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五章尊儒尚孔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在2004年,首爾改造計劃開始的時候,清潭私立學校也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造重建,整個校區進行了全面擴建和重新規劃。

清潭學校校區的南北向以致知館、至善樓、誠意館為中軸線,孝悌樓、爾雅樓、明德樓三大教學樓又分為三個區域,食堂和學生公寓在一起,南苑和北苑穿其中。

整個校區有非常全面和自動化程度非常高的供水和供電系統,在特定的地dian有免費熱水和冷水供應,當然,飲用水和自來水是分開的,飲用水系統和水源由濟州島冰泉免費贊助,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如果是在我們這個時代,想來全校都已經覆蓋了wifi。

所有大型建築物前都樹立著一個兩米多高的白花崗岩石碑,雲紋圍邊,上面寫著本棟教學樓的名字,並會解釋來由,就用孝悌樓來做例子。

石碑上dǐng上橫向刻著小學部的字樣,下面豎向刻著大號的“孝悌樓”漢字,每個字上面還有漢語拼音,左邊是小一號的韓文,用羅馬音標註,剩下的版面就是來歷——“孝,指對父母還報的愛;悌,指兄弟姊妹的友愛。”這個名字來自於論語中的一句“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這句話翻譯出來就是孔子説:“弟子們在父母跟前,就孝順父母;出門在外,要順從師長,言行要謹慎,要誠實可信,寡言少語,要廣泛地去愛眾人,親近那些有仁德的人。這樣躬行實踐之後,還有餘力的話,就再去學習文獻知識。”孔子非常重視孝悌,認為孝悌是做人、做學問的本。這表明,孔子的教育是以道德教育為中心,重在培養學生的德行修養,而對於書本知識的學習,則擺在第二位。

這就是清潭私立中學的辦學理念。

也充分表達了清潭私立學校對儒家文化的尊崇。

一直以來清潭人便有“尊儒尚孔”的光榮傳統。

不僅如此,清潭私立學校的入口還有修建了一個遠近聞名的“孔祠”孔祠是典型的中式建築,重翼的八角亭,有上下大小十六道飛簷,青磚黑瓦莊嚴肅穆,造型質樸、厚重,出簷平短,細部簡單,其下由裡外十六圓柱,亭子的左右和後方用竹簾掩住,只留下正面,其中是慈眉善目、笑容可掬的孔子端坐在案頭講學的雕塑,身後是一扇屏風,石質古樸的案頭上放著三卷舊得很好地竹簡,分別是竹刻的論語、秋、詩三個經典,雖然在孔子在世的時候還沒有論語——這只是一個象徵意義而已。

這個塑像還是安宇昔親自設計的,他的設計理念就是,不能老讓孔子他老人家站著吧…坐著顯然更舒服一dian。

孔祠的左右門楹上書“克己復禮”、“當仁不讓”頭上懸掛雲紋鑲邊的青藍匾額是厚重的四個大字——“萬世師表”孔祠之後是一個鐘亭,每天早上九dian響起,響九下,一般是由老校長親自敲響,這是他知道學校有這個設施之後,主動申請的。

孔祠邊dian綴著蒼翠滴的剛竹,祠堂前種著兩顆大樹,一棵松樹,一棵柏樹,是取論語中“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的意思,青石鋪地的中間是一個大大的青銅鼎,中間著三拇指細的祭祀專用的香。

青煙嫋嫋,將所有敬意傳達到天上。

在校門口設這麼一個孔祠,就是為了便於拜祭孔子。

每天,從進校門開始,氣氛就開始變得莊嚴肅穆,從孔祠前經過的師生們也會下意識放輕腳步,降低音量或者閉上嘴巴,不敢嬉笑打鬧。

甚至在每天上學的時候,每個經過孔祠的學生都會自覺上前鞠躬,表達對孔聖的尊敬。

不光是學生,就連老師都不例外,就這樣,從老師到學生,尊師重道的理念就這樣潛移默化,深入人心。

在此之前,小水晶帶著安宇昔進入學校的第一件事,就是帶到孔子像前深深鞠躬,小臉上滿是虔誠——這已經成了清潭人的常習慣。

在他們心中鞠躬敬禮是正常,不鞠躬才是不正常。

在這裡,在今天,人們的心受到了極大的震動。

很多家長都在之前被自己家孩子叮囑要這麼做,只是還沒有多少概念,畢竟,在社會這個勢利的大染缸洗練了這麼久,很多人都失去了最初的信仰和最基本的敬畏,早就不再相信這些虛無飄渺的東西,在這之前還覺得不以為然,或者會覺得難為情、丟臉什麼的,但是到了這裡之後,都深深地受到了一種力量!

這是一種文化傳承,神的信仰!

清潭私立學校每年都會舉行祭孔儀式。

祭孔,就是紀念孔子誕辰的祭祀儀式。

在那一天,清潭學校的所有師生全著漢服,注意——不是韓服,而是漢服,在老校長的主持下進行大約一個半小時的祭祀儀式。

祭孔大典很隆重,主要包括樂、歌、舞、禮四種形式,樂、歌、舞都是緊緊圍繞禮儀而進行的,所有禮儀要求“必豐、必潔、必誠、必敬”大典用音樂、舞蹈等集中表現了儒家思想文化,形象地闡釋了孔子學説中“禮”的涵義,表達了“仁者愛人”、“以禮立人”的思想,具有較強的思想親和力、神凝聚力和藝術染力,對於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祭孔的最重要議程是三獻禮,主祭人要先整衣冠、洗手後才能到孔子香案前上香鞠躬,鞠躬作揖時男的要左手在前右手在後,女的要右手在前左手在後。所謂三獻,分初獻、亞獻和終獻。

初獻爵,是黃的絲綢,爵指仿古的酒杯,由正獻官將爵供奉到香案後,主祭人宣讀並供奉祭文,而後全體參祭人員對孔子像五鞠躬,齊誦孔子某一篇著作。亞獻和終獻都是獻香獻酒,分別由亞獻官和終獻官將香和酒供奉在香案上,程序和初獻相當。

此外,由於在祭孔時,又有孔子弟子及其他儒者配享,所以祭孔時,也同時祭祀這些配享者。祭祀孔子的禮儀稱正獻禮,祭祀配享者的禮儀稱分獻禮。

在2004年的第一次祭典,就有總統盧武鉉和議員韓熙鳴等政府高級官員、各界人士應邀前來觀禮,還有近五千聞訊而來的觀眾。

近三千參與祭典的師生人都穿著一的漢服,站得整整齊齊,非常壯觀,特別是三千多人同時背誦孔子文章的時候,那種震撼…那是一場規模盛大、隆重的儀式,這一次祭孔儀式由kbs電視臺直播之後,便聞名了整個韓國,甚至在中國大陸和本、臺灣的文化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這是自韓國江陵端午祭開始“申遺”的消息爆出之後,又一件轟動的大事。

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