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612全體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2008年9月,我和來自全國各地一千餘名手持陝西科技大學鎬京學院的錄取通知書的莘莘學子們一樣,懷揣著夢想以及對美好大學生活的期盼和嚮往,來到了本省臨市的千年帝都——咸陽。從此,我四年的大學生活便拉開了大幕。
開學伊始,我被分配到了7公寓405室(老校區)。截止到現在,我還清晰地記得當時我是第二個來到這個“新家”的,第一個是一個來自河南的同學,他名叫張鄧偉。第三個是來自陝西延安黃陵的周愛軍(後來,才得知此人還有一名叫周成斌)。第四個應該是另一個河南的小夥兒——齊向超(此君不善言談,時常鬱鬱寡歡,且身體虛弱,最後在軍訓還沒結束就退學了)。第五個應該是來自陝西寶雞的,他在宿舍呆了一宿就走了,至今已無法喚起此仁兄的姓名。第六個和我一樣同是陝西西安人,他也是最後一個住進405室的。不幸的是,他在這裡也只呆了幾天就選擇了退學。由於受各位室友的信任和抬愛,最終推舉我當上了405室舍長,對此,我也是深榮幸。
本來六個人的宿舍,沒過上幾天就成了三個人的天堂,畢竟,地方是寬敞了許多啊。但誰料,好景不長,大約一個多月後學校就撤銷了我們405的編制(當然,其他人數較少的宿舍也都沒能倖免)。隨後,班主任就讓我們三人據個人意願在我們班其他的三個男生宿舍各自挑選一個住進去,這時,我選擇了406室,該宿舍位於405室的斜對面。之所以做出這個選擇也是有原因的,因為平時我和這個宿舍的同學來往更密切些。
406這個宿舍,在我進去之前走了一個名叫張曉斌的山西人,此人絕對是一朵“奇葩”可以說是一個演講家,洗腦家。之所以這樣說,也正是由於我們班有好幾個同學在開學之初就是被他給“忽悠”退學的。悲哀的是,他最後也選擇了退學這條道。剩下的四個人就是一直陪伴著我的大學室友——徐陽(陝西安康人)、杜寶峰(陝西西安人)、劉博(陝西延安人)以及劉伯通(河北承德人)。徐陽為406舍長,我們四個均為其舍民。人常說,“世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確實,這幾個人的格個
也都迥然不同。徐陽,個高體瘦,喜好籃球,喜歡開玩笑,更喜歡捉
別人(並無惡意),頭腦
靈,心地善良,上進心強,善於處世,講義氣,我們班的宣傳委員;其不足可能就是脾氣倔,不會“服軟”(有時候,為一丁點雞
蒜皮的小事我們就好幾天不說話)。杜寶峰,頭腦聰明,有信仰(相信命運的安排),心地善良,非常好捉
他人(尤其是我們班的老大——武濤),喜歡和老師“對著幹”懶惰怕吃苦,喜好汽車和股票,經常和室友劉博發生“衝突”劉博,老實人,很厚道,善良,踏實上進,我們班的生活委員,每次從家裡來都要給我們帶許多陝北的大紅棗。劉伯通,滿族,一口濃重的東北音,穩重,口才好,不修邊幅,勤奮好學,有城府,處事有道,不擅長體育運動,我們班的班長。
後來,在406只住了一年。2009年秋,我們學校的新校區基本落成,所以自此以後便和老校區以及7公寓406室永遠地說了聲,“bye-bye”到了新校區後,我們原406室的兄弟五人仍然按照原先的編制住在一起。只不過,這次換了一個嶄新的公寓——5公寓;一個更高的樓層——6樓;和一個全然不同的宿舍——612室。面對全新的環境,但我們宿舍原來的“舊體制”還是沒有絲毫的改變。原本以為我們將會在這裡度過餘下近乎三年的大學生活,但誰料,我在這裡也只陪了他們一年半的時間。由於,學校的“3+1”培養模式的全面啟動,在2011年4月,我就和08級的其他二百餘名同學分批分別來到了上海、深圳等沿海發達城市進行就業實習。可以說,我用了兩年半的時間基本完成了四年的大學生活,這一路走來,無數的辛酸和悲傷;無數的付出和輝煌,我想,也只有612的你們可以見證。謝謝你們陪我走過的這段不尋常的路子;謝謝你們陪我度過的這段艱辛的子。這一切都將成為我一生中永恆的記憶!
612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