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節:老劉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因為今年季氣溫異常的低,麥苗返青也比較晚,都五月(農曆)中旬了麥收還沒有開始,雖然張金亮他們儘量繞著塢堡和城市走,不過沿途還是要路過不少的農田。
張金亮看到今年的麥子不但成晚,而且由於前段時間的乾旱,長勢也不是很好,麥穗不但小,癟籽的還非常多。
這樣的狀況,一畝地搞不好連200斤(44公斤/500平方米,大約2斛半)收成也難以達到。有些地勢比較高的地方,莊稼長的更是稀稀拉拉的,也不知道是否能把種地時候的種子收回來。
而天種下的大豆,穀子,高粱等到現在為止,也沒有長多高,發芽率更是堪憂,估計這些都是當地的農民依照往年經驗,按時種下的種子,但是今年少有的低溫乾旱,影響了這些作物的生長。
“今年比去年還要難過,也不知道今年的餓死多少人”張金亮心裡想“也不知道山寨裡面的糧食長的怎麼樣了”一路倒也無話,因為他要繼續對童子軍進行培訓,考察礦藏,並繪製沿途的地圖,他們依然走的很慢,幾十個學生也學的非常認真,這樣的野外作業要比在山寨單獨枯燥的學習效果要好的多,孩子們學習的勁頭也足。
到了青州附近,城市、塢堡逐漸密集起來,他們也逐漸見到了城市、塢堡附近聚集的大規模民集團。
有的民集團看到他們這種小規模的隊伍,甚至都想過來把他們
掉,幸虧張金亮他們跑的快,要不然,那上千人規模的
民集團,實在不是他們能惹的起的。
由於他們走的比較慢,等到他們回到山寨的時候已經是7月下旬了,他們這次回來走的可是大路,直接從山寨的正門進入。
還沒有進山寨那道簡易的木門,就看見寨門後面那座用大理石和石灰岩砌築的石頭堡壘,那堡壘經過半年多的建設已經有三丈多高了,它正卡在山道當中,嚴嚴實實的把進山寨唯一的大路給擋住了。那堡壘四周仍舊圍著大量的腳手架,幾十個工人還在上面忙碌著,完善堡壘的各項設施,並把堡壘的高度繼續向上增加。
張金亮和他的童子軍這次出門,離開山寨已經4個月了,看到悉的地方,
悉的人群,童子軍所有人都歡呼起來。
腳手架上和寨門上面的人們向下面的孩子們打著招呼,問候著,崔度還沒有進寨門就開始對著腳手架上的一箇中年人高聲喊著,並拼命的揮動著手臂,那人也看見崔度,邊回應著,邊找路從腳手架上下來。
不過在修築堡壘的工人裡面也出現了大量的生面孔。寨門附近也有不少扛著乾草的民在那裡排隊,等候和山寨
換食物。
也就是張金亮剛進寨門,木匠老劉和崔度的父親先後從堡壘裡面跑了出來。
“你可回來了,快把我們幾個都急死了,還以為你把我們給忘了呢。”老劉過來就拉住了張金亮的手:“你可不知道二哥三哥一個勁的往這兒跑,看你回來了沒有”老劉的熱情讓張金亮都有點吃不消,那邊崔度的父親也把自己的孩子擁在懷中,拉著就去找他母親了,黑長明馬長星和陳海等的家人還在山寨裡面,他們還等著回家呢,受眾人的委託,黑長明一直在股後面跟著張金亮,就等者張金亮發話,他們就走。
“小傢伙別急,現在天都快黑了,路又不好走,你想回去我還不放心呢。去讓廚房準備點吃的,在這住一夜,明天再回去。”老劉看出來了黑長明的意思,就替張金亮發了話,黑長明在老傢伙面前,只有乖乖聽話的份,耷拉著腦袋走了。
老劉拉著張金亮來到自己住的窩棚,說道:“你是不知道啊,你走的這幾個月,可是沒有少出事情,村裡面為了採煤的事,都打了好幾架了。你二叔和三叔,整天跑前跑後的,光顧著調解這些鳥事了!”
“哦?”張金亮也是吃了一驚“那煤那價錢那麼低,還有人打架?”他接過老劉遞過來的開水,喝了一口說到。頭開始那煤價定的比較低,他那個時候還給王二說過,怕沒有人幹,哪裡想到現在竟然為了那麼低的價錢,竟然能打起來。
“哎,這不是你二叔把煤礦到廠裡面的路修好了麼,以前只能用牲口馱,人背,現在用車拉,一車就能拉五千多斤(1000多公斤),一天都能跑兩趟,誰還不擠扁腦袋搶著幹,七八家都是僱了十多個人,玩了命的挖煤,可是咱們工廠哪能要得了那麼多煤,結果就因為收這家的不收那家的,這些人差點把工廠的門都給砸了,然後就是他們之間又開始打,哎,”老劉是長長的嘆了口氣,這是什麼事啊。以前大家相處可是好的,沒想到為了多掙點糧食鬧生分了。
張金亮並沒有把這種事情放在心上,在以前那個社會,這種事情太常見了,煤礦是最骯髒的地方,不是說採煤的工人骯髒,而是煤礦上那些事情太骯髒。
為了搶煤礦的開採權,各個利益集團之間別說打架了,就連更惡劣的多的事情都能幹出來,那裡面可是什麼事情都會發生,好多人可能因此而憑空蒸發掉。也有好多人因此而進監獄。就這樣仍舊止不住那些人之間的爭奪。畢竟挖煤這個行業,不需要太多的知識,也不需要太大的投資,只要有人,就能拿著那黑乎乎的石頭換來大筆的鈔票,而在這裡則能換來維持生命所需要的食物。
剛才老劉說的這件事情,說到底不過就是利益分配的問題。既然大家麵皮已經撕開,自己不去上一槓子也太說不過去了,誰讓自己還有那麼多學生要養活呢?
“還有什麼事情?”他笑著問老劉。
“別的到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不過你以前說的關於收水費的事情,這次麥收沒有幾家,老趙家急的都要跳牆了,為了修水渠,他可是欠了工廠一
股債務,修水壩的老陳也說,沒有人
水費,他也不幹了。”老劉說著也是連聲嘆氣,去年修水壩的時候,可是沒有這麼多事情,可是今年小麥豐收,事情可是都出來了。
張金亮不吭聲了,年前開會的時候,這件事情可是都是說好的,自己可是沒有想過竟然會出現這個結果。
“鐵工廠的貸款收上來了沒有?”張金亮指的是年初的時候,給鄉親發放的農具。”
“有的還了,有的還沒有還,”老劉還是一臉的不高興“要不是這些天,你那火鐮賣的特別好,咱們這寨門也別想繼續建下去。”這次最令鐵工廠幾個股東意外的是,現在銷路最好的不是什麼刀具,而是張金亮為外出野營準備的火鐮,從開始的每月百十個,到現在,每月近千個,雖然每個只是換5鬥(合現在11升上下,大約7斤多)小麥,可是這東西,銷量太大了,做工還特別的簡單。三個村子的一千多個婦女現在回家只有一個事情,到處找老艾草,艾絨。這種活和身高可是沒有多少關係,小個子的山民婦女做這種活都沒有一點的問題。
張金亮不吭聲了,有些事情,當初想的是非常簡單的,但是一到實際作的時候,就困難的多了。
“不過今年糧食的收成就是好啊,”雖然說不順心的事多,不過一提到糧食,老劉臉上也忍不住浮現出來那種特有的興奮。
山下別的地方飽受旱災之苦,今年的小麥收成極差,而山寨因為有水壩的原因,全村的耕地基本上變成了水澆地,就連剛剛開墾的土地收成也遠遠超過山下面那些旱地,老劉去年種的7畝多地,今年一下子收了40多斛小麥(600多公斤),今年種的20多畝大豆和穀子現在也長勢喜人,他們家還在山口附近又種了30多畝的大麻,雖然澆不到水,不過大麻本身就耐乾旱,這些又都是白揀的,他怎麼能不高興。
張金亮本來就擔心糧食的收成,聽到老劉這麼說,就知道今年山寨的糧食基本上不用發愁了。今天好好再這裡休息一下,整理一下思路。明天回村裡好好和村裡面的人協商一下關於水費,以及鐵工廠的貸款問題,這些問題如果解決不好,可是要對山寨以後的發展影響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