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洛陽逞威二十四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中國古代,城市裡面最基本的行政單位是“裡”般呈方形或者長方形,裡的建設佈置一般都由政府組織,在修建都城的時候,政府官員都要對整個城市有個基本的規劃,在哪裡修建市場啊,在哪裡修建居民居住的裡啊。
這些官員可不管下面這些居民生活的方便不方便,只管城市的市容是否整齊,外觀是否好看,小攤?哪是不可能有的,沿街的商鋪?哪是到宋朝以後才出現的。
從秋就開始興建起來並且興盛於漢唐時期的裡坊制度絕對是中國建築史和規劃史上的一個奇蹟。在裡坊制度的控制之下,那些賤民們,被政府用高牆圈
在一個個或者方形,或者呈長方形,周圍建有圍牆,只留有兩到四個出入口的裡坊之中(類似現在的住宅小區)。
這些裡坊四周的圍牆周長一般有1200,300步(合現在的450上下),每個裡坊裡面居住有500到1000居民,不過那個時候的戶要比現在的戶要大,每戶平均人口為6。7口,也就是說每個居住4000到7000人。相當於現在一個規模相當不小的住宅小區了。
每個裡坊都有正副兩個里正(也做裡吏)率領8門士管理,裡坊內部所有的平民房舍都不允許向外開門,所有裡坊的居民出入必須經過里門。里門早開晚關,確保安全。但是居住在這些裡坊的貴族卻不受此限制,他們依然擁有“高門臨街”地特權。出入不由里門。
為了整齊劃一。洛陽城內地裡坊之內是不允許做買賣的,所有的買賣必須在城西地大市(又名金市,在內城)。以及城南洛水附近的四通市(又名南市,永橋市),城東的馬市(又稱小市)進行,城市的“市”字由此而來,市就是市場的意思啊。這種城市規劃到唐朝以後發展成為東市、西市(當然這就是現在北京城西單、東單的由來)。
後來在宋朝以後,由於商品經濟地發展。這才逐漸扒開了裡牆,居民開始把商鋪開在了大街上,中國的市民階層才開始出現。在漢朝,兩晉南北朝,以及隋唐兩朝,街面上是本不可能看到異常繁華的市場的。
上面說的還是城市裡面的裡,城市的外面還居住著許多的人口,政府為了便於管理。也讓這些人聚集起來,安排到建在城外地那些裡坊裡面居住。前文咱們說道的城南四里就是代表,由於在城外,這些裡坊受到的限制就比較少。建築的規模就比較大一些,譬如南市四夷裡中地歸義裡就有3000多戶人家(兩萬多口人)有人多的。也就有人少地,主要由達官貴族居住的裡坊,人數就大大少於別的裡坊的人口,這類裡坊一般也被稱作貴裡,在城外這些貴裡更了不得,為了修建堡,圈佔莊園,這些貴裡已經本不受那個所謂的周長1200步的限制。壽邱裡就是這樣的一個地方。
由於受中國傳統上尊長在西的觀念影響,在洛陽城西,東起洛陽城牆,西到張方溝(連接谷水和洛河的小運河,距離洛陽城10裡地),北至邙山,南至洛河,這片廣袤的區域大部分都被大晉的王公貴族霸佔,在這裡修建裡牆劃分裡坊當然已經不可能,當時的人們乾脆把這片區域整個稱作壽邱裡(也做王子裡)。
由於這裡到處都是王公貴族圈佔的莊園,興建的堡,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居住的人口並不是很少,除了居住在這裡的貴族以外,這裡最主要的長住戶是為這些貴族提供服務的大量的奴婢部曲以及蔭親蔭戶,王公貴族就是依靠著他們才在西晉末年屢次的洛陽動亂過程中,保住了自己的命、家庭,沒有受到太大的損失。
除了這些貴族的家奴以及蔭親蔭戶,這裡還居住著另外一種人,那就是為這些莊園提供外圍服務的人群。
他們這些人就是為了這些豪華莊園提供常的柴草供應,燒製這些莊園平常使用的瓷器,屠宰這些莊園需要的
類,釀製這些莊園
常消耗的酒水,以及為這些莊園的娛樂提供的“伎”不過這裡說的“伎”不是指
女的
,雖然伎和
通用,但是這裡指的伎是指的是專門以賣藝為生的人家,這個“伎”裡面有男也有女,這些伎平常以製作樂器,調音
律,歌舞雜耍為業,當然也要作些皮
生意的副業,女的後來被稱作
女,男的北稱做-----,一中國的這種娛樂行業起始於
秋,發展與漢朝,興盛於宋,在漢朝大部分的
女主要還是以營
和家
的形式存在的,由個人開辦的完全靠營業賺取收入的私
就是從西晉開始出現,但是由於娛樂行業利潤巨大,這些私
到唐朝時期又完全被制度化的官
所取締。
而營業質的娼
到宋朝再次開始發展,由私人開設的
院到明朝完全取代了官
。
院發展到民國時期達到巔峰。尤其是興盛於清朝末年,民國初年的八大胡同,幾乎成了
院的代名詞,甚至有些描寫清初的書中也出現了八大胡同這個名詞。
這些從事著百工賤業的人們,就生活在這些豪華莊園的夾縫之中,一些莊園背後的汙泥爛塘之地就是他們生存的空間。
王忠帶領近衛軍小隊來的就是一個這種地方,王忠並沒有多想,洛陽城附近他也不悉,他只是想給大家找一個能吃飯的地方,這個賤民聚集區他雖然沒有來過,但是聽王家的部曲說的多了,他也自然知道大概位置。
但是他們一群人一走近這個自發形成的聚集區,馬上引起了百工戶們的注意,空地上幹活的人們停止了手中的活計,聚集區內一座座低矮的窩棚裡面也探出了一個個的腦袋,他們瞪著木呆呆的大眼睛望著從遠處慢慢前來的近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