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遠景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你這小混蛋居然想套老子的口風,哼哼,什麼時候學的這麼狡猾了?是不是沈一陽這傢伙教你的?”沈從雲哼哼兩聲道,臉上一副別想騙我的表情。

軍隊自成體系,決不幹政,這是沈從雲建軍之初的鐵律。楊志和沈一陽繞著彎子打聽沈從雲最後的決斷,也不能算干政,只能算耍點小聰明。

“嘿嘿,現如今全軍上下,誰不關心這個?眼看著出兵印尼的活都讓海軍幹完了,放眼世界也只有歐洲那邊將來能有點活幹,這不大家都惦記著麼。您老總不能老把我們矇在鼓裡吧?”沈一陽仗著曾經在沈從雲的侍從室幹過,瞭解沈從雲對待手下一貫寬厚秉,壯膽笑著說。

想到目前歐洲的局勢,以及一年以後註定要爆發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沈從雲的腦子裡又開始猶豫起來。風險和利益是並存的,如果只是個人舉動,賭一把也就賭一把了,可是這關乎一個民族的未來的,沈從雲不能不一再的謹慎。

“既然你們問了,我倒先問問你們,換成你們坐在我這個位置上,你們會作出怎樣的決斷?”沈從雲來個反攻倒算,反問兩人。

這麼大一個問題擺在面前,楊志反倒不敢亂說了,猶豫了一下扭頭看看沈一陽這個比較陰險的傢伙,今天就是這傢伙攛掇著楊志扯出這個話題的。

沈從雲這時候顯出一份從容來,抿了抿嘴巴思索一番笑道:“這些年來。校長一直在全權灌輸一個概念,自大航海時代以來,歐洲對世界的瓜分,已經基本定型。隨著歐洲列強經濟、軍事力量發生地變化,德國作為後起之秀中的強國,註定要挑戰傳統強國的地位,要求重新瓜分勢力範圍。從目前歐洲對峙的緊張局勢來看。正如校長所言一場大戰在所難免。校長還說過,世界大戰比的不是單純的軍事力量,而是綜合實力。從這個出發點來看,歐戰只能是一場曠持久的戰爭。作為一名軍人,學生時刻銘記校長訓示,加緊練兵,時刻準備打一場世界大戰。從個人情角度上出發,屬下相對傾向於加入同盟國地陣營。從理上來看。英國擁有當今世界第一強大的海軍。我軍想加入同盟國作戰,就只能從遠東出兵,打敗俄國後一路往西殺過去,這條路實在是太長了。如果我們加入的是協約國一方,這事情就簡單了。英國強大的海軍完全可以封鎖住德國海軍,我軍可以從容的登陸法國,投入戰場。海運的便捷可以大大的緩解後勤壓力。總之決斷權在校長您的手上,您指向哪裡。我們就打向哪裡。”沈從雲聽到最後地表決心時,不由地微微笑了笑,如今的沈一陽,已經不是當年那個年輕氣盛口無遮攔的小夥子了。

中指在桌子上一下一下的敲著。沈從雲一番沉思後笑道:“前些子,唐副總統就目前歐洲的局勢,召開了一次談論會。接著議會針對歐洲局勢,也展開了一次辯論會議。政界的主要論調是,歐洲距離遙遠。我國政府參與到列強的糾紛中。明顯是不明智的舉動。年初以來,我國政府利用歐洲列強之間地矛盾。趁機收回了包括英國人掌握了幾十年的海關在內的許多利益,廢除了眾多不平等條約的束縛。從這個意義上來看,我國政府應該一直保持中立,這樣才能進退自如遊刃有餘。”

“哼!目光短淺地政客論調。”楊志不滿的哼道,接著沉聲道:“年初與英法談判的時候,議會不是有人持反對論調麼?說什麼以一國之力,對抗英法實為不智也。當年中俄戰爭之初,政府和議會不是大多數人持反對的態度麼?事實上怎麼樣?照我看這些人就是想舒服的呆在自己地位置上,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典型地舊官僚的暮氣沉沉地做派。這麼多年來,我國的國際地位,哪一次不是軍人用鐵血手段打出來的?”楊志說的一點都沒錯,二十年來儘管沈從雲致力於國家的發展,但是中國剛剛從舊的封建帝國中走出來,傳統勢力龐大,中國的官場上舊官僚的烙印還很深。

“好了,別說這些了。”沈從雲咳嗽了一聲,打斷了楊志的話。

兩人閉上嘴巴,直了板,按照習慣沈從雲肯定是有任務要代了。

“你們兩個,連夜出發去一趟瀋陽重型拖拉機場,接手一批新裝備,回到部隊以後好好的演練一下新裝備如何投入到實戰中去。”

“校長,能問一下是什麼新裝備麼?”沈一陽心中猛的一喜,預到可能有好處落到頭上了。

“坦克!五十輛坦克。記住,你們的人物是配合相關的技術人員,通過實戰演練來提升坦克的作戰能力。”沈從雲鄭重的回答道,沈一陽心中微微一怔道:“水櫃?”

“英語不錯嘛!這次對新裝備的實戰檢測,由衛戍第一師和獨立騎兵一師聯合進行。獨立騎兵一師一年前就裝備了一些履帶式裝甲車,坦克也是採用的履帶驅動的方式,獨立騎兵一師有這方面的經驗。去吧,好好幹。”沈從雲說罷,楊志和沈一陽站起敬禮道:“是!”送走兩位軍中的年輕俊彥,沈從雲慢慢的站起,走到窗前看著外面的新上海城。歷史上的舊上海,總能讓人聯想到租界、洋人、大亨這些字眼,如今隨著年初的《聯合公報》的出臺,中國政府收回了租借,歷史又一次給塗改的面目全非。

中國的崛起,改變的不僅僅是一箇中國,整個世界格局也發生了重大地變化。就軍事上而言。這些年中國軍隊從單方面學習德國,到現在相互學習。德國人以其務實的心態,在中德軍隊的過程中,引進了中國軍隊全新的戰術思想以及作戰方式。從這一點上來說,德軍的戰鬥力已經不是歷史上一戰的那隻德軍了,陸軍在裝備和戰術思想上,已經大大的領先於相對保守地英法俄三國。海軍方面。德軍如同歷史上那樣,對潛艇戰的研究一直非常重視,與中國方面聯合研製的新式潛艇已經大量的裝備德國海軍。一旦開戰,英法的海上運輸線,一開始就會受到德國潛艇瘋狂的攻擊,而不是像歷史上那樣逐步升級。

中德之間的軍事,在提高中國軍隊的戰鬥力地同時,德軍也同樣獲得了長足地進步。沈從雲甚至還想過。是不是在戰爭的初期提醒一下德國人,別犯歷史上那樣的錯誤,給了法國人一個息的機會。這個想法很快被沈從雲給否定了,因為不符合中國的利益。歐洲列強不打個兩敗俱傷,中國如何在世界舞臺上領一時風騒?

還有一個有趣的問題,沈從雲在穿越之前的《新全球史》上,曾看見過一個有趣的說法。1917年,俄國在一戰中經濟崩潰。導致了俄國革命地爆發,最終羅曼諾夫王朝覆滅,這一時期俄國曾一度並存兩個政府。一個是沙皇下野後的臨時政府,一個則是蘇維埃政府。新的臨時政府。試圖延續與協約國之間的盟約,將一戰進行到底。就在這個微妙地歷史時刻,德國最高指揮部用一輛密封的火車,將列寧和其他革命者送回了俄國,目的是希望這些進的反戰分子給臨時政府搗亂。最終使得俄國退出一戰。

從事後的結果來看。這一招果然奏效,在列寧地領導下。布爾什維克黨佔領了東宮,俄國無產階級革命成功。最終衍生出一個龐大地蘇聯。

從這件事情上,沈從雲想到的是,能不能在其中扮演一點催化劑地作用,加入能讓俄國的革命提前個一年半載的,然後從中漁利,這似乎也是一個不錯的想法。想到這裡,沈從雲的嘴角不由掛起了微笑,因為這個時候,遠在的瑞士的某位姓趙的老特務,現在不知道找到要找的目標沒有。

如果一切順利的話,沈從雲希望能在1917年的天,一次解決問題,被拖到1918年。這樣的話,德國人從列寧手上得到的利益,就會轉嫁到中國的身上,遠東很自然的就會落到口袋中。同時,中國軍隊也可以友好的從俄國接道,不管是打德國,還是幫德國,一切都會顯得那麼的美妙。

沈從雲不是德國皇帝,在這個俄國革命的問題上,要不就不手,要不就狠狠的一槓子,德國那樣放羊式的手力度,很大程度是受當時國力衰退的影響。而沈從雲則完全沒有這樣的顧慮,戰爭的初期先發一筆橫財,然後等沙皇俄國打的傾家蕩產的時候,偉大的列寧同志要錢給錢,要槍給槍,要軍隊咱幫著訓練。

一切都是那麼的美妙,關鍵點是趙星龍這個傢伙,能找到放在瑞士,現在有點孤苦伶仃的列寧同志麼?找到之後,能說服他接受中國的條件麼?

這兩點關鍵還是第一點,從歷史上列寧同志大手筆的讓出了俄國三分之一的土地和四分之一的人口給德國,第二點就不會是什麼大問題。最重要的一點是,沈從雲總是要從俄國借道往西去的,順便動員個一百來萬軍隊,幫助列寧同志打擊一下敵對勢力,更是順手牽羊獅子大開口的好機會。

沈從雲有點陶醉在心目中描繪的美好遠景中了,假如只有一戰而沒有二戰,那還有小鬍子什麼事情?這個世界怎麼著也輪不到失去了大量土地和人口的蘇聯指手畫腳的吧?

還有一點,如果不是太貪心,這個計劃實現後,從俄國手裡敲回來的好處,也很能讓人滿足了。總的來說,這叫手握現金不慌張,悠哉悠哉的做一個騎牆派,時機到了再伸手,把好處最大化。

想到這些,沈從雲突然有點不好意思了。穿越這個金手指,是不是開的過分大了一點呢?不管了,這些事情還都是幾年後地事情,暫時還是把心思放在印尼問題上好了。

“荷蘭海軍,荷蘭有海軍麼?這次就看海軍陸戰隊的了。”沈從雲自言自語的笑了笑,慢慢的踱回沙發上,好好的伸了一個懶後。身子深深的陷入到柔軟的沙發中,舒服地一聲哼哼。

這次南巡,並不僅僅的是歡送聯合艦隊出征那麼簡單。距離一戰不過一年了,距離中國動手的最佳時機,也不過三年。沈從雲在未來的五年內,也許只有這一次南巡的機會了。昔的兩江,如今的蘇皖贛,不僅僅是沈從雲最在乎的發家所在地。還是中國重要地產糧基地、輕工業基地以及軍事工業地發源地。

聯合艦隊還在海上。沈從雲匆忙的行程還在延續。次一早來到上海造船廠,這裡是中國完全靠引進德國和美國的技術,興建的第一家大規模的造船廠。中國目前三分之二的民用船舶,都是從這裡製造出來的。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