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24既然是實用的世俗文化系統,當然就有能力融合外來文化,變化自身,自身變化。
有意思的是,這種不斷變化,到頭來卻令人覺得是保持不變的。我想造成誤會的是中國從秦始皇“書同文”以後的方塊象形字幾乎沒有變。漢代的木簡,我們今天讀來沒有困難,難免讓人恍惚。
你們都知道宋朝的李清照,她的丈夫趙明誠好骨董,李清照寫《金石錄後序》講到戰亂時如何保留收藏,說是圖多的書先丟,沒有款識的古器先丟,原則是留下文字最為重要。
讀書人認為文字留下了,也就保住了。
不識字的中國老百姓也曉得“敬惜字紙”以前有字的紙是要集中在一起燒掉的,類似一種儀式,字,是有神的。記得聽張光直先生說中國文字的發生是為通人神,是縱向的,西方文字是為傳播,是橫向的。
我想中國詩發生成得那樣早,而且詩的地位最高,與中國字的通神作用有關吧。這樣地對待文字,文字焉敢隨便變化?
我們可以注意一下詞,詞的變化和新詞很多。大體說來,翻譯佛經產生了很多的新詞,像“佛”、“菩薩”、“羅漢”、“金剛”、“波羅”等等。
第二次是元雜劇,為了記錄遊牧民族帶來的疊音,像“呼啦啦”、“滑溜溜”等等。有個朋友問我“烏七麻黑”怎麼寫,我說“烏七麻”大概是以前北方遊牧民族帶來的形容“黑”的詞的音寫,或者“七麻”是,加在“烏黑”當中,也許都是語音助詞,總之多麼多麼“黑”就是了,將“烏”和“黑”寫對,其他隨便。
第三次仍然是為了適應外來文明,也就是近代。科學中化學名詞最明顯,生生造出許多化學元素的表音表義字,等於詞。明末徐光啟、李之藻那輩人翻譯歐洲傳來的數學天文知識,中國字詞將將夠,對付過去了。清末以後,捉襟見肘,說了幾十年的“社會主義”、“共產主義”、“資本主義”、“反動”、“主任”、“主席”、“主觀”、“傳統”等等等等,都是外來語,直接從本搬來的詞形。魯迅講“拿來主義”他們那個時代,正是拼命拿來的時代。
25我們看現在讀書人的文章,外來的關鍵詞不勝枚舉,像什麼“一元論”、“人道”、“人權”、“人格”、“人生觀”、“反映”、“原理”、“原則”、“典型”、“肯定”、“特別”、“直覺”、“自由”、“立場”、“民族”、“自然”、“作用”、“判斷”、“侷限”、“系統”、“表現”、“批評”、“制約”、“宗教”、“象”、“政策”、“美學”、“客觀”、“思想”、“背景”、“相對”、“免費”、“條件”、“現代”、“現實”、“理
”、“假設”、“進化”、“教育”、“提供”、“極端”、“意志”、“意識”、“經驗”、“解決”、“概念”、“認為”、“說明”、“論文”、“調節”、“緊張”大概有五百多個。
我知道我再舉下去,你們大概要瘋了,而以上還只是從文引進中文的幾個例子,而且不包括直接譯自西方的詞,比如譯自英文engine的“引擎”index的“引得”
“引得”後來被取自文的“索引”代替了。
如果我們將引進的所有漢字形文詞剔除乾淨,一個現代的中國讀書人幾乎就不能寫文章或說話了。
你們若有興趣,不妨找上海辭書社編的《漢語外來詞詞典》來看看,一九八四年初版,收詞相當謹慎。我的一本是一九八五年在湖南古丈縣城的書店裡買到,一邊看一邊笑。
26從世俗本身來講,也是一直在變化的,不妨多看野史、筆記。
不過正史也可讀出端倪,中國曆代的皇家,大概有一半不是漢人。孟子就說周文王是“西夷之人”秦更被稱為“戎狄”常說的唐,皇家的“李”姓,是李家人還沒當皇帝時被恩賜的。這李家人生“虯髯”也就是捲連鬢鬍子,不是蒙古人種,唐太宗死前囑咐“喪葬當從漢制”生怕把他當胡人埋了。
陳寅恪先生的《唐代政治史述論稿》上篇《統治階級之氏族及其升降》裡的考證非常詳細,你們有興趣不妨讀讀,陳先生認為種族與文化是李唐一代史事的關鍵,實在是明之論。
我去陝西看章懷太子墓,裡面的壁畫,畫的多是胡人,這位高幹子弟的盡是外國朋友,更不要說皇家重用的軍事大員安祿山是突厥人,史思明是波斯人。安祿山當時鎮守的河北,通行胡語,因此有人去過了河北迴來憂心忡忡,認為安祿山必反。
唐朝人段成式的《酉陽雜俎》,你們若有興趣,拿來當閒書讀,一天一小段,唐的世俗典故,物品來源,寫得健朗。
也是唐朝人的崔令欽的《教坊記》,現在有殘卷,裡面記的當時唐長安、洛陽的世俗生活,常有世俗幽默,又記下當年的曲名,音樂大部分是外來的,本來的則專稱“清樂”27我想唐代多詩,語句比後世的詩通俗,是因為新的音樂進來。
唐詩應該是唱的,所謂“裝腔”類似填詞,詩配腔,馬上就能唱,佈開來。
唐傳奇裡有一篇講到王之渙與另外兩個大詩人在酒樓喝酒,聽到旁邊有一幫伎女唱歌,於是打賭看唱誰的詩多。
我們覺得高雅的唐詩,其實很像現在世俗間的免費歌曲、卡拉ok。
白居易到長安,長安的名士顧況調侃他說“長安米貴,白居不易”意思是這裡米不便宜,留下來難哪,這其實是說免費歌曲的填詞手競爭烈。
白居易講究自己的詩通俗易懂,傳說他做了詩要去唸給不識字的婦女小孩聽,這簡直就把通俗做了檢驗一切的標準了。
做詩,自己做朋友看就是了,為什麼會引起生存競爭?看來唐朝的詩多商業行為的成分,不過商品質量非常高,偽劣品站不住腳。
唐代有兩千多詩人的五萬多首詩留下來,恐怕靠的是世俗的傳唱。
唐的風采在燦爛張狂的世俗景觀,這似乎可以解釋唐為什麼不產生哲學家,少思想家。
28大而言之,周,秦,南北朝,隋唐,五代,元,清,皇家不是漢人。辛亥革命的“驅逐韃虜,恢復中華”若說的是恢復到明,明的朱家卻是回族,這族譜保存在美國。
漢族種的純粹,是很可懷疑的,經歷了幾千年的混雜,你我都很難說自己是純粹的漢人。在座有不少華裔血統的人生連鬢鬍鬚,這就是胡人的遺傳,蒙古人種的是山羊鬍子,上
與下巴的鬍鬚與鬢並不相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