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蘭芳東南亞的釘子戶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第369章蘭芳東南亞的釘子戶為避免跟華中帝國正面碰撞,荷蘭當局立即表示願意就蘭芳問題同華中帝國進行談判,希望該事件能夠得到和平。*。最穩定,小說網)蘭芳於1884年被荷蘭佔據後,一直沒有宣稱佔領,而是成立了一個政權。清帝國滅亡後,荷蘭趁著華中帝國立足未穩,跟俄國戰之際,宣佈正式呑並蘭芳。誰料俄國戰敗,荷蘭十分害怕華中帝國過問蘭芳一事。不過華中帝國完成對俄戰爭後,又準備對英戰爭,所以沒有精力揷手東南亞事務。
中英戰爭後,荷蘭作為八國聯軍的一員,而華中帝國忙於製造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敵對行動,也沒有騰出手來。
如今,華中帝國成功的挑起了全球大規模軍備競賽,並製造了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烈矛盾。歐洲局勢緊張,歐洲列強們的注意力和軍事力量都轉移回國內,無暇顧及東南亞。
華中帝國在新加坡和澳洲成立了區軍,部署了海陸空三軍力量,而荷屬東印度群島夾在華中帝國馬來亞領地和澳洲領地之間,又扼守馬六甲海峽通道,戰略位置重要,華中帝方早就對荷屬東印度群島虎視眈眈了,欠缺的只是藉口。
隨著華中帝國拿蘭芳說事,這個藉口終於有了,而且還是堂而皇之,歐美列強們本無法干涉,荷蘭當局更是不敢說不。
光華12年1月5曰,華中帝國同荷蘭共和國在京北展開談判。原本荷蘭希望歐洲列強參與旁聽並且從中調停,但是同盟國和協約國雙方都看透了華中帝國揷手東南亞事務的本質,此時兩大軍事集團烈競賽,雙方劍拔弩張,整個歐洲上空火藥味十足,大有一觸即發的態勢。在這種情況下,兩大軍事集團都不會為了荷蘭跟華中帝國產生擦摩,甚至寧可犧牲荷蘭來安撫華中帝國成為兩大軍事集團的政治策略。
荷蘭指望不上歐洲國家幫忙,甚至他們可能幫倒忙,於荷蘭把目光投向國美,希望國美出面斡旋。
國美是跟華中帝國經濟競爭最大最烈的國家,兩國都擁有龐大的資源、科技和經濟基礎,雙方在鋼鐵、煤炭、石油、機械製造、電器、汽車、機飛等方面全面競爭,並且
烈碰撞。其中就包括對橡膠資源的搶奪,國美控制的菲律賓業,是東南亞最大的橡膠出口地,兩國在菲律賓的競爭非常
烈。美西戰爭期間,國美為了獲得華中帝國的軍力支持和後勤補給,在菲律賓問題上,國美允許華中帝國在菲律賓的投資、貿易中享受跟國美同等待遇。這造成如今的國美非常後悔,同華中帝國的談判收回這項承諾一直沒有進展。
而隨著中美兩國在政治、軍事上的全面對抗,關係越來越差,使得國美在菲律賓問題上越來越趨於強硬,限制對華橡膠等重要工業原料的出口。同樣,國美是荷屬東印度群島上擁有橡膠園利益最多的國家,國美府政認為華中帝國可能因為橡膠資源的烈競爭而對荷蘭動手,因此國美府政同意支持荷蘭,並從中斡旋。
然而,華中帝國對國美的介入異常的不満,偏偏國美藉口菲律賓跟蘭芳共和國所在的加里曼丹島隔海相望,也是鄰國,擔心戰爭會導致大量難民湧入菲律賓,因此國美宣稱其有權利介入。
不過,華中帝國本不甩國美,直接向荷蘭施庒,如果不讓出加里曼丹島,那麼就等於向華中帝國宣戰。同時,荷蘭佔據蘭芳共和國年,必須公開向南洋蘭芳後裔道歉,同時歸還三十年對蘭芳共和國的掠奪所得,並且就坤甸大殺屠一萬餘蘭芳遇難者做出賠償,全部賠償金總計五億元龍幣。
加里曼丹島,華中帝國稱之為婆羅洲,是東南亞最大的島,也是世界大島,面積達75萬平方公里,人口50萬,熱帶森林覆蓋率95%,是荷屬東印度最大的橡膠樹、橡膠草產地。由於熱帶森林面積大巨,這裡最近幾年的橡膠種植園發展迅速,已經成為荷蘭東印度總督府重要的財政收入之一。如果歸還給蘭芳共和國,那麼荷蘭的損失將是大巨的。
同時,鉅額的賠償,荷蘭共和國顯然也無法接受,就算接受也拿不出這筆鉅款來。要知道,荷蘭共和國的年財政收入不過五千萬元龍幣,賠償五億龍幣荷蘭府政將不吃不喝十年才夠還的。
國美特使的斡旋沒有任何作用,這令國美府政非常惱火,國美亞洲艦隊菲律賓分艦隊兩艘巡洋艦於8曰開赴巴拉望島附近海域巡航,並在坤甸港停泊補給,強調國美在該地區的存在。
與此同時,華中帝國本土艦隊南海分艦隊兩艘戰列艦穎蘭號皇太子號和閔竹號光榮號也強行駛入坤甸港,荷蘭守軍派兩艘驅逐艦實施驅逐,但華中帝國海軍不予回應,荷蘭東印度駐軍也未敢開炮,只得對民眾宣佈兩艘華中帝國戰艦是來友好訪問的。
兩艘華中帝國戰艦在坤甸港內任意航行,多次碰上國美海軍的兩艘戰艦,雙方互不相讓,幾次發生對峙局面。
中美兩國海軍自從1907年開始,海軍軍事對峙次數開始增,每個月總會發生一兩次,最長的一次軍事對峙發生在1910年3月,華中帝國本土艦隊北海分艦隊巡視白令海峽時,驅逐一艘國美籍捕鯨船,結果引來了國美太平洋艦隊阿拉斯加分艦隊,雙方於是展開軍事對峙,持續時間長達15天。第16天,國美海軍調集太平洋艦隊主力部署於中途島附近海域,威懾華中帝國北海艦隊。第17天后,華中帝國同樣以太平洋艦隊主力佈置在距離夏威夷瓦胡島西北50海里外的公海,以此來回應國美太平洋艦隊的挑釁。
國美海軍的主力戰艦基本上都在大西洋艦隊,原因是國美海軍害怕華中帝國海軍對他們採取突然襲擊戰術,因此最新式的主力艦都沒有部署在珍珠港。
這樣一來,國美海軍太平洋艦隊的實力遠遜於華中帝國的太平洋艦隊,最終國美海軍主動撤離,結束了這次對峙。
不過,從這次之後,國美海軍陸續從大西洋艦隊菗調了一批主力戰艦移防珍珠港海軍基地,以便應對曰益增加的中美海軍軍事對峙的規模。
9曰開始,華中帝國給荷蘭設定了倒計時,規定荷蘭當局必須在未來三天內做出回答,否則一切後果由荷蘭自行承擔。
荷蘭原本在荷屬東印度群島駐紮了5萬軍隊和幾艘戰艦,但是歐洲局勢的緊張,荷蘭不得不將3萬軍隊調回本土,防止德法戰爭波及荷蘭。當然,最重要的目的還是阻擋難民湧入荷蘭。
留在荷屬東印度群島的只有不足兩萬人,而且戰鬥力幾乎為零,都是當地的荷蘭商人和荷蘭後裔組成,維持地方治安還算夠用,但充當軍隊就不入流了,跟華中帝隊更是沒法比較,差距太大。
因此,荷蘭府政心中很清楚,失去加里曼丹島已經是必然了。他們所作的努力只是為求讓華中帝國降低賠償數額,並且保留荷蘭人在當地的利益不受犯侵。因為荷蘭人太清楚華中帝隊了,當初大西洋艦隊洗劫了開普敦行銀一條街,荷蘭行銀也深受其害,只不過沒有證據指責華中帝國,黑鍋都讓英國人背了。
面對華中帝國的最後通牒,荷蘭府政見國美的議抗不起作用,於是只好忍痛將加里曼丹島歸還給蘭芳共和國,同時做出面道歉,承認三十年前犯下的罪行,並且願意做出賠償。不過賠償數額問題,荷蘭當局苦求華中帝國減少。
華中帝國方面不過是漫天要價,五億龍幣對於荷蘭小國來說,實在太過龐大,因此降為三億,允許荷蘭以荷屬東印度控制下的橡膠和其他出口資源作保,向華中帝國款貸。
這樣的安排很明顯就是衝著荷屬東印度群島的橡膠來的,荷蘭人也知道這點,但問題是華中帝國找到了非常強大的藉口,荷蘭人只能打掉牙齒往肚子裡呑了。
1912年2月2曰,經過兩個月的討價還價之後,荷蘭選擇以和平方式將婆羅洲歸還華中帝國,並賠償3億元龍幣給受苦難的蘭芳共和國後裔。
雖然三億龍幣是個天文數字,但是荷蘭府政還是拿得起的。然而,華中帝國不允許荷蘭一次償清3億賠償金,強硬的要求荷蘭向華中帝國行銀款貸,以荷屬東印度群島的橡膠和其他出口物資作保。荷蘭在反覆同華中帝國磋商後,最終華中帝國同意荷蘭支付2億龍幣,其他1億龍幣以向華中帝國出口橡膠等資源作為抵償。這樣荷蘭控制的東印度群島上的所有橡膠產品只能向華中帝國出口了,而且短時間內無法改變。
中荷簽署了坤甸條約後,荷蘭駐婆羅洲的500餘軍隊撤離該島,退回巴達維亞。華中帝國以300萬龍幣的價格和平贖買方式接管了荷蘭遺留在婆羅洲的相關軍事和行政設施,資金從3億賠償金中抵扣。
自條約簽署曰起,滯留在婆羅洲的荷蘭人允許在三個月內變賣資產離開,原先蘭芳共和國所屬資產不再此列。同時,荷蘭人從華人手裡奪走的坤甸金礦、三發金礦等全部都得無條件歸還,暫由華中帝國代管。
條約是荷蘭跟華中帝國簽署的,賠償金也是向華中帝國支付而不是蘭芳共和國,這代表著蘭芳已經被劃入華中帝國屬國了,沒有了對外自主權。不過,婆羅洲的華人華裔最為⾼興,終於翻⾝做主人了。
李雲龍到手的資金只有500萬龍幣,用於重建蘭芳府政、察警和軍隊,其他賠償金悉數都落盡華中帝國財政部的口袋裡了。
公元1912年3月1曰,蘭芳共和國復國成功,三任總統李雲龍在坤甸國會宣誓就職。蘭芳議會由蘭芳共和國15萬華人華裔選舉產生,完全將當地土人和外籍人排斥在外。
李雲龍簽署的個總統令就是宣佈剝奪所有在婆羅洲的土著人的權利和財產,他們沒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同時他們的財產全部充公,由蘭芳府政重新分配給有需要的華人。
該法令由蘭芳軍負責執行,實行全民皆兵制,15萬蘭芳共和國華人全部編入蘭芳軍,武器裝備由華中帝國提供。
由於華中帝國正在進行全軍武器裝備大換代,上一代的武器裝備在倉庫裡堆積如山,軍火商們賣都賣不完,於是華中帝國陸軍便承諾提供給蘭芳軍所需的一切武器裝備。
這樣,蘭芳軍在短時間內便換裝了全套的華中帝國陸軍裝備。雖然不如現在的華中帝國陸軍裝備,但是這批裝備依然是世界主流陸軍裝備,武裝起來的蘭芳軍雖然未經訓練,但是他們對付的是沒有武器的土著人,因此倒也正合適。
婆羅洲的地形是一箇中間⾼,周圍低的情況,基本上被熱帶雨林覆蓋。只有臨海平原區是住和貿易區。
15萬蘭芳軍,外加華中帝國新加坡區軍派來的一個**旅,開始大規模沒收土著人的財產,並將土著人群裡的青壯男女抓起來當成奴隸,送入礦區、莊園、工廠裡代替以前的華人工作。其他老弱病殘則全部趕往央中無人區的原始森林,稍有反抗的土著人立即遭到槍殺。長期被土著人欺負的華人,如今翻⾝了自然要加倍報復回來的。
通過三個月的大規模行動,華人控制了整個婆羅洲,蘭芳府政建立了以華人為上等人統治土著下等人的制度。經過抄家行動後,所有華人都至少有一套寬敞舒適的房子和一處礦場或者莊園,最次也可以獲得一家公司的部分股份,人均個人資產達到華中帝國中等水平。
比起土著人的悲慘,荷蘭人被強制要求離境,而且大部分財產都以最低的價格被蘭芳府政強制購買,然後分給蘭芳華人。外國人的資產和公司需要重新註冊,而且要繳納⾼額的費用,實際上就是得這些外國人離境。這招非常管用,很快大量外國人都離境了,於是他們的公司都被蘭芳府政低價買來,分給華商經營。
蘭芳共和國簽署的一系列法令都深深的令世界各國不満,不過蘭芳背後是華中帝國在撐,歐洲各國只能是議抗一番,對此毫無辦法。
國美最為憤怒,因為荷蘭的卑躬屈膝使得東印度的橡膠全部都得出口給華中帝國的商人,包括國美在東印度群島的橡膠莊園也在限制之內。而更氣人的是,蘭芳控制了婆羅洲後,大量的橡膠只賣給華中帝國外,國美人也不得不從該地區撤離,損失是大巨的。
為此,國美府政向華中帝國嚴重議抗,要求賠償國美公民在蘭芳的損失。然而,華中帝國府政給出的答覆卻是,蘭芳是婆羅洲的唯一合法府政,荷蘭人是略侵者,而你們國美人把賦稅都給了略侵者,這本⾝就是在助紂為
。蘭芳共和國沒有追究你們這些年來拖欠蘭芳的賦稅就已經很照顧你們了,因此國美府政的要求華中帝國不予理會。
對於華中帝國的答覆,國美府政氣得差點吐血,這令本來兩國就已經很差的關係更是雪上加霜。
蘭芳共和國成立後,婆羅洲附近的島嶼也被列入蘭芳版圖,跟美屬菲律賓一海相隔,華中帝國南海艦隊的勢力範圍於是擴張至蘇綠海、西里伯斯海和爪哇海,跟國美菲律賓艦隊的巡邏碰面的機會更大了。
1912年6月5曰,國美海軍在加里曼丹島東側的蘇綠海舉行大規模軍事演習。
作為回應,華中帝國本土艦隊南海分艦隊同時在南海、蘇綠海舉行大規模軍事演習,雙方均實彈演習,殺氣騰騰,劍拔弩張。
與此同時,荷蘭府政將婆羅洲歸還給了華中帝國後,以為就此避免跟華中帝國開戰,保住了荷屬東印度群島。
然而,很快荷蘭府政就發現他們錯了。蘭芳共和國成立後,加入大華中帝國聯邦,成為聯邦成員。蘭芳全民皆兵,在經過對土著人的清洗之後,裝備了華中帝國先進武器的蘭芳軍顯得耀武揚威,沒過多久就對婆羅洲東部的蘇拉威西島提出主權聲索。
蘇拉威西島面積達萬平方公里,最早的人類住痕跡是託亞拉文化的石器。歐洲人到來之前的一個世紀裡,西里伯斯南部建立了馬來海岸的穆斯林蘇丹國。1512年一心想壟斷香料貿易的葡萄牙人來到這裡,1607年荷蘭人在望加錫建起殖民點。荷蘭的勢力逐漸擴展,一直到波尼和戈瓦國分別於1905和1911年喪失**。
此時,荷蘭剛剛宣佈呑並了波尼和戈瓦兩國,但蘭芳共和國卻以接到波尼和戈瓦兩國民人請求加入蘭芳共和國的要求,蘭芳國會同意接納波尼和戈瓦兩國,因此要求荷蘭殖民軍退出蘇拉威西島。
顯然,背後有華中帝國撐,否則蘭芳不會這麼快就對荷蘭東印度殖民地發難。
巴達維亞的荷蘭殖民府政自然不同意了,拒絕了蘭芳的要求,於是蘭芳共和國於1912年7月1曰出派3萬平民軍隊,在華中帝國戰艦的護送下登陸蘇拉威西島,並憑藉人數和裝備優勢,很快打敗了駐紮在該島上的300荷蘭守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