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鑑定下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不錯,甘老師您看,這把劍的材料配方都對,但工藝師卻是出了點問題。
甘老師,你看這裡劍的紋理走向,顯然這是從被剝離出來的,也就是說,製造這把劍的材料,遠不止做了這一把…”指著劍身上美麗的紋理,秦風搖頭道:“可是在古代製作青銅劍的時候,都是用劍範澆鑄出來的,真假還用多說嗎?”道理其實很簡單,像這種高仿的青銅器,製假成太高,造假者自然不願意一次只打制一把。
所以他們會先用材料燒製出那種青銅來,然後再用機器將其切割成一把把寶劍的形狀,最後進行磨製,但機器切割出來的痕跡,卻是無法完全消除掉的。
“小秦,你說的沒錯…”沿著秦風所指的地方看了足足有十分鐘,甘亞夫長吁了口氣,看向韋華,說道:“韋總,這…這是把高仿的戰國青銅劍。”
“這…這不可能啊,我…這把青銅劍可是從國外收來的!”韋華聞言腦子有些發矇,在他的思想裡,國內古玩行造假無數,但是在外國人是很遵守法律的,他從八十年代初就出過國,從來沒買到過什麼假貨。
“韋總,小秦說的沒錯,國外的月亮,未必就比國內的圓!”甘亞夫重複了一遍秦風的那句話,苦笑道:“這幾年我們鑑定了不少從國外回收過來的物,也發現其中有許多贗品和高仿品,應該是那些不良製假商,已經將目光盯在了國外…”
“真的是假的?”韋華的聲音有些苦澀,今兒這面子可真是丟大發了,幸虧自己沒對人說過這把青銅劍是多少錢收的,否則恐怕明兒就會傳遍整個京城古玩行了。
“是假的…”甘亞夫點了點頭,說道:“韋總,以後去國外拍古董,最好還是參加那些大的拍賣行舉辦的拍賣會,那些地方,製假者是滲入不進去的。”在國外,經過會有一些家庭式的拍賣會,往往在一個小鎮或者一個村子裡舉行,那些製假者就會抓住這種機會,花錢買通當地的居民,來演出這麼一齣戲來。
而那些世界知名的拍賣行,為了自身的信譽,對拍品的審核卻是十分嚴謹的,像這種高仿贗品,是很難進入到大型拍賣會上的。
“小秦好眼光,要是帶著你去,我也不會上這當了。”韋華為人還算豁達,自嘲的笑了笑,說道:“這物件就算是學費了,甘老師,我這學費
的還不算多吧?”
“那當然,在這個說個笑話吧。”甘亞夫聽出韋老闆是在找臺階下,當下笑道:“去年的時候,有位老闆請我去他家裡幫他鑑定古玩,好傢伙,那棟別墅從一樓到三樓,滿滿當當的全都是古董。
我整整給他鑑定了三天,將所有的物件都過了一遍,你們猜,這裡面有多少真的東西?”沒等眾人搭話。甘亞夫就說道:“三件,四百多件古玩裡,只有三件是真品,而且還都是清末的東西。值不了幾個錢,所以咱們這行當,打眼簡直是太正常的一件事了。”
“嗯,小甘說的沒錯。”從進入到場內一直都沒說話的齊老爺子。忽然開口說道:“小韋啊,你也不用太介懷,當年老頭子我也沒少花冤枉錢…”有了齊老爺子和甘亞夫的話,韋華的表情頓時自然了起來,當今古玩行泰山北斗級的人物都曾經買過贗品,他看走一次眼算什麼啊?
想通了之後,韋華對還在鑑別著青銅器的秦風,倒是生出了敬佩之意,別人剛才託大。那是有真才實學的。而非是譁眾取寵。
秦風鑑定的動作很快。還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他就走到最後一處地方,鋪著紅綢緞的臺子上。卻是擺放著十幾個古鏡。
秦風在那處古鏡處看了足足有十分鐘後,抬頭問道:“咦?韋總。您這古鏡是從什麼地方收來的?”
“這…這是早年從一處地攤上買的,沒花幾個錢。”看到那些古鏡,韋華的神sè有些怪異,解釋了一句後,反問道:“小秦,這些古鏡怎麼了?難道也是假的?”說實話,為了讓這青銅器廳顯得更加充實一些,這些古鏡還真是韋華找人去做的。
不過這會韋華有些摸不清秦風的套路,生怕自己多言再說錯話,乾脆就說是收來的了,反正這玩意嚴格論起來不算是青銅器,而是雜項中的一類。
“韋老闆,好眼力啊,您這漏可撿大發了!”正在韋華胡思亂想的時候,秦風忽然一翹大拇指,說道:“這些銅鏡應該是出土的東西,不過也有些年頭了,都是真品!”
“什麼?是真的?”韋華這會大腦有些混亂了,他以為十足真金的東西是假貨,而這堆找人做出來的玩意,居然是真的?
“沒錯,應該是真的。”整個鑑定馬上就要結束了,對秦風專業知識已經是辯無可辯的甘亞夫,這會也拿著銅鏡在鑑別著。
指著手上的一面鏡子,甘亞夫開口說道:“小秦說的沒錯,這應該是隋唐或者更早一些南陳的銅鏡,不過這東西價值並不高,小秦你怎麼說是撿大漏了?”作為雜項中的一個小類別,國內銅鏡的收藏者不是很多,即使是真正的古鏡,價格往往也就在幾十到幾百之間,並不被那些收藏愛好者所重視的。
“等等,兩位,這…這東西真的是真的?”韋華打斷了甘亞夫的話,他實在是沒鬧明白,這找人做的假鏡子,它怎麼就能變成真的呢?
不過韋華卻是不知道,由於古鏡在這時候的價格很低,而製作的工序卻非常麻煩,不光要做出器形打磨,還要另外做舊,這花費的時間和工錢,足可以在市場上買一堆了。
接了韋華業務的那哥們,就是動了這個心思,剛好他認識一幫豫省盜墓的傢伙,花了六百塊錢買了十二面剛出土的古鏡,其中還有一塊碎成兩半的。
只是那哥們收了韋華幾千塊錢的製作費,自然不會說這些銅鏡是他收來的,拿到銅鏡後的韋華還誇了那人幾句東西做得不錯呢。
直到秦風今兒的鑑定結束,韋華將那人找了出來追問,才得知了真相,心中那是對秦風佩服的五體投地,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
“韋老闆,東西是真的無疑…”秦風很鄭重的點了點頭,拿起了那兩塊破碎的銅鏡,說道:“而且這兩塊銅鏡,還是大有來歷啊!”
“大有來歷?”這下不僅是韋華一腦袋漿糊了,就是甘亞夫也有些摸不清頭腦,別說這是碎成兩半的銅鏡了,就是品相再好,怕是也就值個千把塊錢吧?
秦風微微一笑,說道:“諸位,你們可聽過破鏡重圓的故事?”
“什麼?破鏡重圓?”
“這…這竟然是那塊鏡子嗎?”
“不可能吧?哪有這麼巧的事情?”秦風此話一出,場內頓時轟動了,幾乎所有人都湧了上去,就是為了去看那碎成兩片的鏡子,就連齊功都坐不住了,在李然的攙扶下也擠了過來。
實在是破鏡重圓的這個故事太深入人心了,故事講的是南朝陳太子舍人徐德言與樂昌公主恐國破後兩人不能相遇。
所以徐德言劈開一面銅鏡,兩人各執其半,約於他年正月望ri賣破鏡于都市,希望借得銅鏡能得以相見。
後來陳朝滅亡亡,公主沒入隋朝越國公楊素家中,徐德言依期至京,見有蒼頭賣半鏡,出其半相合,才得知子的下落。
楊素也是xing情中人,得知這件事後,將公主還給了徐德言,使得二人重聚,偕歸江南終老。
到了後世,人們就多用“破鏡重圓”這個成語和故事,來比喻夫離散或決裂後重又團聚或和好。
古玩行最講究的就是傳承,越是有故事有傳承的物件,越是珍貴,就算一個馬桶,只要你能引經據典證明它是乾隆爺用過的,那也是價值千金。
所以如果秦風真的能證明這兩塊銅鏡,就是那成語中的鏡子,恐怕韋華這會所不用任何的宣傳,明兒就能紅遍國內整個古玩圈子了。
ps:ps:寫了個五千字的大章,今兒更了一萬一千多。
覺胖子給力的朋友,請把週一的推薦票投給寶鑑吧!您的舉手之勞,就是胖子明兒拼命碼字的動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