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節-第六十節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這件事到此為止,你不要管了,我來處理。”長公主非常堅決地說道。

李瑋搖搖頭,躬身說道:“殿下,你這樣姑息養,會把事情搞得一團糟。”長公主的做法引起了朝中部分大臣的憤怒,太尉張燕、光祿勳趙雲、衛尉楊鳳、大司農田豫、尚書令田疇等大臣聯名上奏,要求長公主整治吏治,對那些貪官汙吏嚴懲不怠。

長公主置之不理,把大司馬徐榮、太傅楊彪、御史大夫荀攸、廷尉卿陳群等大臣請到櫟陽,商議如何妥善處理此事,以便最大程度地維護朝廷的“臉面”此案一旦爆發,朝廷的威儀必定遭受重擊,更有可能起民憤引發叛亂。

十月初九,太尉張燕召集在京將領、關中各地駐軍將領議事,他在軍議上一再告誡各部將領,要嚴守軍律,不要貪贓枉法,否則發現一個殺一個,絕不姑息。

十月初十,太尉張燕上奏,考慮到最近長安局勢緊張,他打算把左將軍顏良、龍驤將軍王當的軍隊急速調回長安城,屯兵於北軍大營,以防不測。

十月十二,長公主把二十多位大臣請到了櫟陽宮,共議此事,但丞相李瑋、太尉張燕等人拒不接受長公主的建議,並且彈劾太傅楊彪和大鴻臚卿袁耀。此案牽扯到楊彪的多位宗親和門生故吏,他應當即刻引咎請辭。袁耀的姐夫就是黃猗,而袁耀的兩個弟弟也牽扯到此案,他但要引咎請辭,更應該主動到廷尉府大牢待著去。

長公主的話沒有任何份量,大臣們在堂下互相指責、謾罵,本無視她的存在。

長公主怒不可遏,她現在深刻體會到皇權淪喪的悲涼和無奈。豹子大哥,這就是你所希望的大漢朝廷?在這樣的朝廷裡,將來小天子還能主掌權柄,還能治理社稷?

朝議不歡而散。

十月十五,左衛將軍呂布、左將軍顏良、右將軍文丑、龍驤將軍王當、鎮西將軍姜舞等各地駐軍大將的奏章先後送達長安,異口同聲要求長公主整肅吏治,嚴懲貪官。

“殿下,長安的形勢失控了,你立即離開櫟陽吧。”護軍將軍何風懇求道“現在朝堂上的矛盾越來越烈,一旦矛盾爆發,殿下首當其衝。大將軍聞訊後,勢必夜兼程而回。他一回來,長安這場殺戮就跑不掉了。難道你希望長安血成河嗎?”

“難道我走了,長安就不會血成河?”長公主怒聲質問道。

“殿下,你是當局者啊。”何風躬身說道“恕臣失禮,說句不客氣的話,丞相大人、太尉大人其實和殿下一樣,也不願意血腥肅貪,也不願意讓朝廷的威儀受到打擊,事情之所以發展到這一步,都是因為殿下。”

“我?”長公主吃驚地望著何風“我維護朝廷的尊嚴,我竭盡全力保全功臣的親人,難道我錯了嗎?”

“殿下,你不離開長安,等於給他們撐,他們肆無忌憚,即使貪贓枉法了,還依舊囂張跋扈,和丞相大人對著幹。這樣一來,丞相大人的威嚴在哪?他能幹成什麼事?”何風動地說道“殿下也曾去過外,也知道那裡的苦,我們想守住西、北兩疆,難道僅僅靠將士們的忠誠和勇敢就行了嗎?不行,本不可能,要想守住邊疆,就要屯田戍邊,就要富裕邊郡。所以丞相大人的辦法是對的,他沒有錯。這些年,如果沒有北疆的穩定,大漢能走到今天?那些門閥世家、商賈富豪們能過上今天的子?能獲得那麼多的財富?為什麼朝廷幫助他們過上了好子,幫助他們獲得了數不盡的財富,朝廷反而還欠了他們的錢?為什麼?天下有這樣的道理嗎?”長公主呆住了。

“殿下一直認為丞相大人驕橫跋扈,但殿下你仔細想想,今的朝堂上,到底誰驕橫跋扈?誰把丞相大人得走投無路不得不拿刀殺人?”何風衣跪下“殿下,臣求求你了,離開長安吧,到晉陽去。你走了,那些人失去了倚仗,所有的矛盾都能解決,大司馬和丞相大人會把所有的問題都解決好。”十月十六,長公主突然下旨巡視晉陽,國事盡數託付於大司馬徐榮。

第二卷亂世豪雄篇第十一章長河落第五十八節長公主的聖旨非常突然,離開櫟陽的速度也非常快,長安的大臣們措手不及。大司馬徐榮、御史大夫荀攸和廷尉卿陳群連夜趕到櫟陽,打算具體徵詢一下長公主對朝廷整肅吏治的意見,但此刻長公主已經越過洛水,快到蒲坂津了。她什麼話也沒留下,甩手就走了。

徐榮一個人坐在馬車上,心事重重,愁眉不展。他沒想到長公主一怒之下,竟然離開長安了,這應該算是一種威脅,一種變相的威脅。既然你們都無視我的存在,那我離開好了,你們想怎麼幹就怎麼幹,社稷危亡的責任由你們揹著。將來出事了,不可收拾了,你們該掉腦袋的掉腦袋,該誅連的誅連,一個也跑不掉。

長公主轉手把難題給了徐榮。徐榮權重了,身份變了,想法也就變了,他不得不站在天子和殿下的立場上重新考慮解決危機的辦法。

荀攸和陳群坐在另外一輛馬車上,閉目沉思。長公主受到了撲面而來的血雨腥風,她被迫離開了,被丞相大人和太尉大人聯手走了。如此一來,長公主那雙最堅固最可靠的羽翼沒有了,長安失去了長公主的庇護,暴在肆的狂風暴雨中,危險厲嘯而至。用什麼辦法才能避開這場猛烈的風暴?

十月十七,長安城看上去風平靜,但平靜的水面下,暗湧動,風雨來。

丞相李瑋和太尉張燕先後趕到了未央宮。

徐榮做出了決定。為了維護朝廷利益,儘可能控制此案的涉及範圍,原則上只追究主犯罪責,不再誅連無辜。但條件是,門閥世家和商賈富豪們必須接受和遵從朝廷制定的“清償債務”的辦法。

張燕沒有反對。此次李瑋的目的就是為了實施“清債”之策,如果目的能夠順利達到,那就沒有必要大開殺戒,以免化朝堂各方的矛盾,挑起朝野上下的爭鬥。在社稷沒有統一之前,中興大業需要各方力量的緊密協作,朝廷在制定和實施國策的時候,務必遵循緩解和減少矛盾,竭力保障和平衡各方利益的原則,這個原則不能變。

李瑋心情很好。長公主走了,大漢權柄全部掌控在北疆系大臣手中,所有的對手都失去了抵抗力。現在想怎麼幹就怎麼幹,沒有阻力了。

“殿下能想明白了,真乃社稷之福啊。”李瑋笑著走到門口,衝著站在屋外的賈逵和溫恢招了招手。

丞相府的長史和司馬各自抱著幾捆文捲走了進來。田疇看看堆在案几上的文卷,又看看有成竹的李瑋,驚訝地問道:“仲淵兄,你又制定了新策?”

“當然。這麼好的機會,我豈肯錯過?”李瑋指了指窗外“如果我錯過了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老天會五雷轟頂把我活活打死。”徐榮和張燕相視苦笑。大漢這位丞相太厲害了,其一往無前的氣勢,甚至可以和十萬鐵騎相媲美,當真是無人可擋其鋒銳。

“朝廷此次以三十年邊郡土地租種權償還債務,其主要目的是遷移人口,屯田戍邊。但三十年之後怎麼辦?”李瑋說道“從大秦朝開始,屯田戍邊就是拱衛疆土的一個重要國策,而孝武皇帝更是一度向河套、河西等邊地遷移了上百萬人口,但後來為什麼都失敗了?為什麼這項國策總是隨著時間的延續而逐漸失去效果?為什麼邊郡的土地總是荒蕪,邊郡的百姓總是陸續南遷?”

“四個原因。”李瑋伸出四個手指頭說道“不可預測的災患,胡人的頻繁入侵,吏治**,還有就是…”李瑋看看屋內眾人,一字一句地說道“屯田制對百姓的剝削太厲害了。屯田這種制度本身是一個救急制度,實施時間長了,屯田百姓得不到實惠,他們隨之也就喪失了耕種的積極,繼而所有的問題也就接踵而至。”眾人連連點頭。當年張溫、崔烈等大臣急於修改田制,大力推廣“計口授田”正是看到了屯田制對百姓的持續危害,所以他們在北疆的屯田制初見成效後,馬上調整了國策,讓百姓迅速從土地上得到了實惠,從而穩定了民心,加快了朝廷財賦的增長速度。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