裡革論君之過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晉人殺厲公,邊人以告,成公在朝。公曰:“臣殺其君,誰之過也?”大夫莫對,裡革曰:“君之過也。夫君人者,其威大矣。失威而至於殺,其過多矣。且夫君也者,將牧民而正其者也,若君縱私回而棄民事,民旁有慝無由省之,益多矣。若以臨民,陷而不振,用善不肯專,則不能使,至於殄滅而莫之恤也,將安用之?桀奔南巢,紂踣於京,厲於彘,幽滅於戲,皆是術也。夫君也者,民之川澤也。行而從之,美惡皆君之由,民何能為焉。”譯文晉國人殺了晉厲公,魯國防守邊境的官員把這個消息報告給朝廷,魯成公正好在朝堂上。成公聽到後說:“臣子殺了他的國君,是誰的過錯?”大夫們沒有人回答。裡革回答說:“這是國君的過錯。統治民眾的人,他的威嚴是極大的。喪失威嚴以至於被殺,他的過錯一定太多了。而且做國君的,應該治理民眾並糾正民眾的惡。倘若國君放縱自己的私心念而放棄了治理民眾的事情,民眾中間發生的惡沒有人去了解,就會使惡越來越多。倘若用惡的辦法治理民眾,政事就會敗壞而不能挽救。施行仁政又不肯專一到底,就不能支配民眾。民眾到了滅亡的地步也不去體恤,這樣還要國君做什麼?夏桀出逃到南巢,商紂王死在朝歌,周厲王被放到彘地,周幽王在戲山身亡,都是由於過錯太多失掉威嚴的緣故。國君就好比養育民眾的川澤。君行而民從,好壞都由國君決定,民眾怎麼能無故弒君呢?”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