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節:水輪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在鋼珠進行研磨的同時,張金亮的鋼製水輪就已經開始製作了,當然製作水輪以前,的先製作動力輸出軸,和支撐用的架子,包括軸套,軸瓦,總長度超過2米的鑄鋼軸張金亮可沒有敢大意,他生怕軸不直,引起事故,在澆注軸的時候就留出了富裕,反正以後還的用,他一共澆注了20水輪機主軸,用的中高炭坩堝鋼,他還無法燒製出來中低炭鋼的鋼水。

這些圓鋼的直徑達到了80,作成圓軸以後,並不能直接做水輪機的主軸,畢竟這和軋輥等東西不同,需要承受相當大的長期的載荷。

先要進行密閉的退火處理,用來提高其韌,並且還可以保證以後很少變形,然後還的用水力鍛錘把加熱過後的鋼坯,進行鍛打,使其組織更加緻密,為了鍛這圓鋼,他還專門做了個架子,把圓鋼放在上面,轉動,要不然,那麼重的東西誰也拿不動,就這樣把圓鋼從加熱爐裡面取出來的時候,都是好幾個人抬出來的。

不要以為這不可能,20世紀初英國鑄造輪船主軸的時候,也還是這麼鍛打出來的。

經過初步鍛打,圓鋼表面已經相當緻密,但是也留下了許多鍛紋,直徑已經縮小到了60上下,長度卻增加了。並且還有點輕微變形,既然變形就的校直,這裡沒有什麼好辦法可用,只能是砸或者壓。這些完成以後,就的進行切削了,張金亮可沒有車,他也沒有打算用車,這不是有水輪機麼,不是有人麼?老辦法,磨,他把以前研磨機裝有磨石的那一截去下來,把這主軸接到水輪上,用木頭架子固定幾塊方形燧石,開始了對主軸的磨,磨不但要把主軸兩端不平的地方磨下去,還要要磨出臺階,用來裝入軸套。

雖然慢,但是這是這個時候唯一能做到的加工工藝。並且已經到這種地步了,就是研磨也費不了兩天工夫了,並且又不是對整個主軸進行研磨,僅僅是兩端,這邊磨著主軸,他那邊又開始加工起來鑄鋼的架子,架子頂端留出了安裝軸套的位置,最麻煩的就是加工水輪和主軸連接的哪個鑄件,以及軸瓦,說起來很簡單,但是要保證公差可就難了,他要正好和水輪機的主軸配套才行。為了保險,他還是把這兩種4個鋼鑄件中間的孔鑄造的小了一點,不行還是研磨把,反正這麼多天都過來了,還怕這兩個東西。雖然軸瓦進行滲碳淬火以後比較難以研磨。

張金亮製作的那個木製遊標卡尺這次派上了用場,被用來測量各種工件的度,為了這次製造水輪機立下了汗馬功勞。

隨著時間的推移,主軸上的磨石已經逐級換成了細磨,最後又用研磨油進行了細研磨,主軸才算基本完成,張金亮馬上又在主軸上刻上鍵槽,把主軸和葉片連接的鑄鋼件套在了裡面哪個臺階上,而後又把軸瓦套在了外面哪個臺階上,他安裝的這麼順利是因為他把這兩個東西進行了加熱,膨脹以後,中間的孔大了一點,就這樣也是經過幾次研磨後的結果。

不過冷卻了以後想在把他們去下來,可就不容易了,那得等很長時間以後,讓它們自然磨損鬆動才行。

剩下的事情就比較好作了,軋鋼機上軋製出來的12直徑的鋼筋和6鋼筋截斷以後,一頭鐓,就是很好的鉚釘。只需要把鋼板鉚接到哪個連接件上逐漸往外鉚接就可以了。當然這種鉚釘可和咱們常見到的鉚釘不一樣,需要加熱到通紅狀態,而後入鉚孔,一頭頂死,另外一頭用鐵錘砸扁才算成功,在焊接出現以前,鉚接是最主要的鋼鐵緊固辦法,連2戰以前的大部分軍艦坦克都是鉚接的。

為了保證強度,他的水輪外緣全部使用的是5厚的角鐵。為了軋製角鐵,他也花費了不少力氣,專門製作了v型軋輥。因為軋偏,還報廢了不少材料,後來還是用架子保定,才算成功。

為了把沉重的水輪機裝到鑄鋼的支架上,鐵工廠內用木頭搭建起來了龐大的腳手架,眾人把原來平放的水輪立了起來,滾到水輪的安裝位置,安裝位置上也已經用木頭搭起來了腳手架。

張金亮在起吊之前,就把軸承外套和擋頭給安了上去,他並沒有採用咱們常見到的那種軸承,而是採用了古老的軸瓦加軸承外套技術,這種軸承還可以在農村使用的架子車上見到,不過已經非常稀少了,這樣他可以躲過製造軸承的一系列技術難題。到時候只要把鋼珠放到軸瓦和軸承外套之間,而後用檔頭擋住就可以了。他在軸上磨的哪個臺階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擋住擋頭不讓軸承擋頭亂跑的。

但是安裝時,遭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難,光讓兩邊的鑄鋼支架找平,都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眼看著可以了,可是一把水輪放下來,卻沒有想到又歪了,就這樣大家一點點摸索著,花了4天才把水輪安裝好,這個時候已經是12月底了,外面的雪都下了好幾場,已經把山封住了。

水輪一吊裝好,底座一固定,大家又把水輪拉了起來,張金亮把鋼珠混著牛油裝進了軸瓦和軸套之間,並套上了擋頭。兩邊的人輕輕鬆手,把已經安裝好軸承的水輪給放到了支架的槽裡面,兩邊圓型的擋板正好卡在了槽兩側,隨即有人把固定槽的上蓋拿來,蓋上,用銅鉚釘把上下蓋鉚死,畢竟鋼珠要經常換的,銅鉚釘拆卸起來比較方便,不容易傷外蓋,兩邊的外蓋鉚死以後眾人才把手裡的繩子放鬆,水輪剛一鬆綁,就在人們的注視中,轉動起來,由於這個水輪製作的遠不是那麼密,重量誤差比較大,直到水輪轉到它認為該停止的地方才停止轉動,有人上去晃了兩下,水輪竟然就隨著人手的力量轉動起來,這可是比以前的木製水輪強的太多了,木製水輪人壓別想轉動的。

不過在水輪安裝好以前,水槽是無法安裝的,眾人也最多一個個去用手試試,卻無法享受這個水輪給大家帶來的驚訝了,不過這僅僅是一個開始,後面還有10多大軸等著加工呢,不過有了這次經驗,所有的活都可以同步進行了,那樣子速度就快的多了。

既然軸承什麼的實驗已經成功,張金亮準備向套絲機進攻,水工使用的那種手動螺紋套絲機,他是悉的不能再悉了。

有了套絲機,他就可以製作絲桿,有了絲桿,他就可以製作羅紋,有了軸承,螺紋絲槓,他可以製作車等機械設備,而後再加工度更高的車,軋鋼機就再也無法限制他了。

而攻絲,那是再簡單不過的事情,現在只是看有沒有這個需求了,如果沒有需求,你就是造出航空母艦也是白搭。

所以張金亮就要創造需求,他曾經記得有說法,說某個商人去非洲賣鞋子,發現非洲人都是赤腳,就回來了,但是另外一個商人卻看到了商機,那裡可是遍地都是對鞋子的需求啊。

雖然苯但不傻的張金亮現在就看到了這個商機,今年山寨裡面除了糧食,可是什麼都缺,外面也可都是什麼都沒有,現在的問題是如何去創造消費,創造商機。現在山寨已經不是缺糧食的問題了,而是缺乏消費,也缺乏消費的對象。

這些山民冬天在家閒著也是消耗糧食,出來幹活也不會多消耗多少糧食,與其讓他們整天再家扯淡,打架,倒不如給他們找點事情乾乾。

只要能讓他們消費,這些糧食到最後,還的回到鐵工廠的幾個股東手裡面,也許這些山民到年底會發現,自己每天省吃檢用,從早到晚,辛辛苦苦一年,可是家裡剩餘的糧食還沒有往年多,並且外面還欠了一股的帳。這就是商品經濟的威力。

所以張金亮這次才要動這麼大的力氣,明年房地產業如果只是老李一家掙錢,那就不好了,他必須讓鐵工廠也參與其中,水管等高附加值的東西必須配套銷售,還有水泥,如果想製造真正的水泥必須有球蘑機,粉碎機,攪拌機,等等產品配套,而製造這些東西必須有大型軋機,而木製水輪直徑發展到1。8丈,就已經到極限了,況且其傳動效率並不高,鋼鐵動力才是唯一的發展途徑。

另外要想造鋼管,異型軋機也是必須的。連續壓軋也是必須的,製造水泥製造設備的大型軋鋼機也是必須的,車等設備也是必須的,如果再用龐大的木製軋機,那空間會極其不好安排。

當年他在夢中也無數次勾畫自己要當一個村幹部時候,怎麼發展的藍圖,但是自己那個村子沒有錢,自己的水平也不夠,沒辦法當上村長。現在自己手裡有硬通貨,又有這麼多人力資源,那還不把這個山寨改造一下,還等什麼呢?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