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血火河山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一朝驚雷起,didū東京,換了天顏!
趙桓坐在龍椅上,若不是有御案遮擋,殿下的臣子肯定都會看到他們這位年輕的官家,腿雙在瑟瑟發抖。
左宗澤,右許翰,這兩個悉又陌生的面孔,讓今天來上朝的大臣們滿心忐忑。金鑾殿上宿衛戒備的金甲武士,也與往
不同,是兩個冷到了骨子裡的青年武士。
玄武與勾陣,刀在鞘,殺氣四溢,讓整個金鑾殿上都瀰漫著一股冷嗖嗖的殺意。
此外,最讓滿堂臣工震驚的,是擺在金鑾殿正中的那一顆大好人頭——孫傅!
這種事情,在大宋開國以來,還真沒發生過。開國之君趙匡胤曾立下鐵碑祖訓,不殺諫官士大夫。有宋一代,也被歷來的讀書人視為黃金王朝,因為大宋最為優待仕人。
今,卻有一顆宰執的人頭,公然擺在了金殿之上。
“孫傅妖言惑眾矇蔽聖聽,視國家危亡如兒戲,矯詔弒殺朝堂大員,犯上忤逆;又暗通金賊消極防備,令京城陷入重重危機!”老將宗澤聲如洪鐘,代替惶惶發抖的官家高聲道“微臣已奉官家密旨,將其誅殺——現梟首示眾,以儆效尤!”這是明目張膽的殺雞儆猴。朝堂之上,孫傅的黨羽並不在少數。原本,黨爭之事最是殘酷,眼睛裡容不下半點沙子,必然斬草除。但現在非常時期已經有外敵兵臨城下,如果在朝堂上掀起一場大清洗的血雨腥風,勢必令整個大宋的朝堂陷入崩潰與大混亂,反而讓金人有機可趁。
因此許翰與宗澤議定,今之朝會不可再殺一人,務必拋棄一切前嫌,共抗外敵。雖然他們清楚孫傅的餘黨們心裡不會這麼想,但情急之下,也的確是沒有別的好辦法。如能將他們暫時鎮住,則為上上之策。不到萬不得已,不可再在東京城中釀出刀兵。
如今的東京,已經不起任何內耗,這是楚天涯對許翰的反覆叮囑。…滿堂皆靜,就算是以往孫傅最為心腹之人,也不會傻到在這種時候跳出來,伸脖子討一刀。
許翰上前一步“官家有旨!”眾臣默默無言的伏拜而聽宣。
許翰宣旨,大意為即起改任許翰為東京守禦使,全權負責如今的京城防務,滿朝文武皆受其節度;擢開封知府宗澤為樞密院副使執掌東京兵馬,守備皇城。另加封洛陽郡王楚天涯為太尉,知大宋一切兵馬之事;焦文通與岳飛人等各記戰功,授官加爵。
東京的天,在這一刻徹底變了。原本已經沉淪到底的主戰派,以迅雷不及掩耳之事、用一種極端的手法,瞬間鹹魚翻身,掌控了朝堂的話語權。
此刻,坐在龍椅上的官家趙桓,腦子裡是一片空白的。他覺趙家的江山彷彿已不由姓趙的人在執掌。大宋的天下突然改了一個航向,在朝一個未知的領域飛快駛去。而他這個君臨天下、理當總理一切的官家,卻比任何人都像是一名看客。
相反的,從來沒有出現在東京一次的那個山賊王爺楚天涯,比他趙桓更像是這個大宋的官家!
…
東京,風起雲湧。
朝議罷後,東京各門戰鼓隆隆號角喧天。早前在那裡跳大神的道人全部被拿下,斬於市。
壯的武士執戈立戟的立上了城頭,雪藏多
的霹靂炮將它黑乎乎的
口對準了城外的女真人。朝廷獎勵將士開倉放糧,號召城中百姓積極參與守城之戰,無數的檄文與戰書遍發城中…
鷙伏的東京子民的血,一朝之間被
發。整個東京城中,戰血沸騰
情
發。彷彿大宋的京城,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陽剛與勁烈過。
窮則思變,危則奮起,關鍵還是需要有那麼一個人、一個行動,去推動這一切的發生。宗澤也好許翰也罷,包括手刃孫傅的朱雀和血戰到半死的焦文通,不管他們心中的念頭如何,歸到底都是——在為楚天涯而戰!
那個從來沒有出現在東京的男人,在這一刻,彷彿成了大宋didū的圖騰。他改變了整個朝堂的格局,也改變了整個王朝的氣象。一切,就在電光火石之間完成。
原來,沒有什麼是不可以改變的。大宋的官場盤錯節尾大不掉,王安石那樣的革新與變法,就算得到了官家的同意與支持也難以擅動大官
基之萬一。但是楚天涯做到了,在非常時期,是用一種非常剛烈與野蠻的手法,做到了。就如同是對付病重的病人,死馬當活馬醫,都沒有打麻藥,一刀下去,病灶切除!
一力,壓百巧。
東京的變化,引起了女真人的高度注意。原本,他們是一邊強力圍城,一邊用“和談”的誘餌來麻痺與分化大宋的官家與朝廷。在他們看來,一向膽懦且缺乏戰力的大宋很有理由在兵臨城下的危急情況下,接受任何恥辱的和談。就算沒有接受,能讓東京士氣低落疏於防備,對女真人來說也是賺到。
正因為女真人這種“有和議佐攻戰”的麻痺戰法,才使得東京的主和派一直在朝堂上佔了上風,歸到底,還是因為大宋的朝廷習慣了這樣的軟弱與妥協。他們掩耳盜鈴一般的蠱惑自己相信,女真人不會真的滅了大宋,是真的要與大宋和談。
若非如此,女真人的軍隊又怎麼可能一舉從苦寒的遼東打出來,併了整個遼國又馬踏中原,直
東京?
現在不同了。一直處於醉熏熏狀態的大宋彷彿一夜之間突然醒了,他們拋棄了和談的幻想擺出了“決戰到底”的姿態,要與女真人拼命了!
女真人都是拼命長大的,倒不是不怕戰鬥。讓他們驚異的是…南國的漢兒這是怎麼了,一夜之間,就像是換了心膽?
與此同時,梧桐原上的大閱兵進行得如火如荼。二十萬義軍在進行緊急的磨合。說得好聽一點,這是一群志同道合的義士;難聽一點,其實也就一群臨時拼湊來的烏合之眾。
他們當中有超過一半的人從來沒有接受過系統的軍事訓練,不知軍令為何物,不知道真正的血戰場是何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