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節:第二章老年人的心理特點2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第四,環境因素對老年人心理問題影響很大。一則老年人心理問題的產生與環境關係很大,很容易受環境影響而出現問題,如老年疑病症、憂鬱症等都與環境有關;二則老年人在治療時環境的調整、神治療、音樂療法以及作業療法等都可從不同的角度醫治心靈上的創傷,有時還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五,老年期疾病的不典型和變動
。病因的複雜
導致了病情的複雜
,有時難以在短時間內做出完全正確的判斷。如在憂鬱狀態下,老年人不像青年人患憂鬱症那樣動作少、憂鬱
明顯,多數老年人能夠充分講述自己的症狀,憂鬱
不重。
第四節老年人常見的心理變化年齡增長,體質衰弱,老年人的心理也隨之出現一些變化,據研究發現主要有以下幾點:一,產生衰老,我們經常聽見一些老年朋友發這樣的
慨:"我已經老了,不中用了啊!"這是老年人主觀上產生的衰老
,即自己意識到自己老了。老年人產生衰老
的原因有很多。
首先是身心狀態的變化,知能力下降。如,頭髮有青絲變成花白,健步如飛變成步履蹣跚,
神飽滿變成氣力衰弱等。
其次是生活、工作及社會環境的改變。如,退休賦閒,與子女分居,親人朋友的離世等。
還有就是周圍的人把自己奉為老人,處處被當作老人看待,衰老便在他人的"老同志"、"老師傅"、"老先生"的叫聲中產生。
衰老的產生是一個人
神衰老,失去了生活的動力和積極
的開始。因為衰老
無形中致使人的意志衰退,情緒消沉,甚至使老人生理衰老、心理功能降低,或是出現新的疾病。
二,孤獨寂寞。造成老年人孤獨的最普遍原因是:退休在家,離開了工作崗位和長期相處的同事,終無所事事,孤寂淒涼之情油然而生。兒女分開居住,寡朋少友,缺少社
活動。喪偶或離婚,老來孑然一生。老年人最怕孤獨。因為孤獨使老人處於孤獨無援的境地,很容易產生一種"被遺棄
"',繼而使老人對自身存在的價值表示懷疑、抑鬱、絕望。
三,空虛無聊。這種問題多見於退休不久或對退休缺乏足夠思想準備的老人。他們從長期緊張、有序的工作與生活狀態突然轉入到鬆散、無規律的生活狀態,一時很難適應,可能會像無頭蒼蠅一樣,東碰碰、西撞撞,他們經常到時間過的很慢,度
如年。伴隨"空虛
"而導致的問題往往是情緒的低沉或煩躁不安,這種惡劣的心境如果長期持續下去,不但會加速衰老,有時還可能是老人產生自殺的念頭,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脅。
四,情緒多變。老年期是人生旅途的最後一個階段,也是人生的"喪失期",例如"喪失"工作、喪失權力和地位、喪失金錢、喪失親人、喪失健康等。一般而言,老年人的情趨於低沉,這與他們的歷史經歷和現實境遇是分不開的。另外,由於大腦和機體的衰老,老人往往產生不同程度的
情改變,如說話羅嗦、情緒易波動、主觀固執等,少數老人則變得很難接受和適應新生事物,懷戀過去,甚至對現實抱有對立情緒。老年人的
情改變,常常加大了他們與後輩、與現實生活的距離,導致社會適應能力的缺陷。
五,人老健忘。老年人健忘通常是老年人自然衰老的表現。老年人的健忘主要表現為近事記憶障礙,也叫近事遺忘。也就是說老年人遺忘得主要是近期發生的事情,新接觸的事物或是學習的知識,特別是人名、地名、數字等沒有特殊定義或是難以引起聯想的東西都忘得特別快。但是,對於謝謝陳年舊事卻往往記憶猶新,說起來繪聲繪,活靈活現。而對這些遠事記憶的影響只有在發生大腦器質
疾病時,才會發生,即出現遠事遺忘。這是老年人健忘的一個規律。
六,人老話多。人到了一定的歲數之後,就會變得喜歡嘮叨,總愛懷舊,而且還更加"立場堅定"。老年人由於警力有限,對許多事情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於是他們只好藉助語言來表達自己以引起他人的注意,求得心理的平衡,有時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而不聽他人之言;老人們歲數大了,能做的事情少了,子女很少在身邊,為了排除寂寞,也只能藉助於嘮叨;老年人總是喜歡談論陳年舊事,炫耀以往的輝煌,也是為了得到心理上的藉,以填補現實生活的空虛;還有就是老年人雖然都說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自然規律,但他們還是在不停的嘮叨以向死神證明自己頑強的生命力;老年人的這種嘮叨、言語混亂是其思維方式和思維過程混亂的表現。作為老年人應儘量控制自己,當然年輕人更應該予以諒解。老年人如何克服健忘,在後面的章節中我們再作詳細的介紹。
七睡眠不調。老年人的睡眠不調是老年人腦功能自然衰退的徵兆。我們經常聽到老年朋友們說:"我總是夜裡兩點就起看書","我一晚上得醒好幾次,不能有一點動靜","我晚上總是失眠,白天睡也睡不著","睡眠不好乾什麼都沒
神","年輕的時候就沒覺得困過,現在可好一天睡十幾個小時,還是發睏"
…
這些都是老年人常見的睡眠不調的狀況:睡眠少,睡眠淺,易驚醒,晚上不能入睡,白天沒神,或者是黑白顛倒,晚上不睡,白天設嗜睡等,老年人的睡眠不調是老年人腦功能自然衰退的徵兆。當然老年人睡眠不調與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