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節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你是怎麼過來的呢?”我問。
“你怎麼經受得住的?”我這樣問他其實可是為了自己,我想聽聽他是不是有什麼巧方兒可以供我借鑑,好撫撫
我心靈的創傷。
“誰說我經受得住啦?”菲利普回答說。
“不過我好歹膝下還有個小女兒…”
“對,是得要你照看…”
“哪兒呀,是她來照看我呵,”他說。
於是我就聽到了一些故事,在詹尼弗的一生事蹟中這些故事原本是歸入“背景材料”一類的。小女兒總是想盡辦法來照應爸爸,來減輕爸爸的悲痛。爸爸只好聽女兒的,由女兒來做飯。更要命的是,女兒從超市的雜誌上一知半解看來了菜譜,學著做出來的菜他還不能不硬著頭皮吃下去。一到星期三晚上,女兒就非要他照老規矩去跟一班老朋友玩上幾盤保齡球不可。總之女兒是千方百計總想使他快活起來。
“你一直沒有再結婚,就是因為這個緣故嗎,菲爾?”
“因為什麼呀?”
“因為詹尼的緣故,是吧?”
“哪兒呀。她倒是老纏著我,要我去找個老伴哩——還替我物對象、安排約會哩!”
“真的?”他點了點頭。
“我不說瞎話,南起克蘭斯頓北到波託蓋①,凡是條件相當的意大利裔美國娘們,她全都給我介紹過,我敢說決漏不了一個。”①羅德艾蘭州東北部的一個城鎮。
“可就是都看不上眼,是不是?”
“倒也不是,有幾位還是不錯的,”他說。他這話倒很出乎我的意料。
“比如有位里納爾迪女士,是詹尼念初中時的英語教師…”
“哦?”我應了一聲。
“她就不錯。我們來往過一陣子。她如今早嫁了人了。孩子都有了三個了。”
“我看你是本沒打算想結婚,菲爾。”他望著我,把頭搖搖。
“我說奧利弗呀——這樣的好福氣我可是已經享受過一回了。我算是什麼東西,哪裡敢存這樣的妄想——常人一次都難得的好福氣,難道想要上帝賜給我兩次?”說完他好像憋不住把眼光避開了,大概是向我吐了真情,
到有些後悔吧。
到了元旦那天,他簡直是連推帶搡著我乘上火車回家的。
“別忘了是你親口答應了的,得回去幹你的事了,”他說。
“大家彼此彼此,”我也回他一句。
“於點兒事有好處哪。真的,奧利弗,好處真大著哪。”他的話說完,列車也就開動了。
菲爾的話說得有理。一頭扎進了人家的訴訟案子,我原先鬱積在心中的憤懣便由此而得到了宣洩。我原先總有那麼個覺,總覺得自己彷彿受了誰的什麼委屈。是社會體制有問題!是天道有虧!因此我就覺得自己應當切切實實做一些事,去糾弊補偏。這樣我同意承辦的案子裡,屬於“錯案”
質的也愈來愈多了。要知道,當時我們的百花園裡穢草惡卉還是不在少數的。
由於“米蘭達訴亞利桑那州”一案(384u。s。436)①的影響,我便成了個大忙人。從該案開始最高法院就確認了:對嫌疑犯務必先講清楚,在尚未清得律師的情況下他有權暫不回答問題。此前也不知有多少人本還沒有請教過律師,便給匆匆押上法庭審理結案了——我一想起來就
動,真為這些人憤憤不平。利羅伊-西格就是一個例子:我通過美國公民自由協會承接下他的案子時,他早就給關在阿蒂卡②了。
①這是美國司法史上的一個著名判例,1966年由沃倫主持下的最高法院作出判決。
②阿蒂卡:指紐約州的阿蒂卡監獄。
這位利羅伊老兄當初之被定罪,依據的是有他簽字的一紙供狀,其實那是經過了長時間的審訊以後,被警方以巧妙的手法套取了去的。(他們也真有辦法——可這是不是合法呢?)他簽下名字的時候,也不清楚這個字簽下去分量有多重,他只求簽了字就能讓他闔會兒眼。他的案子一經提出複審,當時就成了援用“米蘭達”案判例的紐約幾宗大案之一。結果我們終於使他得以出了班房。算是討回了一點公道。
“真謝謝你啊,老兄,”他謝過了我,就轉過身去吻他熱淚盈眶的子。
“不要大動了,”我應了一聲也就走了——我又不能叫利羅伊-西格把快樂分一點給我。再說,他到底還有個老婆呢。而且,話又得說回來,我們律師私下行話中的所謂“冤包子”天下也實在太多了。
再如桑迪-韋伯也是一個例子。他是跟徵兵局打的官司,為的是出於信仰原因,他要求援例免服兵役。徵兵局覺得事情難辦。桑迪如果是教友派倒也罷了①,可他又不是,所以很難證明他不肯去打仗原因不在於怕死,而是出於他“深蒂固的信仰”儘管他明知官司打起來吉凶難卜,桑迪卻還是情願留下來打這場官司,怎麼也不肯逃到加拿大會。他要表明自己是對得起良心的。自己是堅決主張非暴力的。為了他他的女朋友都快急死了。他有個朋友就在劉易斯堡②坐班房,那
子才不好過呢。因此他的女朋友就勸他:我們還是逃到蒙特利爾去吧。他卻說:我要留下來戰鬥。
①教友派,又稱公誼會或貴格會,為基督教新教教派之一。創始人福克斯勸誡會徒向“主”祈禱時須作顫粟狀,故會徒被稱作貴格(顫慄者)。該教派反對一切戰爭和暴力,在美國規定教友派成員可以免服兵役。
②在賓夕法尼亞州中部,該處有一聯邦監獄。
我們戰鬥了。第一次官司沒打贏。我們又提出上訴,這一次到底勝訴了。雖說他還得去一家醫院裡洗上三年碗碟,他卻樂意得不得了。
“你真神哪!”桑迪和他的女朋友唱著這麼句歌兒,一齊來跟我擁抱。我回了他們一句:“堅定信心就是勝利,”就一邁腿走了,這屠尤偉業還有待我去擴大戰果呢。我也回頭看過他們一眼,見他們倆在人行道上簡直跳起舞來了。可我就是笑不起來。
唉,我心頭只覺得憤懣難言。
我就埋頭工作,總是能幹到多晚就幹到多晚。我真不願意下班回家。也不知怎麼,家裡似乎什麼都會浮現出詹尼的影子。就比如那架鋼琴。還有她那些書。我倆一道挑選的那套傢俱。真的,我心裡甚至還掠過了一絲想搬家的念頭。好在我總要老晚才回到家裡,搬不搬家暫時好像也無所謂。漸漸地,一個人在冷清清的廚房裡獨自吃飯我慣了,一個人聽錄音帶聽到夜深我也慣了——不過詹尼的那張讀書專用椅我是從來不去坐的。我甚至還自己摸索出了一些門道兒,在我們那張空蕩蕩的大上我也勉強睡得著覺了。所以心裡也就覺得不是非搬家不可了。
可是有一天我打開了一扇櫥門,情況就起了突變。
那是詹尼的衣櫥,本來我是從來不去碰一碰的,可是那天也不知怎麼,我卻糊里糊塗打開了這衣櫥門。一眼就看見了她的衣服。詹尼的連衫裙,短上衣,領巾披巾,全在那兒。還有羊衫——裡邊有一件還是她中學時代穿的老古董呢,儘管早已穿得都快爛了,她卻一直捨不得丟掉,在家裡還常穿的。一櫥的衣服都在,可就是詹尼不在了。怔怔地瞅著這些遺物,綢的
的好大一堆,我也真說不上心頭到底是個什麼滋味。反正總依稀有這麼個嚮往吧:我要是去把那件老古董羊
衫摸一下,是不是就能沾到一點詹尼的嬌軀散落下的屑屑粒粒呢?
我把櫥門一關,從此再也沒有去開過。
兩個星期以後,菲利普-卡維累裡悄悄來收拾起詹尼的東西,一股腦兒都拿了去。嘴裡還兀自咕噥,說是天主教會里有個專門幫助窮人的機構,裡邊的人他認識。他借來了一輛送麵包的卡車,好把東西運到克蘭斯頓去,臨走一本正經向我道別:“你要再不搬家,我今後就不來看你了。”說來也怪。屋裡凡能引得我睹物思人的種種東西一旦被他席捲而去以後,我不出一個星期就找到了一套新的住房。新居面積不大,更有點牢房的味道(記得嗎,紐約凡是底層的屋子窗上都是釘了鐵條的)。那其實倒是一幢上等的住宅,正房住的是一位劇院的闊老闆,我住的則是半嵌在地下的底層,比起正房來就要差點兒了。他家的漂亮大門門把兒金光鋥亮,不過好在要進他的家門得上一列臺階,所以去他家胡天胡帝的人再多,也打擾不到我。而且我這新居離上班的地點要比以前近多了,到中央公園更是幾步路就到。種種跡象顯然表明,我心靈的創痛看來要不了多久就可以平復了。
可是我的心裡總還揣著一大塊心病。
儘管我這新居四壁都掛上了新的裝飾畫兒,連也換了一張簇新的,儘管朋友見了我說“老兄,氣
不錯啊”的也愈來愈多了,可是其實我還一直暗暗藏著我那亡
詹尼的一樣遺物。
家裡寫字檯最下面的一個屜裡,我還藏著詹尼的眼鏡。而且不是一副,我把兩副全藏在那兒。因為我只要對她的眼鏡看上一眼,就會想起當初透過鏡片便能把我一眼看透的那一對可愛的眼睛。
不過除了這一點以外,在其他方面我還是蠻不錯的。所以見到我的人,也個個都毫不猶豫地說我蠻不錯了。
“你好,我叫菲爾。我是個烤糕餅的。”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聽他這樣趕時髦說這個“
”字,人家真會當他烤蛋糕是一種業餘愛好,不會想到他可是靠這個手藝吃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