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升溫的火藥桶二更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就在‮華中‬帝國跟‮國美‬角琢巴拿馬運河之除,位於埃及的蘇伊士運河也成了各國爭奪的焦點。

原本,‮華中‬帝國牽頭組成的八國聯軍對英作戰後,奪取了蘇伊士運河,並由八國‮府政‬聯合管理。

然而,蘇伊士運河每年⾼達三億美元的鉅額過路費收入讓各國眼紅。八國集團當初規定好的利益分配為‮華中‬帝國(20%)、法國(20%)、德國(20%)、意大利(10%)、奧匈帝國(10%)、奧斯曼土耳其帝國(10%)、俄羅斯帝國(5%)、荷蘭(5%)。

不過,在蘇伊士會戰期間,出力的只有‮華中‬帝國、法國和德國三國,其他五國出力甚微,尤其是荷蘭只派了500士兵,俄國和奧舟也沒出多少力,土耳其帝國只負責後勤,他們分了30%的利潤實在太便宜他們了,意大利最新不服,要求重新按照出力多少來分配蘇伊士運河的利潤,畢竟30%就是9000萬美元,相當於意大利14個月的財政收入,這是一筆鉅款。

對於意大利的提議,中法德三國自然同意,畢竟他們的貢獻最大,分配的最多。然而,奧土俄荷四國卻是反對。雙方於是爭吵不休。

1908年8月,意大利拋開奧土俄荷四國,單獨跟中法德三國重新分配蘇伊士運河利潤。

四國‮府政‬隨後在開羅完成新的利潤分配方式,史稱《開羅專條》。

《開羅專條》為中法德意四國拋開八國集團單獨訂立的專條,規定‮華中‬帝國(27%)、德國(27%)、法國(25%)、意大利(14%)、奧匈帝國(2%)、奧斯曼土耳其帝國(2%)、俄羅斯帝國(2%)、荷蘭(1%)。

荷蘭一下子從5%降到舊,雖然非常不甘心,但是荷蘭並未出力,能夠得到0。5%的利潤分配也是賺因此只是‮議抗‬了幾句。但其他四國則不同意這個方案,於是八國集團從內部‮裂分‬。

由於八國聯軍在蘇伊士運河的駐軍主要來自中、法、德三國,而且軍隊戰鬥力強悍,其他四國不敢輕舉妄動。

然而中法德三國之間也是各懷鬼胎。

法國和德國天生的冤家,不打兩仗是不會消停的,而‮華中‬帝國正式藉著這一點,希望進一步挑唆法德矛盾而蘇伊士運河這個‮大巨‬的利益點就是最好的工具。

‮華中‬帝國控制的巴拿馬運河要不了多久就會實現正式商業化運營,到時候蘇伊士運河的流量就會減少,收入也會下降。

於是,‮華中‬帝國決定讓出蘇伊士運河的27%的股份。但如何出讓是個學問為此‮華中‬帝國皇帝王辰浩和一干文武大臣們商議了好久,最終決定將這筆股份分別出讓給英國和德國。

1908年9月,‮華中‬帝國拋出轉讓蘇伊士運河股份的消息全世界各國紛紛‮出派‬特使跟‮華中‬帝國洽談,希望獲得一部分股份,因為蘇伊士運河的利益實在太大沒有哪國不想分一杯囊的。

於是‮華中‬帝國坐地起價,27%的股份不過八千多萬而已,硬是被幾十個國家的投資商炒作到了5無奈美元。

英國‮府政‬迫切需要取得蘇伊士運河股權,因為英國的戰略是奪回失去的利益。只是暫時英國不敢跟八國全部翻臉,所以只有取得運河20%以上的股份才有權利在運河駐軍。而只有英軍進駐蘇伊士運河區將來才有希望奪回整條蘇伊士運河。

因此,英國是出價最⾼的買家。而德國和法國也希望得到‮華中‬帝國的股份那樣他們就有主導蘇伊士運河的權利了。

‮華中‬帝國在考慮良久,最終制定了挑唆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矛盾的戰略。

1909年1月,‮華中‬帝國將22%股權作價5億2千萬美元轉讓給英國,將4%的股權作價1億2萬美元轉讓給德國,將1%的股份作價1000萬美元轉給了荷蘭。這樣,英國獲得了蘇伊士運河駐軍權利,英軍重返蘇伊士運河。而德國的股份升至31。5%,成為第一大股東,對蘇伊士運河有著主導權。荷蘭的股份提升至2%。‮華中‬帝國放棄了股份,但是卻獲得了6。5億美元鉅額資金。

4月份,‮華中‬帝國駐蘇伊士運河軍隊撤離,防務移給英軍。1萬‮華中‬帝**隊撤退至位於地中海的塞浦路斯海軍基地,編入‮華中‬帝國地中海艦隊海軍陸戰旅。另外一萬軍隊撤到印度洋馬爾代夫海軍基地,編入‮華中‬帝國印度洋艦隊海軍陸戰旅。

這樣,‮華中‬帝國成功的從蘇伊士運河的暴風區退到外面,坐山觀虎鬥。

隨著‮華中‬帝國從蘇伊士運河撤軍,蘇伊士運河區成為了同盟國和協約國兩大軍事集團的對抗焦點。

不過,隨著兩大軍事集團的利益碰撞的加劇,德國、奧匈帝國、意大利王國和土耳其帝國四國將股份集合了起來,股份達到了49%,英法俄兩國的股份合起來也是49%,雙方勢均力敵。

雙方都想獲得51%股權,以便控制蘇伊士運河,於是乎,荷蘭手裡的2%股權就成為了他們的爭奪焦點。

荷蘭本以為這樣可以坐地起價,賣個好價錢,可是哪成想,事情太過複雜,兩大軍事集團荷蘭哪個都不敢得罪。荷蘭曾經一度想把股票分作兩份賣給雙方,但是雙方都不同意,都要求得到全部,於是荷蘭人手裡的股票就成為了燙手山芋。

荷蘭跟德國在南非問題上是同盟,因此傾向於將股票賣給德國,但是英法對荷蘭施加強大庒力,荷蘭靠近法國,海上通道又靠英國海軍放行,也不得不考慮。

不過,因為第三次布爾戰爭問題,荷蘭跟英國十分不對付,談判陷入僵局。

1909年6月在英國海軍的強大封鎖之下,德國和荷蘭無法向南非增援軍隊和補給南非德荷聯軍。6月12曰發生於金伯利的會戰當中,德荷聯軍因為兵力上處於弱勢,補給供應不上,最終在十幾萬英軍面前戰敗。

德荷聯軍放棄南非退回德屬西南非洲,英軍兵庒邊境,但是沒有選擇擴大戰爭,因為英國已經筋疲力盡,奪回南非就行了,不想再跟德國擴大戰事。對於南非境內的布爾軍游擊隊,英軍有的是經驗,很快在不拉託斯山取得大捷,消滅布爾軍主力,從此結束了第三次布爾戰爭。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