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六章一統河北收納文武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事實上,田豐的投降,不免又讓衛寧聯想到了另外一人,便是和田豐一黨的謀士沮授。
沮授的才能自是不必多言,在官渡之戰的時候每每獻策都切中了要害之處,袁紹如果善用,定然不會敗得那麼慘。衛寧自然對沮授也是頗為期待,既然袁紹不能好好運用這些人的才華,衛寧自然不會願意看到他們從此便脫離歷史的舞臺。
但…衛寧尋遍了全軍,甚至讓人四下搜捕,不沒有從袁紹軍中聞得有沮授的消息,而自己人,也不曾有逮住叫沮授的人物…
一直等到九月圍困清河一個月之後,才有一隊兵馬返回,赫然拿住地竟然是沮授地級…!
怒,悔,惋惜?衛寧聞得這樣的噩耗,幾乎就氣得吐血倒地,自己尋遍全軍地賢才,竟然是以這樣的結局而告終。對於那一隊兵馬來說,衛寧真不知道該是怒還是該是罰。
當初這支小隊搜索周邊,在大軍中卻是被衝散了,但回返的時候。赫然便逮住了逃竄的沮授。事實上,領隊的小校一眼便看出了沮授的官袍,自然知道他是個大人物,本便是生擒了下來要邀功請賞。奈何,那個時候。沮授竟然將自己名字隱瞞下來,他們並不知道這便是為衛寧搜尋全軍尋找地人物。匯合中軍處趕路地時候,沮授卻也是膽大包天,深夜裝睡之後,暗中將看守偷襲刺死。奪馬便想逃回河北。袍澤被殺,那支河東兵馬自然是怒火沖天。沿路追蹤的沮授,在他反抗下終究用箭殺!除了惋惜,衛寧已經無法表達自己的思想了。在河東如今手頭頗為缺乏軍略人才的時候,不能得到沮授地投降,卻真是一個大損失。衛寧只能使人將沮授以厚禮相葬。
事實上,衛寧也只能暗歎自己實在也是太過貪心,手中已有郭嘉,賈詡,劉曄,田豐等人了。竟還不滿足。或許,當每個人走到這個地步。總歸是不會滿足下去的吧。
朝歌一戰,對於河東來說,收穫實在是太多了。不單單徹底將袁紹擊敗,同時還擒拿了不少良將賢才,土地地大豐收自是不必多說,單單北方一統之下,整合了冀州,幽州,甚至還未開始攻略的青州,河東的版圖將一度擴展到了七個州郡。
大漢十三州,河東已基本上得了一半之多,若能夠以兩三年作為休整整頓,後的河東將成為一頭兇猛無比的獅子。
九月中,袁紹地防線終於還是抵擋不了了。
先告破的便是高唐,以黃忠為主將地兩萬兵馬,並不如衛寧在清河的圍而不攻,反而兇狠無比,高唐守軍呂曠抵擋不住,又有了衛寧先前聖旨昭告四方,終於率先投降了衛寧。而呂曠投降之後,黃忠以其為說客,連夜北上平原,呂曠兄弟呂翔也宣告投誠。
自此,高唐一破,黃河下游又歸於河東之手,平原的陷落,同樣預告著清河的東面將再無屏障可防。
而就在這個時候,倒有了一個讓袁紹局勢更加危險的消息便是遼東公孫度,起兵三萬,同時徵調降服在他麾下的高句麗兵馬兩萬,出柳城,奪平岡,趁袁紹衰敗不堪,圖謀幽州!
前面有衛寧的十二萬大軍,後面又有五萬外寇,這無疑對於袁紹來說,便是雪上加霜,公孫度的到來,幽州最後的本地便將失去。
倒是衛寧的態度頗為使人意外,對於公孫度竟然動用外族來犯漢人土地,衛寧渾然不顧當初公孫度斬袁紹使者賣好地友誼,不當即以朝廷地命令傳書呵斥公孫度必須立刻讓高句麗退出漢土,更明言威脅之意。
公孫度本來是打著幫助朝廷討伐逆賊的口號,衛寧地斥責到讓他一陣愣,專而是然大怒,不
沒有絲毫退兵的意思,反而催促兵馬強攻長城以北大量土地更盛。
一時間冀州東北,長城之外,到處便是慘絕人寰的場面。公孫度本身殘暴,而高句麗更是一群野蠻的獸族,大軍所過之處,燒殺擄掠,無惡不作。
如今袁紹還未攻破,面對公孫度如此殘暴的做法,衛寧雖然怒不可揭,但卻只能咬牙切齒,誓等平滅袁紹之後,必然要讓公孫度追悔莫及。
而便在這個時候,衛寧不由自主的便想到了當初來進諫他的遼西烏桓使者難樓。事實上,對於烏桓人,衛寧同樣沒有多少好,當初袁紹將其收留,最後還不是倒戈一把,或許服從強者是他們的天
,但欺負弱者他們同樣也會不遺餘力。
難樓的進諫第一個便是提出烏桓人願意幫助衛寧攻打幽州,甚至南下助拳,衛寧自然知道他們不過只是為了名正言順的擄掠一番,自然嚴詞拒絕,幾番冷淡回應之後,難樓也不敢違逆衛寧的意思,而遠在上谷的塌頓沒有衛寧的允許自然也不敢擅自出兵南下。
但衛寧也知道,如今和袁紹大戰的時候,勢必也不能將烏桓人迫得太急,既然他們懼怕河東的強大和昔
建立下來的威望,衛寧便索
磨起烏桓人的
子,除了派遣使者,強令烏桓人不得入長城以南外。便只讓難樓隨軍徘徊。當然。衛寧也並沒有徹底斷絕烏桓人的希望,生怕
迫急了,讓塌頓抱著劫掠一番的心思便遷徙部落遠遁,衛寧只模稜兩可地應對。難樓沒有得到衛寧地允諾。也不願意就這樣灰溜溜的北返,索
便也就留在了朝歌城中等候衛寧徹底擊敗袁紹的消息。
而這個時候。公孫度聯合高句麗南下侵入漢人土地而至衛寧怒火大盛,又鞭長莫及難以出兵攻打,不由自主的便聯想到了遼西烏桓人。
以夷制夷是衛寧最喜歡地手段,不管北方這些馬背民族怎麼鬧,只要不牽扯到邊疆漢民。他們自相殘殺得越烈,衛寧便是越興奮不已。當然。衛寧也是知道,烏桓人能夠這麼恭順,恐怕也是察覺到了自己留藏在河套一帶的那五萬漢人騎兵這張底牌吧。沒想到,當初以為烏桓人會捲入戰場,而做好打算用這張底牌來制衡他們,卻反而因為烏桓人地察覺和背信棄義而不能動用,自然衛寧也不願意將這張底牌徹底曝光了。
既然烏桓人想要討好他河東,衛寧便索讓人將難樓帶來,他們遼西烏桓人既然想要參戰,衛寧便直言不諱的道明。讓他們烏桓人即刻東進抵擋公孫度以及高句麗的兵馬。
不求他們烏桓人能夠將對方擊敗。但只要能夠將對方拖住,一直到衛寧結束和袁紹最後的爭端便可。
難樓雖然腦袋憨直豪。但與他同行的烏桓大人蘇僕延自然清楚如今袁紹不過苟延殘
,若不是衛寧不願意傷亡太多,動全軍強攻,袁紹早被擒下了。蘇僕延在盤桓衛寧軍中時
頗久,河東軍力地強大自是讓他驚顫不已,雖然還是認為漢人的戰鬥力對於他們來去如風地草原騎兵來說並沒有足夠的威脅力,但從塌頓的口中也是知道衛寧手中還有河套五萬漢人騎兵的內幕,一但那五萬人糾纏住,再以漢人步卒圍上來,烏桓人也是萬萬抵擋不了的,更何況,如今烏桓人放牧的上谷,本身便是屬於漢人的土地呢!
衛寧付出的籌碼和誘餌,雖然沒有明言使他們能夠在哪塊地方放牧,但卻用另外一個形式許諾他們後公孫度一方,甚至高句麗,如果烏桓人願意,他河東,將全力支持他們奪得高句麗的地盤!
比起在漢人的牆角下戰戰兢兢,其實遠走他鄉去和高句麗爭奪,恐怕也並非不是一條出路,而在衛寧地許諾之下,即便遼西烏桓人本身地實力或許並不及高句麗,但若得了漢人的資助,勝算便將大增了!
難樓和蘇僕延得了衛寧地承諾後,當即便星夜北上上谷向塌頓請命起來了,雖然可能會損失不少族中男人,使得才恢復了小半圓氣的遼西烏桓又將受創,但臣服強者,歷來都是草原民族的心,更別提衛寧的要求又不是擊敗敵人,不過只是拖延而已。
送走了難樓和蘇僕延,公孫度和高句麗的挑釁顯然讓衛寧已經無法再忍耐下去了。清河城一直搖搖墜,卻又將墜不墜,衛寧已經沒有耐心,也沒有時間再去拖延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