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七章-風雲色變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英國人的希望是用一定的妥協條件,來拖延時間,好讓帝國的戰爭機器做好應付全面對抗的準備。

但是威廉二世絲毫沒有給他們面子。幾乎就是在特使的眼皮底下,德皇愉快地簽下了自己的名字。

與此同時,英國人從報關環節,得知了大清帝國的兩位重要人物試圖通過蘇伊士運河前往德國的消息。

不用太多的聯想,每個人都不由自主地要去想象德國人和中國人之間,如果有一天他們聯合起來。這樣地後果,是否是大英帝國可以承受得起的。特別是中國人的陸軍在陸上給了俄國人一個慘痛教訓地情況下。

在這樣嚴重的心理預期下、等待英國人確定了載瀅的目標似乎只是謀求德國支持中國絕鴉片的要求時。完全可以有鬆一口氣的覺。

不過也通過這樣的要求,他們能夠發現,中國人似乎沒有淡忘掉世紀四十年代及後來發生的那兩場因為鴉片貿易而爆發地讓他們蒙受恥辱的戰爭。

他們如今要面臨地抉擇,比前些時的抉擇要來得更為痛苦。而且,對手的分量也已經完全加重了。

不出他們所料,德國政府和外人員在接待過載瀅之後,向外界發佈了一個共同的聲明。中德雙方不支持鴉片以任何形式繼續毒害中國人民地身體,不管這種東西的背後利益人是什麼人。

有了這一條。加上購入火焰噴器的合同,特別是在德皇最需要外力幫助的情況下這關鍵的力,中德關係過去地一些磕磕絆絆已經煙消雲散。問題如今出到了英國人一邊。

一邊是布爾戰爭要打,一邊是中國似乎有跡象表明要投入到德國的懷抱。英國人似乎已經無需考慮太久。

下院中已經有數位議員聲言繼續以鴉片貿易去摧殘盟國人民的身體是不道德的商業獲利云云。英國人學會了轉彎。

決策層如今面臨着兩種論調的選擇,不管那一種,眼前必須要回收強硬的姿態,以試圖瓦解德國和中國這一輪一大一小的兩場攻勢。首先把布爾戰爭打完才是正經,否則四十餘萬人的動員。再灰溜溜地撤兵回來,政府將立即面臨垮台的危險。

兩種論調的不同是在於未來的走向上而已。一是要從今以後,直接將中國併入德國的同盟國體系應付,因為敵方勢力的強大、所以必須要全面對俄羅斯提供幫助,再扶植起本人,從而對德國和中國形成壓力。當然,這也面臨着大規模修改已定政策的難題。特別是與中國之間的一系列協議。大批的中國人特別是文官系統要驅離,甚至大批的軍火訂單要作廢。國家將面臨着嚴重的政治和財政的壓力。而且過往近十年在中國培養起來的親英的官僚階層,以及中國人心目中的英國的友好形象,全部都要付之東,一句話,以前的工夫白下了。而且還要耗費更大的力量去扶植俄國和本兩個已經瀕臨破產的國家。任重而道遠。

而第二種則簡單多了,在今年的危機過後,要在各個方面與德國全面展開競爭,包括拉攏中國,這個有着巨大潛力和人口的國家,哪怕是中立,都要好過站到德國那一邊去。面對兩個國家實力與自己相差無幾的敵人的聯合對抗,英國無力承受,這個世界也無力承受。長年的對抗將導致世界經濟形勢的低,誰也無力承受這種壓力。

一本本厚厚的策略研究和假設的政治讀本,被送入到了內閣和白金漢宮。英國人需要儘快從這兩種方案裏挑選出一種。

不管怎麼説,布爾戰爭還是要打,否則大軍白動員了。於是,前方打仗,後方緊急商討對策,這便是英國近半年的主旋律。

但是他們的決心還是下得遲了。在他們為着國際的局勢而犯愁的同時,布爾人卻發動了搶先攻擊,他們開了第一槍,以彌補自己實力和兵力上的不足。而且效果還很好。

九萬人的布爾人軍隊,兵分三路,趁着英軍立足未穩,還不太適應環境和氣候的時機,在科倫索,斯托姆貝赫及馬格斯方丹三條戰線上,向準備不足的英軍防線發動了猛攻。

獲得了德國幫助的布爾軍隊氣勢如虹,反而是英軍被打了個措手不及,如果不是英軍的新式防禦設計…機槍,鐵絲網,壕溝的防禦體系,他們的損失絕不止死傷四千人這麼簡單。面對裝備同樣良的對手,大英帝國的陸軍並沒有能力展現出與他們海軍那樣的威嚴和榮耀。

英軍指揮官威諾比少持顏面盡失,等待着他的,絕非什麼好的結果。被替換或是挽回顏面,是他為數不多的選擇了。

此時,德皇的艦隊已經身在太平洋,他要視察他的新領地,作為友好國家,並且他的行程很快就要抵達我國,他的海上行程自然得到了我的皇家海軍太平洋艦隊的全程護航,我也更加準確地獲知了他的行程,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文萊等東南亞島國,都在他關心的範圍之內。

他特別顯示了對薩摩亞羣島的關心,在新西蘭與夏威夷之間的這片羣島上,已經引了美國人和英國人留駐了自己的目光,英國人和美國人更是在這片羣島上事有了先得的利益。如今他的艦隊似乎也想在這裏分一杯羹。

德皇的聲明清晰無誤的向英國傳遞了這一消息,他首先重申了鴉片貿易的非道德,而後誇耀了自己推行世界政策以來的功績,以及德國近年來所取得的成就。從而使人建立起一種他有權對世界事務指手畫腳的印象,而後再來説薩摩亞羣島的問題,德國人就充分的事有了發言權,在聲明中,他明確表示了德國對於薩摩亞羣島應當擁有權利的要求。他的遠東巡洋艦隊也在一些島嶼上登陸,並建立了自己的營地。

世界似乎從未如今天這般易於陷入戰爭。

載瀅在德國的行程很快就結束了,就在他向我回報即將回國的消息時,英國人也向他發出了邀請,我迅速的又收到了他第二份請示。

我的指示當然是是。經過我在他臨行前的一番特別的對話,我相信他有能力在英國人面前為國家獲得更多的利益。

同時我相信這也是一種信號,英國人開始妥協了。

載瀅一到綸敦,病中的維多利亞女王與首相都接見了他,重申了中英之間亦已存在的友好關係的歷史,以及展望未來的美好前景。並且也挑明瞭英德之間的巨大分歧,説明也許將會有一戰。如果中國希望與英國繼續保持友好的話,那麼在英德之間,中國應當及早的表明態度,否則,中國就是在迫使大英帝國將中國視為敵人。

載瀅當然無權做出任何承諾,但是焦躁的心情卻是無法隱藏的。英國人已經攤牌了。

在當晚他給我電報詳述後,我也陷入了思索,這樣的局面我早就預計到過。只是沒有預計到會來得這麼早。

英國在迫使我在英德之間作出一個選擇。如果站上了英國這條船,那麼就應當斷絕與德國之間的合作。這對我來説,等於斷了兩邊取利的路。

我的指示迅速下達了,讓載瀅暫時無需理會這個問題,讓他説兩句場面話,諸如請貴國看我們的行動,我們會謹記大英帝國的幫助等等。這個問題回來再慢慢商議。

首要的就是要看英國的下院能否儘快表決通過在鴉片貿易上向中國讓步的提案。如果能,我們再慢慢商定下一個對策。他要表態,那我可以表態沒關係。

反正威廉就要來了,到時候把這番話扔給他看看他的反應再説吧。

不過英國人的態度我也基本看出來了,他們這是大讓步前的最後撈一把的心理吧。每個賭徒都這樣。因為,他們似乎已經同意向德皇做出他們的第二個讓步:薩摩亞羣島。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