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鄰村模式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星期六一大早,馮志剛就趕到區委黨校的教學點,正尋找教室,面碰上一位高個子、長頭髮的漂亮女子。
“史玉琴?”
“馮志剛!”正是駕校的同期學員史玉琴。
馮志剛問:“你也是參加這個人力資源培訓班?”
“是啊。不過我不是學習的,是給你們講課的。”志剛想起來,她是外資企業人力資源經理。看樣子她在這個行業裡還有點知名度。
在史玉琴的印象中,馮志剛就是個給老闆開車的小司機,沒想到他會來學習人力資源管理。
“你不做司機了?”
“不做了。”
“那你現在做什麼工作?”在駕校史玉琴就佩服馮志剛的聰明和機,但絕不相信這個高中生這麼快就能和自己成為同行。
“我跟老闆合作,創辦了一個‘民工之家’。”
“就是媒體報道過的那個開創先河的‘民工之家’?”
“是啊。就是那個。”
“報道中提到的‘民工之家’創辦人彭大志,就是你老闆?”
“是的。”
“創辦這個‘民工之家’,一定是你的主意。對吧?”
“對。”史玉琴大拇指一豎:“牛。你知道你有多牛嗎?”
“牛嗎?我真不知道。”
“我把‘民工之家’作為一個案例,準備在課堂上詳細解析一下,你來了正好,可以現身說法。”
“這也能成案例?跟人力資源有關係嗎?”
“當然有關係,你聽過就知道了。”上課鈴響了,馮志剛趕緊跑進教室,找個後面的位子坐下。史玉琴走上講臺,那種從容自信的氣質,加上高挑豐滿的身材、漂亮的大眼睛和瓜子臉,讓馮志剛立刻產生了信賴和仰視的覺。
“同學們,人力資源管理的定義講義裡有,我就不講解了。你們記住它很容易,但是,真正理解人力資源管理,就不容易了。我敢說,不是每一個人力資源經理都能真正理解其內涵。”史玉琴語出驚人,一下子就抓住了學員的心。看樣子她經常講課,也會講課。
“簡單務實地說,人力資源管理就是留住人、用好人,再提高一點就是能引人。要做到這些,非常不易。一個人力資源管理者可以學會所有方法和技巧,但是也未必能做到留住人、用好人、
引人。為什麼?因為所有的方法和技巧,都只是人力資源管理的外在而不是內核。”史玉琴停頓一會,環視著課堂,觀察學員的反應,享受著所有的目光都渴望地
向自己的那種
覺:“我今天給大家帶來一個案例,通過這個案例,我們會形象地理解什麼才是真正的人力資源管理,它的內核和最高境界是什麼。不過,在講案例前,我先請大家認識一個人。”史玉琴對著後排的馮志剛說:“馮志剛,請你站起來和大家認識一下。”所有的目光都
向後排,馮志剛措手不及,紅著臉茫然地站起來。
“同學們,這位就是我要講的案例的創造者,馮志剛。對不起,我還不知道你現在的身份,‘民工之家’的經理呢還是什麼職務。”掌聲嘩地一下淹沒了教室。
“馮志剛請坐下吧。我是想讓大家和你自己知道,你做的這件事有多麼了不起,連我這個人力資源管理碩士、做了十幾年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人都佩服。”史玉琴以自己的方式把“民工之家”案例講解了一遍,然後說:“人力資源管理是企業管理的一部分,因而也是企業文化的一部分,它的最高境界,就是在文化的高度和層次上來掌握和影響人力資源狀態,這樣才可以讓所有的技巧和方法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不過,這個案例已經超越了企業的範疇,但是從城市這個更大的概念來講,依然屬於人力資源範疇。我們可以把城市比作一個企業,把民工看作是企業職工。‘民工之家’是在打工文化和城市發展文化的層次上,達到甚至超越了城市目前對民工的管理訴求和預期要求。‘民工之家’不僅融入了城市的文化,還豐富了城市文化。”見大家都眨著眼不明白,史玉琴說:“簡單具體地講,民工怎麼管理?上海有幾百萬民工,如果管理不好,發生一件群體事件就貽害無窮。但是,你有什麼機制或者有多少人來看住他們?看也看不住。怎麼辦?用文化來服務他們、影響他們、融合他們。‘民工之家’就在開創
地嘗試做這件事。”
“可能馮志剛自己都不明白做這件事有多大的意義,正因如此,他的悟和靈
更讓人敬佩。”
“現在明白人力資源管理是幹什麼的了嗎?不是監督員工幹活,或者運用職權簡單地把誰安排在哪個崗位上,而是營造一種氛圍,在這個氛圍裡的人會不由自主地情願地做出附合企業要求的事。”馮玉剛還是不明白。不過到第二天史玉琴講到很多人力資源管理的具體內容後,他開始有些開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