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回难割舍告别苏区扩红女女扮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放心吧,不管你们走多远,走多久,俺都…等你。于英似乎在和王铁耳语。

王铁再也控制不住自己,一把抱过于英,于英也似乎为这一抱等了许久,顺势跌在王铁的怀里,颤声叫了声:王铁哥。

两人便跌在了上。他们温存着,抚摸着。于英似梦呓地说:王铁哥,你要了俺吧,俺是你的人哩。

那盏油灯,许是熬干了油,火苗最后蹦跳几下便熄了。

两人平静下来的时候,于英把贴在王铁坚实的前,心里一遍遍地说:王铁哥,俺是你的人了。幸福的泪水在她脸上纵情地着。

王铁抚摸着于英的头,心里也幸福得发抖,他想,这一走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再回来。他有些伤神,觉得有些话该对于英说了,从今天晚上起,他们就是一家人了。这么一想,他坐了起来,仍归抱着于英。

以后,咱们真的不知道啥时候再见面了。王铁说这句话的时候很沉重。

于英似乎明白了王铁的话,在他怀里点点头。

革命迟早会胜利的。王铁这么说。

于英突然一把抱住了王铁,她颤抖着身子,那一瞬间,她想的是,今生今世要是和王铁永不分离多好哇。也就从那一刹那,她下定了一个决心,一个大胆的构想在她脑子里形成。

她的身体不再抖颤了,而是镇静地说:王铁哥,你放心地走吧。

两人几乎一夜没睡,相互温存,相互鼓励着,天微明的时候,王铁穿好衣服来到母亲的门前。母亲仍然睡着,他不想叫醒母亲,他怕看到母亲的眼泪。他跪在母亲的房门前,哑着声音叫了声:娘——又冲母亲的睡房磕了三个头。

他来到院里的时候,于英已经在那里等他了。他首先发现的是,于英头上那条长辫子没有了,而是换成了一头的齐耳短发。他不明白于英为何要这样。朦胧的曙里,于英冲他粲然一笑,递给他一个布包。

你带上它。于英笑着冲他说。

这时他才发现于英的辫子放在了布包中。一时间,他似乎明白了于英的用意。他把于英的辫子揣在了怀里,然后又深情地望望于英,便走了。

于英站在朦胧里,一直看着王铁消失在山路上。

这时的于英,嘴角挂着一缕得意的笑。

休整的部队很快就出发了。出发前的部队,像以前一样,帮助老乡把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水缸里担了水。还有几个红军战士跑到山坡上,割来了一捆捆新鲜的青草,送到牛棚里。妇女们早早地排起了长队,立在村头,她们手里拿着自己舍不得吃的蛋、米菜团子,向每位过往红军的手里送。

孩子们围在一起,唱着刚学会的革命歌曲,卖劲地唱着。

那天一大早,王婆婆家门前来了好几个刚入伍的红军战士。这些战士都是于英动员参军的,他们不仅帮于英打扫了院里,挑了缸里的水,还一起把于英和王婆婆编好的草鞋抬到门口,向每位过往的红军发放着。于英站在这几个战士的身后,微笑着看着眼前的一切。她知道这些新战士们心里想的是什么。她不能伤害他们的情。她把每个经过她动员参军的新战士都当成了兄弟。在当兵的前两天,她陪着他们散步、聊天。

刘二娃家里就这么一独苗,刘二娃本来并不想参加红军。刘二娃在山上放牛,于英找到了刘二娃。刘二娃认识于英,这个妇女干部经常到他们村里搞扩红工作。一个又一个青年,在她的动员下参军走了。刘二娃看着那些参军的青年,前戴着红花,在漂亮的妇女干部于英的送下,走出家门,走到队伍里。刘二娃心里也的,他也希望能够参军,可父母就他这么一个儿子,父母不同意他参军。父母给他定了亲,可那个女娃他一点也不喜,他暗暗喜的是妇女干部于英。

于英有一条又又长的辫子,于英走起路来那条辫子就在上一摇一晃的。于英还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那双眼睛看人的时候总是笑着,还有于英的,于英的腿…

二娃做梦也没想到妇女干部于英会亲自来找他。那天,的确是个好天,天上一丝云也没有,几头牛悠闲地在山坡上吃草,刘二娃坐在一棵树下,于英也坐在树下。二娃的心里的。他听于英说话,像听一支歌。

于英说:二娃参军吧,参军好呐。

于英还说:二娃,当红军,保卫苏维埃呐。…刘二娃便觉得眼前天旋地转,他干干地咽了口唾,语无伦次地说:可,可俺放牛哩。

于英就说:你参军了,你家就是军属了,村里会有人帮你家放牛的。

俺爹、俺娘,不同意哩。二娃仍气着。

一人参军全家光荣哩。于英仍像在唱歌。

俺爹、俺娘让俺成婚哩。

等建立了新社会,那时成亲才有意思呐。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