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十三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甘肅等處行中書省轄所軍民屯田寧夏等處新附軍萬戶府屯田:世祖至元十九年三月,發迤南新附軍一千三百八十二戶,往寧夏等處屯田。二十一年,遣塔塔裡千戶所管軍人九百五十八戶屯田,為田一千四百九十八頃三十三畝。

管軍萬戶府屯田:世祖至元十八年正月,命肅州、沙州、瓜州置立屯田。先是,遣都元帥劉恩往肅州諸郡,視地之所宜,恩還言宜立屯田,遂從之。發軍於甘州黑山子、滿峪、泉水渠、鴨子翅等處立屯,為戶二千二百九十,為田一千一百六十六頃六十四畝。

寧夏營田司屯田:世祖至元八年正月,簽發己未年隨州、鄂州投降人民一千一百七戶,往中興居住。十一年,編為屯田戶,凡二千四百丁。二十三年,續簽漸丁,得三百人,為田一千八百頃。

寧夏路放良官屯田:世祖至元十一年,從安撫司請,以招收放良人民九百四戶,編聚屯田,為田四百四十六頃五十畝。

亦集乃屯田:世祖至元十六年,調歸附軍人於甘州,十八年,以充屯田軍。二十二年,遷甘州新附軍二百人,往屯亦集乃合即渠開種,為田九十一頃五十畝。

江西等處行中書省所轄屯田贛州路南安寨兵萬戶府屯田:成宗大德二年正月,以贛州路所轄信豐、會昌、龍南、安遠等處,賊人出沒,發寨兵及宋舊役弓手,與抄數漏籍人戶,立屯耕守,以鎮遏之,為戶三千二百六十五,為田五百二十四頃六十八畝。

江浙等處行中書省所轄屯田汀、漳屯田:世祖至元十八年,以福建調軍糧儲費用,依腹裡例,置立屯田,命管軍總管鄭楚等,發鎮守士卒年老不堪備征戰者,得百有十四人,又募南安等縣居民一千八百二十五戶,立屯耕作。成宗元貞三年,命於南詔、黎、畲各立屯田,摘撥見戍軍人,每屯置一千五百名,及將所招陳吊眼等餘黨入屯,與軍人相參耕種。為戶汀州屯一千五百二十五名,漳州屯一千五百一十三名。為田汀州屯二百二十五頃,漳州屯二百五十頃。

高麗國立屯高麗屯田:世祖至元七年創立,是時東征本,積糧餉,為進取之計,遂以王綧、洪茶丘等所管高麗戶二千人,及發中衛軍二千人,合婆娑府、鹹平府軍各一千人,於王京東寧府、鳳州等一十處,置立屯田,設經略司以領其事,每屯用軍五百人。

四川行省所轄軍民屯田二十九處廣元路民屯:世祖至元十三年,從利州路元帥言,廣元實東西兩川要衝,支給浩繁,經理系官田畝,得九頃六十畝,遂以褒州刷到無主人口,偶配為十戶,立屯開種。十八年,發新得州編民七十七戶屯田,為戶共八十七。

敘州宣撫司民屯:世祖至元十一年,命西蜀四川經略使起立屯田。十五年,籤長寧軍、富順州等處編民四百七十五戶,立屯耕種。十九年,續簽一百六十戶。二十年,敘州籤民一千九百戶。二十五年,富順州復籤民六百八戶,增人舊屯。二十七年,取勘析出屯戶,得二百八十四。成宗元貞二年,復放罷站戶一千一十七戶,依舊屯田。總之為戶四千四百四十四。

紹慶路民屯:世祖至元十九年,於本路未當差民戶內,籤二十三戶,置立屯田。二十年,於彭水縣籍管萬州寄戶內,籤撥二十戶。二十一年,籤彭水縣未當差民戶三十二戶增入。二十六年,屯戶貧乏者多負逋,復籤彭水縣編民一十六戶補之。為戶九十一。

嘉定路民屯:世祖至元十九年,籤亡宋編民四戶,置立屯田。成宗元貞元年,撥成都義士軍八戶增入。為戶一十二。

順慶路民屯:世祖至元十二年,籤順慶民三千四百六十八戶,置立屯田。十九年,復於民戶內差撥一千三百三十六戶置民屯。二十年,復籤二百一十二戶增入。總之五千一十六戶。

潼州府民屯:世祖至元十一年,籤本府編民及義士軍二千二百二十四戶,立屯。十三年,復籤民一百四十二戶。二十一年,行省遣使於遂寧府擇監夫之老弱廢疾者,得四十六戶,籤充屯戶。總之二千四百一十二戶。

夔路總管府民屯:世祖至元十一年置,累籤本路編民至五千二十七戶,續於新附軍內籤老弱五十六戶增入。

重慶路民屯:世祖至元十一年置,累於江津、巴縣、瀘州、忠州等處,籤撥編民二千三百八十七戶,並召募,共三千五百六十六戶。

成都路民屯:世祖至元十三年,籤陰陽人四十戶,辦納屯糧。二十二年,續簽瀘州編民九十七戶,充屯田戶。三十一年,續簽千戶高德所管民一十四戶。

保寧萬戶府軍屯:世祖至元二十六年,保寧府言:“本管軍人,一戶或二丁三丁,父兄子弟應役,實為重並,若又遷於成都屯種,去家隔遠,逃匿必多。乞令本府在營士卒,及夔路守鎮軍人,止於保寧沿江屯種。”從之。籤軍一千二百名。二十七年,發屯軍一百二十九人,從萬戶也速迭兒西征,別籤漸丁軍人入屯,為戶一千三百二十九名,為田一百一十八頃二十七畝。

敘州等處萬戶府軍屯:成宗元貞二年,改立敘州軍屯,遷遂寧屯軍二百三十九人,於敘州宣化縣喁口上下荒地開耕,為田四十一頃八十三畝。

重慶五路守鎮萬戶府軍屯:仁宗延祐七年,發軍一千二百人,於重慶路三堆、中嶆、趙市等處屯耕,為田四百二十頃。

夔路萬戶府軍屯:世祖至元二十一年,從四川行省議,除沿邊重地,分軍鎮守,餘軍一萬人,命官於成都諸處擇膏腴地,立屯開耕,為戶三百五十一人,為田五十六頃七十畝,凡創立十四屯。

成都等路萬戶府軍屯:於本路崇慶州義興鄉楠木園置立,為戶二百九十九人,為田四十二頃七十畝。

河東陝西等路萬戶府軍屯:置立於灌州之青城、陶壩及崇慶州之大柵頭等處,為戶一千三百二十八名,為田二百八頃七畝。

廣安等處萬戶府軍屯:置立於成都路崇慶州之七寶壩,為戶一百五十名,為田二十六頃二十五畝。

保寧萬戶府軍屯:置立於崇慶州晉原縣之金馬,為戶五百六十四名,為田七十五頃九十五畝。

敘州萬戶府軍屯:置立於灌州之青城,為戶二百二十一名,為田三十八頃六十七畝。

五路萬戶府軍屯:置立於成都路崇慶州之大柵鎮孝鄉及灌州青城縣之懷仁鄉,為戶一千一百六十一名,為田二百三頃一十七畝。

興元金州等處萬戶府軍屯:置立於崇慶州晉原縣孝鄉,為戶三百四十四名,為田五十六頃。

隨路八都萬戶府軍屯:置立於灌州青城、溫江縣,為戶八百三十二名,為田一百六十二頃五十七畝。

舊附等軍萬戶府軍屯:置立於灌州青城縣、崇慶州等處,為戶一千二名,為田一百二十九頃五十畝。

炮手萬戶府軍屯:置立於灌州青城縣龍池鄉,為戶九十六名,為田一十六頃八十畝。

順慶軍屯:置立於晉原縣義興鄉、江源縣將軍橋,為戶五百六十五名,為田九十八頃八十七畝。

平陽軍屯:置立於灌州青城、崇慶州大柵頭,為戶三百九十八名,為田六十九頃六十五畝。

遂寧州軍屯:為戶二千名,為田三百五十頃。

嘉定萬戶府軍屯:世祖至元二十一年,摘蒙古、漢軍及嘉定新附軍三百六十人,於崇慶州、青城等處屯田。二十八年,還之元翼,止餘屯軍一十三名,為田二頃二十七畝。

順慶等處萬戶府軍屯:世祖至元二十六年,發軍於沿江下漢初等處屯種,為戶六百五十六名,為田一百一十四頃八十畝。

廣安等處萬戶府軍屯:世祖至元二十七年,撥廣安舊附漢軍一百一十八名,於新明等處立屯開耕,為田二十頃六十五畝。

雲南行省所轄軍民屯田一十二處威楚提舉司屯田:世祖至元十五年,於威楚提舉鹽使司拘刷漏籍人戶充民屯,本司就領其事,與中原之制不同,為戶三十三,為田一百六十五雙。

大理金齒等處宣尉司都元帥府軍民屯:世祖至元十二年,命於所轄州縣拘刷漏籍人戶,得二千六十有六戶,置立屯田。十四年,籤本府編民四百戶益之。十八年,續簽永昌府編民一千二百七十五戶增入。二十六年,立大理軍屯,於爨僰軍內撥二百戶。二十七年,復籤爨僰軍人二百八十一戶增入。二十八年,續增一百一十九戶。總之民屯三千七百四十一戶,軍屯六百戶,為田軍民己業二萬二千一百五雙。

鶴慶路軍民屯田:世祖至元十二年,籤鶴慶路編民一百戶立民屯。二十七年,籤爨僰軍一百五十二戶立軍屯,為田軍屯六百八雙,民屯四百雙,俱己業。

武定路總管府軍屯:世祖至元二十七年,以雲南戍軍糧餉不足,於和曲、祿勸二州爨僰軍內,籤一百八十七戶,立屯耕種,為田七百四十八雙。

威楚路軍民屯田:世祖至元十二年,立威楚民屯,拘刷本路漏籍人戶,得一千一百雙。二十七年,始立屯軍,於本路爨僰軍內籤三百九十九戶,內一十五戶官給荒田六十雙,餘戶自備己業田一千五百三十六雙。

中慶路軍民屯田:世祖至元十二年,置立中慶民屯,於所屬州縣內拘刷漏籍人戶,得四千一百九十七戶,官給田一萬七千二十二雙,自備己業田二千六百二雙。二十七年,始立軍屯,用爨僰軍人七百有九戶,官給田二百三十四雙,自備己業田二千六百一雙。

曲靖等處宣司兼管軍萬戶府軍民屯田:世祖至元十二年,立曲靖路民屯,拘刷所轄州郡諸漏籍人戶七百四十戶立屯。十八年,續簽民一千五百戶增入,其所耕之田,官給一千四百八十雙,自備己業田三千雙。十二年,立澂江民屯,所籤屯戶,與曲靖同,凡一千二百六十戶。二十六年,始立軍屯,於爨僰軍內籤一百六十九戶。二十七年,復籤二百二十六戶增入。十二年,立仁德府民屯,所籤屯戶,與澂江同,凡八十戶,官給田一百六十雙。二十六年,始立軍屯,籤爨僰軍四十四戶。二十七年,續簽五十六戶增入,所耕田畝四百雙,俱系軍人己業。

烏撒宣司軍民屯田:世祖至元二十七年,立烏撒路軍屯,以爨僰軍一百一十四戶屯田。又立東川路民屯,屯戶亦系爨僰軍人,八十六戶,皆自備己業。

臨安宣司兼管軍萬戶府軍民屯田:世祖至元十二年,立臨安民屯二處,皆於所屬州縣拘刷漏籍人戶開耕。宣司所管民屯三百戶,田六百雙。本路所管民屯二千戶,田三千四百雙。二十七年,續立爨僰軍屯,為戶二百八十八,為田一千一百五十二雙。

梁千戶翼軍屯:世祖至元三十年,梁王遣使詣雲南行省言,以漢軍一千人置立屯田。三十一年,發三百人備鎮戍巡邏,止存七百人,於烏蒙屯田,後遷於新興州,為田三千七百八十九雙。

羅羅斯宣司兼管軍萬戶府軍民屯田:世祖至元二十七年,立會通民屯,屯戶系爨僰土軍二戶。十六年,立建昌民屯,撥編民一百四戶。二十三年,發爨僰軍一百八十戶,立軍屯。是年,又立會川路民屯,發本路所轄州邑編民四十戶。十六年,立德昌路民屯,發編民二十一戶。二十年,始立軍屯,發爨僰軍人一百二十戶。

烏蒙等處屯田總管府軍屯:仁宗延祐三年,立烏蒙軍屯。先是雲南行省言:“烏蒙乃雲南咽喉之地,別無屯戍軍馬,其地廣闊,土脈膏腴,皆有古昔屯田之跡,乞發畏吾兒及新附漢軍屯田鎮遏。”至是從之。為戶軍五千人,為田一千二百五十頃。

湖廣等處行中書省所轄屯田三處海北海南道宣司都元帥府民屯:世祖至元三十年,召募民戶併發新附士卒,於海南、海北等處置立屯田。成宗元貞元年,以其地多瘴癘,縱屯田軍二千人還各翼,留二千人與召募民之屯種。大德三年,罷屯田萬戶府,屯軍悉令還役,止令民戶八千四百二十八戶屯田,瓊州路五千一十一戶,雷州路一千五百六十六戶,高州路九百四十八戶,化州路八百四十三戶,廉州路六十戶。為田瓊州路二百九十二頃九十八畝,雷州路一百六十五頃五十一畝,高州路四十五頃,化州路五十五頃二十四畝,廉州路四頃八十八畝。

廣西兩江道宣司都元帥撞兵屯田:成宗大德二年,黃聖許叛,逃之趾,遺棄水田五百四十五頃七畝。部民有呂瑛者,言募牧蘭等處及融慶溪徭、撞民丁,於上、忠州諸處開屯耕種。十年,平大任賊黃德寧等,以其地所遺田土,續置藤州屯田。為戶上屯一千二百八十二戶,忠州屯六百一十四戶,那扶屯一千九戶,雷留屯一百八十七戶,水口屯一千五百九十九戶。續增藤州屯,二百八頃一十九畝。

湖南道宣司衡州等處屯田:世祖至元二十五年,調德安屯田萬戶府軍士一千四百六十七名,分置衡州之清化、永州之烏符、武岡之白倉,置立屯田。二十七年,募衡陽縣無土產居民,得九戶,增入清化屯。為戶清化屯軍民五百九戶;烏符屯軍民五百戶,白倉屯同。為田清化屯一百二十頃一十九畝,烏符屯一百三頃五十畝,白倉屯八十六頃九十二畝。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