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10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真實情況是如果李哲原不負傷,警務部將不得不在法院的壓力下處分他,理由當然是他遷就了“十美”。但他不會對楊惠娟這樣說,只能點到為止。

“如果不受傷,你將會因為答應我們的條件受處分了吧。我知道處於你這樣的地位很艱難,實在對不起啊!”長期的地下鬥爭生涯使楊惠娟的度無與倫比,才聽了一句潛臺詞,就猜得到事情背後真相如何了。跟李哲原打了八個月的道,她在心裡已經越來越不願再把他看作敵人。為從這種尷尬局面中解脫出來,她十分希望重新換一個像索正雄這樣凶神惡煞的專案組長來面對。現在她覺得是個機會,於是接著話題慫恿道:“倒不如借受傷的機會,找個人來接替你現在的工作,這樣不就能擺脫現在兩頭受氣的被動局面了嗎?”李哲原笑了,作為攻心審訊專家,他對人的心理狀態揣摩能力同樣是一的。楊惠娟希望他離開,並不是因為像討厭索正雄那樣討厭他。而是在潛意識中已經不把他當作敵人,但現實生活中又必須把他當敵人,因此把握不住如何與他繼續共處的原則,才不得不希望他離去。這種心理狀態雖然不是理想信念的動搖,但至少說明原先堅定的意志大堤開始出現縫隙。如果自己真的因傷離開工作崗位,那將對最終政治解決“十美”問題產生巨大消極影響。新接手的同志無論如何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準確掌握“十美”的心理變化,並與她們建立起有效的溝通渠道。而一旦一審判決結果下來,距攤牌的時間就不會很多了。當然,堅守工作崗位也有部分個人因素,這八個多月他發現三年前那種工作的愉悅被重新找到了。至於是什麼原因使他工作起來特別有勁,他還沒有時間仔細分析。但如果離開這個工作崗位,愉悅必定會再次消失,這點他能肯定。

自己的行事原則,當然要向她說明清楚,但表達卻比較婉轉:“警官大學上學的第一天,我們被組織看了上世紀七十年代的一部本電影《追捕》。影片中檢察官杜丘東人在被誣陷追捕時都不肯放棄曾經被賦予職責,這種執著敬業的神深深打動了我,使我立誓也要做他那樣的人。受點傷、受點委屈畢竟比被誣陷追捕要好得多。”就是這樣的表達方式,李哲原還是很擔心遭受楊惠娟冷嘲熱諷,將他的明志說成是又要做走狗又要往臉上貼金。但出乎意料,楊惠娟並沒有正面回應,而是憂鬱地既像問他又像問自己說道:“做文天祥是不是也很難?”此時,她想到了“慷慨赴死易,從容就義難”這一名句的內在含義,內心非常希望這一切儘快結束。

李哲原聽明白了她的意思,但既限於政治立場,且不願使本來空前融洽的氣氛變得緊張起來,於是報以沉默。一時間病房內一片死寂。

四十一“快讓我進去看爸爸。”門外傳過來一個清脆的童音,打破了屋內的寂靜。為了不影響李夢瑤學習,姑媽直到週五放學後才將李哲原負傷的消息才告訴她。當時她就吵著嚷著要去看爸爸,因為天已晚、過了醫院探視時間沒有成行。但今天一早她還是纏著姑媽帶她過來了。女兒的到來打亂了李哲原的計劃,到底是把楊惠娟送走還是讓女兒等在外面,他盤算著利弊。最後他想,還不如在楊惠娟面前與女兒共同演繹一場父女親情會,再給這個沉湎於“革命”、缺乏親情的少女一點觸動。

六歲的小姑娘已經很懂事了,三年前她已經失去了母親,內心裡非常害怕再失去相依為命的父親。一見到九死一生的父親,就撲到她身上哀哀而泣、淚不止。楊惠娟從來就不是冷血動物,僅李哲原親眼所見和在卷宗中記載的淚就各有一次,此時也在旁邊為小姑娘陪了些眼淚。這些眼淚使本來就很欽佩楊惠娟的李夢瑤更對她產生了幾分好,儘管父親的重傷因她而起,本來該是怨恨的。

哭完了、問過李哲原傷情後,姑媽退到門外,把更多的時間留給了父女倆。但李夢瑤卻沒有繼續和父親談,轉過頭來對楊惠娟說道:“我在電視上見過你,你是楊惠娟。”兒童就是兒童,說起話來直率無忌。

“小孩子要有禮貌,應該叫楊阿姨。”李哲原既然已經決心同意女兒認識楊惠娟,就必須要講場面上的禮儀。

“她是罪犯,是敵人。我能喊她阿姨嗎?”

“那是大人的事情。對於你們小孩,我們東方的傳統禮儀不可不講。”

“好吧。”李夢瑤響亮地喊了聲:“楊阿姨。”其實她內心早已情願這樣喊。

剛才那對父女對話時,楊惠娟心中緊張極了。她很想從這個天真無、還沒有受到利益影響的孩子那裡,看到普通人民對她的公正評價,如果這個孩子不肯聽父親的話叫她一聲阿姨,那就表明她的行為並沒有得到普通人民的同情。現在終於聽到一聲阿姨,不喜出望外。她抬頭望了望李夢瑤,怎麼這個小女孩與自己小時候的模樣頗有幾份相像。這樣一來就更喜愛了。按照老習慣,碰到可愛的小女孩她都要情不自地摟一摟。此時她也一樣,伸手去攬李夢瑤,全然不記得身上還有重重鐐銬,直到鐵鏈嘩啦作響才如夢醒。

“楊阿姨,你手上和腳上纏的都是些什麼東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