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結局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縣令跟孟瑞山商定好了生產粉條的事情。孟瑞山出秘方,負責生產等一切事情,就這樣他只要了三成。縣令說拿出兩成為縣裡做些有益的事情,比如說修建書院,發放救濟等方面。其他五成縣令拿了,不過事情也全給他了,像是上下打點啥的,孟瑞山是說不上什麼話。
孟瑞山從縣令那裡批了一塊地,據李梅描述的建成廠房,僱傭了很多人,開始生產粉條。
粉條也漸漸成了眾人口中常見的菜。尤其是冬天,農村沒啥青菜的時候,燉上一鍋白菜粉條,裡面在加上點肥瘦相間的五花,那個香啊,就別提了,大多數人都喜歡吃。
李梅還是和原來一樣,沒事就愛琢磨著做好吃的飯菜,直接受益人是一家人。做出好看又好吃的菜來,既能滿足家人的胃口,又能順便賺銀子,這一舉兩得的事情她樂意做。
李梅隔兩三年就生一個孩子,一共得了三男兩女。加上壯壯,孟瑞山總共五個孩子。
這十多年間,孟家又陸續請人加蓋了院子,加高了圍牆,漸漸地將家裡修建成一個小莊園。李梅移植了一部分鮮花和樹苗,將自家收拾地跟小園林一樣美輪美奐,跟那些官員首富比起來,她家一點都不差。
孟家不只富起來,就是其他方面也不差。
先說李梅的小弟李成文,十三歲考中了童生,十五歲中了秀才,又過了幾年,就成了舉人老爺。
李成文沒完成將來做大將軍的夢想,那似乎成了兒時的戲言。不過,十年寒窗苦讀,能考中舉人,算是各方面都不錯的人。託孟瑞山的關係,進縣衙做了文書方面的小官,混得也不錯。
李梅不但是個好母親,還是個好姐姐。李成文成親的時候,就跟孟瑞山說好,在縣城內給弟弟買了一個三進的小院,又給他添置了很多聘禮。李成文娶的媳婦就是跟孟瑞山好的那個縣令的小女兒。
因為兩家關係好,一直來往。即使後來縣令高升為知府,孟瑞山所在的這個縣城還是歸他管。兩家因為生意上有往來,知府大人也認識李成文,並且得到了他的認可。
李成文受大姐的影響頗深,早就被灌入了不納妾的思想。他這一想法無意中被知府大人得知,心疼小女兒的知府就把自家女兒許給了李成文。
李成文做了知府大人的女婿,有大人護著,這輩子差不了那裡去。
再說李香。當年李成文考中童生後,李香已經到了成親的年齡。因為有個富足的姐姐,童生弟弟,這親事不難尋,媒婆差點沒把門檻踩破。
只是李梅一直仔細挑著,覺得很多都不太合適。李梅知道女人生孩子還是最好等到十八歲以後,身子骨長開了,生孩子不會傷身子。所以她一點不著急,就給妹子慢慢挑婆家。
齊東林是李成文的夫子,偶爾見過李香幾次,是李香給弟弟送東西的時候見的,對她有些印象。因為過年過節的時候,學生們嚐嚐送一些東西給夫子,齊東林每次都能收到很多,給他印象最深的當然是李成文家送來的乾和燉
等,每次都讓他意猶未盡。
漸漸地,齊東林就有了想法,要不娶個會做飯的媳婦。就算不識字也沒關係,成親後他可以教給她,也算是一番趣情。想想李成文的二姐長得甜美可人,秀氣斯文,一點不像鄉下姑娘,要是成了他的子…他想著想著,臉越來越紅了。
齊東林私下從側面問過李成文,知道他二姐的手藝都是從大姐那裡學來的,做飯也很好吃,心裡就有了數。心裡就有了數,打那待李成文越發好了,直接把他當小舅子對待。
要說這書生就是讓人著急,既然中意了幹嘛不早點提親,磨磨唧唧一點都不快。知道李成文考中了童生,要進縣裡學院學習,齊東林才託媒人上門提親。原來齊東林是怕自個學生笑話他,硬生生憋到李成文從他底下考出來才提親,這可真是讓人無語。要不是李梅緊著挑,說不定讓人捷足先登了。
李梅挑來選去,覺得齊東林不錯。反正在這個“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年代,嫁個秀才是個很有臉面的事情。兩家商定好親事,很快李香就成了齊東林的另一半。
李梅老早就把妹妹的嫁妝準備好了,而且極為豐厚,給妹妹置辦了三十畝良田、整套傢俱、還有一些金銀首飾、布料皮一類,地主家小姐的嫁妝也不過如此。把妹妹風風光光嫁出去後,李梅又了了一樁心事。
李梅早就跟孟瑞山商量過,若是李成文將來不在村裡住,李老爹不願跟弟弟走到話,就讓他跟自家住。反正他家沒老人,接老爹過來養老也沒人管。
孩子們漸漸長大了,李梅也邁入了中年。努力了這麼多年,李梅的農場中終於升級出一種稀罕物,那就是人參。李梅心情一動,一下子種了好多,這下參滿成患了。孟家現在很有錢,說土財主都不為過,在現代那就是暴發戶。這人參自然能用得起。不過家人身子骨都很好,沒有需要大補的人,就是人參再多,也沒用了。
李梅看著一倉庫人參發愁了,這就是把人參當蘿蔔吃,也要吃好久才能吃完,何況這東西不能多吃。看來只能把這些人參當做傳家寶留給孩子們了。
李梅開始尋找好的木材,讓人加工成一些木盒,準備盛放人參,以後有個合適的時機在留給孩子們。
孟家的山上中了各種果樹,比如蘋果、梨、柿子、栗子、核桃、葡萄等。山下挖了大河塘,裡面種了藕,撒了很多魚苗,每年都能撈很多魚。除了自家買了一部分老實能幹的僕人外,每到忙的季節,孟瑞山就從附近僱人幫忙。
現在村民們的子越來越好過了,基本沒有再挨餓受凍的事情。有的地方受了災,逃到當地一些難民,都被妥當地安置了。沒錢的賣身為僕,有錢的自個置地置家,當地人口越來越多,逐漸繁華起來。
多年以後,壯壯已經不是當初的小娃兒,他成了赫赫有名的都尉。李梅其他三個兒子,兩個當了地方官,一個成了富商,兩個女兒也都嫁了官宦人家。
孟瑞山活到八十多歲,他年紀本就比李梅大,是在睡夢中去的,沒受啥罪,算是喜喪。李梅悲傷了好久,幾個月都緩不過勁兒來,一直沒大有神。幾個子女把孩子送到李梅跟前服侍,想寬寬她的心。
李梅想,兩人相伴這些年,沒想到他到比她先走了,她還以為自己會先走,一直活在他的保護下呢。這些年孟瑞山都是李梅的依靠,是她的主心骨,這人一下子沒了,她難受地不行。
李梅老是想,丈夫說過,下輩子還想娶她當媳婦,不管誰先走,到了地下都要等著對方。
李梅不知道還有沒有來生,可是她覺得,這輩子她沒白活。兒女成器,各自都成家立業,比她和孟瑞山可厲害多了。若是下輩子能再遇到孟瑞山,嫁給他是個不錯的選擇。
李梅怕自己哪一天就走了,把空間裡的人參等稀罕的東西都放到一個倉庫裡,留下一封信,說東西給他們兄妹平分,一人一份兒。
說起來,李梅真是儘量做到不偏不倚。兒女們不管誰成家,得到的東西都差不多,無論是銀子還是田產、鋪子。只是李家村這一片,都給了大兒子。這算是祖業,就讓他繼承了。
李梅又獨自撐了幾年,到了大限以前,就把幾個孩子叫到跟前,讓他們把倉庫裡的人參等東西平分了。她囑咐幾個孩子好好過子,留戀地看了幾個兒女一眼,就走了。
李梅知道自己死了,她覺到自己的意識飄渺,彷彿離開了身體。不知道過了多久,她又有了
覺,好像身上又酸又麻,費力睜開眼睛一看,電腦就再眼前。她使勁眨了眨眼一看,還是電腦,難道她又回來了?
可她經歷的那一切又算是什麼,到底是莊周夢蝶,還是蝶夢莊周?
幾個月後,程梅遇到了一個酷似孟瑞山的男人追她。男人子跟孟瑞山相似,只是姓不一樣,名字叫林瑞山。這又是另一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