“金貔朝建立之前,秘卷已錄百式,算算第三個百年間,世上也沒忒多以刀揚名之人,老祖宗們總算放寬眼界,開始找其他人麻煩,合著是不讓武林過上安生
子了。
用劍的、用掌的、練氣的,乃至於奇門兵刃、槍戟暗青,只消站上了一門的巔峰,算是你倒了八輩子的血楣,有殺錯沒放過,全成了秘卷內的虎皮標本。”這過程毋寧十分慘烈,但被這麼冷言冷語一消遣,莫名的好笑起來。耿照不敢真笑出來,轉念又覺欷噓。
“這麼說來,公孫氏立身的本,其實是‘破府刀藏’。是這座寶庫造就瞭如許高手,才能留下皇圖聖斷裡的勳記。”老人微
一絲讚許。
“金貔建國後,‘破府刀藏’抄了兩份,算上原本,共計有仨。京中原典,淡臺家奪國後自歸新朝所有,當年淡臺公明於南陵亂軍中自立,大兵尚未北返,便派親信快馬兼程,趕回帝都執夷,除安定民心、接收羽林衛,確保有家可回,更為封存武庫,避免刀藏被毀,或落入旁人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