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孫登醫治病龍【原文】晉魏郡亢陽,農夫禱於龍,得雨,將祭謝之。孫登見曰:“此病龍,雨,安能蘇禾稼乎?如弗信,請嗅之。”水果腥穢。

龍時背生大疽,聞登言,變為一翁,求治,曰:“疾痊,當有報。”不數,果大雨。見大石中裂開一井,其水湛然①,龍蓋穿此井以報也。

【註釋】①湛(zhàn)然:清澈貌。

【譯文】晉朝時魏郡大旱,農民在龍中祈禱,求到了雨,將要去祭祀謝那條龍。孫登看見了說:“這是有病之龍降下的雨,哪能使莊稼復甦呢?如果你們不相信,請聞聞這雨水。”大家一聞,雨水果然非常腥氣骯髒。

這條龍當時背上生了大毒瘡,聽見孫登的話後,就變成一個老頭,求他為其治療,說:“如果我的病痊癒了,一定有報答。”沒過幾天,果然下了大雨。人們還看見大石頭中間裂開成一口井,井裡的水十分清澈。那條龍大概是打了這口井來作為對孫登的報答吧。

蘇易為虎接生【原文】蘇易者,廬陵婦人,善看產,夜忽為虎所取,行六七里,至大壙,厝①易置地,蹲而守,見有牝虎當產,不得解,匍匐死,輒仰視。易怪之,乃為探出之,有三子。生畢,牝虎負易還,再三送野於門內。

【註釋】①厝(cuò):安置。

【譯文】蘇易是廬陵郡的一個村婦,擅長為產婦接生孩子,一天夜晚,她忽然被老虎咬住,老虎拖著她走了六七里路後,來到了一個大墓中。老虎把蘇易丟在地上後,就蹲在一邊看守著。這時,蘇易看見一隻母虎正在產仔,但一直不能生下來,母虎趴在地上痛得死去活來,但它的眼睛卻總是向上看著。蘇易明白,這是母虎在向人求助,於是,蘇易走到母虎身邊為它助產,蘇易從母虎的肚腹裡一共掏出三隻虎仔。生完虎仔後,母虎就把蘇易馱著送回了家。後來,這隻母虎還幾次送野味到蘇易的家門口。

玄鶴報恩【原文】噲參,養母至孝,曾有玄雀,為弋人所,窮而歸參,參收養,療治其瘡,愈而放之。後雀夜到門外,參執燭視之,見雀雌雄雙至,各銜明珠,以報參焉。

【譯文】噲參是個孝子,對母親非常孝順。曾有一隻玄鶴,被鳥的人傷後不能飛行,就來向噲參求救。噲參把它收留下來,並心為它治療創傷,當玄鶴傷勢痊癒後就把它放走了。後來,在一個夜晚,玄鶴又飛回到噲參的家門外,噲參拿著燭火去看玄鶴,只見雌雄玄鶴雙雙站在門邊,口中各含銜著一個明珠,原來,玄鶴是用明珠來報答噲參的救命之恩來了。

黃衣少年【原文】漢時,弘農楊寶,年九歲時,至華陰山北,見一黃雀,為鴟梟所搏,墜於樹下,為螻蟻所困。寶見,愍之,取歸置巾箱中,食以黃花,百餘羽成,朝去,暮還。

一夕,三更,寶讀書未臥,有黃衣童子,向寶再拜曰:“我西王母使者,使蓬萊,不慎,為鴟梟所搏。君仁愛,見拯,實盛德。”乃以白環四枚與寶曰:“令君子孫潔白,位登三事,當如此環。”【譯文】楊寶是漢代弘農郡人,九歲時,楊寶在華陰山北邊,看見一隻黃雀被鴟梟擊傷後墜落在樹下,一群螞蟻將受傷的黃雀圍困起來。楊寶憐憫黃雀,就把它帶回家,放置在一個小木箱裡,每天用‮花菊‬來餵養它。過了一百多天,黃雀的傷養好了,羽也長全了,它每天早上飛出去,晚上又飛回來。

有一天晚上,夜過三更,楊寶還在讀書尚未睡覺。忽然,一個穿著黃衣服的少年來向楊寶再三拜禮,他對楊寶說:“我是西天王母娘娘的使者,奉命到蓬萊仙山出使,不小心被鴟梟擊傷。承蒙您憐愛救助,非常謝您的大恩大德。”說完,黃衣少年送給楊寶四枚白玉環,並說:“讓您的子孫像這白玉一樣品行高潔,位居三公。”隋侯珠【原文】隋縣溠水側,有斷蛇丘。隋侯出行,見大蛇被傷,中斷,疑其靈異,使人以藥封之,蛇乃能走,因號其處“斷蛇丘”歲餘,蛇銜明珠以報之。珠盈徑寸,純白,而夜有光,明如月之照,可以燭室。故謂之“隋侯珠”亦曰“靈蛇珠”又曰“明月珠”邱南有隋季梁大夫池。

【譯文】隋縣溠水河畔,有個地方名叫斷蛇丘。先前,隋國國君隋侯出宮巡遊,看見一條大蛇被砍傷斷成兩截。隋侯疑心這條蛇有神靈附體,就叫人用藥給它醫治,經過醫治後,蛇又能行走了。於是,人們就把這個地方叫做“斷蛇丘”一年之後,大蛇銜著一顆巨大的明珠來報答隋侯。這顆明珠的直徑有一寸多,通體純白,夜晚可以發光,發出的光像月亮一樣的明亮,可以照亮屋子。這顆明珠就叫“隋侯珠”也叫“靈蛇珠”或“明月珠”在斷蛇丘的南邊,還有隋國大夫季梁的一個水池。

孔愉放龜【原文】孔愉,字敬康,會稽山陰人,元帝時以討華軼功,封侯。

愉少時嘗經行餘不亭,見籠龜於路者,愉買之,放於餘不溪中。龜中左顧者數過。及後,以功封餘不亭侯,鑄印,而龜鈕左顧,三鑄,如初,印工以聞,愉乃悟其為龜之報,遂取佩焉。

累遷尚書左僕,贈車騎將軍。

【譯文】孔愉,字敬康,會稽郡山陰縣人。晉元帝時期,孔愉在討伐華軼的戰爭中立下戰功被封為侯。

孔愉年少時,有事路過餘不亭,看見有人把烏龜裝在籠子裡在路上叫賣,孔愉買下烏龜,然後將烏龜放生到餘不溪水中,烏龜游到溪水中心後,從左邊回頭向孔愉站著的岸邊看了好幾次。後來,孔愉因戰功顯赫被封為餘不亭侯,鑄官印時,龜形的印鈕總是出現從左邊回頭看的姿勢,經過三次改鑄,龜形印鈕還是保持著最初的樣子。鑄印的工匠將這事向孔愉作了彙報,此時,孔愉才明白,這是烏龜對他的報恩,於是,孔愉就將龜形印鈕帶在身上。

後來,孔愉的官職不斷升遷,一直升到尚書左僕。孔愉死後,被追封為車騎將軍。

古巢老傴【原文】古巢,一江水暴漲,尋復故道,港有巨魚,重萬斤,三乃死,合郡皆食之。一老姥獨不食。忽有老叟①曰:“此吾子也。不幸罹此禍,汝獨不食,吾厚報汝。若東門石龜目赤,城當陷。”姥往視。有稚子訝之,姥以實告。稚子欺之,以朱傅龜目;姥見,急出城。有青衣童子曰:“吾龍之子。”乃引姥登山,而城陷為湖。

【註釋】①老叟:老頭。

【譯文】有一天,古巢縣中長江水猛漲,上漲的江水漫過了河,隨後又退回到原來的河道。江水退去後,與長江相通的一條小河灣裡留下了一條大魚,這條大魚有一萬多斤重,在河灣裡掙扎了三天後才死去。後來,這條死去的大魚被全郡的人分來吃了,只有一個老婆婆沒有去分吃魚。忽然有一天,出現了一個老頭,這個老頭對老婆婆說:“那條大魚是我的兒子,在這次災禍中遭遇不幸。全郡只有你一個人沒有吃他,為此,我將要重重地報答你。你記住,縣城東門石龜的眼睛如果變紅了,縣城就會塌陷。”以後,老婆婆每天都到東門去觀察石龜,有一個小孩看見後到奇怪,老婆婆就給他講了實情。小孩子為了作老婆婆,就將石龜的眼睛塗抹成紅。老婆婆看見石龜眼睛紅了,就急忙跑出城去,這時,一個身穿青衣的童子對老婆婆說:“我是龍的兒子。”說完,青衣童子帶著老婆婆登上了高山,很快,縣城就塌陷下去變成了湖泊。

蟻王報恩【原文】吳富陽縣董昭之,嘗乘船過錢塘江,中央,見有一蟻,著一短蘆,走一頭,回覆向一頭,甚惶遽。昭之曰:“此畏死也。”取著船。船中人罵:“此是毒螫物,不可長,我當跆殺之。”昭意甚憐此蟻,因以繩系蘆,著船,船至岸,蟻得出。其夜夢一人,烏衣,從百許人來,謝雲:“僕是蟻中之王。不慎,墮江,慚君濟活。若有急難,當見告語。”歷十餘年,時所在劫盜,昭之被橫錄為劫主,繫獄餘杭。昭之忽思蟻王夢,緩急當告,今何處告之。結念之際,同被者問之。昭之具以實告。其人曰:“但取兩三蟻。著掌中,語之。”昭之如其言。夜,果夢烏衣人云:“可急投餘杭山中,天下既亂,赦令不久也。”於是便覺。蟻齧械已盡。因得出獄,過江,投餘杭山。旋遇赦,得免。

【譯文】董昭之是吳國地區富陽縣人,有一次,董昭之乘船過錢塘江,船行到江心,董昭之看見江中有一截短短的蘆葦,上面爬著一隻螞蟻,螞蟻從蘆葦的這端爬到那端,又從那端爬回來,不斷爬來爬去,樣子十分恐慌。董昭之說:“螞蟻害怕被淹死。”於是,董昭之就想把螞蟻救上船來,但船上有人罵道:“螞蟻有毒害,不能救它,你把它上來,我就要踩死它。”但董昭之憐憫這隻螞蟻,就用繩子將蘆葦系在船邊,船靠岸後,螞蟻也得以從江中爬上岸去。當天晚上,董昭之夢見一個穿著黑衣服的人,帶領一百多人前來致謝。黑衣人說:“我是蟻王,由於不小心墮入江中,謝你把我從江中救出。以後,你如果遇到什麼危難之事,可以告訴我。”十多年以後,董昭之所住的地區鬧盜賊,董昭之遭人誣陷被定為盜賊首領,關押在餘杭縣牢房中。此時,董昭之忽然想起蟻王在夢中所說的話,今後遇到什麼危難之事,可以告訴它,但現在到哪裡去找蟻王呢?見董昭之久久地愁思不語,關押在同一牢房的人就上前詢問,董昭之就把實情全都給他說了。這個人對董昭之說:“你只需找到兩三隻螞蟻,放在手掌上對它們說一說。”董昭之照他說的方法做了,果然,晚上董昭之又在夢中見到了黑衣人,黑衣人對他說:“你趕快逃到餘杭山裡去,現在,天下已經非常混亂,過不了多久,朝廷就會發布赦令。”董昭之醒後,螞蟻已將枷鎖咬斷,董昭之便從牢房逃了出去,渡過錢塘江一直逃進餘杭山中,不久,朝廷大赦天下,董昭之也得以免罪。

義犬墓【原文】孫權時李信純,襄陽紀南人也,家養一狗,字曰黑龍,愛之尤甚,行坐相隨,飲饌之間,皆分與食。

忽一,於城外飲酒,大醉。歸家不及,臥於草中。遇太守鄭瑕出獵,見田草深,遣人縱火爇之。信純臥處,恰當順風,犬見火來,乃以口拽純衣,純亦不動。臥處比有一溪,相去三五十步,犬即奔往入水,溼身走來臥處,週迴以身灑之,獲免主人大難。犬運水睏乏,致斃於側。

俄爾信純醒來,見犬已死,遍身溼,甚訝其事。睹火蹤跡,因爾慟哭。聞於太守。太守憫之曰:“犬之報恩,甚於人,人不知恩,豈如犬乎!”即命具棺槨衣衾葬之,今紀南有義犬墓,高十餘丈。

【譯文】三國東吳孫權當政時,襄陽紀南城中有個人叫李信純,他家養了一條狗,名叫“黑龍”李信純特別喜歡這條狗,走哪裡都把它帶在身邊,吃飯、喝酒都要分食給它。

有一天,李信純在城外喝酒喝得大醉,不能趕回家,就睡在郊外的草叢中。這天,剛好遇到太守鄭瑕出城打獵,鄭瑕見郊外的荒草太深了,就叫人放火焚燒荒草。李信純睡的地方正是順風方向,狗看見火燒過來了,就用嘴巴去扯李信純的衣服,但李信純動都不動一下。距李信純睡覺三五十步遠的地方,有一條小溪,見李信純不動,狗立即跑到小溪,跳進水裡將自己的身體打溼,然後又跑到李信純睡覺的地方,將自己身上的水灑在主人的周圍,使主人免遭於難。狗就這樣來回疲於奔命,最後累死在主人身邊。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