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繡畫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自徐姨娘被送走、楊姨娘足,莫吉便補納了兩個杏眼桃腮的通房,但顯然不如已在身畔許久的蔣姨娘識情知意,於是,在莫吉的夜生活裡,蔣氏便這麼一枝獨秀起來。
俞氏自是不這種局面出現,她見閨閣院空了一處,便令葉棠搬到月棠原來的屋子裡,那麼個三歲的小人兒,正在冰雪可愛的時候,何況自小長在親孃身邊,從未分開過,蔣姨娘萬般割捨不下,咬碎了牙,終究不發一言,順從地將葉棠挪過來了。
那,心棠繡了個梅蘭竹菊的高秀扇套,雖有些出挑,但是純粹是用來學習高繡、練習增加圖案的立體
,便也沒放在心上,與其他幾件繡品混在一起,拿出去託青橘在靖州的親戚給賣了。
不多後,莊嬤嬤去派人送了封信來:不知道如何,這扇套竟
通到了錦繡閣處,經了莊嬤嬤的眼,認出了是心棠的手藝;嬤嬤
稔莫府情況,曉得心棠的
子並不好過,所以並未認真轄制她,只說姑娘家的東西
到外面始終不甚體面,若真要賣,以後直接把繡品送到錦繡閣罷,有她的面子在,既不會走漏風聲,安全可靠,也能算個合宜的價錢。
另外,還就高繡的技藝,與心棠探討了一番。
此後,心棠便託人按月送繡品過去,料最初兩批共五件繡品賣出了極好的價錢,以刺繡的變化與神韻受人追捧…
看到梳妝匣內的現銀益增多,心棠心思一動,想起了當初贈與裝嬤嬤的那幅繡畫…
前世,顧青青原學過七八年的國畫,她無甚天賦,只曉得苦畫,功底打的還不錯,等到上大學時,附庸風雅,也隨寢室同學一起修了門美術史…
心棠想起自己當年頗喜歡的《山行旅圖》,按印象描出原圖,刪刪減減,開始繡了起來,不出半個月,竟也成了!雖不能與原畫比肩,但也有幾分大成:繡畫中,青山綠水,岩石用較硬的絲線勾勒,有很堅硬牢固的
覺;而
動在岩石見的白雲用了劈得極細的線,顯得非常輕和柔軟,與堅硬的岩石形成一種對比。
整幅繡畫自然隨意,卻意境高遠,令人醉!
果然,這幅繡畫抵達錦繡閣的隔,便被一陣熱搶,最後高價賣出,一時之間,名聲大噪!
心棠受到鼓勵,又不想一下子把氣力用盡,想了又想,繡了幅《蔬魚圖》:幾青蒜用紅繩綁著,還有一隻圓形的鯧魚。這些
常生活中常見的蔬菜魚類,經繡工的處理,特別有一種民間的活潑趣味,同樣大受追捧。
於是,心棠這個月繡了半把青菜和兩顆蔥…下個月繡了三顆圓滾滾的紫茄子…心情不錯的時候,也能繡個《雞雛待飼圖》…
總之,一個月只繡一幅,不可傷了氣神,也是寧缺毋濫!
孰知,這標有“黛繡”的繡畫卻熱度不減,半年後,盛譽靖州內外,人稱一絕!
文人清貴、世家大族甚至王孫貴族無不以收藏黛繡為樂為榮…每個月僅有的那幅繡畫,需要提前訂購,排上長長的等待名單…其他的黛繡繡品,一進錦繡閣,也被哄搶一空,甚至連早先心棠託他人賣出的標有“黛繡”的繡品也被人重金蒐羅…
更有因一幅繡畫“花落誰家”引起的爭執,最出名的一例是襄南郡主與慶樂縣主為搶那幅茄子圖反目成仇,搞得皇后要出面調解!
黛繡如此炙手可熱,這下,莊嬤嬤想讓心棠罷手也不能了。
靖州內幾大繡閣紛紛開始研究繡畫的技藝,安排最好的繡娘也進行此類創造,但無論質量還是神韻,卻遠不及黛繡,原因有三:首先,心棠用的原圖皆是大家之作,本就納氣藏神、形神畢備,即使是一串大蒜兩蔥,也意趣如真…靖州雖崇尚畫藝,世家子弟皆能畫幾筆,也有一些還算
湛的名畫可供臨摹,到底與這數千年兼容幷包的絢爛悠遠的厚實積澱差遠了…
其次,這繡畫的原理簡單,實際作起來,卻是極難的!那針、那線,那染
的墨,都是極講究的,連那繡畫的架子繃子都是特製的,心棠之所以能成,多半是莊嬤嬤教授的各種繁複針法,外加《錦繡堂記》中記載的繡畫前身汴繡的練習,當然本人的天份與運氣也在其中起了不小的作用…
最後,任憑各路貴人威利誘,錦繡閣絕不透
黛繡者姓甚名誰,來自何方…對此,民間自有幾番猜測,最誇張的說法,是某某前朝公主所為…只苦於無法證實,平增添了幾分神秘與
漫主義
彩!
幾乎是一夜之間,梳妝匣裡裝不下了這許多的現銀了!甚至一年後,連銀票也不是很放得下了…
即使與錦繡閣五五分成,這兩三年間,心棠依靠繡畫攢下的傢俬也十分驚人!
心棠由最初的瞪眼乍舌,到後來也有些波瀾不驚的意思:無非是銀票又多了一沓,數字變了變麼…
那啥,自己竟也成了藝術家?名人?成功自主創業者?
只是見不得光罷了…
但是,正如心情隨梳妝匣的銀子餘額,銀子足了,底氣便有了!這輩子哪怕只靠自己,也衣食無虞了!
顧青青無甚大野心,自付不能像穿越劇中的女主角們,大開金手指,田地商鋪樣樣來,富甲一方,資藉豪富,但是,能夠養活自己還是很心安的…下一步,或許置個宅子養老?偶爾這樣那樣的計劃下,這技藝果然比種個地啥的普通勞動更易謀生啊…
居安思危,這兩年,她在莫府內愈加小心翼翼,最直觀的表現是府內下人皆說,這三姑娘更加孤僻了!都是被這不孕不育打擊的…
隨著竹里居一天比一天門可羅雀,心棠忍不住開始yy,等到再過幾年,府內眾人徹底忘記了她,她是不是可以離府出走,懷揣重金,開始跡天涯、享受人生…
咳,咳,現在麼,至少還有莫老太還沒把自己忘了呢…!
室友那點遠創,早就用完了,百忙中還要出空絞盡腦汁地進行“新鮮話”的創作,硬生生把原本三觀很正的自己,變成了“冷若冰霜”!
最近寫的貼幾條:"娘,你的娘是誰?""是你姥姥。""那兩位小姨的娘呢?也是姥姥嗎?""是太極,太極生兩姨。
“你好吵啊!大家都煩你知不知道啊!怎麼不去死啊!”這種話從嘴巴里說出來,顯得素質不高。今後請換一種方式表達:“值君歡喜無量之際,斗膽叨擾,誠惶誠恐。然事關清淨,茲事體大,切望撥冗長逝,幸甚至哉。”每次讀王維的《使至上》:大漠孤煙直,長河落
圓。本姑娘都很有
觸,當時要是落銀子那就更好了。(心棠心裡補一句道,那是以前,如今姐銀子夠多了…)…
那一廂,海棠終於不負眾望,生了個白胖男嬰,李莫兩府同慶,孫氏尤其喜出望外;三個月後,兒子莫正峰又外放任滿,攜文氏回京,待任新職,孫氏終於見到已滿兩歲的嫡親孫子莫子延,摟著笑個不停,這下,孫氏滿心眼的孫子外孫,含飴孫好不快活,自覺分心乏術,經由老太太同意,分了一半的府中事務
由俞氏料理,文氏協助。
次年闈開考,莫吉二子正澤、正安一道首次試水,皆無果而返,本來莫維只打算讓他們去練個手而已,沒指望他們一舉得中,如此結果,並不意外,更何況,比起他們那個爹,這一輩的資質、努力已算進步了,莫維已覺安
,他一向腳踏實地,做人沒甚幻想。
但其他人卻不同,莫吉卻有些鬱悶,俞氏尤甚,枉費她這段時間一直緊鑼密鼓地盯著親兒夜燈備考,還燒香拜佛了好一陣…還有,趁管家之便,到正澤處兩個好顏
的丫鬟…
這兩三年間,玉棠、寧棠也初長成,漸落少女的模樣,玉棠長相肖似俞氏,身量較長,豐盈面龐,除此外,玉鼻更加俏,添了幾分英氣,然而,眉目間卻不甚舒展,少了這個年齡小姑娘的天真爛漫之
,顯得有些乖戾,玉棠平素也不太在打扮上用心,反而喜窄袖裙衫,動起來方便,俞氏也不能時時管住她。
寧棠則面粉白,眼睛細長,她喜著黃衫,鵝黃、秋香、淺橘、
黃、金雀花
等等輪番上陣,襯得愈發臉
柔和,雖長相併不算出挑,但勝在溫婉清秀,倒也讓人印象深刻,似乎親母的離開對她的影響並不大,還是一副喜人的模樣。
又到一番議親時,這一回,便由俞氏出面,領著玉棠、寧棠開始出入官宦人家內宅聚會,被人相看,涉及親女,俞氏也格外上心。
心棠也在此時及笄,這兩三年間,待在深宅,乏人問津,雖風波已過,頂著這不育的聲名,到底難嫁了。這番及笄禮也極為簡單,除了自家人,只有平素與孫氏好的兩位夫人,孫氏翻出一支靈芝竹節紋玉簪,由其中一位夫人替她上了髮髻。
可是連那兩位打醬油的夫人,也嘆了半天心棠的命途多舛,這般好模樣,又是個嫡女,便這麼可惜了!
那莫府三姑娘,盈盈十五,天生白皙透明的皮膚,黛眉彎彎,眼眸深亮如星,臉頰、皆是一抹嫣粉,烏黑濃密的頭髮鬆鬆挽了一個墮馬髻,除了那靈芝竹節紋玉簪,鬢邊只壓了一朵淺粉芙蓉花,極為柔淨清豔…她舉止穩妥大方,靜靜安坐在一旁,並不多聲響,竟也能令人看出了神…
及了笄,親事便顯得迫切了,總不能真的一輩子耽誤不嫁了,高不成,就低也是可以的啊。老太太對此事也頗煩擾無奈,只好命俞氏出門時也帶著心棠罷,順便也解釋她早已病癒了…俞氏對此極為不虞,本就厭惡心棠,還怕拖累了玉棠名聲;心棠也不願與俞氏杵在一處,再說與俞氏一同出門風險太大,不知道會生出什麼“意外”來,往往也就藉故不去,孫氏說了她幾次,也就罷了。