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節遠交近攻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多鐸話語轉換,問道:“洪先生主政南京,有什麼打算呢?”洪承疇回答道:“兩手打算!”對這個問題,洪承疇在趕來南京的路上,就仔細的考慮。(mht。la好看的小說)多鐸詢問,他沒有任何的猶豫,顯得非常自信。

多鐸頓時來了興趣,坐直身體,朗聲問道:“請先生詳說,本王洗耳恭聽。”洪承疇道:“簡單來說,一手拉攏一手鎮壓。”多鐸聽了後,臉上期待的神情消失,眼神變得有些不怎麼相信。

這辦法,他也採取過。

一邊鎮壓,一邊威利誘,但最終取得的效果卻不明顯。

洪承疇活了大半輩子,是一個人

看到多鐸臉上出來的神態,洪承疇便知道多鐸不認可他的想法。

不過,洪承疇卻沒有急躁,也不擔心,而是不驕不躁,緩緩說道:“王爺,所謂一手拉攏一手鎮壓,看似簡單,卻很值得深研。一手拉攏一手鎮壓是大方陣,具體而言,哪些人該拉攏,哪些人該鎮壓,才是我們該做的,也是研究的重點。”

“哦,細細說說。”多鐸又問道。

洪承疇道:“譬如楊梟,王爺曾派人拉攏,對否?”多鐸回答道:“本王的確想拉攏楊梟。”洪承疇道:“王爺派人前往嘉定縣之前,可曾派人打探楊梟的情況嗎?”多鐸道:“打探了,消息不多。”洪承疇說道:“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要確定針對楊梟的方案,就必須瞭解他。”

“楊梟的父親是嘉定縣商人領袖,一向是忠於大明朝;楊梟的外祖父是侯峒曾,曾是大明朝的官員,死忠大明。”

“有了這兩人從中阻攔,楊梟要歸順大清,已經有一定的困難。”

“如今,楊梟還娶了崇禎皇帝的女兒長平公主,成為大明朝的駙馬。有了這一層身份,楊梟更是不可能成為我大清的人。”

“最後,回到楊梟身上。”

“從楊梟的做事風格分析,此人對大清非常反,且無比仇視。”

“擊敗豪格後,他竟是坑殺了肅親王麾下的所有清兵。這樣的手段,堪稱恐怖。不僅如此,楊梟還發出告知,要以牙還牙以血還血。”

“老夫斷定,這是一個對大清強硬的人,拉攏是無效的。”洪承疇分析了一番後,沉聲道:“從種種情況看,本不適合招攬楊梟。可是,王爺卻選擇了招攬楊梟,這是一昏招。下官知道王爺是想為大清朝招攬一員虎將,可王爺招賢納士的心思,楊梟絕不可能收下的。”多鐸連連點頭,雖然洪承疇指出了他的錯誤,但他的心中沒有半點不舒服。尤其是洪承疇在最後輕輕的拍馬,讓多鐸心頭更是舒服。

多鐸大袖一拂,微笑著道:“洪先生的分析有道理,接下來我們怎麼做呢?”洪承疇道:“遠近攻!”多鐸仔細的琢磨了一番,道:“楊梟距離我們近,朱以海距離我們更遠。(mht。la好看的小說)洪先生的意思是攻打楊梟,好朱以海。”洪承疇一臉佩服的神態,拱手道:“知我者,王爺啊。”多鐸哈哈大笑,而後整肅表情,說道:“想拉攏朱以海,再讓朱以海對楊梟動手,並不容易。”洪承疇說道:“老夫認為,其實會很容易。”

“為何?”多鐸問道。

洪承疇篤定說道:“道理很簡單,朱以海不甘人下,也難以容納楊梟。王爺只需要派遣一名能說會道的人前往浙江覲見朱以海。見到朱以海後,就說楊梟太囂張,影響到大清國的顏面。只要殺了楊梟,大清願意和朱以海劃分界限,劃區而治,互不侵犯。”多鐸皺眉道:“朱以海能答應嗎?他麾下的人能看不出來嗎?”洪承疇道:“大清攻勢如,朱以海本就處於劣勢,在這時候,大清給予善意,朱以海一定會同意的。至於朱以海麾下的其餘官員,可以忽略不計。只要朱以海鐵了心,其餘人的意見都沒有意義。”稍作停頓,洪承疇又道:“最重要的一點,楊梟娶了長平公主,已經威脅到朱以海的地位。朱以海心中有刺,會幫助我們的。”多鐸沉默了下來,思考著這一計策的可行

洪承疇繼續道:“事實上,讓朱以海給楊梟搗亂,只是倚靠的外力。本上,還得靠我們自己。”

“首先,對楊梟的進攻不能急躁,還得一步一步來。具體的措施,便是下官剛剛提及的遠近攻。招攬的對象,不僅是朱以海,還有嘉興府、蘇州府的官員。”

“其次,選擇一處城鎮,執行上面的鎮壓策略,殺一儆百,震懾還在抵抗的官員。”

“最後,再拋出善意招攬。我們招攬的時候,還可以採取威利誘的辦法。總之,能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就是我們的目標。”洪承疇表情嚴肅,繼續道:“江南的戰事,是一個系統的工程,不急太急躁,也不能太慢。拿下江南,不能僅僅盯著楊梟一個人,也不能忽視了楊梟。要統籌全局,才能一步步的取得有效的進展。”多鐸撓撓頭,一臉嫌麻煩的樣子,吩咐道:“洪先生,這件事,便給你了。”

“必不辱命。”洪承疇拱手,眼中有著濃濃的自信。

作為一個曾經督鎮三邊的實權人,洪承疇歷經大大小小的戰事無數,更經歷了數十年宦海風雲,早就歷練出來。楊梟突然間嶄頭角,雖然連戰連勝,可這樣的人洪承疇早見了無數。不管前期取得了多少勝利,能熬到最後的人才是大贏家。

洪承疇有這個自信,他相信自己能取勝。…松江府,華亭縣。

暴風雪給華亭縣帶來的影響,隨著賑災的進行,以及天氣逐漸好轉,百姓漸漸熬了過來。與此同時,各縣的消息也傳回松江府,所有賑災都有序的進行著,取得了顯著效果。

消息傳到楊梟的手中,楊梟也鬆了口氣。

這一次雪災,來得突然。

幸好天氣沒有進一步惡化,而松江府的官員和百姓也眾志成城。

有了天時、人和兩個因素,一切都有序的恢復。

隨著時間的逝,轉眼進入了1646年。歷史上,這一年的局勢進一步惡化,大清朝的實力進一步加強。

如今的局勢,卻因為楊梟的到來而所有改變。

楊梟承受的壓力,卻也非常大。

大年十五過後,楊梟難以再陪著九公主,開始忙碌起來。

這時候,楊梟開始準備擴軍的事宜。楊梟隻身來到松江府,沒有帶一兵一卒。雖然華亭縣城內有士兵,且在這段時間,黃如來和谷大海已經接管了城內的士兵,但這些兵力的數量、素質、戰鬥力都達不到楊梟的要求。

故此,楊梟必須考慮擴軍的事宜。

府衙,書房。

楊梟、顧炎武、黃如來、谷大海、朱桓、周炳中、劉景林等人,賓主落座。

一眾人,全部匯聚於此。

楊梟目光掃過在場的人,說道;“今天把諸位請到這裡,目的只有一個,商議擴軍的事宜。松江府轄下上海、金山、青浦、華亭四縣,但真正的兵力卻在金山衛的衛所中,掌握在金山衛指揮使的手中。”

“要用金山衛的衛所士兵守護松江府,太難!”

“再者,金山衛衛所中的兵力,戰鬥力也並不強,難以倚靠。”

“要抵擋韃子,就必須增強松江府士兵的戰鬥力,也必須擴建兵力,形成屬於我們自己能調動的力量。”楊梟一揮手,道:“諸位有什麼意見,儘管暢所言。”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