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節:第二章老年人的心理特點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但是,同樣在我們生活中有的老年人看上去神萎靡,老態龍鍾,與"老頑童"形成一個鮮明的對照。這是為什麼呢?主要是這類人心理上自認衰老了,影響了自己的
神狀態。所以老年人對自身的問題,對老年要樹立一個新的觀念:即人總是要老的,這是不可違背的自然規律,但人可以延緩自己衰老的速度,可以健康愉快地渡過晚年。老年期確是人生的最後一站,在這一站到來之際,老年人應該繼續
接新的生活挑戰,而不是用等待的態度對待這最後一站。
把思想從沉默等待、孤獨乏味中解放出來。充實自己的生活,豐富生活的興趣,積極地去尋找快樂的幸福,勇敢地到社會中去,到朋友中去,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去生活,使自己青永葆。
四、放棄孤獨這一專利人們總認為老年人的生活是孤獨的,年輕人這麼認為,有的老年人也這麼認為,這樣孤獨便成了老年生活的專利。當然如果退休的老人不參加任何工作,加上格比較內向,把自己與外界人為地分開,孤獨自然會不招而至。另一種情況是:有的老年人子女長大成人後,組成了自己的家庭,不再和老人們一起住。老人空守家中,難免會
到孤獨。有的老年人因老伴辭世,更
到憂鬱苦悶,
神孤獨。這在老人的世界不是罕見的事,因此老年人要設法跳出孤獨圈,不再把孤獨當成自己的專利。
跳出孤獨圈的最好辦法就是老年人要積極的適應新的變化,自信有能力建立新的生活。要多與外界接觸、聯繫、參加適合老年人的聚會,到公園裡打拳、下棋、同齡的退休朋友,多與人
,自我豐富
常生活,這樣就會慢慢跳出孤獨的圈子,不再是孤獨的專利所有者。
五、自修快樂寶典古人說"憂則傷身,樂則長壽",可見老年人應該常使自己保持愉快,經驗就是要自得其樂,知足常樂。
老年人要客觀地對待和了解事物發展規律。特別在社會體制改變,新舊體制替過程中,老年人的經濟及社會地位發生的變化,使一些老人產生心理不平衡,滋生苦惱,不安和抑鬱情緒,從而影響健康。所以老年人不能將期望超過現實,而要面對現實、
接現實、研究現實、採取主動的行動去適應新的變化。
1、知足常樂:老年人在人生長河中已走過很長的一條人生道路,故考慮問題時要豁達,不能要求太高,因為超越客觀的種種目的,以及與各方面相攀比的計較心態,或者明知達不到的願望而硬要滿足,這些都將使自己失望,苦惱以及失去生活信心。
2、自得其樂:自己去尋找樂趣,追求自我快樂是一種十分有益健康的自我保健方法。可以從自己的愛好和興趣出發,如藝術欣賞、聽音樂、跳舞、書法、旅遊、寫作。參加各種業餘活動不僅可以消除孤獨,而且可以提高趣情、活躍思想、養
頤情、鍛鍊身體、增長知識,使自己浸入樂而忘憂之中。
六、笑,讓時光倒笑是一種人類生存的能力,一個人的發笑能力和醫生檢查的所有其他項目同樣能正確顯示出他的健康狀況。笑已成為衡量身體健康的另一種有效的指示器。長壽學家胡夫蘭說:"在所有使身體和
神
動的因素中笑是最健康的,它有利於消化、循環和新陳代謝,因而
活了所有器官的生命力。"我國有句諺語"生氣催人老,笑笑變年少"。莎士比亞說得好"如果你在一天之中,沒有笑一笑,那你這一天就算白活了。"怎樣從笑中獲長壽呢?
首先,要有尋找笑的主觀意願。
其次,老年人每天要記住去尋找笑的機會。每天笑12~15分鐘。如閱讀有趣味的書、漫畫、看喜劇演員演的電影等。
另外,在困難及緊要時刻去追求笑:當生活中發生意外不幸事件或處在病魔纏身的惡劣心情和悲痛中時,依然笑容燦爛,一旦你運用了笑,那麼不管你將遭遇到何種痛苦的處境,你都能夠經受得住並生存下去。
七、擺脫依賴心理依賴心理是一種消極心理。對於老年人來講容易出現依賴心理的原因是由於衰老,機體的功能減退,活動能力受到限制,應反應所造成。一旦生活上、家庭上遇到困難,對未來失去信心,便會
到生活乏味,缺乏安全
。本來把生活、養老、健康的希望寄託給家庭、社會和醫療,但一旦失去各方面的支持,
神便受到打擊,會變得情緒消沉,健康狀況每況愈下,有的由於這種依賴心理的破壞而發生憂鬱症等
神症
神障礙。
依賴心理是一種消極和缺乏自信心的表現,對健康是不利的。有的老年人雖然年老多病需要別人照顧,但卻有自強、自信、自立的思想,有依靠自己力量的信心。在生活中依靠家庭和社會的支持關心,但自身卻不斷堅強的生活著。老年人克服健康帶來的困難,克服年老帶來的不便,而仍然發出光和熱,這種心理往往充滿樂觀,所以可以長壽。
八、要有海納百川之懷由於長期的社會變遷,生活磨練,複雜的家庭關係,不好的健康狀況等,可以導致老年人的一些
格變化。特別是在缺乏關心,得不到尊重、失去勞動的能力,或無事可做,得不到家庭的溫暖時,這些都會影響老年人的心情,導致
格變異。
所以老年人本身要加強格修養,要培養心
寬闊的境地,要有自我控制能力,要有涵養,儘量體諒別人,不要苛求別人,尊重別人而不斤斤斤計較,主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心寬量大,使自己始終處於良好的心理環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